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10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 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docx

上饶县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上饶县新一轮跨越赶超

----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发展新优势的调研报告

上饶县课题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我县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我县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转型升级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这一课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调研和思考,结合上饶县的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促跨越”为方向,围绕建设全市宜居宜业首选县和全省工业经济强县的总目标,以主攻一园、决战两区为重点,全面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带动,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做大做强“两主三辅”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空间明显拓展,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发展活力明显激发。

1、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66.9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19.7%、9%;三次产业比重为13.81:

63.41:

23.78;外贸出口总值5633万美元,增长102%,实际到资3596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增长20.4%;完成财政总收入6.7亿元,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增长38.6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6.7亿元,增长23.7%,贷款余额为47.45亿元,增长53.2%。

2、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抓项目、上项目,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重点引进投资额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09年,共引进“5+5”产业项目47个,其中:

37个项目实现开工、投产;新签约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

新签约引进台湾传宝集团LED光伏照明、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康弘葛制品加工等亿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进资14.17亿元;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086万美元,增长8.94%;实现外贸进出口6539万美元,增长9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县79个“双千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8.54亿元;8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有序实施,共拨付资金6201万元,带动投资2.92亿元。

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三清山机场、京福高铁、杭南长客运专线、赣东火力发电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协调工作进展良好。

3、抓紧二次创业,工业园区发展迅速。

“三园整合”后,原旭日工业园划归市经济开发区,我县充分利用市经济开发区位于城西的区位优势,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项目落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到2009年底完成工业增加值达39.5亿元,同比增长21.2%,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2亿元,增长32.02%,工业企业上交税收3.9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58.8%,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逐步凸显。

鉴于上饶县的这种现状,09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审批确定把原茶亭工业基地作为上饶经济开发区工业C区来打造,并赋予我县“自主规划、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招商、自主发展”的权利。

一年来,茶亭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亿元,发展大道(一期)已经完工,创业大道正在动工建设,达江路、腾飞东路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园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等项目有序进行。

签约引进新金叶铜加工、圣达威电工铜铝材、锦裕绣花机等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

江钨集团镍钴新材料、天成汽车等8个亿元项目完成立项等前期手续,进入用地报批阶段。

4、注重统筹协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旭日公园、老年活动中心、旭日新世界(一期)等工程全面竣工,春江大道北延伸段、吉阳路东延伸段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香港名城、名江商业广场等商贸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槠溪湿地公园、旭日和罗桥大市场等功能项目进展有序,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园林绿化工程深入实施,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66%;集镇建设力度加大,农民建房逐步规范,集镇道路、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皂头、枫岭头、石狮等集镇辐射效应得到加强。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围绕“行平坦路、种放心田、喝干净水、上卫生厕”要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农村公路、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了通乡公路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每年以200公里速度推进,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

5、激活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围绕“龙头做优、产业做大、市场做活”思路,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县农业生产总体运行平稳,农业经济活力大为增强。

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达到60万亩,绿色农产品实现产值3.8亿元,“绿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27个,成为全省最大的“绿标县”,荣获“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称号。

围绕油茶、毛竹、蜜蜂等特色产业,在项目、资金、信息、政策上重点倾斜,全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8家,远泉集团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现代农业示范园还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

品牌产品不断增多,依托“中国油茶之乡”、“中华蜜蜂之乡”品牌资源,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县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7个。

二、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转变步伐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分别处于第5位和第3位,在全省80个县(市)处于第17位和第13位,尚未进入发展的第一方阵;人均指标更是处于弱势,全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9642元、965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7335元、2103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1184元、1282元。

尽管近几年我县GD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从而辐射与带动能力有限。

经济总量偏小给上饶县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经济增长有波动。

2、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我县工业总体上仍然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发展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

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在我县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我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技术掌握的少,综合竞争力不强。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我县产业整体上层次偏低,产业集中度低,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合作关联度不高,资源利用深度不够,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企业少;二是我县产业以资源型为主、以粗放型加工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占用多,技术层次低,适应市场能力弱,效益不高,缺乏发展后劲。

一些产业消耗能源、原材料高,生产工艺距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产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我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等新兴产业和反映现代工业水平产业所占份额很小,直接影响上饶县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

 4、第三产业层次不高。

我县三产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综合发展能力,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县实行的是“二、三、一”的发展战略,把工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使我县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推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大超过了第三产业。

且三产大多数是传统的餐饮、批发零售业等,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

这不仅影响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二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也制约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

5、县域发展不够协调。

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看,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我县经济实力不弱,但可支配财力有限,农村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问题仍欠账较多。

二是乡镇发展不平衡,城市近郊和周边乡镇发展较快,偏远乡镇发展较慢,乡镇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是县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三、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饶县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单个增长点或增长极来支撑,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形成多个增长区域。

从客观县情出发,就是要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新郊区,在统筹协调发展中形成“三化并进”、“四轮驱动”的发展局面。

(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把茶亭工业园打造成支撑力最强的增长区域。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

鉴于我县发展平台不足的现状,去年我们通过反复协调努力,争取到自主建设茶亭工业园区的有利政策。

一年多来,我们举全县之力,大力弘扬“愚公移山,亮剑创业,开放包容,善谋实干”的精神,园区开发建设速度非常快。

下步,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园区聚集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更要考虑企业产业上的关联;不仅要吸引企业聚集,更要促进产业集群。

要加强协调分工,明确各自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引导资源向重点企业聚集;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引导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努力形成块状经济和集群经济,避免产业简单重复、恶性无序竞争。

