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70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6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docx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撰写时间:

2013-09-12    来源:

人民日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我国将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意见》,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教育扶贫工程的投入,省级人民政府加强各项教育经费统筹,经费安排向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地区倾斜。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将组织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学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片区学校服务。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东部地区人才到片区从教,特别是对片区高校引进人才要予以倾斜支持。

泥砖房问题凸显改造困境待突破

撰写时间:

2013-09-10    来源:

南方日报

提要:

在此次极端降雨考验中,农村泥砖房的问题越发凸显。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全省倒塌房屋2.62万间,其中全倒户大部分是泥砖房,因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也主要是由于泥砖房坍塌。

  在此次极端降雨考验中,农村泥砖房的问题越发凸显。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全省倒塌房屋2.62万间,其中全倒户大部分是泥砖房,因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也主要是由于泥砖房坍塌。

  “要下决心用几年时间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视察灾情时强调,“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提高山区农村防洪抗灾能力”。

省长朱小丹在全省救灾复产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加快泥砖房改造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方探访发现,当前泥砖房改造事关全省八分之一的农户民生问题,资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困境,亟待创新思路突破解决。

  倒塌房屋90%以上是泥砖房

  就在刚刚过去的洪灾中,韶关翁源县翁城镇倒塌了5间房屋。

尽管让翁城镇镇长朱启养很心痛,但比起以往,他还是稍微舒了一口气。

  翁城镇位于韶关南面,地势低洼,极易遭受洪涝灾害。

在3年前的“5·6”洪灾中,全镇倒塌房屋729间,全倒户123户。

特别是该镇富陂村委会的第六村小组,全倒户数量占到了富陂村委会全倒户总数65户的一半以上,由于村民绝大多数姓曾,洪水一来房子就被浸,该村甚至被人笑称“水浸曾”。

  2011年开始,富陂六村获批了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农房改造”项目。

随着规划为42户的新村建设,村里已彻底告别泥砖房。

在今年的“5·6”和“8·17”两次洪灾中,该村再无一间房屋倒塌。

又有人笑称“坚强曾”。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全省因洪水导致的房屋倒塌,有90%以上的都是泥砖房。

像韶关翁源县这样,通过农房改造明显增强了村民抗灾能力、减少损失的例子,广东省内还有很多。

据河源市东源县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这轮洪涝灾害中,经过农房改造那些新建的房子,一户都没有倒塌。

“在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面前,证明我们农房改造的效果还是很好。

  广东省三防办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泥砖房改造可能平时看来只是一个扶贫济困的项目,但其对于防灾减灾的意义也非常重要。

广东每年正面登录的台风不少,又是降雨高发地带,常常由此引发洪涝灾害。

一旦灾害来临,房屋这一块是最关键的地方,“这是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这一轮的洪灾中,全省房屋倒塌2.62万间,主要都是泥砖房,泥砖房的改造已处于攻坚阶段,显得犹为迫切。

  改造规模受限制,推进工作陷困境

  在广东,第一轮泥砖房改造始于2003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的农村安居工程。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农房改造工作不断推进提升。

  据综合有关县(市)统计资料显示,有人居住的泥砖(茅草、土坯)房数量为约占农村总户数的20%以上——因此,泥砖房问题关系到全省八分之一的农户民生问题。

2011年,广东省扶贫“双到”工作启动,第二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随之开展。

根据计划2011年-2015年,全省目标解决54.15万户的农村泥砖房改造。

截至目前,还有30万户左右有待改造。

  小小泥砖房,却是农户生存的一片天,因此解决起来,并非易事。

  记者通过多方探访发现,困难主要集中在资金问题。

一方面,农房改造省级拨款对农户进行资金支持,要求市县两级要从当地财政给予专项配套,每户不低于5000元,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可由各有关县(市、区)在确保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的前提下,统筹用于有关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

但由于需要进行改造的大多是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客观上造成部分县市实施进度相对滞后。

