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73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docx

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质量评估报告定稿

武汉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命题说明

一、总体评价

201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而设计,全卷体现了语文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而关注“人”的精神的成长、灵魂的塑造、思维的激活、能力的推进。

语文教育应该做和语文相关的富有语文气质的事情,所以语文卷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关注语文教育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这套试卷的选材和设题都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的关注,并形成一种导向——语文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灵魂的塑造。

词语和语段考查所用素材关注到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心灵的自足和灵魂的安放;现代文阅读《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人类物质世界的膨胀导致精神世界的坍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引领作用;写作题的设计,瞄准“看”与“看见”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书本、生活等的表面现象背后存在的真知、真相、真理、真情,学会用头脑和灵魂去看世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地为塑造“武汉形象”建言献策,为维护文明形象身体力行,唤醒内心的责任感。

(二)关注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考查。

这套试卷的选材和设题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提出了要求。

1.安静地阅读。

试卷中的第2、4题,现代文阅读的两道大题,18题,作文的材料,都要求学生细致阅读,尤其需要阅读状态特别安静,才能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准确作答。

2.细密地推敲。

试卷中的阅读文本篇幅不长,但是每篇都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推敲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文本的内容和主旨。

如第15、16题,必须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推敲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3.审慎地表达。

试卷中题目设计指向性明确,答题要求清晰,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读文、读题、做题,然后组织语言有序地答题。

如第15、18题,都在题干中明确提示了答题的方向和方式,希望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

(三)关注对语文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套试卷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为日常教学作了良好的引导。

1.特别的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思维方式。

如写作题,强调了“看见”与“看”的区别,重点在“看见”的方式、过程、意义——运用“头脑和灵魂”方能看见生命的灵性、世事的真相、人性的善恶、人情的冷暖,这需要内心拥有智慧、良知、道义等。

这种看世界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世界值得关注的东西、值得思考的东西。

再如综合性学习第18题,在为提升“武汉形象”而努力的过程中,针对武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建言献策。

这样的思考,从身边生活现象入手,解决身边生活存在的问题,运用学习语文获得的能力来表达。

2.融合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深度。

如阅读题,通过反思现状——物质世界的发展高速迅猛,淹没一切,导致精神世界的沦丧——来思考:

国人到底该如何发展?

如何用传统道德来引领国人的发展?

这样的思考,能是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四)关注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这套试卷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比较多。

如实用文阅读,第7题考查学生能否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

题目设计了一个排练清朝背景的课本剧的情境,运用文本中的知识来设计道具,活泼而有趣。

再如文言文阅读,虽然考查的是课外文本,但是考查的字词全部来源于课内,理解能力来自于初中三年的语言积累。

(五)语文学科的语文味。

这套试卷所选的素材都有着浓郁的语文味。

从基础题的心灵的快乐、隐心的意义,到阅读题的传统建筑中的狮子、智囊全集记载的用人智慧、现代文化学者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民族传统的呼唤,再到作文题的对自然世事和人性人情的审视,处处体现着语言美、思想美、智慧美。

二、统计数据分析

此次分析全样本试卷数量为63717份,根据网上阅卷系统所统计的全样本数据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2011年武汉市语文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6,与去年的0.67略有增加,与命题预期基本符合,总体难度不大;差异系数为0.18;试卷的区分度达到0.27,区分较好。

命题小组和阅卷业务组较好地控制了试卷的总体难度和信度,在试卷区分度的调控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从全市的平均分来看,今年的79.18分较去年的80.15分有所降低。

从最高分来看,今年的117分较去年一样。

这说明语文学业考试已完成其肩负的毕业与升学的双重责任。

从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图的情况来看,基本呈正态分布。

按照题目难度曲线形态特征和题目选拔功能进行考察,其中符合毕业需要的合格率达到96%,优等率达到46%,很好地实现了毕业功能和甄别选拔功能两方面的需要。

从试题的难度分布曲线的走向情况上看,难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在前六的是15、16、11、14、13、18题,这与命题的预期是一样的,整套试卷期望拉开距离的题目都到了预期效果。

20个题目的难度取值范围在0.14~0.97之间。

每个大题内部由易到难排列的顺序是清晰的,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基础部分的难度排列较为平和,符合考试规律。

整套试卷20个小题中高难度题目有2题(10分),中难度题目有6题(70分),低难度题目有12题(40分),分布较为合理。

从题型、内容和能力结构差异特征表现看,在4种题型、6项内容、5种能力的测试中,测试差异系数较好。

全卷20题计120分题目的测试区分度,其优、良、可、差等级构成的比例,题量相对比为9:

7:

4:

