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71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docx

无私奉献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上)

.

2006年4月8日,在深圳召开了第一届价值投资研讨会,6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气氛热烈,发言极为精彩,现将部分人士的精彩发言选编如下:

  钟兆民(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今天天气挺好,春暖花开,生机勃勃。

咱们在深圳迎来了来自北京、上海的朋友——一批主要以民间投资机构为主的投资精英。

今天会议的题目是《2006年第一届价值投资研讨会》。

自然季节是春天,好像股市也是“春天”要来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办个私人交谊会有一些特殊意义。

  第二,深圳有很多私募基金,基金之间每季度有一个聚会,不过都是非正式聚会,有些人叫“草根”协会,有些人叫“地瓜”协会,感觉很不正规。

我们去北京出差、上海出差,通过了解,觉得民间力量很大,尤其康总去年还写过一个《民间私募基金的宣言》,到现在我还带在身上。

全国民间投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对提升境界、推动产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这次活动是以平等、交流的圆桌会议形式,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脑力激荡,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

讲一个比喻,我看过一本书叫《犹太教的塔木德》,是犹太教的圣经,书上有这个案例,比如我向你借书你不借给我的话,法律是可以起诉你,判你刑的。

犹太教认为文化和思想是人类应该共享的、是人类产生的结晶,这种精神对在座的投资界精英也是有益的。

不过我们不起诉你,只要你踊跃发言,晚上大家就轮流敬酒。

  下面进入正式的主题:

今天整个活动内容首先是主题演讲。

主要参与单位中有些是新来的,名单上没有录入进去,但是专业水平是很高的。

演讲后面有一个自由论坛。

整个活动由我和《Vlue》杂志的主编张志雄先生主持!

  先请今日投资财经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康晓阳!

   康晓阳:

刚才钟总讲了抛砖引玉。

在这个市场挣钱对在座的人来说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挣钱的经验。

但是要像巴菲特持续挣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持续比别人挣更多的钱那就更难。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长期的、持续的比别人挣更多的钱。

投资是一门艺术,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更有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关键这个道能不能持续的战胜市场,战胜别人,我想要保证这两点,我想有两点个人意见给大家抛砖引玉:

  第一、你能不能保持自己能够把握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前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也犯过很多错误,很多次买了自己觉得很好的股票,结果犯了错。

怎样保证比别人选的机会多而又避免这种情况呢?

我想第一是勤奋,不管是巴菲特也好谁也好都需要勤奋;第二要不断学习,比跟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向成功者学习,要吸收别人好的东西;第三要多交流,比如说这次会议会有很多人作精彩的演讲就是交流,交流是为了大家共享一些思想和信息,通过脑力激荡,形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想要保证自己战胜别人,要避免犯错误,尤其忌讳错误犯的比别人严重。

这就像打高尔夫,打高尔夫有时看到别人开个200码、300码很不错,自己也要打,结果一杆子打到水里去了。

如果有大失误,那么你的基金业绩就很难把握,要避免这种情况,巴菲特也坚持这个道理。

但要做到这点是一件非常难的,要避免自己犯错误,尤其能够像巴菲特一样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是很困难的。

投资要避免犯大错误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原则就是要避免受市场其他投资者的影响。

巴菲特为什么能够持续战胜市场,就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管市场发生任何波动。

这一点做得最好的我觉得是钟兆民和但斌,我们很难做到,说句实在话我们想做好也不行,无意识地要犯些错误。

  这一点说白了我没有在这个市场上,我是在建立金融投资系统,所以说我为什么建立金融投资系统?

也是为了这几点:

  第一为了多发现机会。

  第二怎么避免不犯错误。

最近我也学习了美国一些发展成功的人,像奥里尔这些人,我发现他们最终能够战胜市场是因为他们借助系统的力量。

所以我也开发了很多模型,目的为了两点:

还是为了选择机会比别人多,第二避免你的原则通过系统的监督。

明明知道这个公司不好,明明知道事情是错误的,但是人往往头脑发热去犯错,所以要借助系统的力量是保证你做到这两点的有利的保障,希望以后有机会大家在这方面多多交流。

谢谢大家!

