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60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docx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式、修复口腔及颌脸部各类缺损的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修复工艺学科。

本实习教程以把修复理论与工艺制作有机的结合为目标,融合了口腔医学、材料学、冶金学和医学美学等知识,系统地介绍了牙体、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后常见修复体的制作理论、方式和技术。

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把握各类修复体的制作方式和要点。

依照大纲要求,本教程共介绍了九类修复体制作,安排了三十个实习内容,共152学时。

实习-印模和模型(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把握制取一次印模、二次印模和灌注模型的方式和步骤。

2.了解印模和模型材料的性能。

[实习内容]学生间彼此取印模,并灌注石膏模型;无牙颌模型的全口义齿印模并灌注成模型

[实习用品]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托盘、酒精灯、火柴、印模膏、弹性印模材料、石蜡油、水、橡皮碗、调拌刀、平头钳、振荡器、模型修整机等。

[方式和步骤]

一.学生间互取印模

1.操作前预备

(1)预备检查器械和漱口杯。

(2)选择托盘:

两名同窗为一组,每人选择一副大小、形状适合的有孔有牙颌托盘,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间约有3~4mm间隙,足以容纳印模材料。

翼缘不超过粘膜皱襞,以不妨碍唇、颊、舌组织活动。

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哆嗦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

假设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红膏加深或加长至适合为止;假设托盘某部位与口腔情形略有不同,可用平头钳调改。

2.制取印模

(1)调剂体位:

被操作者头部直立,使其下颌与操作者的肘部相平,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接近平行。

(2)取上颌印模:

取适量弹性印模粉放在橡皮碗内,按适合水粉比加入清水,快速调拌均匀,放入上颌托盘内。

操作者站在被操作者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脸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

同时在印模料未凝固前,迅速用右手固定托盘,左手将上唇、左侧颊组织向前、向下牵动,以作肌功能修整。

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作右边肌功能修整,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

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将托盘从口内掏出,对照口腔情形检查印模是不是清楚,边缘是不是完整,有无气泡等。

假设符合要求,用清水冲洗后当即灌模。

(3)取下颌印模:

同法调拌印模料放入下颌托盘。

在被操作者的右前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右边口角,右手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入口内,令被操作者舌尖稍向后上卷起并边抖动边压托盘就位,以防产动气泡。

同时以同法作舌、颊肌功能修整,并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待印模料凝固后掏出,符合印模要求后当即灌模。

二.无牙颌印模

1.托盘选择:

采纳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二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周边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和谐、适合。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预备:

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滑腻,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避免脱落。

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

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

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双侧模。

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形。

初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二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

印模边缘应反映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

印模应完整,无气泡、缺损等,与组织面贴合,解剖形态清楚,有必然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圆滑且有必然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边缘太长、过量、过厚,应削除多余的印模膏,用酒精灯或喷枪烤软,浸水后操纵温度,再次就位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印模膏,烤软,在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适合。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上颌分三个区:

上唇——向下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下、内运动。

下颌分六个区:

下唇——向上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上、内运动

舌侧——向前上及左、右边方运动

左、右舌侧翼缘区——嘱患者作吞咽运动

(4)上颌后堤区印模加压处置,用印模膏条烘软后放置在上颌印模后堤区,放入口内,嘱病人发“啊”音时,作后堤区加压处置。

5.终印模制取

在终印模前将上下颌缓冲区(如上颌腭乳头,腭隆突区,下颌隆突,内斜嵴突出区)作相应的缓冲,即刮去部份初印模材料。

终印模常采纳流动性较大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石膏或硅橡胶印模材料。

将印模材料调拌以后置于印模膏个别托盘上,以取初印模一样方式取上下颌终印模,并作好印模边缘的肌功能修整,凝固后掏出,即取得终印模。

三.灌注模型及脱模修整

1.调拌石膏:

在盛有适量水的橡皮碗中缓缓加入石膏粉,水与石膏之比约为1:

2。

用调拌刀搅拌均匀,并将橡皮碗振动数次以排出空气,亦可在振荡器上灌注模型以排空气。

2.灌模:

取少量调好的石膏置于印模的腭顶或舌侧较高部位,左手持托盘轻轻振动,使石膏流入印模的牙冠处,继续灌石膏至注满整个印模。

将多余的石膏堆积在玻璃板上,将印模翻转置于堆积的石膏上,托盘底与板平行,模型底座厚度不小于0.5cm,修整周缘多余石膏,石膏包住印模边缘必然范围,形成3-5mm宽的爱惜边。

假设为制作义齿的工作模,那么先用人造石或超硬石膏灌注牙列及软组织面,再用石膏灌注其余部份。

3.脱模:

灌模后静置约半小时,待石膏发烧凝固后,修整模型周缘及下颌舌侧石膏突出部份。

然后顺牙长轴将模型与印模分离,警惕掏出模型。

假设用印模膏作初印模者,脱模时用热水泡软化后脱出模型,不要强行脱模而损坏模型。

4.修整模型:

将脱出的模型置修整机上,按要求磨除周围多余石膏,并对好上下颌咬合关系。

要求上下模型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模型基底面与假想牙合平面平行,模型的后面、侧面与基底面垂直,模型的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

[注意事项]

1.印模材料比例要适当、调拌要均匀,取模进程中要维持稳固不动,以避免阻碍印模准确性。

2.灌注模型要振动,幸免产动气泡;脱模应顺牙长轴警惕掏出模型,避免牙冠折断。

[试探题]

1.良好印模有哪些大体要求?

2.灌注模型有哪些步骤?

应注意什么?

3.全口印模的范围和要求?

