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03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docx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5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

①参与生物膜构成②调节代谢③携带遗传信息④储存能量 ⑤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A.①②       B.③⑤

C.②⑤D.②③

B[本题考查脂质的功能.①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②脂质中的性激素能调节代谢;③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脂质不能;④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⑤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2.(2021·惠州二调)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B.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D.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无丝分裂

D[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A项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B项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C项正确;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只有二分裂,D项错误。

3.(2021·安徽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肽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

B.细胞壁、细胞膜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边界

C.动物细胞正常有丝分裂过程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D.生物体内非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B[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A正确;细胞膜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边界,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不能作为边界,B错误;动物细胞正常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故动物细胞正常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C正确;生物体内非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

4.(2021·成都一模)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和激素一样,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B.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种酶的保存

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A [酶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A错误;酶应在低温下保存,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种酶的保存,B正确;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如呼吸酶存在于所有细胞中,C正确;高温、过酸、过碱导致酶失活是因为酶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结果,D正确。

]

5.(2021·淄博一模)向某动物细胞内注入微量的24Na+,一会儿可测得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在细胞周围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后,24Na+外流停止;再向细胞内注入ATP后,24Na+恢复外流.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该物质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B.该物质破坏了24Na+载体的结构

C.该物质使ATP水解酶变性失活

D.24Na+通过细胞膜外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根据题目信息在细胞周围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后,24Na+外流停止,再向细胞内注入ATP后,24Na+恢复外流。

因此判断该物质可能是抑制了细胞呼吸,造成24Na+外流停止.进一步判断24Na+通过细胞膜外流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6.(2021·合肥期末)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

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种水稻中Rubisco酶活性(u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水稻品种

21 ℃

30℃

两优

1.13

0.80

丰优

1.07

0。

79

A.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isco催化C3和CO2结合

C.30℃时酶活性下降会使两种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D.30℃与21℃相比,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

B [根据分析可知,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Rubisco催化C5和CO2结合形成C3,B错误;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由表格信息可知30℃时酶活性下降,则两种水稻的CO2固定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正确;30℃与21℃相比,丰优酶活性降低值为:

1.07-0.79=0。

28,两优酶活性降低值为:

1.13-0。

8=0。

33,即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D正确。

]

7.(2021·潍坊期中)下表是某人体内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的比较.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分布于内脏器官)

心肌细胞

神经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d

很长

很长

很长

5~7d

能否分裂

不能

绝大多数不能

不能

A.表中各种细胞的寿命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遗传物质不同

B.细胞的寿命与其分裂能力无关,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

C.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的功能有关

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可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A[表中各种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它们的寿命不同是由于细胞分化造成的,A项错误;从题表看出细胞的寿命与其分裂能力无关,寿命短的细胞可能能分裂,可能不能分裂,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很短,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C、D项正确。

8.(2021·河北正定中学模拟)次黄嘌呤核苷酸是人体细胞合成腺嘌呤核苷酸等的底物。

巯嘌呤片是一种抑癌药物,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同时抑制辅酶Ⅰ的合成(辅酶Ⅰ与H+结合形成[H])。

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ATP的合成

B.巯嘌呤片可以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

C.巯嘌呤片会抑制癌细胞的有氧、无氧呼吸

D.巯嘌呤片会降低肿瘤细胞中辅酶Ⅰ的活性

D [由题意“巯嘌呤片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同时抑制辅酶Ⅰ的合成(辅酶Ⅰ与H+结合形成[H])”以及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合成ATP以及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的形成,故巯嘌呤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ATP的合成和DNA的复制,A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H]的形成过程,而巯嘌呤片能抑制辅酶Ⅰ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呼吸过程[H]的合成,故巯嘌呤片会抑制癌细胞的有氧、无氧呼吸过程,C正确;由题意可知,巯嘌呤片会抑制肿瘤细胞中辅酶Ⅰ的合成,而不是降低肿瘤细胞中辅酶Ⅰ的活性,D错误.]

9。

右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通入氧气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通入其他气体,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故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正确;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装置中氧气减少,使酵母菌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B正确;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则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有密切关系,C正确;气体入口管通入液面以下,气体出口管在液面以上,不能交换使用,D错误.]

10.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C[精子在获能液于37℃、5%CO2条件下培养,可使精子获能,A正确;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B正确;分割的胚胎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受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响等,最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会有形态学差异,C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培养成各种组织器官,D正确.]