   钟兆民:

下一位有请新同方投资公司的刘迅董事长。

   刘迅:

  我们公司从1998年开始的,由几个同学一起做的,经历风风雨雨之后也想积累一些稳定获取回报的途径和方法。

现在我谈谈我们的一些心得。

  当初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做公司,很多人问我们跟清华同方有没有关系,其实我们跟清华同方只是血缘上的关系,没有其他关系,因为都是一届同学来做的。

关于投资理念讲了很多,我就不讲了,讲一下风险。

我起初在长城财务做金融投资的,刚开始面临市场气氛热闹,贷款都是15%-20%贷出去,那时候觉得收息最简单。

当时,我的工作是给老总计算利率,最后离开公司时我统计了一下80%以上的贷款都“稍息”了。

所以对我来说第一课对我非常有教育意义,所以风险在我们投资里面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风险有两点:

  第一、风险我们能够度量的,我们知道是概率,还有一种是不确定性。

对很多公司我们抓不住重点,比如说万科,我们没有投资万科,因为我们不能把握万科的核心以及未来的情况,而我们做的是有把握的事情。

我们避免风险靠的是集体,大家一起决策,每一个品种要经过至少两次会议。

  第二、进入“篮子”后,我们也不会非常集中制,我们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回避风险。

  第三、进入篮子后我们操作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因为我们不是巴菲特,我们有自己的组合方式,出现问题要有相应的对策,对与错我们也自己的对策。

大家在教课书本上面都看到过流程,但是我想核心不是学习,而是执行,因为投资需要严格执行程序。

我们在座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这个理念最后能不能形成稳定的利润不是靠一个、两个人而是靠长期持续按程序操作来完成的。

我们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而且这个流程每年都要进行1到2次的检测。

  我觉得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怎么才能真正抓住它?

其中一方面我看是需要建立一个原则,能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则,比如能不能建立一个相当于公约性的东西,恪守对客户的责任,这一点对所有的未来的想做资产管理的人非常重要。

  钟兆民:

下一位是同威资产管理公司的李驰总经理。

   李驰:

  刚刚大家就说到巴菲特投资不需要高等数学,谁都可以学,巴菲特自己也说过高等金融不需要学,这可能有点极端,但是真理解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难学到的,知易行难,他讲过实际上整个的投资可以做一个打孔机,如果预先想好一辈子只准备打20个孔,那每打一个孔的时候就会非常谨慎。

而我们自己早已经超过20个的投资,理解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

  关于炒作的频率。

巴菲特自己说的选择一个股票问他什么时候卖,他回答没有卖的时候,终身持有。

但是中国证券市17年以来谁持有一个股票到现在?

这点我觉得确实难,我感觉如果要稍微聪明一点,就会以一个几年为波段的操作,这很现实,不过如果这样做,我觉得跟巴菲特的就相差比较远了。

  巴菲特的投资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

我们研究过一个真正长期的股票,往往在人家升的时候它不升,纳斯达克升的时候巴菲特的股票一路实际上是在下跌的,你要学巴菲特就要忍受孤独寂寞,对很多人来说是巨大的折磨。

巴菲特很冷静,1969年他离开市场,到1973年回来,因为到1973年美国股市才真正崩盘。

一种实际上好股票是群众给予你的,很公开的,比如说伯克希尔、汇丰、招商银行、和黄以及前几年巴菲特在香港买的中石油等等,但是我发现很多人不会去买它。

这也就是因为他不以大势议事,去年到今年香港的股市汇价指数涨了很多,但是你发现和黄、还有汇丰、招商银行并没有与大势同步,但是它们长期快来升了很多倍,看起来是好股票,但是你并不一定会买它。

所以这也是讲坚持,我刚刚讲的坚持是非常难做到的。

对真正上涨的股票我们的理解就是它在数理上是一个数理等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第七大奇观是复利,中国有一句话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是说它的。