另一方面,要倍加珍惜土地资源,提升园区承载力。

土地供应必然越来越紧张,将来谁拥有土地,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为此,我们必须更加珍惜和用好园区的土地资源,重点解决好用地紧张与管理粗放的问题,集约节约利用园区土地。

要严格实行土地与投资强度挂钩制度,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企业挖掘潜能、节约用地,坚决防止透支土地的短视行为。

(二)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着力把新城区新郊区打造成集聚力最旺的增长区域。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速上饶县跨越进位的重大战略,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支撑。

近两年,我们以“建设全市宜居宜业首选县”为目标,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下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改造提升老城区。

要按照“宜居宜业宜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城核心区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道路网络完善为主和东西出口综合改造工程,加快建成槠溪湿地公园核心景区和凤凰桥游园建设、香港名城、名江商业广场和旭日大市场等项目,扎实推进旭日新世界(二期)、汽车销售和综合市场建设,着力提升城区承载能力;突出抓好城区排水排污管网、里弄小巷改造、美化亮化绿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区功能配套。

二是建设发展新城区。

按照“北延、南跨”的思路,要抓紧1个平方公里的罗桥组团工程建设,今年要基本建成县行政新区。

下步,城市建设的主攻点将是跨江发展城南新区。

要把城南新区作为拉大城市框架的主要途径,高起点、高品位编制城南新区的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把城南新区打造成“功能配套、产业协同、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滨江新城,使之成为品质高端的住宅区、功能齐全的服务区、生态优美的景观区、文化休闲的中心区。

三是辐射带动新郊区。

根据上饶县的位置以及同中心城区的联系,可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

随着农村道路设施的完善,上饶县大部分乡镇都纳入到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内。

我们讲新郊区,就是说要稀释农村概念,增强郊区意识。

下步,我们要按照新郊区的意识来推进城镇建设。

近郊,要打造好枫岭头、茶亭、石狮、皂头四个乡镇,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四个功能区;远郊,要依托京福高铁和上德公路、上杨公路两条南北主干道,加快实施“辐射南北”计划,培育做强四十八、郑坊两个南北片区中心集镇,辐射带动其他一般乡镇发展。

(三)坚持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把灵山风景区打造成影响力最广的增长区域。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我们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把旅游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朝阳产业来培植。

我县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北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山,南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府山,近郊有省级西郊森林公园,城内有槠溪生态湿地公园等休闲旅游项目。

下步,我们重点要在挖掘、开发、建设上下功夫,要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把灵山这张国家级风景区的名片擦亮打响。

一是发展规划要高。

要尽快完成灵山国家级总体规划并通过建设部专家认证会,力争取得国务院的审批;要抓紧完成灵山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并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审批;要进一步完善灵山生态走廊规划、将灵山生态走廊规划既纳入上饶市是总体规划中去,又要与灵山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主题上要更加突出体现灵山大道中“生态、景观”效果,在项目布局上突出体现乡村旅游中“休闲、度假”功能。

二是项目编制要精。

根据灵山近期旅游开发的需要,要重点编制好“3+4”项目,即:

一条快速旅游公路(灵山大道),一条快速上山索道(登灵索道),一条贯通水晶山、石人殿景区的游步道(栈道);水晶山、石人殿景区(景观、景点、宗教场所)项目、左溪服务区项目(2—3平方公里)、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灵山大道沿途重大景观、功能项目如体育运动公园、文化影视基地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罗桥横山塘溪2—3平方公里)。

三是融资渠道要宽。

要通过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对外招商引进一批懂旅游、有实力、会管理、有市场的大财团、大集团参加灵山旅游开发,挖掘内源项目争取用地指标,盘活景区的优质资产,充分运用景区索道和门票的经营权,发挥国有旅游公司平台作用,向银行融资。

四是建设速度要快。

要力争一年内实现水晶山小循环景区的对外开放,两年内实现夹层灵山精华景区对外开放,基本形成景区内外快速通道,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旅游服务设施。

五是资源保护要好。

保护资源,是发展旅游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要保护好生态,山青了,水就秀,林相好,才有天然美,游客就会来。

要严格控制污染问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做到工业废水零排放。

要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遗迹的保护,把灵山的自然状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

(四)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带动力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的必由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

一是龙头带动,做强现代农业产业。

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依托产业化龙头联农户、建基地、活流通、拓市场,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销售,进一步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继续加大油茶等主导产业发展力度,加快蜜蜂特色产业和毛竹、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步伐,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人员以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

二是基础促动,做实现代农业产业。

要按照中央强调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强化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探寻小型水利工程民营化投入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改造、管护难的问题。

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更加重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

三是改革搅动,做活现代农业产业。

着眼形成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改革思路,拓展改革视野,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要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在户籍制度、养老保险、住房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配套改革力度。

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探索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补偿和安置被征地农民。

创新现代农业组织经营形式,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坚持把转变领导方式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着力打造操作力最强的干部队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运作,关键在落实,关键要以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央、省、市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已经明确,作为县级及以下各级各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高效运作,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一是打造第一环境。

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为目标,切实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是提升发展理念。

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班子成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高度关注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关系,高度关注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高度关注发展后劲,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正确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高度关注国计民生。

以开展“大联系、大台账、大帮带”活动为载体,集中力量为群众办一批好事、实事,真正体现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

着眼促进转型发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透明、公正、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政府引导、法规支撑、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环保运行机制,重大事项科学决策、动态跟踪、责任追究机制,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体制、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工作落实的督查机制,形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课题组成员:

俞顺洪(县委办副主任)

谢昕旻(县委办调研科科长)

毛文浩(县委办信息科科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