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51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师风讲座稿.docx

师德师风讲座稿

师德师风讲座稿

师德的核心是爱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你们好。

学校让我讲讲有关师德的问题,我就根据一些名人的真知灼见并且结合我个人的体验,讲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二、师德的内涵

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概括其内涵。

 

1、师爱为魂: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包括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这是师德的核心。

 

2、学高为师:

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是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身正为范:

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师德的直接体现。

                                           

4、理念为先:

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拥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会沟通、善交流、能合作,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三、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

是勤业爱生!

那么勤业爱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什么样子?

列举几个实例吧。

1、做个心中有“道”的教师.

一个偏僻乡村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到一位特级教师来讲一节课。

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有想到竟是一位十分年轻的美女。

特级教师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上课。

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台面上有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

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讲台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了讲台上的粉笔灰。

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大家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

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

过后,她又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

讲完后,她说了一句:

“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

课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特级教师。

这个特级教师遇到的情况我们有的老师大概也遇到吧。

那你是这样做的吗?

是不是面对着讲台上凌乱的摆设,视而不见,只要能腾出放讲义的地方就行了,至于清洁讲台,那是值日生的事情;有时担心厚厚的粉笔灰弄脏讲义,就用书尽力拍,吸一口气用嘴猛吹,顿时,坐在前排的学生就遭了殃,偶尔有几个学生往回吹,我还对他们吹胡子瞪眼的,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不尊敬,从没想到过要换个方位;平时,对待那些做错题,或者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岂能让他们只是笑一笑而已?

往往是恨不得痛骂一番才解心头之恨!

由此,我们想到钱学森冲破国外的重重阻力,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被称为“水交杂稻之父”的袁隆平,依然与当地农民一样,天天出没在田埂上;拥有亿万身价的姚明,从国外回来的接风宴,竟然是去单位食堂……这些名人之所以令人钦佩,首先,就是他们心中有“道”——追求自身人格的完美、道德情怀的高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之不传,惑也难解。

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只有注重自身“道”上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

才能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关怀。

我想,这便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德的最高境界吧。

2、做养马的“伯乐”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

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一个标准上。

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

尽管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不少见。

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都按照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将来都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好的教师,最高的标准就是当好“养马”的伯乐。

——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

首先,教师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摆脱“虚名实利”的诱惑。

其次,“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地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

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养马”,而不仅仅是挑出“千里马”。

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

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3、自觉抵御诱惑

说到师德,许多人会说:

用真爱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宽容之心对待不同的学生;用因材施教之法去教育、感召每一个学生,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以前,我也会这样认为,因为这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

但时至今日,商品经济,物欲横流,老师经受住了种种诱惑的考验,才能谈得上达到了师德的最高境界!

作为教师不参加学生家长的宴请、不拿学生家长送上的红包,不给自己班学生收费补课,教师节的时候不变相接受礼品、礼金……面对种种诱惑,秉公办事,对待孩子一视同仁的老师,这才是达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了。

4、谨言慎行

教师工作最大特点就是整天在“说”,对学生怎样说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呢?

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时说,他本来数学成绩非常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就因为他的数学老师一句“你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而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研究所佟乐泉所长在回忆他小时候读书的事时,也有这么一回:

为了上学方便,他转至某小学读书,做课堂作业时,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极其小心,结果反而涂改了几处。

老师课堂巡视至他的身后,他本以为能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道从老师鼻孔里哼出了这样一句话:

“又是一个丙等生!

”他失去了在这所学校继续读书的勇气,宁可多跑路,央求母亲给他转回了原来的学校。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读中学时物理特棒,因为眼睛近视,上课看不见板书,他先是用纸圈成圆筒状做眼镜,被制止后他又用双手圈成筒状,老师误以为他是故意调皮而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使贾志敏从此与物理学科无缘。

    ……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永远不说尖酸刻薄的话语、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些只要去做都不难,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师做不到呢?

能做到这两点的教师,大概也是师德达到最高境界了吧!

四、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 

1、要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燕春中心学校 傅文圣老师讲述这样一个例子。

2007年初的的时候,一个女同学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听老师和家长们说,一个人要怎样怎样的活着,才是有意义、有价值,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也不明白。

我不知道我的这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活得是否有价值。

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最终又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无论他生前有多少财富,多大的名誉,到头来还不是什么也没有吗?

难道他可以带走什么吗?

仔细想想,人活着真是没有什么意思,真的很累。

在20岁之前,我们要学习,活在家人、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和包袱,在20岁之后,开始走向社会,开始工作。

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拼命努力工作,依然很辛苦。

到了40岁,要维持生活,养活孩子,整天忙碌着……如此看来,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

来世上受罪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人生的意义在于何处,真想不通。

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最后又离去,什么也没有了,来和不来又有多大区别呢?