11.(2021·天津市和平区质量调查)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 [乙→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它们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丙可以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可以代表精子或卵细胞或极体,B错误;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中,即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12.(2021·郑州市质检)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9∶1∶1∶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由测交结果推测植物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9∶1∶1∶9

C.植物甲自交后代仍是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D[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甲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不是1∶1∶1∶1,因此判断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部分细胞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ab配子占的比例为9/20,因此植物甲自交后代中,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81/400。

13。

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在双链DNA分子中A/T的值不等于G/C的值

C.DNA复制不仅需要氨基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D.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D[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相关内容.DNA分子中含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双链DNA分子中A/T的值等于G/C的值,等于1;DNA复制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进行DNA复制。

]

14.如图是细胞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的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

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且方向为由左向右

C.图中4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肽链的合成,从而加快了翻译速率

D.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C [本题考查的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内容.由图可知,1为DNA复制,2为转录,场所均为细胞核;图中3为翻译过程,根据核糖体上的肽链的长短可判断,翻译自左向右进行;图中4个核糖体翻译时均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4个核糖体各合成一条肽链,从而加快了翻译速率;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15.秀丽隐杆线虫的ced3、ced4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131个细胞依然存活;ced9基因突变失活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无法得到成虫。

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

A.ced3、ced4基因是131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B.ced9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

C.ced3、ced4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凋亡

D.ced9基因直接抑制ced3、ced4基因表达

D[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的相关内容。

由题意可知,秀丽隐杆线虫的ced3、ced4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131个细胞依然存活,说明ced3、ced4基因是131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会促进细胞凋亡;ced9基因突变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说明ced9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根据题干信息,不能获得ced9基因和ced3、ced4基因之间的关系。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基因突变虽然能够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突变对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因此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即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诱导愈伤组织生根时,需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比例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C.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生芽

D.用赤霉素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B[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比例较高时,诱导愈伤组织生根;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果实发育,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脱落酸抑制发芽;乙烯具有催熟作用,赤霉素不具有催熟作用。

]

18.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

B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

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D[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可兴奋的细胞是指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腺细胞和肌细胞都属于可兴奋细胞;细胞内的K+外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的;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的。

]

19.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的CO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B.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C.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C[本题考查稳态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

呼吸中枢在脑干;人在重体力劳动时,不会减少产热,只会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

20。

(2021·衡水金卷)如图是健康志愿者在运动前(a)、运动刚停止时(b)、以及运动结束3小时后(c),血液内“减肥激素”的含量,该激素由脂肪细胞产生,能促进脂肪分解产生热量。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脂肪细胞是减肥激素的分泌细胞而非靶细胞

B图示说明运动能促进减肥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C.减肥激素减少可能是发挥完作用后灭活导致的

D.寒冷环境中脂肪细胞分泌的减肥激素可能会增多

A [脂肪细胞中也含有脂肪,因此脂肪细胞也是减肥激素的靶细胞,由此推测A错误。

]

21.如图为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此时无种内斗争

B.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b点会上升

C.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负相关

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有关

B[虽然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但此时种群中仍存在种内斗争,只是种内斗争比较弱,A错误;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改善了酵母菌的生存环境,酵母菌的K值会增加,B正确;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下降,C错误;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代谢物等因素有关,D错误.]

22.(2021·宜春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估算出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大

B“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C.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

D.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B[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错误;修整过的草坪也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结构,C错误;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 [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则①表示呼吸作用,A、C错误;根据能量传递的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甲含有能量最多,则其含有的碳元素也最多,B正确;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与丁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D错误。

24.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D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25.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D [A对:

通过图1可知,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说明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对:

图2中的酶切产物是DNA分子片段,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对:

观察图1可知,该DNA片段有3个SalⅠ酶切位点,故用Sal Ⅰ处理后,可形成4个DNA分子片段,电泳后出现4条电泳带.D错: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是双链DNA片段,因此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应是双链DN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8分)(2021·重庆模拟)毬藻有三种生长形态,其中球状集合体是丝状的绿藻个体从中心辐射状往外生长形成,外观看起来就像是绿色的毛线球(内部因充满了休眠的叶绿体也是绿色的),圆胖厚实,是植物景观市场上的新宠。

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毬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较为简单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毬藻临时装片可见________;毬藻细胞内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以毬藻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向盛有毬藻的玻璃容器中加入NaHCO3溶液且浓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毬藻非常的怕热,耐热极限约为30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少数湖中,一般沉在湖底,在适宜的光照下也会上浮,若长时间暴露在水面受阳光直射会大量死亡。

①毬藻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该材料可推测人工养殖毬藻所需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确定毬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较为简单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毬藻临时装片可见叶绿体;毬藻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毬藻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某兴趣小组以毬藻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向盛有毬藻的玻璃容器中加入NaHCO3溶液且浓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可维持装置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但浓度过高会使毬藻细胞大量失水而影响代谢。

(3)①适宜的光照下,毬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氧气,氧气气泡附着在毬藻上,使毬藻变轻就可能上浮。

②根据题意可知,毬藻非常的怕热,推测人工养殖毬藻所需的环境条件是较低的水温、较弱的光照.

答案: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8分)

(1)叶绿体(1分)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可维持装置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但浓度过高会使毬藻细胞大量失水而影响代谢(或代谢水平下降)

(3)适宜的光照下,毬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氧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氧气气泡附着在毬藻上,使毬藻变轻就可能上浮较低的水温、较弱的光照(1分)

27.(8分)(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质检)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丙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图中D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后的去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