0,试题区分度的优良率为80%以上,差等率为0.00%,没有差的题目。

从现代文阅读追求的区分度来看,整体不错,但是个别题目的区分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说明在命题和制作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说明在阅卷过程中需要对老师进行更加科学和更加深入的培训,进一步提升阅卷工作的质量。

从语文试题能力特征反应表格来看,五种能力——识记(19分)、理解(107分)、分析综合(84分)、鉴赏评价(8分)、表达应用(71分)、探究(8分)在卷面合理分布,难度系数依次为:

0.91、0.63、0.65、0.36、0.63、0.47,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区分度依次为:

0.29、0.28、0.28、0.50、0.26、0.58,按照能力层级的要求也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这说明命题者在全卷的能力的分布上设计比较科学,也反映出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从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表格来看,四种题型——选择题(30分)、填空题(12分)、简答题(28分)、写作题(50分),分布较合理。

难度依次为:

0.75、0.92、0.46、0.67,区分度依次为:

0.42、0.29、0.38、0.26,都呈现出正态的分布。

这说明日常的训练是学生对不同题型的适应程度较高,能力较强。

各种题型的区分度差异不大,命题者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差异,使试题的科学性得到了保障。

附:

表1语文试题一般统计特征与测试水平差异比较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武汉市

117

2

79.18

14.03

0.18

0.66

0.27

0.00

表2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

120—105

104—102

101—99

98—96

95—93

92—90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379

.59%

379

697

1.09%

1076

1360

2.13%

2436

2456

3.85%

4892

3786

5.94%

8678

5210

8.18%

13888

90—87

86—84

83—81

80—77

76—56

55—0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人数

比例

累计

6183

9.7%

20071

6538

10.26%

26609

6444

10.11%

33053

7762

12.18%

40815

19140

30.04%

59955

3762

5.9%

63717

 

图1:

语文试题分数频率分布

表3语文试题能力测试特征反应

◎识记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8、9、12

19

0

17.26

2.91

0.17

0.91

0.29

0.00

◎理解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2~11、13~20

104

0

67.10

12.92

0.19

0.63

0.28

0.00

◎分析综合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5~7、10、13~15、17~20

82

0

54.64

10.35

0.19

0.65

0.28

0.00

◎表达应用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2~4、11、17~20

70

0

44.90

8.04

0.18

0.63

0.26

0.00

◎鉴赏评价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4、16

8

0

2.86

1.61

0.56

0.36

0.50

0.00

◎探究能力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6、18

8

0

3.78

1.85

0.49

0.47

0.58

0.00

表4:

语文试题题型测试特征反应

◎选择题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10

30

0

22.61

5.34

0.24

0.75

0.42

0.00

◎填空题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2

10

0

9.18

1.61

0.18

0.92

0.29

0.00

◎简答题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11、13~19

29

0

13.84

4.63

0.33

0.46

0.38

0.00

◎写作题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水平比较

20

50

0

33.55

5.95

0.18

0.67

0.26

0.00

表5:

语文试题内容测试特征反应表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

3

0

2.90

0.53

0.97

0.12

2

3

0

1.79

1.47

0.60

1.00

3

3

0

0.93

1.39

0.31

1.00

4

3

0

2.75

0.83

0.92

0.31

5

3

0

2.17

1.34

0.72

1.00

6

3

0

2.33

1.25

0.78

0.83

7

3

0

2.39

1.21

0.80

0.75

8

3

0

2.66

0.94

0.89

0.41

9

3

0

2.51

1.11

0.84

0.60

10

3

0

2.16

1.34

0.72

1.00

11

6

0

0.56

0.80

0.14

0.40

12

8

0

9.18

1.61

0.92

0.29

13

4

0

2.32

1.06

0.58

0.64

14

4

0

1.61

0.96

0.40

0.59

15

6

0

2.78

1.15

0.46

0.46

16

4

0

1.25

1.02

0.31

0.58

17

2

0

0.63

0.78

0.52

1.00

18

4

0

2.53

1.32

0.63

0.78

19

2

0

1.75

0.44

0.88

0.46

20

50

0

33.55

5.95

0.18

0.67

第二部分试题分析

语文学业考试采用纸笔闭卷测试的方式,试题卷与答题卷分离。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试卷结构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等;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含“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采用填充题、选择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

试卷满分120分。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20分,阅读50分,写作50分。

难度系数为0.66。

(一)命题原则。

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公平性原则。

从武汉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出发,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地评估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

科学性原则。

命题的内容和能力层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意通过测试发掘学生的潜能,体现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整体性原则。

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充分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可操作性原则。

坚持题目原创,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测试功能,争取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考查内容。

●基础知识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识记并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辨析并修改病句。

(3)理清语段内部的逻辑关系。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理解古诗文名句。

(4)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包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文本包含的情感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4.探究F