傅老师,您可以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希望您务必讲真话,不要用大话和空话来敷衍我,因为这样的话我已经听过太多太多,早已厌烦。

傅文圣老师在她的本子上写了以下几句话:

“十分高兴地看到你能如此深入的思考‘人生的意义’‘活着的价值’这类问题。

能作出这番思考,说明你不甘平庸。

你说财富、名誉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了,这话也许不假,李白就曾感叹‘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但一个人来到这忙忙碌碌的社会,就不可能不创造财富,不可能不有所追求啊。

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要官位、不图名利,可他还要‘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嘛。

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功名富贵终成空,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认为活着是受罪的信条,那这个社会就不会前进,人类也就只能处在动物时代。

以我个人而言,虽觉生活有重压,很苦、很累,但想到通过我的‘受罪’,可以让家中老母有口饭吃,可以让孩子有本书读,这就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

尤其是看到像你们这些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那更是叫人感到欣慰。

‘人生的意义’是个很大且很深奥的问题,我无从准确回答好这个问题,你相信老师,要我回答是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以上所说,不见得完全正确,供你参考。

下面是我昨天晚上在网上为你找的赵鑫珊写的一篇《人是什么》,望你仔细读读,看看哲人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吧。

最后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的开心与愉悦,并与大家分享。

一周后交上来的小作文中,傅老师发现这个学生又写了这样的话:

“傅老师,很抱歉给你添麻烦了,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看了你的回答和赵鑫珊的《人是什么》,虽然不能说使我彻底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但也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很多,对人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我知道了我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的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的家人和整个社会。

我不知道将来的我会怎样,但我会认真过好每一天,笑着走过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据说这个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后来这个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不但成绩很好,而且乐于为同学和班级做事。

2、要确立“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的教育观念。

据《中国教育报》(2004.2.3)报道,河南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对前途充满希望。

校长王金海解释说:

“在我们学校,没有‘差生’的说法,而只说‘后进生’。

因为‘差’表示在智力、能力等方面不如别人,而‘后进’则是发展迟早的问题。

”小高是被新乡市某学校开除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特别差,又有多种不良习惯,从小学到初中,从没有尝过受表扬的“滋味”。

转到拍石头乡中心学校后,班主任张海军主动找他谈心,还在班会上发动同学们帮助他寻找优点,真正打消了他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戒备心理。

一次考试,小高语文考了35分,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他的字比以前写得工整了。

张老师在数学课上还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小高回答,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小高学习开始用功了。

到二年级下学期时,他的数学第一次考了91分,其他学科也全部及格,使得这个差一点自暴自弃的孩子真正抬起头走路了。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中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令其放学后到校长室。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

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

“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

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就是陶先生的教育艺术。

陶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让那位男生发自内心的承认了错误。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像陶先生那样,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肯定他们的优点,以表扬代批评,学生自然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和谐教育就因此产生。

要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美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是不符合实际的。

如果我们对学生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打骂责罚,不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更是缺少起码的师德的表现。

 五、师德的核心是爱,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

 1、还要表现在对待事业上。

教师虽说是个职业,但不能按照职业去干,而要当作事业去做。

(1)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2)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

(3)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

(4)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追求卓越。

2、还要表现在对待同事上。

作为班主任要爱科任,作为科任要爱班主任。

(1)尊重集体,依靠集体,提倡集体英雄主义。

(2)重视交流,互帮互助,重视集体智慧。

(3)尊重信任,团结协作,提倡公平竞争,反对文人相轻。

3、还要表现在对待家长上。

教师和学生家长人格上是平等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

(1)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2)互相联系,紧密配合。

(3)对家长做到:

尊重、信任、热情、礼貌。

4、还表现在对待自己上。

教师的工作不是给学校干的,更不是给校长干的,而是给自己干的,是在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活到老学习到老,修养到老。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勇于剖析自己,做到“知耻而后勇,发愤而成才”。

在对待自己这个问题上我想多讲几句,把教育专家、盘锦市教育局长魏书生讲的一段话引荐给大家,也作为我这次讲座的结尾。

魏书生说:

我一直建议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

要自强不息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要多看光明的一面,要实事求是地比较。

从索取、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难以生存;从感恩、从适应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

(2)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

人要到理想的岗位,一靠素质,二靠机遇,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目前的岗位当作提高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

要在主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最光辉的事业,把平凡的岗位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

语文课堂有无穷无尽的学问。

(3)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要不神话人,二要不鬼话人,三要多互助,少互斗。

看周围的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看周围的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

(4)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人生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要不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谢谢大家。

 

师德师风讲座稿:

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主讲人:

宋子伟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您也许会惊奇地问:

“那是什么呢?

”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

“那就是爱!

”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

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

每天清晨“老师,您早。

”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

”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

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

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

不是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德师风讲座稿:

师德活动教育心理学讲座讲稿

主讲人:

宋子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

都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

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

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

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

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

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

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

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

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

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

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

哲学家摇摇头说:

“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

”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他们突然醒悟:

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

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

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