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85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docx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民众,倡导文明道德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四川新闻媒体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觉体现对社会和公众的关心和尊重,呈现新的特点和亮点。

一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责任意识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和新闻媒体的品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传播越来越快,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新形势下,四川新闻媒体坚守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营造健康、积极、鼓劲、向上的舆论氛围,勇于担当国家富强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时刻履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地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一)创建绿色频道

为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打造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频率频道,从2009年开始,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为代表的全省142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围绕“净化荧屏声频、塑造良好形象”这一主题,自觉履行主流媒体责任,抵制低俗之风,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亲自批示:

“四川省净化声频荧屏的活动好,可总结他们的做法在全国推广介绍。

”2011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推广四川经验。

1.主题鲜明

2009年开展的首届创建活动的主题是“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2010~2011年开展的第二届创建活动的主题是“净化荧屏声频,提高节目质量”。

两届活动都坚持打造绿色频率频道,围绕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积极为抵制低俗之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做贡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和舆论氛围。

2.方式创新

(1)紧密结合各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纳入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乐山市沐川县委、县政府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工作纳入打造绿色生态县总体规划;遂宁市广电局创绿工作被纳入遂宁市委、市政府的绿色生活总体规划。

(2)紧密结合新闻媒体业务工作

利用绿色频道创建活动,各新闻媒体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如四川广播电视台组织了电视节目策划、管理以及采编、摄像、技术等系列培训,成都广播电视台成立了播音员、主持人品牌包装推广工作室,在专业化的培训和管理下,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3)紧密结合先进典型的学习

在绿色频道创建活动中,四川各广电媒体不断总结抗震救灾宣传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优秀经验,号召全省广电系统新闻工作者学习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爱岗敬业良好职业操守和自觉奉献的职业精神。

(4)开展抵制节目低俗化专项行动

加强广播电视日常节目监管,重点加强对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和广告节目等的监管。

积极开展四川广播影视抵制低俗之风暗访行动。

大力抵制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俗”之风,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弘扬社会正气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喉舌,是社会和时代的重要舆论工具,更是广大市民获得信息、接受教育熏陶的最佳平台和渠道。

一直以来,四川新闻媒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采取新闻通讯、理论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加大对先进集体、模范人物、道德标兵的报道力度,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报道合力,弘扬了社会正气。

以2016年成都市各大媒体对雷锋精神的报道为例。

成都媒体勇担社会责任,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一项常态化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集中报道学雷锋活动和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更好地传播了雷锋精神,让广大市民体验到身边的真善美。

2016年3月2日,《成都日报》理论周刊特邀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专家学者,从理论高度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以及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关联。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成都新老媒体或挖掘雷锋故事,或报道纪念活动:

《成都日报》驻京记者的详细采写,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了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对雷锋精神讨论的热烈;《成都商报》报道的爱心众筹帮助“献血大王”,让人触摸到成都这座热血城市的温度;《成都晚报》参与推出的“成都小雷锋公益护照”,让读者们看到了雷锋精神“从娃娃抓起”的成都行动。

同时,成都的新媒体运用音频视频、动画游戏、H5页面等市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创新开展深入报道,引导网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制作微视频《萌宝学唱雷歌》;根据《雷锋日记》改编制作H5有奖小游戏《雷厉锋行》,引导网民体验雷锋帮助他人的整个过程,在游戏中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引导和配合了成都各地掀起的学雷锋活动热潮,为学习雷锋精神搭建了良好的舆论平台。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川新闻媒体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化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文化共享,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

1.建立“视听乡村”工程

为全面提升四川农村地区视听信息服务水平,四川广电系统积极打造“视听乡村”工程。

该工程以城乡视听信息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将“可管可控”的视听服务作为起点,将“可管可控”的宽带信息服务作为扩展,不仅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普及高清电视、互动电视、宽带上网等服务,而且致力于构建本地化、智慧化的视听信息服务平台,创造农村商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化沟通能力。

“视听乡村”工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按照“幸福美丽文化院坝”建设要求,实现广播电视服务农村地区无死角覆盖。

