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14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docx

院级课题立项申请书

年度

2015

编号

郑州学院教科研课题

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

破解学生厌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

推荐类别:

1.重点2.一般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联系电话:

负责人所在部门:

填表日期:

2015年06月10日

 

郑州

学院印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及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写一式2份报送,(A4纸张打印,于左侧单独装订成册),一份电子文档,发至网络办公科研处信箱。

二、每人最多只能参与两项课题(限主持申报一项)。

三、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报送学院科研处。

四、填写基本情况表的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最多不超过3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院校建设专题、教改、科技攻关、思政专题、自选

课题组成员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4人。

一、

基本情况表

课题名称

破解高职学生厌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研究时间

2015年6月——2016年6月

预期主要成果形式

1论文论著、2研究报告、3新产品

4新工艺或新方法、5软件、6其他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硕士

工作单位

电话

内线

手机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职称

从事专业

分工

二、课题设计论证(与论证活页同)

·1.选题: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3.价值: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程度、应用价值或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限3000字内)

1.选题: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课题研究现状

厌学情绪可谓是存在学生上学的各个阶段。

从知网的检索来看,有关学生厌学的研究大都以期刊、论文为主,尚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

以年度为统计单位,可以看到对该问题研究程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高峰。

2008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的文章,文章公布了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称“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

”。

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一个通病,也越来越成为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的一个瓶颈。

高校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

从研究方向看,有部分学者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学生心理主观方面来分析学生厌学的成因,比如王国华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戴夏燕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透析》等。

又有部分学者从学生自身出发,把学生厌学归结为学习动力不足,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韩玉芬、费斯维等。

还有部分学者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来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以及对策,如邹颖君德《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归结为教育目标不明确、约束机制不得力、教学方法不得当、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等;此外,还有学者从家庭与社会方面入手来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探讨相应的对策,如王志斌的《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社会原因及对策》和何明炳、吴重涵的《高职生厌学现象透视及其相关对策研究》。

虽然国外的学生和我国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的遭遇到学生厌学这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国家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如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加拿大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

这是目前国外有关高校学生厌学对策的研究。

通过梳理近几年有关高校学生厌学的研究文献可以得出,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也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

而相关的研究大多从学校、社会等宏观层面来开展论述,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故本课题将主要从学生与教师出发,在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出发,尝试对该问题做出有益的探讨。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学生厌学这一特殊视角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本研究中,将提出解决高职学生厌学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本研究将为高职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改进教学等提供具体的素材。

当前许多教师尽管己经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明知道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也听不懂,但依然无动于衷,丝毫无改进的意愿,上完课就走人,对学生不闻不问。

本研究将从教师的角度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揭示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师个人的言行与学生厌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3).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a.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

b.使高职学生准确对自身定位,树立高远的理想与志向,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

c.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d.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学生学习现状——实地调查、访谈——得出原因——提出对策。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分析与整理相关资料,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准确得出学生厌学的成因,为破解学生的厌学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主要观点

杨辉、张广文等在《“厌学风”何以如此猖獗——哈市大学生厌学情况的社会调查》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明确指出,大学生学习是否努力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最大,而与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关系相对较小。

并且高职学生之所以考不上好大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于自身上。

如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自学能力差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等。

因此,一到高职学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会产生厌学思想。

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上大学就开始混日子拿文凭。

另外,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明显不适用于信息量大、时代感强的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对这种初高中的教学方式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应试考试还有很有用的,但是对于要培养高层次与创新型人才却很不适用。

如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得不到改进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等势必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更加厌学。

因此,要想破解学生厌学问题,主要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要双管齐下,积极引导。

毛泽东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细致到位,使学生在思想上一开始就不要有丝毫的松懈和懈怠,使学生拥有自我学习的内驱力。