  为了督促地方,扶贫办将农房改造任务列入市县扶贫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改造量完不成的话要进行问责。

”因此大部分市县经过努力,还是能够统筹出资金,保障任务按时完成。

  但这种做法带来一个副作用,鉴于此种压力,个别地方在上报时任务量就往往不敢报多。

或者上报的一些都是比较能容易完成任务“有家底”的农户。

对于最贫困最需要“兜底”保障的农户就有可能被镇村选择性上报,因此导致农房改造的规模和实际质量就受到限制,推进部门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即便拿到2万元的补贴,要农民筹齐剩下70%左右的建房资金也绝非易事。

根据目前市价,农房改造毛坯房成本价大约为每平方米800-1000元,按80平方米计算,建起一套房需要6-8万元。

省政府在2013年加大扶持力度后,每户拨款1.5万元,大概占建房成本的30%。

也就是说,进行农房改造农民需要自己出资5-6万元。

  资金汇集有限,只是杯水车薪

  于此,资金来源的三个渠道有两个都比较困难,似乎就只能靠省里多投入钱来解决。

“省财政每年的预算有限,不可能在这一个项目上无限投入。

”但单靠扶贫办的力量,似乎又有些单薄。

  记者了解到,扶贫部门尝试过向中央争取相关专项资金,也获得了一些支持。

在省里,除了目前财政预算投入的54.15亿元,去年8月,广东省向中央争取到了7亿多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

今年省里面加大扶持力度,从两年前省里面的补助1万元提升为1.5万元,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统筹中央拨款。

  记者曾在江西省瑞金市采访发现,由于财力有限,当地的危旧土坯房改造一直进展举步维艰。

但去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出台,作为原中央苏区的瑞金市借此机会通过农业、建设等多个系统向中央争取。

瑞金市危旧土坯房改造指标从过去的8869户猛增至3万户。

  在韶关市始兴县,开始尝试在泥砖房改造中引入金融扶持资金。

始兴县与大众村镇银行一起探索创新信贷产品,该银行率先与马市镇涝洲水村丰山组签订担保合作协议,一次给予该村66万元的授信额度,并与村民之间签订贷款联保协议,提升无抵押贷款的资金额度。

  事实上,省一级扶贫部门也考虑过向社会想办法,借助社会资金支持,特别是借助扶贫“双到”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就拿出了一部分来加大特困户比如“低保”“五保”的补助力度以及用于“两不具备户”搬迁。

  扶贫部门和有关的驻村帮扶单位就通过发动社会和乡贤,统筹各类资金去帮扶他们,加快他们农房改造的进度。

特别是发动社会各界,涌现了一批诸如碧桂园参与帮扶的英德市树山村、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帮扶的丰顺县梅溪村等等农村住房改造的示范点。

  但对于广东庞大的泥砖房改造需求来说,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

  跨部门组合、调动社会力量

  泥砖房改造需新思维

  ?

记者手记

  广东一直以来也在政策上争取中央支持,事实上,住建、国土等中央部门也有不少的涉及农村住房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但一直以来我省农房建设由省扶贫办负责。

这导致一方面广东在向上的资金筹措上减少了来源,另一方面,各方已有的资源也不能汇集到泥砖房改造这个篮子里来。

  各部门之间联动,形成合力,应该是解决泥砖房改造困境的第一步。

放开思路,运用市场机制向社会寻求资源,应该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过去,扶贫部门通过发动扶贫“双到”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并借助省扶贫基金会这样的社会机构募集了一部分资金。

这样的来源单一,且无法长效保障。

在广东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完全可以借助农村金融产品、信贷模式探索等更为市场化的手段,帮助我们用更为高效有序的方式凑集、利用资金。