二是在农村普及“可管可控”的交互类视听信息服务,将电视终端打造成为家庭社交娱乐及智能信息服务中心,开办政务公开、土地确权、农科资讯、家庭影院等栏目,提供各类涉农、党政信息以及在线业务办理,方便广大农村群众。

三是向农村全面提供融合了信息推介的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普及开展“村村通宽带”“宽带进农家”,全面助力“农家电子书屋”“农村文化娱乐室”等项目的建设,提高四川各级信息在农村宽带用户上的点击率,助力四川省传媒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农村信息服务品牌。

四是对接全省“广电视听云计算平台”“四川家庭大数据服务平台”“四川广电农村T2O电商平台”等系统,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逐步推进新一代视听服务进入农村,进一步实现视听信息惠农富农。

目前,“视听乡村”工程已在1000个行政村部署,主要分布在四川仪陇、广安区、中江、岳池、名山、隆昌、威远等地。

覆盖约50000户农村家庭。

预计到2018年,“视听乡村”覆盖四川全省7000个以上的行政村,农村高清率不低于70%,农村互动信息服务入户率达到35%。

2.打造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工程

为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的精准传播,巩固并拓展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四川积极打造数字文化视听社区。

以已建成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为基础,建设本地化与虚拟化结合的全新数字文化视听服务器群,使之成为能够智能适配不同宽带接入网络和终端的广播影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内容平台,成为能够把“智慧城市”“互联网+”等各类平台与众多个性化智慧社区服务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视听信息服务平台;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纤和无线WiFi技术升级社区网络,充分利用广电网络海量下行带宽、室内多信息点分布的优势,实现千兆视听传输带宽入户,实现城镇公共无线视听工程在社区的覆盖,促进高速宽带普及;促进视听信息服务和数字文化发展融合,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巩固城镇以社区为单元的舆论宣传阵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创新数字文化服务业态,丰富各类视听信息应用,部署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三表远传、智慧监控、500米电视商圈、社区LED聚合屏、社区风采展等一系列具体项目;依托已投放的数以百万台计的各类交互机顶盒终端和下一步新开发、新投放的新型数字文化视听终端,广泛地为社区各家庭、商户、物业管理部门等提供新型数字文化视听信息服务,架设它们与各类企(事)业单位间的桥梁与平台,扩展金融、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商机。

到2018年,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工程将覆盖两万多个小区,城镇基本实现高清化,城镇互动信息服务入户率达到50%,城镇智慧家庭物联网覆盖率达到30%。

现有安全播出体系基本完成向综合信息安全体系的过渡,网络与视听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四)打造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四川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积极构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打造覆盖全部贫困县的科技扶贫在线网络体系,建立快速响应的科技需求解决机制。

1.抓好扶贫项目组织实施

自2015年以来,四川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完成88个贫困县县级数字电影院达标、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和应急广播平台标准化建设,完成11501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实现行政村阅报栏全覆盖。

积极建设电子阅报栏、数字文化书屋等公共设施。

以数字化服务为载体,实施文化扶贫数字下乡、图书惠民展销、送书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措施。

充分利用数字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实“户户通宽带”“农村文化娱乐室”等项目,将贫困家庭电视终端打造成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助力兴农富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满足贫困群众信息和文化需求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四川各新闻媒体,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集合报刊台网宣传资源,开辟专题专栏专刊,报道全省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经验。

实施文化扶贫数字下乡出版工程,推出脱贫系列有声读物、电子书等出版物。

结合大数据平台,建立时政、“三农”、科普、健康、防灾、文化、生活等精准脱贫内容资源库,面向贫困群众提供精准化的阅读视听内容服务。

利用数字农家书屋、村广播室、乡村固定文化站等资源,精心挑选群众喜爱的书报、影片,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农业之窗”和公益放映等文化活动。

在县、村镇重点部署应急广播系统,在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启用应急广播,而在闲时则可以播报日常工作、休闲、娱乐节目等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不断满足贫困群众求知求富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实施农村T2O电商项目

针对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不利条件,四川广电依托广电网络丰富稳定的城乡用户资源、覆盖万千家庭的接入网络、上千万台的家庭信息终端部署,建设全新的农村电视电商平台,将传统媒体、电商平台与各类商家深度融合在一起,打造具备广电特色的“四川广电农村T2O”产品品牌及产业链接。