而这种内驱力正是学生破解厌学问题的劲敌;针对学习方法需要提高的学生,学院或者系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讲座;针对诸如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一定要开展相关活动相关讲座进行治理;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以班级或系部为单位,成立一帮一、一对一互助学习组以及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针对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厌学问题,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多和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启发和引导,以唤醒学生的信心和上进心;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以激起其巨大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说: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结合学生的实际,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到正确的道路上。

(4).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

以现行高职学生学习现状为出发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厌学进行调查和访谈——学生厌学的成因归纳与总结——提出具体而有效的破解学生厌学的对策。

3.价值: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程度、应用价值或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1).本课题的特色

地方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地方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成果对地方高校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实践特色:

本课题以学生的厌学为主要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将进行班级和系部的相关试点实践,因此,该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对该问题的研究中,将采取部分班级与系部进行试点,在试点实施取得明显效果后,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校范围实施。

研究成果可通过文献、各种方式、途径向省内外兄弟院校推广。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2、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2015年6月——2015年7月,初始阶段:

资料收集、相关调查研究。

2015年9月——2016年2月,主体阶段:

开展研究、探索出破解学生厌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6年2月-2016年6月,总结阶段:

总结各方面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提交验收。

2、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四、经费概算

合计

3000

图书资料费

800

调研费

1500

文具费

200

出版费

小型会议费

500

小型仪器设备费

其他

五、系、部推荐意见

 

签字(公章):

年月日

六、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签字(公章):

年月日

七、学校意见

 

签字(公章):

年月日

年度

2015

登记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

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表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xxxxxxxxxx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

破解高职学生厌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3.价值: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程度、应用价值或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限3000字内)

(1).本课题研究现状

厌学情绪可谓是存在学生上学的各个阶段。

从知网的检索来看,有关学生厌学的研究大都以期刊、论文为主,尚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

以年度为统计单位,可以看到对该问题研究程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高峰。

2008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的文章,文章公布了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称“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

”。

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一个通病,也越来越成为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的一个瓶颈。

高校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

从研究方向看,有部分学者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学生心理主观方面来分析学生厌学的成因,比如王国华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戴夏燕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透析》等。

又有部分学者从学生自身出发,把学生厌学归结为学习动力不足,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韩玉芬、费斯维等。

还有部分学者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来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以及对策,如邹颖君德《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归结为教育目标不明确、约束机制不得力、教学方法不得当、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等;此外,还有学者从家庭与社会方面入手来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探讨相应的对策,如王志斌的《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社会原因及对策》和何明炳、吴重涵的《高职生厌学现象透视及其相关对策研究》。

虽然国外的学生和我国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的遭遇到学生厌学这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国家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如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加拿大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

这是目前国外有关高校学生厌学对策的研究。

通过梳理近几年有关高校学生厌学的研究文献可以得出,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也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

而相关的研究大多从学校、社会等宏观层面来开展论述,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故本课题将主要从学生与教师出发,在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出发,尝试对该问题做出有益的探讨。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学生厌学这一特殊视角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本研究中,将提出解决高职学生厌学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本研究将为高职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改进教学等提供具体的素材。

当前许多教师尽管己经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明知道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也听不懂,但依然无动于衷,丝毫无改进的意愿,上完课就走人,对学生不闻不问。

本研究将从教师的角度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揭示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师个人的言行与学生厌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3).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a.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

b.使高职学生准确对自身定位,树立高远的理想与志向,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

c.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d.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学生学习现状——实地调查、访谈——得出原因——提出对策。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分析与整理相关资料,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准确得出学生厌学的成因,为破解学生的厌学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主要观点

杨辉、张广文等在《“厌学风”何以如此猖獗——哈市大学生厌学情况的社会调查》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明确指出,大学生学习是否努力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最大,而与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关系相对较小。

并且高职学生之所以考不上好大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于自身上。

如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自学能力差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等。

