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75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豆丁精品文档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某广播电视事业局

3、项目负责人:

4、建设性质:

扩建

5、建设地址:

福建省某某南山顶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所建设的内容及规模如下:

(1)建设砖混结构二层160㎡机房一座,建设砖混结构40㎡发电机房一间;

(2)建设1km高压线路;

(3)开挖8m深水井一座,建设扬程120m饮水工程;

(4)建设115m长、2.2m高砖混围墙与门楼一座;

(5)建设城南乡城南村至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24芯7.5km光缆线路(架空水泥杆杆路);

(6)建设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至村道3m宽、1.0km长水泥路面下山道路。

7、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16个月,即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8、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161.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37万元,基本预备费14.81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

(1)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

(2)地方政府配套资金50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编制依据

(1)省发改委、省广电厅关于抓紧上报福建省“十二五”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相关素材的通知;

(2)《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站)建设标准》(GY/T5065-1999);

(3)《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GY5062-1998);

(4)《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5)《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2002);

(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7)项目单位提供其他相关资料。

2、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本可研报告对该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进行需求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的各项建设条件;重点分析项目的建设方案、项目组织与实施计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并对项目的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等内容进行研究;最后对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及建议。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1000

2

建筑面积

200

2.1

机房

160

两层

2.2

发电机房

40

一层

3

新增仪器设备

3.1

电视发射机

4

功率300W

3.2

调频广播发射机

4

功率300W

3.3

柴油发电机

1

功率50KW

3.4

UPS不间断电源

1

2KW10小时

4

高压线路建设

km

1

5

水井

1

6

扬程饮水工程

m

120

7

围墙

m

115

高2.2m

8

门楼

1

9

光缆线路建设

km

7.5

10

道路工程

km

1.0

宽3m

1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00

11.1

建安工程费用

万元

161.82

1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3.37

11.3

预备费

万元

14.81

12

资金筹措

万元

200

12.1

申请中央补助资金

万元

150

12.2

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万元

50

13

建设年限

16

四、主要结论

1、本项目建设符合《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有利于改善我省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促进广电事业均等化发展。

2、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建设能够使某电视信号覆盖了整个某地区,有利于解决全县电视广播信号问题,促进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3、项目所在地交通相对便利,道路较为畅通,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到位,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4、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有保障,建设期较短,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充足。

项目建成后,将对某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1]1673号)精神,为改善我省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广电事业均等化发展,繁荣基层文化,选择40座(其中中央苏区县20座、革命老区县20座)位于农村地区、承担直接农村任务、全天专人值守、工作条件艰苦的高山骨干无线发射台站,支持其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重点加强机房(含设备)、水电、围墙、光缆、下山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其运行发展中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改善基本工作条件。

某广播电视转播台是福建省内原中央苏区20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中的一座,现今建筑用房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所有设备没有备用设备,线路老化严重,饮水困难,转播台四周没有围墙,宁化城南乡城南村至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之间没有光缆线路,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至村道1.0km为泥土路面简易小道,汽车无法通行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急需亟待解决。

因此本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心,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的要求,健全技术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入户率。

“十二五”期间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是将偏远农村地区82.4483万个新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20户以下自然村“盲村”及48.8813万个林区(场)“盲户”的广播电视覆盖纳入实施范围,加强转播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1229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逐步改善服务农村的高山骨干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2、项目建设符合某市“一轴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一轴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区域内部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重组整合,一方面实现本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和海峡经济区西岸相衔接,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而基础设施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明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将促进区域内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有利于主轴同城化、形成区域增长极,有利于各地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建设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将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优化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转播、信息交换技术设备的全数字化改造,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

3、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地电视信号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和无线寻呼系统等的广泛应用,对转播台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全县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某县城发展需要。

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制约着某广播电视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建设使某电视信号覆盖了整个某地区,有利于解决了某电视广播信号问题,促进了某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繁荣基层文化。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内容

一、需求分析

根据《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站)建设标准》GY/T5065-1999(本章以下简称《建设标准》)中规定,转播台(站)的建设规模可按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机的总功率(P)的大小分为三类:

一类P<1kW;

二类lkW≤P<l0kW;