实际上就是刚刚说的看不见的小点,一个点、二个点、三个……到后面,他给你带来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

可能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就是印第安人几百年前25美金把曼哈顿卖给美国人,如果25美金让他去投资可能6%-7%的利息的东西,复息给他,现在他们可以买回曼哈顿。

这就是为什么要买好股票的原因,好股票就是明年赚十万,五十年之后赚十个亿,股本几乎不扩大的股票,如果能找到这样的股票,那就刚刚好可以做巴菲特了。

  另外关于增长的长期性,刚才说的短期今年赚2倍,明年赚多少,可能有些人很容易做到,但是买的股票一辈子持续的涨,确实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经验要找一个好人,这个好人要像雷锋一样一辈子做好事,但是雷锋到底存在不存在?

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雷锋是真是假,所以要做一个好公司也要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寻找。

这是我们对持续上升股票的一个理解,只有这一段集中表达了我们对价格投资和集中投资的一种基本认识。

  另外就是在市场上还有证券市场的周期性也是对我们操作上面有一定的借鉴,刚刚说的股票市场实际上永恒的在波动,高潮、低潮,就跟有下雨天、太阳天一样,永远几百年几乎没有发生怎么变化,所以实际上如果要波动操作的话就是低迷期进入,高潮时离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刚说的叫“知易行难”。

  还有做投资要与众不同,叫逆向操作,但是怎么逆向操作也是非常难的。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说人民币升值,你说我来赌人民币贬值,这叫逆向操作吗?

这不叫逆向操作。

实际上逆向操作的关键是在大家都非常看淡的时候你要看好,如巴菲特讲的人家疯狂的时候你非常悲观,人家悲观的时候你非常兴奋,疯狂地买。

每隔几年就会有这样一个转折点,退场的点、进场的点,只有这个时候逆向操作才能成功,但是长期的上升阶段和下跌阶段都需要做顺向操作。

转换,像《易经》里面的八卦图从黑变到白,从白变到黑,只是这一瞬间,出现两个拐点,这个时候才做逆向操作,否则大部分时间还是做顺向操作,如同黑是黑,白是白一样。

这也是证券市场周期性里面的一个规定。

  现在讲定价权的话语权,好像我们迷失了这种感觉,这个地方我不太展开。

我觉得有一点,就是美国市场现在的市值17万亿左右,香港将近1.4万亿,中国才零点几万亿,都是美金。

我是学力学的,觉得问题很简单,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地球的质量比月亮大,所以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

这个规定是一种物理,而不是一种想象。

所以现在的定价标准还是来自于美国,我觉得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事情,哪一天中国的市值大于美国了那中国就可以定价了。

所以这上面写了好莱坞与百花奖,如果美国人到中国来领百花奖了那就是中国标准了,同样,意大利的歌剧在中国唱,大家觉得是一种品位,美国的歌曲到中国讲是潮流,但是京剧到美国去唱就是另类,那就是中国定标准了。

同样大家都知道白酒是就中国或者俄罗斯的伏特加,但是主流在哪,刚刚讲了茅台涨价涨得太厉害市场份额就缩小,你不能把茅台卖到120多个国家去,但是可口可乐可以。

这就是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市场扩大而不是可口可乐的涨价。

  最后一条,我觉得在永恒的游戏中赢家永远有机会。

400年一轮证券市场从荷兰开始到美国,从阿姆斯特丹到现在改为纽约,美国20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不到20年的历史,这个周期性的证券市场的里面市场平均市盈率或高或低,都给大家提供无数多盈利的机会,所以我不再多讲,我觉得大家都是明眼人。

最后一句话:

大家抓住机会,共同盈利。

    钟兆民:

讲的内容很精彩,很受欢迎。

他的搭档韩涛也来了,下半场请韩总给我们讲一些,他们公司有很多经典的投资案例,曾经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经典话题。

