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31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docx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1

《道路工程》复习要点:

第一篇第1章绪论

考核要求:

1、了解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五种运输方式及特点。

2、了解我国道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3、理解划分道路等级的依据及等级划分。

4、理解道路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及适用条件。

5、理解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等道路设计依据。

知识点:

1.什么是道路?

包括哪些实体?

道路设计有哪两大方面?

答:

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

道路设计要从几何和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2.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取决于什么?

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如何?

答:

道路的等级和规模不取决于构造物的结构如何,而是取决于几何构造尺寸,一是道路宽度的构成,二是线形的几何构成。

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在于:

(1)几何构造尺寸是伴随道路全部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2)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道路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

(3)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道路的等级与规模。

3.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答:

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汽车在运动学及力学方面是否安全、舒适;

(2)视觉及运动心理学方面是否良好;

(3)与环境风景是否协调;

(4)从地形方面看在经济上是否妥当。

4.道路的分级

按技术标准公路是如何分级的?

各有何特点?

答:

根据交通部2004—03—01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后简称《标准》)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按行政管理体系公路是如何划分的?

有和意义?

答:

按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公路的位置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分为:

国道、省道、县乡(镇)道、及专用公路。

国道由中央统一规划,由各所在省、市、自治区负责建设、管理、养护。

省道是在国道网的基础上,由省对具有全省意义的干线公路加以规划,并且建设、管理、养护。

县道中的主要路段由省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一般路段由县自定并建设、管理和养护。

乡(镇)路主要为乡里服务,由县统一规划,县乡(镇)组织建设、养护和使用。

专用道路为厂区、林区、矿区、港区的道路,由专用部门自行规划、建设、使用和养护。

5.在公路设计时,设计速度有何重要作用?

如何选用设计速度?

答:

在公路设计时,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并能使其相协调的基本要素,是在充分发挥各项道路设计要素功能的基础上,具有中等驾驶水平的驾驶人员能够保持顺适行车的速度。

它对确定公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技术指标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车道的尺寸和数目以及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6.如何进行公路等级的选用?

答: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但不同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过度应顺适。

预测的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宜选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

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预测年限: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一级公路为20年;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为15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与分级的?

答: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双向行车道之间应设置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的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为:

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年~15年。

8.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答:

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有:

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1)道路首先满足汽车行驶的需要,而汽车的物理及力学特性,以及各种汽车的组成对道路几何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道路设计中,作为道路设计依据把汽车分为四类,即:

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2)设计车速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设计车速是确定道路几何形状的重要依据。

各等级道路设计车速的确定,与汽车的最高行驶车速、经济车速、平均技术速度及地形、工程经济有关。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

其具体数值由交通调查及预测确定。

单位时间可用一小时或一日,分别为小时交通量和日交通量。

交通量的常用计量单位是年平均日交通量(即AADT),其量是全年总交通量除以365而得。

交通量随季节、气候和时间而变化。

我国常用的交通量有:

1)设计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是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2)设计小时交通量:

交通量具有随时间变化和出现高峰小时的特点,在进行设计交通量的确定时,必须考虑这个特点。

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一般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

亦可根据各地交通量资料选用第20位至第40位小时之间最为合理时位的交通量。

(4)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亦称道路交通容量,是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以辆/小时表示。

它是正常条件下道路交通的极限值。

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有:

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汽车性能、交通管理、气候环境及驾驶员技术等,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密切关系。

第一篇第2章平面设计

考核要求:

1、了解直线的优缺点,掌握直线的应用,直线的最大及最小长度。

2、理解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掌握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依据及规定值、曲线要素及曲线主点桩的计算。

3、掌握缓和曲线的性质及作用;掌握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计算公式、长度确定因素及参数的确定。

4、理解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平面线形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的组合形式

主要知识:

1.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分别有何作用?

答: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我们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在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是适宜的,它具有汽车在行驶中视觉最好,距离最短,运营经济,行车舒适,线形容易选定等特点,但过长的直线又容易引起驾驶员的单调疲劳,超速行驶,对跟车距离估计不足而导致交通事故。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主要原素之一,采用平缓而适当的圆曲线即可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又可以美化线形。

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在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为缓和汽车的行驶,符合汽车行驶轨迹,采用曲率不断变化的缓和曲线是较为合理的。

2.在道路平面设计中,直线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在直线的使用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直线长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对直线的长度应该有所限制。

当不得已采用过长直线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处理。

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

因为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容易导致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2)长直线适于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

(3)当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宜于连接大半径的平曲线。

3.不设缓和曲线时,圆曲线的几何要素计算公式如何?