  解决泥砖房改造的资金之困,甚至可以考虑借助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除专项资金外,尝试建立一些更为灵活和弹性的补贴形式和手段,比如,各级政府能否每年筹拨一定量资金,专门成立“农村泥砖房改造专项基金”,参照住房保障基金的方法,更有弹性和农民自主性的收集资金、统筹管理、最后惠于农民。

同时,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也更有弹性,不定死任务。

  从更深远的角度看,泥砖房改造并不是抵御灾害和解决贫困的权益之计,它是一个长远工程。

或许我省可以在农房改造工作上形成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发动社会各界更大支持,探索更多利民惠民的政策。

  甚至,大胆设想,它的尝试,可为广东对于中国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投石问路,成为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部署下的农村建设“点睛”之笔。

 

农村泥砖房整治已箭在弦上

撰写时间:

2013-09-24    来源: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紫金一户农家花了十几万元装修的泥砖房,一场洪水轻易将其泡垮了。

水灾半个月后,紫金一户村民家的泥砖房墙壁突然倒塌,好在没伤到人。

 

  编者按

  “尤特”刚走,“天兔”接着来袭。

据省民政厅报告,截至9月23日8时,强台风“天兔”造成全省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7100余间。

泥砖房的安全问题再次凸显。

  今年以来,罕见暴雨频频袭粤,洪灾中全倒户大部分是泥砖房,人员伤亡也有不少是因泥砖房坍塌所致。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摸清情况,下决心用几年时间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提高山区农村防洪抗灾能力。

  全面整治农村泥砖房,已提上省委、省政府议事日程。

经过十多年的改造,我省目前泥砖房的真实情况如何?

都是哪些人住在泥砖房里?

泥砖房为啥难拆掉?

泥砖房改造又面临哪些困难和阻力?

  为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泥砖房,为全面整治泥砖房建言献策,推动全省农村泥砖房改造,南方日报和南方农村报记者兵分数路,深入粤东、西、北及珠三角的村庄,近距离调查了解,推出《广东农村泥砖房调查》,今天推出首篇,敬请关注。

  70岁老人唐明章,倒在坍塌的泥砖房下。

  几十年来,洪水曾经多次侵袭,这些泥砖房都一一挺过。

但它们与这位老人一样,没有熬过今年5月15日的大水。

  这夜,大水冲垮的泥砖房,还将同村另一位老人杨亚力埋了。

  悲剧发生在从化良口镇仙溪村兰芳经济社。

距离广州市区不远的从化,至今还有约1/6农民居住在潮湿、危险的泥砖房中。

  珠三角尚且如此,粤东西北的情形更让人担忧。

每次狂风暴雨,泥砖房住户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房倒人亡的悲剧还是时有发生。

  农村泥砖房整治,已经箭在弦上。

  比例小数量大

  目前农村有150万-160万户有人居住的泥砖房,在农村总户数中不会超过20%。

但因绝对数量较大,平均以一户5间便有900万间,在分布上也有局部集中的特点

  解决泥砖房问题,一直牵动省委、省政府的心。

那么,目前广东农村还有多少泥砖房?

  省扶贫办曾于2007年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泥砖(茅草)房进行过摸查。

经初步统计,当时有泥砖房(茅草房)344.5万户,其中有人居住的为225.6万户。

  其实早在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即发出《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通知》,首项即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从2004年起至2010年,分期分批对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进行改造。

而到2007年底,全省14个地级市86个县(市、区)(含恩平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5.038万户,受惠农民72.2万人。

  从2011年开始,扶贫“双到”工作启动,省扶贫办牵头进行第二轮农村危房改造。

截至今年8月,消灭了29.3万户泥砖房。

再算上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农户自身以及其他途径的改造,“目前约有150万-160万户有人居住的泥砖房。

”省扶贫办业务处副调研员陈植奎估计。

  省市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让农村泥砖房比例不断下降,在农村总户数中不会超过20%。