下面请但斌跟在座的汇报一下我们东方港湾的情况。

但斌(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题目很有诗意—来自北岛的诗歌。

我的思维是跳跃型的。

跟大家聊的题目是《时间的玫瑰》,因为我们的一生很短暂,可能就几十年的时间,某种意义上我们是用生命在换钱。

我觉得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他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人的一生都很短暂,你在越年轻的时候越想明白这个事情,可能以后的财富越多。

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着岁月消失,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

以前我写过一篇小文,大概意思就是说很多人特别是中国人喜欢发明一种理论,但是我们在座的如果想做价值投资的话其实就是要做一个好工匠。

思想上格雷厄姆与费雪尔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巴菲特已经实践了几十年,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在中国实际上也是希望实践这种理论,希望在其指引下,做个好工匠,我们这几年做得还可以,有人问我们有没有成就感?

说实话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这在我们只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是什么?

别人把财富交给我们,它是一副重担,我们愿意为这副重担承担责任,做好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生就是这样。

另外我觉得投资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游戏,一买一卖,是人都会,且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从荷兰郁金香开始有400多年的历史,甚至更加久远,这里面又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在里面竞技,你怎么能够在这个竞技游戏中胜出?

说实话,刘建位包括别人写的巴菲特的书,任何一本,按在座各位的理解力,读完并理解价值投资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这样的智慧,但能不能完全做到像巴菲特一样却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从哲学的角度怎么来理解投资?

理解财富?

某种意义上这些方面的理解力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操作风格,甚至是不同的人生走向。

比如说对财富的理解,在座任何一个人的财富都没有巴菲特的零头多,但是如果是一个中国人有了巴菲特这样的财富,一夜醒来会怎么想?

他可能会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华山论剑》,四大高手在山顶上面论剑,同时一班小喽罗在山脚下论剑,为什么呢?

都想成为天下第一。

我没见过巴菲特,我的搭档钟兆民见过巴菲特,今年他还要去参加巴菲特的年会。

实际上我也在想巴菲特一夜之间醒来,诧异间发现有这么多财富的时候,他怎么来理解这个财富?

我觉得财富观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境界。

我在猜巴菲特在那一刹那的感觉,可能只是觉得上帝利用他的身体、头脑、智慧完成了一件应该让他完成的事情而已,所有的荣耀都是上帝的!

这可能就是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与财富观。

所以,他才能在2005年的年报里,明确不留财富给自己的孩子,而将他的财富回馈给社会。

刚才吃饭的时候跟伟鹤也在谈到这个问题,中国人很难拥有这种境界。

说老实话,无论我们的事业走到哪里,如果我们的境界到不了,对整个社会而言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中国缺乏一种真正优雅、有责任感、有影响力的思维传统来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高贵。

如果有一些团体、一些精英来做一些提升社会整体修养和品性的事情,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有帮助的。

实际上今天这个会议交流就有这样的目的——让我们的思想、让投资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投资本身,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我想在香港买过汇丰的人很多,但是能够一直持有、历经岁月沧桑、繁荣萧条并享受到巨大盈利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这次正好到清华参加一个EMBA的活动,汇丰银行的董事长正好在跟EMBA的学员演讲。

我给他提了一个问题:

我说汇丰是三个英国人在上海成立的,换了8任董事长,然后每一任董事长都有可能去改变一个公司,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汇丰在这几百年的沧桑岁月演变当中走得这么远,发展这么大?

他的回答没有令我很满意,我觉得存在疑惑。

这可能也是我们做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思想深处最深的思虑。

我们希望投资像皇冠上的珍珠一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必须要经过岁月的洗礼。

实际上像巴菲特一样做投资是非常不容易的,曾经有个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说:

我在美国敢长期投资,在中国不敢。

我说如果投资你不敢在中国长期投资,到了美国你更不敢。

为什么呢?