平曲线主点桩位的里程如何计算?

答:

圆曲线以转角

及半径R表示,右转角为

,左转角为

对于确定了转角及半径的圆曲线,当不设缓和曲线时几何要素(如图l.2.2)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切线长(m);

——曲线长(m);

——外距(m);

——校和数或是超距(m);

——转角(°);R——圆曲线半径(m)。

不设缓和曲线,平曲线主点桩位有三个,分别为ZY(直线与圆曲线相接的点)点、QZ(曲线中点)点及YZ(圆曲线与直线相接的点)点,里程计算如下:

JD里程-T=ZY里程

ZY里程+L=YZ里程

YZ里程-L/2=QZ里程

QZ里程-D/2=JD里程

4.使行驶在平曲线上的车辆为什么有横向失稳的危险?

汽车的横向失稳表现为什么现象?

抵消汽车部分离心力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答: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除受重力作用以外,还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也正是离心力的作用,使行驶在平曲线上的车辆有横向失稳的危险。

汽车的横向失稳表现为:

一是汽车向外滑移;二是汽车向外倾覆。

滑移先于倾覆。

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若能保障汽车不滑移则同时就保障了汽车行驶的倾覆稳定性。

抵消汽车部分离心力的工程措施是超高。

如果离心力过大,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工程中为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把路面做成内侧低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也就是超高,单向横坡的坡度为超高率。

汽车在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重力的水平分力可以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其余可由横向摩阻力来平衡。

5.如何限制超高横坡度的值?

答:

超高横坡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的超高。

6.平面曲线的最小半径有哪几种情况?

答:

平面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种情况。

随着公路等级由高速公路、一级、二机、三级、四级的变化,设计速度有高到低,以上半径由大到小。

7.缓和曲线有何作用?

答:

缓和曲线的作用

(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的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2)汽车从一曲线过度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

(4)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使线形美观连续。

8.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现场敷设常用的敷设方法有哪几种?

答:

常用的敷设方法有:

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坐标法。

9.《规范》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不设缓和曲线?

答:

《规范》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不设缓和曲线:

1).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但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不设缓和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时。

(2)小圆半径大于复合曲线中小圆临界曲线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②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

)与小圆半径(

)之比小于1.5。

③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

)与小圆半径(

)之比小于2。

3).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向衔接。

9.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10.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有哪几种?

答: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有:

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等。

11.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答:

完成道路平面设计时即是完成各种图表的计算填写与绘制。

平面设计所包括的主要设计图纸有:

路线平面设计图、路线交叉设计图、平面布置图等。

主要表格有: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线交点坐标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点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等。

第一篇第3章纵断面设计

1、理解纵断面的概念。

2、理解汽车的驱动力与车速的关系,掌握汽车的行驶阻力及运动方程。

3、掌握汽车的动力因数,了解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行驶状态。

4、了解汽车纵向行驶稳定性。

5、掌握纵坡设计的基本规定及意义。

6、掌握竖曲线半径确定的理论依据,能够进行竖曲线设计及计算。

7、掌握平纵组合设计的原则,能够合理的进行平纵组合设计。

主要知识点:

1.纵断面图有何作用?

纵断面图上主要反映哪两条线?

答:

把纵断面图和路线的平面图结合起来,即可确定道路的空间位置。

纵断面图上主要反映两条线:

一是地面线,是根据道路中线上各桩的高程而点绘成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原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一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及研究后确定出来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形,它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2.什么是汽车的动力因素?

答:

定义此式为动力因素,以D表示即:

此式的意义:

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表明了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3.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哪些行驶阻力?

答:

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空气阻力

,道路阻力

(1)空气阻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迎风面空气质点压力;2)车后面真空吸引力;3)空气质点与车身的摩擦力,总称空气阻力。

(2)道路阻力包括: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惯性阻力

4.纵坡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

纵坡设计应满足如下的一些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

(2)保证行驶的安全性,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坡值。

山区道路的垭口处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连续升坡或降坡时,应尽量避免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等做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道路交通的畅通。

(4)填挖平衡是纵坡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尽量就近移挖作填以减少借方,节省土石方数量和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5)纵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需要,尽量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运输条件的要求。

(6)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什么是竖曲线?