(1)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意蕴。

(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写作

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叙述、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

表达运用E

(1)运用母语顺畅地与人交流沟通。

(2)运用母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情。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评价。

内容:

从题意、主旨、感情、材料等方面评价。

表达:

从思路、语言、文体特点、书写等方面评价。

(三)考查能力。

语文能力的考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武汉市学生的学习现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拟定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2011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双项细目表。

题号

分值

测试题型

测试内容

测试能力

1

3

选择

基础知识

拼音、汉字

识记

2

3

选择

词语运用

理解表达

3

3

选择

病句辨析

理解表达

4

3

选择

语段逻辑

理解表达

5

3

选择

实用文

阅读

筛选文本信息

理解分析

6

3

选择

辨析文本信息

理解分析

7

3

选择

整合运用文本信息

理解分析

8

3

选择

古诗文

阅读

文言词语的理解

识记理解

9

3

选择

10

3

选择

文本内容理解

理解分析

11

4

简答

翻译文言语句

理解表达

12

10

填空

古诗文名句积累理解

识记理解

13

4

简答

文学作品

阅读

要点概括

理解分析

14

4

简答

词句理解

理解分析鉴赏

15

6

简答

文意把握

理解分析

16

4

简答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理解分析鉴赏探究

17

2

简答

综合性

学习

根据选题设计调查项目

分析表达

18

4

简答

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理解分析表达探究

19

2

简答

口语交际

在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应对

表达

20

50

写作

写作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作文

理解分析表达

(五)逐题分析。

第一大题

2013年武汉市中考卷“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这个部分的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安排在第一大题(1~4小题)和第六大题(17~19小题)。

第一大题包括4道客观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字音(即识别错误读音)和现代汉字的字形(即辨识错别字),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即近义词辨析填空),正确组织句子(即辨识病句)以及正确表达语段(即辨识正确语句用以衔接)等方面的能力。

【统计数据】本大题在全卷中属于较为简单的题目,区分度尚可。

◎基础知识

题号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

区分度

1~4

12

0

8.38

2.36

0.28

0.70

0.4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蓦然拮据(jié)与日俱增栩栩如生(xǔ)

B.愧怍秀颀(qí)鸦雀无声眼花缭乱(liáo)

C.浮燥尴尬(gān)莫明其妙屏气凝神(píng)

D.匮乏濡染(rú)众目睽睽稍纵即逝(shì)

【答案】C

【命题立意】第1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普通话字音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教材的词语积累和课下注释,有引导教学注重落实基础知识的导向。

试题包含4个选项,每个选项包含4个词语,前2个为双音词,后2个为四字词,要求学生找出加点字的字音或书写有错的一项。

词语排列整齐,每一项的第一个和第三个考查字形,第二个和第四个考查字音,指向性很明确。

试题考查范围仍然是“常用字”为主,难度设置不大。

所设计的错误涉及三个词,其中字形有错的是:

①“浮燥”正确的字是“躁”,②莫明其妙,正确的字是“名”;字音有错的是:

屏气凝神(píng),正确读音为bǐng.这些字音和字形都是生活中常见而易错的。

从能力考查上看以识记为主,也含有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需在语境中判断字形的准确。

从数据上看,有96.81%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情况较好。

【统计数据】

题号

1

满分

3

测试题型

选择题

正确选项

C

测试内容

基础知识

测试能力

识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未选或多选

武汉市

2.90

0.53

0.97

0.12

0.78%

1.78%

96.81%

0.60%

0.03%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自强不息财富B.富裕坚强不屈财富

C.富裕自强不息财宝D.丰富坚强不屈财宝

【答案】A

【命题立意】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词语(含成语)的理解并结合语境(上下文)恰当选取、正确使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素材来自于课外,题干已给出明确的语境,引导学生从语境入手来分析判断。

这题考查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需要辨析的词语有三组:

①“丰富”和“富裕”,前者重在种类多数量大,后者重在财物的富足丰裕,与此语境不合。

②“自强不息”和“坚强不屈”,前者重在努力向上的永不懈怠,后者重在强固有力不可摧毁,与此语境不合。

③“财富”和“财宝”,前者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后者指钱财和珍贵的物品,与此语境不合。

这三组词语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比较容易辨析。

再根据语境,与“心灵”搭配只能用丰富;“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暗示着逆境,的确需要“自强不息”;“这”——心灵的自足,只能是财富,岂能是财宝?

整体设计上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只有59.74%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

从下表来看,选项B起到了较好的干扰作用。

在分辨近义词上,学生对于词语运用环境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样的形式也对教学提出相应要求——不可教学生死记硬背,要在理解中学习语言的表达。

但是在具体答题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不太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