一方面,实现面向农村的电商商品下乡,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实现川内农副产品及关联产品的包装、推介和交易,推动四川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五)加快推进媒体融合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四川各大新闻媒体以集聚用户为前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推动深度融合,实现整体转型。

1.报刊媒体融合发展

四川目前有报纸136种(含高校校报38种);期刊353种,其中,学术期刊239种、非学术期刊114种。

报刊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传统媒体推出电子版数字版、报(刊)网互动、推送多媒体产品(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为以下的特色和亮点。

(1)着力打造“四川”品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重点打造川报全媒体集群和华西传媒集群,形成了以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网、华西手机报、封面传媒和川报观察、四川新闻、问政四川等为龙头的新媒体矩阵,拥有11家网站3个手机报70余个官微公号新媒体,用户数超过2000万,其已进入全国新媒体第一集团方阵。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形成微博微信集群、谈资APP、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大数据云平台、数字营销中心等多个新媒体产品矩阵,新媒体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2)打造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

四川各市(州)党报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基本建成了以网站和“两微一端”为主的新媒体产品矩阵。

甘孜日报社、凉山日报社分别提出建设寺庙、农牧民定居点固定WiFi热点发布系统和彝语语音手机报,用媒体融合的新成果巩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

《遂宁日报》《内江日报》《乐山日报》等媒体搭建了营销服务、产业融合运营和现代传媒文化众创空间“三大平台”,推动了传媒业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3)行业专业报结合实际探索转型路径

大多数行业报专业报契合自身优势,实施特色化、专业化、精准化传播。

读者报社有限公司搭建了集报刊平台、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于一体的全媒体服务平台,找到与各类跨界用户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四川经济日报社形成了1家网站、3个微博、4个公众号、1家微店的新媒体集群。

国防时报社运用新媒体开展国防教育,开发了军事爱国主义题材手机游戏《铁学兵团》,增强了国防教育实效。

四川教育报刊社创建了针对教师群体和学生及家庭的公众号,巩固了互联网宣传教育阵地。

(4)非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新华文轩集团旗下非学术期刊大部分已实现数字化转型。

川报集团旗下期刊已开通运营官网、微博、微信,其中,《廉政瞭望》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10万次。

《先锋》杂志在全国地方党刊中率先同步上线APP客户端,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

《看历史》新媒体活跃粉丝总量近200万人。

科幻世界杂志社着力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专业网络平台,实现了网络营销提振B2C商城销售和电子杂志销售。

《分忧》《新食品》《中国西部》等文化生活类期刊数字化程度较高,其中中国西部杂志社跨界制作的原创3D动漫电影《熊猫历险记之英“熊”本色》及同名手游已被列入广电总局“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

2.广播电视融合发展

(1)不断扩大影响

四川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了“四川观察”“金熊猫”“熊猫视频”“熊猫听听”“香巴拉资讯”移动客户端和“熊猫TV”微信矩阵。

目前,IPTV(OTT)、移动客户端、PC端每天的用户数(IP)突破300万,访问量(PV)突破3100万次,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推进大数据收集分析

四川广播电视台依托云采集、云存储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建设电视数据云计算平台、舆情研判分析平台、用户行为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讯汇聚、管理功能。

能够满足全媒体、多平台快速分发国内外热点新闻的需要。

更加精准地引导舆论。

实现精准生产、精准传播、精准服务。

(3)实施全新互动服务

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四川观察”移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权威政经视频新闻资讯服务,“金熊猫”移动客户端面向用户开展突发事件、综艺娱乐、民生服务(交通出行、网络购物、法律咨询、医疗健康)、VR体验等直播。

“熊猫视频”移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影视剧、动漫、纪录片等精品内容资源,常态化开展有影响力的互动活动。

“熊猫听听”移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音频产品、可视化直播产品和现代语音合成技术产品。

