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984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docx

芜湖新翔孵化器孵化大楼高大模板方案

 

芜湖县201303地块孵化器项目

孵化器大楼工程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3年9月18日

 

图表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方案或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审批流程表

芜湖县201303号地块孵化器项目孵化器大楼工程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部门

职责

姓名

(签名)

职务

备注

编制

项目技术负责人

校核

项目技术负责人

复核

项目经理

部门

职责

姓名

(签名)

审批意见

备注

审核

技术或项目管理科

主任工程师

审核

生产处

质安处

总工办

审批

总工程师

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标准、公司工法、工艺标准。

1.1.1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l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程》DB45/T618-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

《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

1.2本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合同补充文件。

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有关文件规定。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安徽芜湖新翔科技孵化器建设项目开发公司,设计单位为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浙江中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2本工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城南开发区。

孵化器大楼工程建筑面积26525.7㎡(含地下室面积6581.3㎡)。

地下室为一层,层高5.4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部分地上九层,层高一层、二层为4.8m,其余层高为3.8m,为框架结构。

连廊部分为地上一层,层高为12.8m,为框架结构。

2.3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局部梁板结构情况如下:

孵化器大楼轴往西1.3m~轴往东1.3m×2/D轴~1/G轴二层楼板,层高12.8m(地下室顶板标高-0.050m,二层楼板标高12.80m),板厚110mm和100mm。

本工程属于高大模板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详见表2—1。

高大模板构件尺寸一览表表2—1

部位

构件尺寸

孵化器大楼

层高(m)

12.80

框梁截面(mm)

200×600、200×500、350×1400、300×600、250×600、

楼板厚度(mm)

110、100

2.4根椐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三条附件一和第五条附件二有关模板分项工程的规定,本工程结构构件:

孵化器大楼轴往西1.3m~轴往东1.3m×2/D轴~1/G轴二层楼板,层高12.8m(地下室顶板标高-0.050m,二层楼板标高12.80m),板厚110mm和100mm。

符合《管理办法》中“搭设高度8m及以上条件”,属于高大模板。

所以,支撑架按高大模板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和构造要求进行搭设,施工前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组织5人专家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2.5本方案仅对属于高大模板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计算。

2.6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

3施工计划

项目经理:

刘运升

3.1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执行经理:

宋杰

3.1.1组织机构

 

技术负责人:

陈芳靖

项目副经理:

肖振华

 

核算员

资料员

材料员

质量员

王罗

凯武

翔泰

刘杨宋

剑家奥

平裕博

 

3.1.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宋杰负责整个高支模项目的总体部署工作;项目副经理肖振华负责安排施工进度及材料采购,技术负责人陈芳靖负责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督促和检查高支模支撑体系按方案实施的效果;施工员刘剑平、杨家裕、宋奥博负责安排施工工序及劳动力的组织安排、材料计划和施工交底;质检员陈宏伟负责检查支撑体系的加固措施、模板工程的验收;安全员王凯翔、罗武泰负责安全教育、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检查、模板支撑体系的加固和验收;材料员王淼娟负责根据技术负责人提供的材料计划安排相应的周转材料和配件;资料员陈映霞负责记录验收数据。

3.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施工组织设计:

3.3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模板、方木、钢管等主要材料与楼层施工同步进场。

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详表3—1。

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表3—1

名称

数量

规格

钢管

100t

48×3.5

直角扣件

2500个

对接扣件

8000个

旋转扣件

2000个

木胶合板

2000张

920×1840×18㎜

木方

160m³

2000×80×50㎜

脚手板

2000块

厚50㎜、宽2500㎜

松木板

105m³

2000×300×50㎜

钢质底座

500个

150×8mm

镀锌铁丝

200kg

1.2mm

对拉螺杆

2000副

12mm

3.4设备计划

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详表3—2。

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3—2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单机功率

1

平刨机

MB1043

1

2.8kW

2

圆盘锯

MJ104

1

3kW

3

木工电钻

MK362

1

4

砂轮机

立式

1

5

插入式振动棒

2

1.5kW

6

力矩扳手

3

7

水平仪

DS1

1

8

经纬仪

TDJ2E

1

9

全站仪

SET2B/C

1

10

塔吊

QTZ5515

1

3.5劳动力计划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

组织高效率的施工队伍。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分别组织工人分批进场,主要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详表3—3。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详表3—3。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表3—3