因此,一到高职学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会产生厌学思想。

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上大学就开始混日子拿文凭。

另外,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明显不适用于信息量大、时代感强的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对这种初高中的教学方式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应试考试还有很有用的,但是对于要培养高层次与创新型人才却很不适用。

如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得不到改进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等势必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更加厌学。

因此,要想破解学生厌学问题,主要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要双管齐下,积极引导。

毛泽东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细致到位,使学生在思想上一开始就不要有丝毫的松懈和懈怠,使学生拥有自我学习的内驱力。

而这种内驱力正是学生破解厌学问题的劲敌;针对学习方法需要提高的学生,学院或者系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讲座;针对诸如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一定要开展相关活动相关讲座进行治理;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以班级或系部为单位,成立一帮一、一对一互助学习组以及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针对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厌学问题,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多和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启发和引导,以唤醒学生的信心和上进心;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以激起其巨大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说: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结合学生的实际,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到正确的道路上。

(4).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

以现行高职学生学习现状为出发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厌学进行调查和访谈——学生厌学的成因归纳与总结——提出具体而有效的破解学生厌学的对策。

3.价值: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程度、应用价值或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1).本课题的特色

地方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地方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成果对地方高校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实践特色:

本课题以学生的厌学为主要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将进行班级和系部的相关试点实践,因此,该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对该问题的研究中,将采取部分班级与系部进行试点,在试点实施取得明显效果后,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校范围实施。

研究成果可通过文献、各种方式、途径向省内外兄弟院校推广。

 

·1.选题: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3.价值: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程度、应用价值或预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限3000字内)

(1).本课题研究现状

厌学情绪可谓是存在学生上学的各个阶段。

从知网的检索来看,有关学生厌学的研究大都以期刊、论文为主,尚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

以年度为统计单位,可以看到对该问题研究程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高峰。

2008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的文章,文章公布了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称“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

”。

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一个通病,也越来越成为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的一个瓶颈。

高校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

从研究方向看,有部分学者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学生心理主观方面来分析学生厌学的成因,比如王国华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戴夏燕的《高职学生厌学心理透析》等。

又有部分学者从学生自身出发,把学生厌学归结为学习动力不足,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韩玉芬、费斯维等。

还有部分学者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来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以及对策,如邹颖君德《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归结为教育目标不明确、约束机制不得力、教学方法不得当、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等;此外,还有学者从家庭与社会方面入手来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探讨相应的对策,如王志斌的《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社会原因及对策》和何明炳、吴重涵的《高职生厌学现象透视及其相关对策研究》。

虽然国外的学生和我国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的遭遇到学生厌学这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国家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如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加拿大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

这是目前国外有关高校学生厌学对策的研究。

通过梳理近几年有关高校学生厌学的研究文献可以得出,厌学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也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

而相关的研究大多从学校、社会等宏观层面来开展论述,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故本课题将主要从学生与教师出发,在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出发,尝试对该问题做出有益的探讨。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学生厌学这一特殊视角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本研究中,将提出解决高职学生厌学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本研究将为高职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改进教学等提供具体的素材。

当前许多教师尽管己经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明知道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也听不懂,但依然无动于衷,丝毫无改进的意愿,上完课就走人,对学生不闻不问。

本研究将从教师的角度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揭示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师个人的言行与学生厌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3).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a.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

b.使高职学生准确对自身定位,树立高远的理想与志向,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

c.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d.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帮助教师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2.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技术路线或实施方案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学生学习现状——实地调查、访谈——得出原因——提出对策。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分析与整理相关资料,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准确得出学生厌学的成因,为破解学生的厌学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主要观点

杨辉、张广文等在《“厌学风”何以如此猖獗——哈市大学生厌学情况的社会调查》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明确指出,大学生学习是否努力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最大,而与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关系相对较小。

并且高职学生之所以考不上好大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于自身上。

如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自学能力差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等。

因此,一到高职学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会产生厌学思想。

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上大学就开始混日子拿文凭。

另外,传统的灌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