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513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一、2015~2016全国高考选择题考查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

题号

2016

2015

Ⅰ(乙)卷

Ⅱ(甲)卷

Ⅲ(丙)卷

Ⅰ卷

Ⅱ卷

7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关注化学与生活

燃料的燃烧与大气污染——关注化学与环境

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

古文中蕴含的“化学”——关注化学的发展历史

化学物质与食品安全——关注化学与生活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判断——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应用、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的判断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判断——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有机物的分子式与有机重要反应

9

常见有机物的名称、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的判断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

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溶解、气体的净化与收集、物质的分离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

10

实验基本操作——有机物的分离、气体收集、溶液配制、气体的除杂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思维有序性考查

简单有机物的机构特点——知识的迁移应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判断——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1

电极原理与应用——三室电解

原电池原理与应用——新型电池

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可逆电池的充放电分析

原电池原理与应用——新型电池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思维有序性考查

12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滴定曲线的理解

离子反应的应用——常见物质的鉴别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

海水的综合应用——离子反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3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浓度、平衡常数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稀释曲线的理解

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一、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

1.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受PM2.5污染的空气不一定是胶体。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

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

电能,一氧化碳等。

3.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环境问题

污染物

酸雨

SO2(主要)及NOx

光化学烟雾

NOx及碳氢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

氟氯代烃及NOx

水体富营养化

含氮、磷的化合物

温室效应

CO2及H2O、CH4等烃类化合物

白色污染

有机难降解塑料

废电池

重金属盐

4.STSE解题“四步曲”(如右图)

5.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回归生活:

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2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6、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

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典例导语

审题指导(去伪存真)

题干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键词:

正确

选项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老化的本质是什么?

①增塑剂的挥发;②长链断成“小分子”。

发生加成反应本质因素是什么?

聚乙烯中有双键吗?

B.煤经过气化和液体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表象“名不副实”,化学中这样的名词还有很多,如:

碱石灰、淀粉溶液、高分子化合物等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不能简单类比,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均为化学变化

[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关键信息(关键词、重实质)

第一步:

明确题目要求

①判断“正确”还是“不正确”;“一定”还是“可能”

②明确物质的分类标准

③从属关系(包含、交叉、并列)

第二步:

识别题目所设陷阱

①俗名:

是否名副其实(如纯碱属于盐)

②性质(如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③简单类比,以偏盖全

二、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选择题

1.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解题要领

(1)“一个中心”: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两个前提”:

在应用Vm=22.4L·mol-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离子或分子)数之间的关系。

2.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几个易错数据

(1)明确下列常见微粒的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

D2O、D37Cl、—CH3等。

特别是D2O考查较多,其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10、10、20。

(2)掌握下列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数:

①烷烃(CnH2n+2)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是(3n+1);

②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1molP4(白磷)中含6molP-P键、1mol晶体硅(或金刚石)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含4molSi-O键

(3)熟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①1molNa2O2与足量水或CO2反应转移电子1mol;当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2mol

②1mol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3mol;1mol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3mol;1molFe与少量稀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

③1molCl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1mol。

3.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试题选材热点

(1)适用条件——22.4L·mol-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常温常压下4.48LN2的物质的量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2)物质状态——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2O、SO3、Br2、CHCl3、戊烷、苯、CCl4、HF等。

(3)物质组成与结构——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的数目,如Ne、D2O、羟基、氢氧根离子、Na2O2等;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或环烷烃)等;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石墨、P4、甲醇、晶体硅、二氧化硅等。

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

N2、CO、C2H4等

(4)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数目和方向的问题,如Na2O2与H2O或CO2反应、NO2与H2O反应等。

(5)隐含的可逆反应——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O2

N2O4、3H2+N2

2NH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等。

(6)物质的溶解性——如: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Cl2+H2O

HCl+HClO,1molCl2与H2O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而氯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

Cl2+2NaOH===NaCl+NaClO+H2O,1molCl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4、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