其形式如何?

答:

在道路纵断面上,为便于行车安全舒适,对于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在转折处需要设置一段曲线进行缓和,我们把这一段曲线称为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式可以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等多种形式。

6.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要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但对于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有三个因素限制,即汽车行驶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视距要求。

不论是凸形竖曲线还是凹形竖曲线都受到这三个因素的限制。

但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分析那种因素是最不利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凸形竖曲线主要是以满足行车视距来进行控制,也就是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凹形竖曲线的最不利的情况是径向离心力的冲击,故应以离心力作为有效控制。

7.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如何?

变速车道有什么作用?

答:

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

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变速车道是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加速车道是为了使车辆在进入主线之前,能安全地加速以保证汇流所需的距离而设的变速车道。

减速车道是为了保证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能安全减速而设置的变速车道。

8.平、纵线形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

平、纵线形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

(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都有可能导致操作的失误,最终导致交通事故。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为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必须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

(4)注意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第一篇第4章横断面设计

考核要求

1、理解行车道宽度,平曲线加宽及过渡。

2、掌握路拱、路肩、路侧带的横坡及曲线超高与过渡。

3、理解视距曲线、横径距及计算。

4、掌握道路横断面图设计。

5、理解横断面积计算,土石计算与调配。

主要知识:

1.什么是道路的横断面?

道路的横断面组成包括哪些设施?

答:

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中,还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分车带等。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还有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其位置的安排和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有: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的分隔带及绿带。

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

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作非机动车道。

此外,还有供行人步行使用的人行道和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的分隔带及绿带。

城市道路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影响,其位置的安排和宽度的确定必须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畅,同时要与道路两侧的各种建筑及自然景观相协调,并能满足地面、地下水和各种管线埋设的要求。

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好管线位置,以免造成“拉链”。

路面宽度及高度等均应有发展的余地。

3.何谓路侧带?

确定路侧带宽度的原则如何?

答:

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

路侧带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

4.什么是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答:

超高横坡度由直线段的双坡路拱,过渡到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5.超高的过渡方式有哪几种形式?

各有何特点与适用?

答:

(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1)绕内侧边缘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侧边缘旋转。

(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1)绕中间带的中心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6、土石方调配方法一般有哪几种?

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有何优点?

答: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及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等,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该法不需绘制累积曲线与调配图,直接可在土石方表上进行调配,其优点是方法简捷,调配清晰,精度符合要求。

第一篇第5章选线及定线

1、掌握平原区路线特征及布设要点。

2、掌握山岭区路线布局的三种形式,既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的路线特点及选线要点即展线方式。

3、了解丘陵区选线、路线布设方式、选线的步骤和示例,平纵横线形及其配合。

4、掌握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

5、理解纸上定线的现场放线方法。

6、理解直接定线的全过程。

主要知识:

1.什么是选线?

答:

选线就是根据任务书规定的道路的起点、终点,使用性质和任务,并结合沿线的自然条件,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性质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一般选线要经过哪三个步骤?

答:

一般选线要经过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

是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2)逐段安排:

是解决局部性路线方案。

(3)具体定线:

是确定公路中线的具体位置过程。

3.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答:

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水泥、木材)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

4.平原区地形、地质及路线有哪些特征?

答:

(1)平原区地形、地质特征

平原是地面高差变化微小,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或倾斜地面自然坡度很小(一般小于3º)的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包括山间的盆地和高原平坦地形。

平原地区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在天然河网湖区,还有湖泊、水塘、河汊多等特点。

(2)平原区路线特征

平原区由于地形平坦路线受高差和坡度的限制小,路线布线容易,选线时主要解决平面线形与地物障碍之间的矛盾;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弯道偏角小、半径大;纵坡平缓,一般以低路堤为主。

但要注意排水,以保障路基稳定。

虽然平原区地势比较平坦,路线平面、纵断面等几何线形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但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农的需要,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还是多方面的。

5.山岭区地形及路线有哪些特点?

答:

山岭区地形及路线特点:

(1)山岭区地形特点

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面自然坡度大(20º以上)、地形复杂,山脉水系清晰,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暴雨多、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大等特点。

(2)山岭区路线特点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山岭地区路线按其经过的地带的部位和地形特征,又可分为沿河(溪)线、越岭线、山脊线、山腰线、山脚线等。

6、丘陵区的路线特点

重丘区起伏较大,山丘谷沟分布较密,坡面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