序号

工种名称

需要人数

需要时间

备注

1

木工

30

2013年月

2

架子工

20

2013年月

持证

3

钢筋工

20

2013年月

4

砼工

30

2013年月

5

电工

2

2013年月

持证

6

焊工

2

2013年月

持证

7

起重工

1

2013年月

持证

8

专职安全员

2

2013年月

持证

9

测量工

2

2013年月

持证

4施工工艺

4.1技术参数

4.1.1材料要求:

(1)模板:

结合施工现场,本工程梁、板构件模板均采用920㎜×1840㎜×18mm厚木胶合板。

(2)次梁:

次梁选用50㎜×80mm方木。

(3)主梁:

主梁采用48×3.5mm钢管。

(4)对拉穿墙螺杆:

梁侧对拉穿墙螺杆采用M12。

(5)顶托:

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顶托支承,顶托伸出长度≤200mm。

(6)支撑系统:

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均采用48×3.5m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4.1.2板底支撑系统技术参数:

4.1.2板底支撑系统技术参数:

板厚h

(mm)

模板支架高度(m)

立柱纵向间距la(mm)

立柱横向间距lb(mm)

水平拉杆步距h(mm)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

主梁布置方向

小梁间距(mm)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h=100、110

12.80

1000(根据梁纵向间距调整,其间距应与梁纵向间距成整数倍关系)

1000

1500

200

200

平行楼板长边

@300

200,200

 

4.1.3梁侧、梁底支撑系统技术参数:

梁侧、梁底支撑系统技术参数详见下表:

构件截面尺寸(mm)

梁侧支撑系统

梁底支撑系统

小梁布置方式间距(mm)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直径、间距(mm)

立杆间距(mm)

水平杆间距(布距)h(mm)

水平剪刀撑设置

竖直剪刀撑设置

外联设置

梁居梁两侧立杆位置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

梁底增加立杆根数

纵距跨度方向

横距

抱柱设置

200*600及200*500以下

竖直向布置@225

6

200

M12@500(竖直)*@450(水平)

1000

800

1500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居中

@200

0

300*600、250*600

竖直向布置@225

7

200

M12@500(竖直)*@450(水平)

1000

800

1500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居中

@200

0

350*1400、

竖直向布置@200

3

200

M12@500(竖直)*@400(水平)

500

900

1500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详见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构造

居中

@200

1

4.1.4立杆基础处理:

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孵化器大楼轴往西1.3m~轴往东1.3m×2/D轴~1/G轴二层楼板,层高12.800m(地下室顶板标高-0.050m,二层楼板结构标高12.800m),板厚110mm和100mm,梁板立杆基础落在地下室顶板上,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4.2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满堂脚手架→架体预检→安装梁底楞木、梁底模→安装板底楞木、底模→浇筑柱混凝土→梁、板钢筋绑扎→梁侧模合模前钢筋隐检→梁侧模合模、上下锁口楞、斜撑楞、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调整梁侧模板垂直度并固定→梁、板模板检查验收→浇筑梁板混凝土→混凝土浇水保养→拆模清理。

拆架原则:

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等,不准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4.3模板安装方法

4.3.1模板安装图

4.3.1.1楼板模板安装图:

(1)B(110mm、100㎜厚现浇板)板模板安装图:

模板设计平面图

刚性支点,计算时,楼板模板取一米宽度为一个计算单元进行强度验算。

图1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4.3.1.2梁模板安装图:

(1)梁350×1400mm模板安装图:

 

板厚度为110mm。

按1m×1m搭设进行验算。

梁底支模示意图如下:

4.3.2模板安装要求

4.3.2.1模板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加工,人工配合塔吊运至作业面组合拼装。

为保证顶板的整体混凝土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木胶合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缝现象。

在与柱相交处,则不要躲开柱位,只在该处将木胶合板锯开与柱截而相应的洞口,下垫方木作为柱子侧模的龙骨。

4.3.2.2模板安装统一要求

(1)模板组拼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贴上胶带,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次楞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拼装要求详见表4.3—1。

表4.3—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两块模板之间拼缝

≤1

2

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

≤1

3

模板平整度

≤2

4

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3

(2)模板定位

当支架基础所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用水平仪分别引测高支架+500mm标高控制线,并标识在柱筋上。