例如,五华龙村镇塘湖村委会主任钟宣宗介绍,全村共600余户人中,只有90多户是泥砖房,比例为15%。

  不过,比例虽然小,但因绝对数量比较大。

平均以一户5间计算,160万户便是900万间,并且泥砖房分布出现局部集中的特点。

  从化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9月4日,从化市泥砖房改造办公室副主任梁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从化全市有1.4万多户泥砖房,良口、吕田、鳌头三镇是最为集中的地区。

  据吕田镇国土所长刘巨辉介绍,吕田全镇约有9000户农民,只有三成左右住楼房,六七成都是泥砖房。

从化良口镇仙溪村主任唐海平说,该村有人居住的泥砖房数量占到全村房屋总量的2/3强。

记者在距离吕田镇区周边的水埔村、联丰村等地看到,零星的楼房点缀在大片的泥砖房中,不少村庄更是纯泥砖房。

  而在雷州市东里镇沙节村,不少村民依然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搭起的茅草房中。

沙节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有见告诉记者,全村有500多户人家、2758人,目前仍有80多户茅草房亟待改造。

  据雷州市扶贫办统计,2011年雷州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为19534户,其中大部分困难户依然居住在茅草房中。

近年来,经过艰苦改造,雷州市目前仍有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8444户。

  规划差隐患大

  一怕水,二怕火。

而偏偏广东就是雨水台风较多,这让泥砖房每次都饱受风吹雨打考验。

老人也常常说起曾经“一把火烧了一片屋”的悲壮场景

  泥砖房大多有一定历史。

省扶贫办在2007年的统计显示,房龄在20年以上的泥砖房占了将近七成,而且布局基本没有规划。

“分田到户后,农民认为土地就是自己的,在里面乱建。

”陈植奎说。

  陈旧的泥砖房,农具堆放在家门口,狭窄的泥土村道上散落着生活垃圾……这是部分农村常见的景象。

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泥砖房坐落分散。

  乳源县一六镇高元村的泥砖房建设便是一例。

走进高元村,一排排泥砖房展现在眼前,前几排的大多空置,有些已经坍塌。

村民后来新建的泥砖房便向村后推移。

  即便是现在,新建房屋有规划的也很少。

南雄市住建局副局长黄长江说,南雄市有200多个行政村,2446个自然村。

截至目前,自然村有规划的207个,仅占8.16%,规划普及率非常低。

  泥砖房有种种不便和隐患。

五华龙村镇村民毛学义列出一些:

泥砖房里不能设置卫生间;屋顶逢雨必漏水;老鼠四处打洞;每到雨季安全就是大问题……

  努力了一辈子,一家7口人仍住在茅草房,雷州市龙门镇王家村73岁的冯景玉有点不甘心。

“什么都没有,住在这里不方便,台风来时很担心。

  在冯老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除了冬暖夏凉外,茅草房更多是潜在的危险。

“最怕台风刮,掀翻屋顶不说,还会房屋倒塌。

”而偏偏广东就是雨水台风较多,这使得泥砖房在每次风吹雨打中都饱受考验。

  “现在,泥砖房很多用来堆放柴火,火灾隐患也大。

”陈植奎说,“一怕水,二怕火。

”雷州老人也常常说起“一把火烧了一片屋”的悲壮场景。

  在英德市大湾镇,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8月中旬的水灾中共倒塌农房2200多间,基本上均为泥砖房,其中全倒户达98户,近万名村民的居住情况受到影响。

  在今年“5·15”水灾时,从化仙溪村委会有90%以上的泥砖房在当晚的洪水中受损,160间泥砖房直接倒塌,641间泥砖房被洪水浸泡,老人唐明章和杨亚力也因此丢了命。

  在河源市紫金县,今年“8·16”水灾全倒户有1119户,大部分也是泥砖房。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在8月极端降雨考验中,全省倒塌房屋2.62万间,其中全倒户大部分是泥砖房,因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也主要是由于泥砖房坍塌。