我说如果1956年巴菲特募集十万零五千美金,成立合伙人公司的时候,你有幸在这十万美金当中占了一万美金,到1962年越战开始,你想马上就要打仗了赶快把钱拿回来吧,就算六年间巴菲特帮你赚了6倍。

到了1964年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公司,你看即便打仗巴菲特还是做得很好啊,当然,你可能总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仗是在越南打的。

即便死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反战的力量越来越强,但战争不会打到美国本土,巴菲特的投资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次我要给他下个重注,比如买入100万美金的伯克希尔股票。

但到1972年越战结束的时候,又将赶上1973年至1974年仅次于1929年至1932年的大衰退期,道琼斯指数由1051点下跌45%至577点,“顶尖50”下跌率达70%-90%。

你是否能坚守自己的投资?

即便能坚持,你也还要再经受以色列与阿拉伯的“赎罪日战争”,以及由此导致的石油禁运,石油价格由6美圆上涨到23美圆。

如果还能坚持,你还要可能面对打核大战的风险,如果要打核大战(通常认为冷战结束时间在苏联解体之时,之前核战争理论上随时可能发生),美国就不会像越战时期本土不受到攻击,巴菲特的投资一定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上述的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导致你决定卖出伯克希尔股票。

假如你的跟随巴菲特的投资之路到此结束,比持有到今天其收益恐怕相差十万八千里。

巴菲特所经历的沧桑岁月里面有什么?

当然有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也有战争、世界的动荡。

至少四次以上的经济危机、2次石油危机等等,数不胜数的社会动荡。

那么在今天看我们中国除了1989年的波折以外,20年来其经济一直是一路向上,平均GDP都有9%。

其景况可以媲美汉唐盛世。

如果在这样的中国你都不敢做长期投资,你到当年巴菲特时代的美国怎么可能敢?

所以说从我们的思考来说,我的体会是,包括和钟总交流的体会,实际上投资是比什么呢?

是比谁看得远。

因为你只有真正的眼光你才会坚定,如果你没有真正的眼光的话,你很难坚定。

因为时间的原因钟总提醒我,我们这边讲得少一点。

我们一直的一个想法,就是投资有点像孤独的乌龟跟时间竞赛,说到投资大家都想到兔子跑得快可以赚到很多钱,但在我们的理念中,我们不希望成为兔子(尽管它跑得快),我们希望成为乌龟。

北方有句土话“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兔子跑得快,但是它只能活三年,乌龟爬得慢,但是它可以活千年、万年,它会一直爬下去,遇到风险头缩回来,没有风险我再爬回去;碰到老虎它咬我,我可以缩回来,我们希望是这样的。

但说老实话,长期投资最难的实际上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一些即便你想到但也必须经历的磨难。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明年开始台海打仗,甚至说禽流感死了1亿人,你的投资能不能坚持?

这是非常难的。

我们在顺境的时候坚持很容易,真正难的是碰到大的自然灾难的时候或者说大的动荡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非常难的。

所以我从内心非常敬佩巴菲特,为什么呢?

因为巴菲特开始是很年轻的人,这样年轻的人就能够把这样深邃,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事件想清楚又贯穿到自己的投资事业中坚守如一是多么困难的事。

当然我们又会有人说巴菲特很幸运是出生并生长在美国,但是我觉得巴菲特最幸运的是他年轻的时候想透了这些东西。

那么多人都生活在美国为什么只有巴菲特胜了?

所以对我们来说可能同样的心理结出的是不一样的果实。

投资中有许多不是常态的事件会伴随我们,这就是风险。

但对风险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带来投资相反的结果。

比如今年大年初一陈水扁否定国统论的时候,我听后一颤。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你会想很多,而这些事件是伴随投资伴随着一生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只能乞求上天赐予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智慧,然后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选择茅台不知道真的是否一定会涨,但是我选择的是一个正确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什么时候涨不知道,甚至也不重要。

所以说从哲学的角度要想让投资更成功,你必须学着控制我们的思考方式。

当兔子的人都是希望活得精彩的,但是有几个人想当缩头乌龟?