根据该+500mm线将梁(板)底的标高控制线直接引测到柱上。

同时按结构梁的平面位置,用经纬仪引测出各结构梁的轴线控制线,根据该轴线控制线用钢卷尺拉直丈量,定出各结构梁的梁底边线和梁侧位置线。

最后根据梁(板)底的标高控制线和梁底边线和梁侧位置线进行模板定位。

(3)当梁和楼板跨度大于4m时,按设计规定起拱,若设计没有规定,则梁、板按3L/1000(L为全跨长度)起拱。

模板安装过程中,每一跨梁和板应在跨中按计算需要高度做标记,安装时认真按此标高拉线铺设模板。

(4)模板的清理

支模完成后将模板面杂物清理干净,并要求木工班组和施工员及质检员认真检查支模质量情况,填写好《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批记录表》。

(5)所有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绑扎及砼浇筑工作。

4.3.3梁、板模板支撑架体系

4.3.3.1模板支撑架体系安装

(1)楼板模板支撑架体系采用钢管48×3.5mm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方向间距为1000mm(局部立杆间距根据板长度及宽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1000mm),立杆支架步距1500mm(局部水平杆间距根据支架高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1500mm)。

满堂模板支架立杆接长采用对接,不得搭接。

板支架立杆顶部设置顶托支承,顶托高度不得超过200mm。

(2)梁底模板支撑架体系采用钢管48×3.5mm满堂脚手架。

梁截面200×600、200×500、300×600及250×600以下的粱底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1000㎜(局部立杆间距根据梁跨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10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800mm(局部立杆间距根据梁跨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800mm),梁底钢管主梁与梁两侧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承重。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250mm。

梁截面350×1400粱底增加一道立杆(居中设置),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500㎜(局部立杆间距根据梁跨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5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800mm,梁底钢管主梁与梁两侧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承重。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250mm。

水平杆:

孵化器大楼轴往西1.3m~轴往东1.3m×2/D轴~1/G轴二层楼板,层高12.800m(地下室顶板标高-0.050m,二层楼板结构标高12.800m),板厚110mm和100mm。

水平杆步距:

设置位置:

从扫地杆起1500mm处设置第一道纵横向水平杆,往上每间距1500mm(局部水平杆间距根据支架高度适当调整,但其间距≤1500mm)设置一道,直至框架梁底或板底为止。

支架水平杆应纵横两向布置,每步高上纵横两向均不应缺杆,水平杆纵横两向与已浇混凝土柱抱紧抱牢,连成整体。

具体为:

扫地杆标高0.15m,第一道水平杆标高为1.65m,第二道水平杆标高为3.15m,第三道水平杆标高4.65m,第四道水平杆标高6.15m,第五道水平杆标高7.65m,第六道水平杆标高9.15m,第七道水平杆标高10.65m,第八道水平杆标高12.15m封顶杆标高12.800m。

详见附图1—3。

满堂模板支架立杆接长采用对接,不得搭接。

梁支架立杆顶部设置顶托支承,顶托高度不得超过200mm。

(3)当立杆支承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进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

根据模板支架安装平面图立杆位置在楼面混凝土平面上,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量、弹出立杆位置线,用水平仪测引出楼面上+500mm标高控制线,并把该标高控制线测引到柱上。

(4)根据模板支架立杆位置,摆放纵、横向扫地杆,将300mm宽、50mm厚通长木垫板、立杆底座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按照立杆底座位置安装立杆,根据楼面柱上+500mm标高控制线安装纵、横向扫地杆。

(5)在搭设首层模板支架立杆的过程中,沿四周周边每隔两道立杆设置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该部位斜支撑待首层模板支架纵、横向水平杆安装完毕,并且与框架柱可靠抱牢,纵、横向竖直剪刀撑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

(6)每排立杆宜先立两端部的立杆,再立中间的一根立杆,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

每排立杆的连线要成直线,每根立杆要垂直。

根据楼面柱筋上+500mm标高控制线安装纵、横向水平杆。

4.3.3.2支架材质、支架支承

(1)支架材质

由于支架高度均超过3.6m,应使用钢管搭设。

钢管质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3.1.1条的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孔洞、结疤、锈蚀、分层、错位、硬弯、弯曲、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8.1.5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禁止使用接长的木杆作立杆,禁止使用叠层搭设的木材支撑体系代替钢管支架。

(2)支架支承

设于楼面混凝土层上的立杆底部采用300mm宽、50mm厚通长木板作为垫板,并在每根立杆下设置钢质底座。

4.3.3.3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构造

(1)一般规定

1)所用钢管及扣件应符合JGJ130-2011的规定。

2)支架内部应设置剪刀撑体系,以保证支架整体成为几何不变架体,从支架内部防止支架发生侧移。

剪刀撑体系应按如下规定设置:

①支架周边应设置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

②支架内应有封顶杆、扫地杆,并且纵横两向均不应缺杆。

封顶杆、扫地杆位置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全平面设置。

③支架内部纵横两向竖直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

3)外连装置设置:

①抱柱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根结构柱(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上设置,每个抱柱装置均采用直角扣件与抱柱箍(短架管)把框架柱紧紧的抱牢,水平杆与抱柱箍采用直角扣件刚性连接。

抱柱装置设置位置:

第一道抱柱装置标高为0.20m,第二道抱柱装置标高为3.20m,第三道抱柱装置标高为6.20m,第四道抱柱装置标高为9.20m,第五道抱柱装置标高为12.20m。

详见附图1—4。

4)杆件接长、水平杆与立杆的扣接。

①水平杆的接长:

所有支架的封顶杆、以及在封顶杆往下h处的水平杆和危险区域HD范围内的水平杆采用搭接接长,禁止对接;相邻两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一la或同一lb内。

1—杆件;2—扣件

水平杆搭接接长

②剪刀撑采用搭接接长;

1—杆件;2—扣件

剪刀撑搭接接长

③立杆应采用对接接长,相邻两立杆的接头不应在同一步高内。

1—杆件;2—扣件

杆件对接接长

④纵横两向所有水平杆(包括封顶杆、扫地杆)均应直接与立杆扣接,禁止用水平杆之间相互扣接的形式代替水平杆与立杆的扣接。

5)支承楼地面的立杆,其间距应与支承梁的立杆沿梁长方向的间距成整数倍数关系。

6)可调顶托伸出长度限制:

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应超过200mm。

本工程可调顶托伸出长度≤200mm。

7)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不应大于65N·m。

安装完成后的扣件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抽样检查。

抽样应按随机并覆盖所检部位的原则进行,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点时,应在该点邻近区域增加抽样点。

第一次抽样检查不合格的部位,应对该部位的扣件重新拧紧,拧紧后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查,直至达到DB45/T618-2009附录A表A.7的要求。

8)禁止输送混凝土的泵管与支架连结。

(2)由于本工程局部区域为高大模板支架,支架的构造除符合以上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1)水平杆最大步高h≤1.5m。

本专项方案水平杆步高均h≤1.5m。

2)高大模板支架立杆的最大间距:

la≤1.2m,lb≤1.2m。

本专项方案梁、板的立杆间距为la≤1.05m,lb≤1.05m;

3)支架中的危险区域应采取加强措施。

从封顶杆位置往下HD的区域为危险区域:

对倾斜模板,应将从开始倾斜处的水平面至结束倾斜处的水平面之间的范围列入HD范围。

4.4模板的拆除

(1)拆模顺序

一般应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

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特别强调,混凝土浇灌完毕且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下层模板及支撑架不得拆除。

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表4.4—1规定后方可拆除。

表4.4—1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2)梁、板模板拆除

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表4.4—1中强度后方可拆除;拆除梁模板时,先松动穿墙螺栓,使模板与梁体脱开,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模板时从筒体内一端开始,防止坠落造成质量事故;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龙骨及脚手架钢管、扣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4.5监测监控措施

4.5.1检查监控

(1)支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应进行检查监控,检查监控包括以下内容,发现错误应当纠正。

①有没有技术交底记录。

②保证支架内部稳固的措施:

设置纵横两向扫地杆,扫地杆位置有水平剪刀撑;沿立杆每步均设置纵横水平杆且纵横两向均不缺杆;设置纵横两向封顶杆,封顶杆位置有水平剪刀撑;竖直方向沿纵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m设一道剪刀撑;竖直方向沿横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m设一道剪刀撑;危险区域以下、扫地杆以上的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4m高设一道剪刀撑,架顶部位加密水平剪刀撑。

③立杆支承:

支架的支承面为楼面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搭设高大模板支架的,支承面下应加支顶,应根据实际荷重对该支承面进行荷载验算,以确定支架下传的荷载是否超出支承面的设计活荷载,进而确定需要支顶的层数,但至少支顶2层。

可调顶托的伸出长度:

本工程不大于200mm。

④外连装置设置:

抱柱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根结构柱上设置。

高大模板支架紧贴梁底设1道;在危险区域HD范围以内沿柱高,每步水平杆均抱柱;在危险区域

HD范围以外沿柱高,每楼层至少设1道。

楼层高于4m的,按每≤4m设1道。

⑤禁止事项:

支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