三类P≥l0kW。

本项目原有300W电视发射机4台和300W调频广播发射机3台,其总功率在二类转播台的范围之内。

《建设标准》中规定转播台(站)总建筑指标见表3-1。

表3-1转播台(站)总建筑面积指标(㎡)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一类

二类

三类

总建筑面积

508-868

630-1214

846-1468

《建设标准》中规定,转播台(站)调频广播及电视发射机房的建筑面积为各套节目发射机主机和备机需要建筑面积之和,发射机需要建筑面积应符合表3-2。

 

表3-2发射机需要建筑面积

单机功率(kW)

主机需要建筑面积(㎡)

备机需要建筑面积(㎡)

0.05,0.1,0.3

30

18

1,3,5

50

30

10,30

60

36

本项目原有300W电视发射机4台和300W调频广播发射机3台,全为主机,根据表3-2的规定,该转播台需要的建筑面积为210㎡,但转播台的建筑面积仅有约50㎡,又根据表3-1的指标,可知转播台的建筑面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急需建设二层建筑面积160㎡机房一座,一层40㎡发电机房一座。

《建设标准》中规定,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机宜采用固态化或较先进的设备,每套节目应配备两台发射机,一台主用发射机和一台备用发射机。

因此急需购置300W电视发射机4台(备机)和300W调频广播发射机4台(备机)。

某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线路为80年代初建设的1km低压线路,已经严重老化,经常遭雷击引起停电,因此急需建设1km高压线路,配备50kW柴油发电机,2K10小时UPS设备一套;

《建设标准》中规定,转播台(站)宜利用城镇给水系统供水。

当不能利用城镇给水系统时,可设自备供水站,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该转播台位于高山地带,不能利用城镇给水系统,因此该转播台的职工饮水困难,急需开挖8m深水井一座,建设扬程120m的供水设施解决饮水问题。

《建设标准》中规定,转播台(站)应建2.2-2.4m高的围墙。

转播台四周没有围墙,急需建设2.2米高、115m长砖混围墙与门楼一座。

城南乡城南村至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之间没有光缆线路,急需建设24芯7.5km光缆线路。

《建设标准》中规定,围墙外转播台(站)所属的专用公路宽度宜为3.5m,宜采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转播台现状为:

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至村道1.0km为泥土路面简易小道,汽车无法通行。

因此急需建设3m宽、1.0km长水泥路面的下山道路。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所建设的内容及规模如下:

1、建设砖混结构二层建筑面积160㎡机房一座,建设砖混结构40㎡发电机房一间;

2、建设1km高压线路;

3、开挖8m深水井一座,建设扬程120m饮水工程;

4、建设115m长、2.2m高砖混围墙与门楼一座;

5、建设城南乡城南村至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24芯7.5km光缆线路(架空水泥杆杆路);

6、建设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至村道3m宽、1.0km长水泥路面的下山道路。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为福建省某某南山顶。

项目建设地点距离村道1.0km,距离S205省道6.5km,交通和通信较为方便。

二、建设条件

1、区位及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地位于某某南山顶,地处东经116°39′36″,北纬26°18′,建设地点距离村道1.5千米,距离S205省道6.5千米。

某境内有三条红色旅游干线公路:

宁化城关峰头—五里亭(通瑞金),宁化蔡屋—燕子塘(通长汀),宁化城关—湖村锣鼓坪(通天鹅洞)全线通车;永宁高速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永宁高速公路作为“泉南线”的组成路段,往西横贯福建省中西部山区,与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横贯福建省横轴线的主通道,可东连沿海大通道沈海线,又可与长深线、福银线、厦成线、宁武线连接,对加快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络具有积极意义;浦建龙梅铁路于2009年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浦梅铁路从浦城站引出,经建宁至宁化至龙岩至梅州,是连接赣龙、向莆、鹰厦、峰福、合福、衢宁的主要通道,是武汉经南昌至厦门的快速通道,又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相连接的干线通道。

2、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宁化地处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南段东麓,属于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的相对下陷地带,全境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盆地占总面积的96%,海拔千米以上的25座中山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主脉和两条斜贯县境的武夷支脉上。

县城海拔320m。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河分流闽江、韩江、赣江3个水系。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

(2)气候、水文

某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平均日照1757h。

3、基础设施条件

(1)供水:

本项目地处高山顶,目前饮水是利用山泉水,饮水困难,因此借助本项目新建供水设施,开挖8m深水井一座,建设扬程120m饮水工程。

(2)供电:

目前具有80年代初建设的1km低压线路,但严重老化,经常遭雷击引起停电,因此借助本项目新建1km高压线路。

(3)目前该处没有生活污水设施,因此借助本项目新建生活污水设施。

4、施工条件

(1)对外交通

项目建设地点距离村道1.0km,距离S205省道6.5km,交通方便,能够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采购、运输和设备进退场。

(2)施工供电、供水

本项目施工供电、供水接自该地现有供电、供水设施。

(3)建筑材料

本项目所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砖、玻璃、门、窗、建筑五金等建筑材料在县境内都有供应,货源供应充足。

5、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该项目建设符合某总体规划,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得到福建省广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县政府承诺配套资金,该建设项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第五章建设方案

一、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该项目规划建设总体原则是:

在十年内不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落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原则,建设成一所现代化的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使之能满足某广播电视事业局业务工作的需求。

1、方案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要求,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

2、按照有关要求合理确定清洁和污染区的平面关系,行政办公、实验和配套设施之间的关系。

3、交通组织,应坚持功能适用性原则,满足快速反映需要,重点做好内部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的原则。

4、除特殊要求的房间,全部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做适当的隔声处理,以保持安静的办公、实验环境。

5、在设备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兼顾美观可靠,又经济节能,合理布置消防安全设施。

6、转播台(站)工程各类建筑应满足工艺系统及业务工作的要求,方便生活,做到适用安全、经济合理。

建筑标准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工程类型、建设规模、建筑物用途、使用要求、建设场地条件等因素区别对待,合理确定各类建筑物的跨度、层高、层数及其结构型式,并采取相应的结构和构造措施。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所建设的规格及内容如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机房

160

两层

2

发电机房

40

一层

3

高压线路工程

km

1

4

水井

1

深8m

5

扬程饮水工程

m

120

6

围墙

m

115

高2.2m

7

门楼

1

8

光缆线路工程

km

7.5

9

道路工程

km

1

宽3m

三、建筑方案

1、总平面布置

(1)台(站)房屋建筑应分为业务区和行政生活区两部分(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应在满足技术要求和方便工作的前提下,力求布局紧凑,尽量节约用地。

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建设在南山山顶空阔的场地上。

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机房与办公生活用房在南山顶的中间部位,并且独立设置,一座铁塔在场地北面,详见附图。

(2)业务区房屋可分为发射技术用房和辅助技术用房,技术用房的平面剖面布置应符合广播电视播控和发射工艺流程。

便于维修和保证工艺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特别是发射机室要尽量靠近天线塔,或把发射技术用房建在塔内,以便缩短馈线长度,减少馈线传输损耗。

(3)变电站和发电机房应独立设置。

高山台发电机房应利用地形或采取其他隔声措施,防止噪声对技术用房的干扰。

(4)有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又有微波传送的综合台(站),房屋布局要合理,防止相互间的干扰;辅助技术用房可根据情况综合设置;微波天线可与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天线共塔。

(5)对于无人值守的小功率转播站,房屋平面布置应特别紧凑,辅助技术用房可以更为精简。

在防火和防盗方面应有相应的保证措施。

(6)机房设备布置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3m;

2)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m;

3)机侧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8m;

4)机列侧与机列侧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m。

(7)道路交通组织

1)方案原则:

人车分流,转播台内部日常不进机动车。

2)人车分行的交通系统及停车系统:

主入口,居中的布置方式,简洁大方。

并作为消防出入口。

建筑内部的走廊与走道相通,以便紧急情况下,人员可及时的疏散。

在建筑的外围需有一定的空间,作为消防应急通道。

停车设在转播台除人行道外的空旷位置,在车位处理上,以植草砖铺地,使停车位与绿化系统相合。

转播台外围的道路宽度为3m,连通主入口,以便平时车辆的进入。

2、建筑方案

(1)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5)《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GY5062-1998);

6)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

7)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2)建设要求

本工程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属于二类防火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要求

1)发射机

①发射机室建筑净高应根据发射机要求的高度确定,室内最高设备距顶棚不小于1m,对于小功率发射机,发射机室净高也不应小于3.2m,地面标准荷载为4000N/㎡。

②机房室内温度为12~32℃,相对湿度宜为80%以下。

③机房与天线塔分开设置时,机房基础与天线塔基础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在设计时应考虑荷载传递影响和从铁塔落下的冰凌对房屋和馈线系统的影响。