“香巴拉资讯”移动客户端着力打造汇集藏区信息资讯的移动平台,通过汉藏双语向五省藏区用户提供服务,已经逐步成为藏区群众了解外界资讯的重要窗口。

(六)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自2012年2月以来,《华西都市报》开展了“百名记者进社区”活动,编委会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编采部门所有记者走进社区,深入基层社区,为市民提供切实的服务。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华西都市报》每年开展“华西社区行”活动,每月针对不同主题,开展社区相亲节、摇滚音乐节、社区啤酒节等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2015年3月,为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四川日报》开展了百场“名医进社区送健康”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联合了省内百位顶级名医,包括儿科、口腔科、消化科、妇科、皮肤科、骨科、老年医学中心等40多个科室,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

2016年7月,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四川在线、四川新闻客户端主办了“迎G20做文明有礼四川人”大型新闻公益活动,活动主要分为“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两部分,引导大家文明出行,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总之,近年来,四川新闻媒体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6年6月,在《网络传播》杂志组织评选的“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榜”活动中,四川新闻网也荣获2015~2016年度社会责任优秀网站。

[1]2016年10月25~26日,在新浪微博2016年V影响力峰会上,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荣获“新浪微博社会责任媒体奖”,《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15家媒体获此殊荣。

截至2016年10月26日,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887万,成为西部地区粉丝量最高的媒体。

[2]

二四川新闻媒体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四川新闻媒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有的媒体为了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和眼球效应,在没有严格核实的情况下,刊出和报道假新闻,极大地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比如,2008年7月,《成都商报》刊登了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子看奥运的新闻,后经证明是一条假新闻,该新闻被列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之一。

2016年2月7日,四川《华西都市报》新浪微博发布虚假报道《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

经查,该报道内容虚假,《华西都市报》新浪微博根据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编发报道,扩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此,华西都市报社对当事编辑及相关责任人做出停职、罚款等处理。

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华西都市报》做出通报批评、在2015年度报刊年检中予以缓验2个月的处理,并对其主管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做出警告、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3]

(二)低俗内容时有出现

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责任,播出或刊登一些低俗内容,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4年7月,广安人才招聘网刊登不雅广告,引起市民反感,纷纷表示“太低俗”“影响市德”“乍一看还以为是色情网站”。

后经市民举报,该网站被责令整改。

(三)对从业人员的关怀有待加强

新闻从业人员工作节奏快、强度大,饮食没有规律,压力大,特别是近年来传统媒体进入寒冬,对媒体从业人员更是严峻的考验。

2016年,四川先后有成都全搜索的江俊、《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等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因病猝死或早逝,令人惋惜,这一现象再次提醒关爱新闻工作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增强四川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坚决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杜绝虚假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起码的社会责任。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

“新闻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媒体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界的毒瘤和病害,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形象,侵蚀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

因此,必须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严防虚假新闻产生。

一是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工作制度。

二是通过建立健全研判协商机制,对相关部门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行为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和评估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高发行业、地区、时段和媒体,及时提出预警、教育和管理对策。

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区域互动、运转协调、行动迅速的整体工作格局,对违法违规情况进行精准、有效打击。

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共同协商防范和处理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行为。

四是加大社会监督和典型案例曝光力度,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对于触碰“底线”“红线”的人员,要设“黑名单”制度并进行曝光,坚决将“害群之马”剔出新闻从业队伍。

(二)提升新闻媒体的格调和价值

责任意识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情怀和媒体的品格。

认识国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基层,贴近实际,倾听民生,反映民意,从群众的生活中搜集鲜活的报道素材,用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清新的文风、捕捉人民的真情实感来表达,才会使新闻报道更吸引人、感染人。

新闻离不开生活。

有了责任意识,还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就要求记者用新闻语言真实书写并迅速传递“正能量”。

做好正面报道,按新闻规律办事。

提升新闻报道乃至新闻媒体的格调和价值。

(三)关爱员工,促进员工成长

新闻媒体工作具有高强度和高压力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加班熬夜和身体疲惫都是常态。

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常年在外采访的奔波,让很多记者都感到力不从心。

针对新闻工作者辛苦的工作现实,四川各新闻媒体应该把关爱员工放在重要位置。

第一,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每年安排固定体检,对员工强化健康素养教育,安排弹性休假制,对一线的记者编辑特别要给予福利待遇的照顾和倾斜,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第二,制订员工成长规划,定期安排员工培训,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将员工的成长和媒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呼吁全社会关爱新闻工作者,增强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改善新闻从业人员工作环境。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