  住户穷改造难

  泥砖房住户中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和贫困户、低保户等占了50%。

以建80平方米楼房花费8万元计算,省里补贴1.5万元、市县配套0.5万元,剩下的6万元对相当多农户来说也非易事

  泥砖房有过曾经的辉煌。

五华龙村镇里,村民毛学义81岁的母亲说起当年建房的情景,“30年前能建起那么漂亮的泥砖房,在村里是很自豪的。

  老人家介绍,当时建房要先去山上砍木材作为建房材料。

再去田地里挖土,用牛或人工把泥和水后踩均匀,再将泥放进方形木槽成型,然后在太阳下晒干。

待泥砖晒干成型后,就能砌墙建房了。

  时至今日,老人家还记得,新房建成后,很多亲朋好友都会来家里坐坐,带点糕点糖果,以示庆祝。

  时过境迁。

如今谁还住泥砖房,就会被人看低。

“村里住泥砖房的都是穷人,娶老婆都难。

”毛学义告诉记者,自己兄弟4人,两个哥哥“倒插门”,“媒人介绍对象,一看家里的房子,门都不愿进了。

  记者走访也发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部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民,积极响应泥砖房改造政策,而不少贫困家庭,只能对政策望而兴叹。

  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扶贫办主任李王告诉记者,目前雷州仍有8000多户茅草房有待改造,其中约有40%的家庭没有改造能力,大部分是单亲家庭、五保户、残疾人、大病致贫等家庭。

  “以建80平方米楼房花费8万元计算,省里补贴1.5万元、市县配套0.5万元,剩下6万元要自己出。

”陈植奎说,这对相当多农户来说并非易事。

  省扶贫办副调研员陈植奎也提出,泥砖房住户中,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和贫困户、低保户等就占了50%。

对此,省委、省政府推出村安居工程建设时,就把贫困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家庭,率先列为改造对象。

  相对于改造来说,更为棘手的是群众的观念问题。

紫金苏区镇小北村温远强家的泥砖房在8月的洪水中倒塌了一部分,但他坚决不拆。

他说,叔叔一家在家乡就只剩祖屋这点念想,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看看,要是连祖屋都没了,就像没了根,这不好。

  投入大考财力

  据估算,若以省财政每户补贴2万元计算,全面消灭有人居住的农村泥砖房,需要300亿元左右的资金,“第二轮扶贫50多亿元投入,财政已经感觉很吃力。

  “不彻底消灭泥砖房,说不过去。

”陈植奎从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十余年,对此深有感悟。

他认为,广东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但还有那么多农民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屋子里,让人无法接受。

  话虽如此,若真要彻底消灭泥砖房,却不容易。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资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各级党政部门千方百计,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金,提高补助标准。

如省财政曾采取预拨等方式,不断提高财政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从过去一年拨3000万元,至目前年拨付款达到10亿元。

其中,2005年拨付1.4亿元,2006年拨付1.54亿元,2007年拨付1.925亿元。

2011-2015年,全省财政直接专项投入将达81.2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54.15亿元,市县财政27.08亿元。

  3000元、5000元、15000元……同时农户获得的补助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是2012年以来,广东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内完成54.1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建和30万“两不具备”群众的搬迁安置任务,省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至少1.5万元。

  但即便如此,在数量庞大的泥砖房面前,有限的财力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泥砖房的问题。

  陈植奎估算,若以省财政每户补贴2万元计算,全面消灭有人居住的农村泥砖房,需要300亿左右的资金,这将极大地考验财政压力,“第二轮扶贫50多亿元投入,财政已经感觉很吃力。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各地财政配套资金均存在压力。

“泥砖房改造每户省里补助1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00元,其中,湛江市财政配套2500元每户,雷州市财政每户配套2500元。