没有人想当乌龟的。

所以说从这里到永恒,我们实际上只是跟永恒的时间相抗衡。

有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假设我们现在开始进行一个投资比赛,我们的终点是地球爆炸的那一刻,我们今天买进的股票让那一刻的人们来一个世纪大评比的话,谁的选择会胜出?

如果他们还有时间做这件事的话。

也许是到那一刻还存在的企业。

当然,你说那时候的人们评定的标准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的思维是跳跃性的,讲的跨度比较大,当然里面有些东西是做投资时必须要思考的,真正的差异可能就在这。

所以对我们来说从这里到永恒只是跟时间相抗衡,不跟任何人比。

对我们人来说很多东西确实不懂,要保持谦卑。

钟兆民:

下一位是赤子之心的赵丹阳,他是一位名人,我就不多说了。

赵丹阳: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怎么说呢?

我本身在这个行业并没有待很长时间,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

这两年有一点回报,我觉得很侥幸,因为我自己做过企业,那么我就谈一些对风险问题的认识。

   过去几年里,很多媒体都在鼓吹,鼓吹中国和香港资本市场的牛市到来,香港的牛市实际上已经走得非常远了,A股已经确立,牛市已经起来了。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经历熊市的逃离之后能够生存下来,我觉得各位都是市场的精英,而且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证券市场也会有非常好的回报,证券行业的资产价格,资产拥有量可能会达到另外一个台阶,我相信今后一段时间是大家的黄金时代。

但是我们在熊市里想到的是牛市,现在牛市已经开始确定,我想谈谈最近我的一些看法、想法。

打个比方,这是一个历史,在古罗马时代,每一位将士如果打胜仗,罗马人一定会为他们做一次凯旋归来的荣耀,不过在举行荣耀游行仪式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人在后面不断地提醒他:

你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每一位投资者,包括我们的朋友在得到好的回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在古罗马时代有这样一句谚语。

我谈一谈我现在对市场的一些看法:

首先,牛市起来以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牛市未来会怎么演变?

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多少?

深度是多少?

时间有多长?

结束日期是在什么时间?

以什么方式结束?

有什么事件来推动它?

牛市结束之后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牛市的过程中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就像爬山的过程中我们处在山里面一样,今天我们已经不再考虑牛市来不来的问题,而是要考虑牛市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以后,结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察觉到那一天?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把最近思考的一些东西用问号的形式问出来,因为我自己没有答案,如果各位朋友有更好的答案,希望能够提出来,这样大家可以一块交流,因为这些问题我很困惑。

  第二个问题,牛市的根本内在原因是什么,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好转吗?

牛市在2006年上市以后,到明年——2007年春天的时候上市公司就一定会比今年大幅增长吗?

还是因为流动性的原因,热钱的原因导致这拨牛市?

目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牛市的根本前提是热钱推动起来的,还是上市公司业绩支撑起来的?

这也是我困惑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很明显我们的通胀可能会进入一个大幅的通胀恶化期。

包括最近铜,一些有色金属的价格。

刚才和建民聊天的时候聊到上海的楼盘价格又起来了,前些天我们和但斌一起去山东的时候,讨论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下一步怎么走?

但斌当时跟我说找机会杀进去,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了,不知道有没有买进去?

我想上海的楼盘和它的收入能不能支撑住?

包括这一轮席卷全国的房地产的牛市,整个全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来的安全性到底有多大?

再加上商品牛市的狂热,铜从3,000美金涨到4,000美金,当涨到5,000美金甚至更高的时候,我们将感得“高处不胜寒”。

很多银行,包括中国的国储局可能会爆出更大的丑闻来,由于上市公司市场的转移,可能会继续被西方的商品基金架空,我不知道中国会怎么结束这个过程。

包括铜、黄金、白银的价格到底到什么位置上才算结束,我们的生活,我们整个社会的通胀,包括石油会怎么样演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格雷厄姆有一个谜,他加息加了很多次,美国的市场都没有认可,但是最近美国的城市基金已经开始上涨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