(1)看:

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

如果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该类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定:

确定对象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

如果是气体,要注意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3)算:

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在求算时要注意:

①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三、有关电化学类选择题

做题模板:

1、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2、判断两极3、分析电极反应4、对照选项

1.两池(原电池、电解池)判定规律

首先观察是否有外接电源,若无外接电源,则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思路主要是“四看”:

先看电极,其次看是否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看电解质溶液,最后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

若有外接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是电解池。

2.电极反应

(1)原电池:

正极: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电解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充电电池:

负接负为阴极,正接正为阳极。

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粒子移动

(1)原电池:

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电子从负极到正极

(2)电解池:

阴离子→阳极,阳离子→阴极。

电子从负极到阴极,从阳极到正极。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1)“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依据条件,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数目;

②根据守恒书写负极(或正极)反应式,特别应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

(2)“充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5、判断溶液PH的变化:

如果判断的是整个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总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或消耗酸碱的情况。

如果判断的是某极区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这个极区的电极反应,生成或消耗H+或OH-的情况。

6.电解规律

(1)①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注意:

铁作阳极溶解生成Fe2+,而不是Fe3+);如果是惰性电极,则需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l->OH-(水)。

②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Ag+>Fe3+>Cu2+>H+

(6)恢复原态措施。

电解后有关电解质溶液恢复原态的问题应该用质量守恒法分析。

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的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Cu2+完全放电之前,可加入CuO或CuCO3复原,而Cu2+完全放电之后,应加入Cu(OH)2或Cu2(OH)2CO3复原。

(2)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根据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电解水型(如电解Na2SO4、H2SO4、NaOH溶液等);电解电解质型(如电解CuCl2溶液盐酸等);放氢生碱型(如电解NaCl、MgCl2溶液等);放氧生酸型(如电解CuSO4、AgNO3溶液等)。

四、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类选择题

做题模板:

“先推后判”;破题关键:

“会背会推”

背会“短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背会周期和族所含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会利用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周期表结构特点,推理元素名称。

1.速断简单粒子半径大小——“三看法”

一看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

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

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理论推断:

①原子结构: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相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验标志:

①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溶液中盐与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与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相反。

⑤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负极大于正极。

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2)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溶液中非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相反。

注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分解的难易程度与氢键无关。

4、化学键的判断:

凡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氯化铝外)都是离子键,凡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外)都含共价键。

A-A型共价键为非极性键,A-B型共价键为极性键.

五、有关实验类选择题

1.化学仪器上的“0”刻度

(1)滴定管:

“0”刻度在上面。

(2)量筒:

无“0”刻度。

(3)托盘天平:

“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4)容量瓶、移液管等只有一个标示容积的刻度,没有零刻度。

2.注意几种定量仪器的精确度:

滴定管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2位,量筒、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广泛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

3.易被忽略的实验操作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抽取、气体性质验证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瓶塞的玻璃仪器。

(3)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4)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某些气体时先润湿,但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

(5)调零——托盘天平的使用。

(6)取样,溶解——用化学方法检验、鉴别固体物质。

4.容易忽视的4个实验安全问题:

(1)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

通常将H2S、SO2、Cl2、NO2等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

(2)易爆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

(3)用H2、CO还原CuO、Fe2O3等实验时,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若先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实验完毕,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H2或CO。

(4)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发生装置而使发生装置破裂。

5.化学实验中的九个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4)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检验气体的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而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试纸润湿。

(5)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盛装液体前要先用标准液润洗。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要先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7)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

一般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气体。

(8)气体除杂和干燥顺序:

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9)做证明淀粉水解的实验时,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前,要先加入NaOH溶液,把溶液调节到碱性;做证明氯丙烷水解的实验时,应先加酸中和过量的碱,再加AgNO3溶液。

6.分离(提纯)时的注意事项

(1)过滤时要用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且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时,冷却水从下口流入,从上口流出,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侧支管附近,最后面接收馏分的锥形瓶不能加塞子;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7.不同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六、有关电解质溶液类选择题