”雷州市农业局局长、扶贫办主任李王告诉记者,因此,雷州市的财政压力非常大,2012年仅仅配套了80多万元,“如果去年泥砖房改造全部配套,需要930多万元。

  陈植奎建议,能否将改造时间拉长一点,比如说五年或者十年,这样分摊到每一年的资金就不会太多。

此外,可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政府出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农民自己出一部分。

  此前,改造泥砖房的有几路人马—省扶贫办是主力,此外国有林场、农场也对管辖范围的泥砖房进行了改造;地方政府也对水库移民等群体的泥砖房进行了整治。

“建议成立改造泥砖房办公室,设在省扶贫办也好,别的单位也好,进行综合协调,将这几股力量拧成绳,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陈植奎认为,未来若要高水平拆旧建新,就涉及规划、国土、农业等部门,一定要成立协调机构,才能更快地告别泥砖房,让全省农户住上舒心的楼房。

  策论

  凝聚合力打好攻坚战

  农村泥砖房的改造一直备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全省干群十几年的艰苦努力,一大批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房被消灭,农村泥砖房比例不断降低。

  然而,严峻的事实也摆在公众面前,由于广东地域分布广,村庄散落分布,现存泥砖房的数量依然较大,每当风来雨来,泥砖房倒塌,破财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全面解决泥砖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消灭泥砖房进入攻坚阶段。

  解决泥砖房问题,需要发挥十多年来探索的经验,也有充分把握时下的现实。

经过十多年改造,已经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众,积极响应政策,改建房屋。

如今,恰恰是那些较穷苦的单亲、残疾人等家庭,因为无法筹集资金,而无法享受到好政策。

如何引导这部分人群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具备解决泥砖房的能力,是必须攻坚的课题。

  当然,也应该看到,新楼房建好后,并非所有群众都离开了泥砖房。

受传统观念和民间风俗等影响,不少群众,尤其是跟泥砖房一起成长的那代老人,依然留守祖屋。

因此,如何疏导群众离开泥砖房,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的一场考验。

  全面整治泥砖房,有土地的掣肘,也有指标的限制,而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财政配套压力大,短时间解决泥砖房问题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不过,透过农房建设的管理机制,可以发现泥砖房的管理还有提升的空间。

  事实上,农房建设涉及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但广东农房建设主要由扶贫办负责,尽管各级扶贫办通过扶贫开发“双到”、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解决泥砖房改建的资金难题。

但不可否认,这种资金筹措渠道依然比较单一,甚至在与各部门协调建房问题时,都存在难题。

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充分将政府资源、民间资源和市场资源调动起来,参与到泥砖房的改造,十分关键。

  政策好,落实好才好。

广大泥砖房住户作为政策的落实对象,在充分反映诉求的同时,更应趁着良好机遇,发挥泥砖房改造的主体作用,积极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改变传统观念,不等不靠,更不能有依赖的思想。

  唯有干群凝聚形成合力,才能打好泥砖房改造这场攻坚战。

改造之困:

最缺资金和用地指标

撰写时间:

2013-09-27    来源:

南方日报

部分农户无力自筹资金,各级财政压力很大,种种现实难题亟待破解

据介绍,至今仍有不少农民一家人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茅草房内。

如今

改建新房,孩子又分家立业,用地量自然大增。

雷州市东里镇土头村,村民陈妃强家的茅草房被台风刮倒。

  从2003年起,广东启动农房改造。

10多年来,虽然很多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每逢水灾等自然灾害,各地泥砖房倒塌的现状依然刺痛公众的神经。

  泥砖房为何改不掉?

甚至感觉越改越多?

  部分群众拿不出钱改造,指标分配不足,各级财政压力大,土地指标紧张……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压在泥砖房改造身上的各种现实困境亟待破解。

  无力享受的

  补贴政策

  “泥砖房改造遇到的问题,第一就是农民的贫困问题。

”广东省扶贫办副调研员陈植奎认为,如果不贫困,群众早就改造了泥砖房,因此,如何解决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