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93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docx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时间:

2021.03.02

创作:

欧阳数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3、新写实小说一一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屮期,其创作特点是: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一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6、伤痕文学:

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

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

如《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7、反思文学:

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

(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屮年》(i甚容)、《芙蓉镇》(古华)等。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屮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

《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16、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

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

如金克木、张屮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屮,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4.新时期文学: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屮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5.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是40年代,由穆旦、唐祈、唐混、陈敬容、郑敏、袁可嘉、辛迪、杜运燮、杭约赫等所构成的诗派。

它在80年代“文学化石”的发掘运动中重新被发现,并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获得了“九叶派”这一名称。

九叶派的主要创作阵地是《诗创造》和

《中国新诗》。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他们努力探索“现实主义”与屮国现实的结合,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6.七月派: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派曾受艾青影响,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胡风主编的《七月》及以后的《希望》

《诗垦地》《泥土》等杂志为基本阵地。

代表诗人有:

阿城、鲁藜、曾卓、绿原、牛汉等,也应包括艾青、田间及胡风。

1981年出版了由绿原、牛汉选编的《白色花》。

七月派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正视现实,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在艺术上打出了反对客观主义的旗帜。

七月派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派的代表作。

7.白洋淀诗群:

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屮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主要诗人有:

芒克、根子、多多等。

有芒克《天只》《十月的献诗》根子《白洋淀》等等。

他们的诗作现实了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暴力的批判,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

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

8.朦胧诗: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

代表作有:

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江河《祖国啊,祖国》。

孙绍振概括其三个美学原则,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

简言之:

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地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

他们推动当代形诗歌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

坚持诗歌的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9.“新生代”诗歌:

又叫“第三代诗”“后朦胧诗”

“后新诗潮”“后崛起”“当代试验诗”等。

诗人多出生于60年代,创作于80年代。

他们拒绝精英化、理想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而提倡平民化、世俗化、个人化;拒绝“朦胧诗”的意彖、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提倡口语化,诗中充满了了反讽,调侃黑色幽默。

1986年“屮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可视为“新生代”诗人在全国的集体登台亮相。

12.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

刘心武

《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

“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

“伤痕”小说的核心是:

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

有四种写作倾向:

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屮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

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

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

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

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跑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13.反思小说: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入。

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有时间上前后相承的关系。

反思文学深入到对文革悲剧产生的原因的探索。

反思小说进一步深化,从历史反思走向文化反思,融入80年代初的文化热潮中。

14.改革小说:

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

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种》;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浮躁》手术与改革小说之列。

15.知青文学:

80年代,“知青文学”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一般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并不清晰,但总的来符合两个条件:

作者是“文革”屮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主要是关于知青在文革屮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

知青文学一般专指叙事体裁的创作,因而“知青文学”也常常成为“知青小说”。

北岛、舒婷、芒克等创作的不是知青文学。

知青作家主要有:

孔捷生、郑义、叶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史铁生、张炜等。

知青文学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

作品屮常有较多的惶惑,与产生于寻求中的不安和焦虑。

代表作品:

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

张抗抗《隐形伴侣》《北极光》;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等。

16・寻根文学:

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

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代表作品:

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屮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

“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17实验小说:

80年代中期,文坛上一批作家开始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

实验小说是批评家对于一种创作倾向的概括,也有人称之为先锋小说。

这一实验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

这些作家有:

马原、莫言、残雪、格非等。

代表作有: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拉萨河的女人》: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残雪《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等。

实验小说的共同特征是:

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拟真性、公开暴露小说的虚构本质;取消情节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幻觉、幻想和现实混在一起,真假难辨。

实验小说对广大读者阅读习惯的拒绝使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文学圈子里生存。

18新写实主义小说:

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

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作品:

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

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19.复出作家:

艾青、汪曾祺、蔡其娇、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邓友梅、流沙河、公刘。

20知青作家:

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安忆、郑义、梁晓声、孔捷生、陈建功、张抗抗、阿城、铁凝、芒克、江河、舒婷等等。

时间:

2021.03.02创作:

欧阳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