1.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

微弱、平衡、守恒,即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且都是微弱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除外),微粒浓度之间存在守恒关系。

弱酸稀释时PH变化小;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程度增大,越稀,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增大。

2.溶液中微粒浓度的三个等量关系

(1)电荷守恒

关键:

只与溶液中离子种类有关,带几个电荷乘“几”

例如:

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 ④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它们的离子种类相同电荷守恒表达式相同都可以表示为:

c(Na+)+c(H+)=2c(CO

)+c(HCO

)+c(OH-)

(2)物料守恒

关键:

①只与溶质有关,溶质中某些元素之间满足的守恒关系,根据溶质中粒子之间满足的关系确定表达式。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有所变化,但原子总是守恒的。

如K2S溶液中S2-、HS-都能水解,故S原子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

c(K+)=2c(S2-)+2c(HS-)+2c(H2S)。

②注意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如:

将amol/L的CH3COOH溶液与b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物料守恒式如下:

c(CH3COOH)+c(CH3COO-)=

(3)质子守恒

如Na2S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

c(H3O+)+2c(H2S)+c(HS-)=c(OH-)或c(H+)+2c(H2S)+c(HS-)=c(OH-)。

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推导得到。

3、巧抓“五点”,突破微粒浓度关系

(1).抓反应“起始”点,判断酸性或碱性的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七、有关有机化学类选择题

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1)取代反应

特点:

有上有下类型:

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

(2)加成反应

特点:

只上不下加成反应常用试剂:

H2、X2(卤素)、HX、HCN、H2O等。

(3)消去反应

特点:

只下不上类型:

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

(4)加成反应:

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取代反应:

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有机反应中的“H2”

H2在有机反应中总是“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能与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苯环、醛基—CHO和酮基—CO—中的碳氧双键(羰基)以及碳氮双键和三键(C===N、C≡N)等发生加成反应。

每摩尔碳碳双键或醛基、酮羰基消耗1molH2,每摩尔碳碳三键消耗2molH2,每摩尔苯环消耗3molH2。

3.烃的羟基衍生物比较

CH3CH2OH

CH3COOH

与Na反应

与NaOH反应

不能

与NaHCO3反应

不能

不能

与Na2CO3反应

不能

4.有关官能团性质的规律方法、易混、易错点

(1)注意苯环的结构与六元环的区别,不要看到含双键的六元环就认为是苯环。

(2)蛋白质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

(3)氧化反应包括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催化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等。

(4)不是所有的碳氧双键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如酯和羧酸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苯、液态烷烃等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是能够发生萃取(物理变化)而使溴水层褪色。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还可能是:

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5.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

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

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6.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

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

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蛋白质:

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7.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内容:

(1)甲基乙基都是1种,丙基(C3H7—)有2种,丁基(C4H9—)有4种,戊基(C5H11—)有8种。

C3H6AA型有4种,C3H6AB有5种,C4H8AA有9种,C4H8AB有12种.

(2)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有3种,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有3种,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两同一不同有6种,苯环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有10种,苯环上有四个不同的取代基有30种。

C7H8O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

酚类3种,醇1种,醚1种,共5种。

(3)C4H8O2的酯有4种,羧酸类有2种,即含-OH又含-CHO的有5种,含六元环的1种。

C5H10O2的酯有9种,羧酸类有4种,即含-OH又含-CHO的有12种。

C5H10O2水解后的羧酸和醇重新组合形成的酯有5╳8=40种

8、根据有机物的特殊反应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官能团种类

试剂与条件

判断依据

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

溴水

橙红色退去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退去

卤素原子

NaOH溶液,加热,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沉淀产生

醇羟基

有H2放出

酚羟基

FeCl3溶液

显紫色

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羧基

NaHCO3溶液

有CO2气体放出

醛基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酯基

NaOH与酚酞的混合物,加热

红色退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