④要设计交流供电的电缆通道和馈管(线)的出口,发射机房、微波机房和相应的控制室之间应预留音频、视频电缆和控制电缆通道。

所在通往室外的沟槽、孔洞在穿墙处要用阻燃材料填塞或加装较密的金属网。

⑤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要有纱门,纱窗,能防虫、防尘、防蚊蝇进入室内。

2)机房屋顶

①应采取适当隔热和保温措施。

②当天线塔基座设在屋顶时,屋面应按上人屋顶设计,其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天线塔架重量及风荷载等因素。

屋顶构造有利于塔架的安装架设和防雷接地,并有防止水渗漏措施。

3、结构方案

(1)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003局部修订);

8)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

(2)结构方案

按照转播台性质和特点,以及工程地质、气象资料、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方案,主要建(构)筑物采用砖混结构形式。

抗震设计按6度设防。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本建筑物属砖混结构形式。

设防类别:

乙类。

荷载取值: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0.5KN/㎡;上人屋面活荷载为2.0KN/㎡;其他荷载根据具体情况另定。

主要结构材料: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构造柱、圈梁为C20。

基础选型:

拟建场地采用浅基础方案。

四、供配电

1、台(站)的电力负荷属二级负荷,其供电系统应有两路独立电源。

高山台(站)若采用两路独立市电电源有困难时,可采用一路专用市电电源和一路自备电源。

本项目位于高山顶,采用独立市电电源有困难,因此采用一路专用市电电源和一路自备20KV稳定电源。

2、供电系统设置,应按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及GBJ5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电源功率容量宜为工艺和生活用电计算功率的1.4~2.0倍。

机房用电必须与生活用电分开,以避免相互影响。

3、机房设备专用供电系统

(1)机房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系统。

由变电室至机房的供电线路宜采用直埋式电缆(一主一备)。

(2)各技术用房应设置220V或380V配电屏或配电箱,配电屏(箱)至各技术房间的电缆线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确定,并根据设备启动电流的不同,留有相应的余量。

墙壁应设置供测试仪器或维修照明用的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距室内地面高度根据不同用途确定。

3)当主用电源发生故障时,应能自动切入备用电源;当主用电源恢复正常供电后,用手动方式切回主用电源。

4、照明系统

1)主要技术用房及主要通道应设事故照明灯。

2)机房的正常照明,宜采用白炽灯或其他不易产生电磁辐射的光源,照度不应小于150LX。

3)发电机室正常照明可采用一般照明,严禁使用普通荧光灯。

4)蓄电池室照明应采用防爆安全灯,灯位不应布置在蓄电池组的正上方。

5)室外线路均采用直埋方式,建筑物内除特殊场合外,均于墙、板、柱内暗敷。

五、饮水工程

根据《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GY5062-1998)中规定,位于或靠近城市(镇)的台(站)水源的选择,应优先利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当不能利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时,需设计独立的给排水系统和贮水池。

本转播台位于山顶,不能利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因此需开挖8m深水井一座,建设扬程120m饮水工程,以供给该转播台的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本项目的生活用水来自于自挖水井中山泉水,满足饮用水的要求。

六、光缆线路工程及围墙、门楼

1、光缆线路工程

本工程建设的光缆线路为城南乡城南村至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光缆规格为24芯,杆路的架设均采用水泥杆,沿道路方向按有关规定布置。

2、围墙、门楼

本项目沿转播台建筑布设围墙、门楼,采用铁栏防护网,长115m,高2.2m,因项目地处高山,应做好相应的围墙支护工作。

七、道路工程

本项目道路改造工程为南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至上坪村道,道路长1.0km,宽3m。

1、路面工程

(1)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面结构形式:

底基层采用12cm天然砂砾垫层,基层采用15cm5%水泥稳定碎石,稳定层面层为C30厚20cm水泥混凝土。

(2)路面施工

筑路采用的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水泥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以提高耐磨性和抗折强度,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砼用砂均采用中(粗)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天然砂砾底基层应采用强度刚度大,水稳定性好的刚性基层。

根据硬力分布规律及层间模量比关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比为5:

95(重量比),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集料压碎值小于25%。

碎石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配级,采用最大粒径不超过4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