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958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xin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

因此,相信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

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一、           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

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

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

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三、单元学生发展:

1.是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方面:

在六年级,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

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

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做到:

能够提出并能识别与机械有关的问题,并设法找到尽可能的答案及解决办法;利用在实验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以记录和展示研究结果。

2.是在物质科学的研究领域里: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我们引领学生们实现:

通过观察,描述在利用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因为杠杆支点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力的变化;通过观察,描述轮和轴在一个平面运行的情况,了解轮轴的作用;通过观察,描述滑轮装置的作用,并通过使用滑轮了解机械效益的概念等。

3.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

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力图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利用杠杆原理的物体,并描述它们是如何省力的;能够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改进和组装机械的;能够描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系统来满足需要的。

四、理解   思考   研讨

1.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

2.在六年级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来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3.在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时,我们引导学生分别研究了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通过比较这两种工具,学生们会发现些什么?

我们希望他们能发现什么?

4.在研究“杠杆的秘密”时,学生需要同时改变两个变量:

一个是钩码的位置、一个是钩码的数量,在这个复杂的实验中,我们期望学生们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做这个研究?

5.在研究大小不同的轮和轴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些什么帮助?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6.研究了起重机以后再次让学生做“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想想这一次的游戏会出现什么结构?

学生们根据这个结构会怎样思考?

我们怎样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它后面包含的科学原理?

7.研究我们的自行车是本单元的高潮,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研究内容,学生们在这里能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学生经历这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比如怎样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怎样引导学生研究跟主题相关的内容,等等。

在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我们的探究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本单元教学展开的思路是,条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弧形结构——框架结构——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设计建造桥的模型,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要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一、           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

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与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

(2)以上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承受力的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三、单元学生发展:

1.了解一些常见的结构,知道物体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2.能说明结构上的力的作用,知道力有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

3.知道不同形状结构承受力的大小不同,改变形状结构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

4.能设计、制作桥的模型,能够对桥模型的结构进行介绍和评价,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加深对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5.经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究过程,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6.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桥梁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7.通过了解物体的形状结构,感受形状结构的美;

8.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

四、           理解   思考   研讨

1.本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的内容有: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研究横梁是平放还是立放,认识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这些内容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

2.在原《自然》低段教材中有“搭纸桥”“捆支架”两课,通过实验认识“纸桥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和“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

本单元作为高年级《科学》课教材,也有这两方面的认识。

比较一下,两者在要求上、编排上有哪些不同?

3.在“找拱形”一课中,安排了找塑料瓶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的活动,活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让儿童了解一些生物体上的拱形结构有什么科学意义?

4.本单元选取了塔和桥的结构来作研究材料,有哪些有利的地方?

“塔的研究”“桥的研究”两课在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地位如何?

5.你认为“设计建造我们的桥”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怎样?

让学生介绍评价桥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怎样教学好这个环节?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 能量

∙能量是一种度量物体运动变化的统一量度。

因物质运动变化的多样性,能量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一、           单元教学内容

(1)主要有以下8课:

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

(一)4.电磁铁的磁力

(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

(2)以上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经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

∙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三、单元学生发展:

1.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能量,认识能量有哪些形式,了解各种能量的互相转化;

2.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会作简单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的转化,知道这也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

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4.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

知道它们所蕴藏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是储存着的太阳能。

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认识能源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发展儿童观察、实验、动手制作、研讨交流以及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分析认识煤的成因,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6.通过研究我们周围的能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发展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勤于思考的习惯,体会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处在永恒运动之中。

通过研究能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理解   思考   研讨

1.本单元第一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

教材引而不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聚焦问题?

2.《电磁铁》一课中涉及的南北极学生如何判断?

当学生用指南针检测铁钉电磁铁南北极时,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

怎么办呢?

3.学生研究了电磁铁的性质,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性质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电磁铁的磁力》(一、二)都安排了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两课的教学能否进行整合?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学生在了解了“发电机”转动是能够产生电流的,自然联系到生活中大型的发电机是不可能靠人力驱动的,那靠什么?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6.“能量与太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怎样?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煤的成因的猜测?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一、           单元教学内容

主要有以下8课: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以上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想。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单元学生发展:

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3.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4.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

5.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7.了解生物体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8.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理解   思考   研讨

1.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让学生制定怎样的调查计划?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怎样做才能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

2.动手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例如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等等。

3.教材P75中的“荷花玉兰”也叫“广玉兰”、“大叶黄杨”应是“海桐”。

这些植物的认识是否和三年级的植物单元联系起来?

4.“如果让我们在班级中找出某一位同学,我们会毫不费力的做到这件事,我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经常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仔细想过这是为什么。

教材将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转换成为问题,明确了这节课探究的任务。

5.“观察我们的不同”是探究过程的第一次收集证据的活动。

“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是探究过程的第二次收集证据的活动。

“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将不同的相貌特征所表现出的性状组合起来,这是第三次收集证据的活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相貌特征画性状图(教师教学用书P129上图),利用性状图获得的数字引领学生推理。

6.如何组织学生调查家乡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

对学生写的保护家乡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怎样评价?

这些倡议书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资源。

谈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它对人类的意义。

我们要建立大平等观,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

五、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简介: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变化

物质是变化的:

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6.在星空中

(一)7.在星空中

(二)8.探索宇宙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2.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

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

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1.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2.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