[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对制取印模要求及方式把握情形。

(插入评分标准)

实习二全口义齿的制作

(一)

制作基托、牙合堤(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把握基托制作要求及制作方式。

2.熟悉蜡牙合堤的作用与要求,把握蜡牙合堤的制作方式。

[实习内容]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或塑料)基托及蜡牙合堤。

[实习用品]仿生头颅模型、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烤蜡箱、金属丝、蜡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等。

[方式和步骤]

1.确信基托范围

在已翻制好的标准上、下无牙颌模型上用红笔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唇、颊系带要让开,后缘以双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连线后约2mm处为基准。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前1/3或l/2。

2.制作后堤区

(1)对后堤区的要求:

在模型上作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双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双侧及从翼颌切迹向中慢慢加宽加深。

(2)制作方式:

从腭小凹后约2mm到双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刻入深度为:

腭中缝双侧区2mm左右,翼上颌切迹区lmm左右,腭中缝区0.5mm左右,然后按不同部位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1-1.5mm,双侧上颌切迹处宽约l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以后界为最深处,向前慢慢变浅,刻成斜坡状。

3.制作基托(蜡或塑料)

(1)要求

1)基托必需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滑腻平整,厚度约1.5~2mm。

2)边缘长短要求与以后完成的义齿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3)蜡基托容易变形,应埋入增强金属丝。

上颌增强金属丝横跨腭中缝,位于第一磨牙间;下颌位于牙弓舌侧止于双侧第二磨牙。

(2)制作蜡基托方式

1)画好基托线,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人水中,渗透后掏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2)将烘软的蜡片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上颌应从腭侧开始,下颌应从舌侧开始,压向唇、颊侧。

3)用蜡刀或剪子沿基托线修去多余部份,用蜡匙烫光边缘。

4)取金属丝用平头钳弯制增强丝,上颌增强丝横跨腭中部,两结尾超出牙槽嵴顶。

下颌放在牙槽嵴的舌侧。

5)将弯好的增强丝烘热后按上述要求压入蜡基托内,喷光蜡基托表面。

(3)自凝塑料基托(恒基托或暂基托)制作:

将工作模型涂上分离剂,调拌适量自凝塑料,放置在模型上,厚约1.5~2mm,牙槽嵴顶略薄,边缘与唇、颊、舌沟一致,塑料凝固后,掏出磨光。

4.制作蜡牙合堤

(1)要求

1)宽度约8mm,前部可略窄;高度为前部7~8mm,后部5~6mm,亦可依照颌间距离及牙槽嵴宽度适当增减。

2)位置应在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形状一致,牢固粘着在蜡基托上,表面应平整滑腻。

3)长度上颌至上颌结节区,下颌应在磨牙后垫之前。

4)上、下颌牙合堤形状应彼此和谐,在咬合时应均匀普遍接触,上下牙合堤高度大致相等。

(2)制作方式

1)从烤蜡箱中掏出烘软的蜡条,依照牙槽嵴形态弯成马蹄形,并置于上颌基托上,用蜡匙将蜡牙合堤与基托粘牢。

2)确信牙合堤平面:

①将带牙合托(蜡基托和蜡牙合堤)的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②用牙合面导板确信牙合堤平面,前面与瞳孔连线平行,唇下约2mm,侧面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③依照上唇系带位置,在上颌蜡牙合堤唇面确信并画出中线。

3)下颌蜡牙合堤:

亦可在确信记录颌位关系时同时制作。

[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不该损伤石膏模型。

2.在修整蜡基托边缘时勿使蜡流入基托组织面,以避免造成基托与模型的不贴合。

3.蜡牙合堤的高度、宽度适中,尽可能对称,牙合堤不可太低,以避免阻碍排牙。

[试探题]

1.何谓全口义齿的后堤区?

2.在模型上制作后堤区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制作?

[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对牙合托制作方式把握情形。

实习三全口义齿的制作

(二)

确信、转移颌位关系(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大体把握颌位记录及转移的步骤和方式。

2.加深对无牙颌颌位的大体理论的明白得。

[实习内容]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信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实习用品]仿生头颅模型、hanau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测量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抗膨胀液(4%k2so4和少量硼砂的溶液)、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蜡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牙合面导板等。

[方式和步骤]

1.确信、记录颌位关系

(1)确信垂直距离:

将带蜡基托的下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

用垂直距离测量尺测定下颌姿势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4mm的间隙,作为垂直距离的高度。

(2)制作下颌蜡牙合堤:

依照已确信的垂直距离,选择高度适合的软蜡条,按要求制作下颌蜡牙合堤。

(3)确信水平颌位方式

1)下颌后退接触位建牙合方式:

哥特氏弓极点。

2)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方式:

患者端坐,肌放松,反复作自然张闭口运动,重复次数最多的位置即为所确信的颌位。

3)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信好水平颌位后,用回形针弯制4枚“u’形钉,于后牙区蜡牙合堤颊侧,靠近牙合堤平面插入上下牙合堤中,以固定上下牙合托。

2.转移颌位关系至牙合架(上牙合架)

(1)检查牙合架

1)检查hanau牙合架:

①正中锁能锁紧。

锁紧后,髁轴在髁导中央,上颌体不得前后左右移动;②切导针应在切导盘中央。

当切导盘转动时,切导针应不受阻碍,针的上刻线应与上颌体的上缘平齐;③扭紧架环固定螺钉后,上下架环与上下颌体密合,无松动现象;④打开正中锁后可作侧向和前伸运动;⑤髁导斜度固定在25°,侧向髁导固定在15°。

2)检查机械固位式牙合架:

①上颌体应能开闭,前后、侧向滑动自如,但无摆动现象;②髁球抵住髁槽前端,锁好正中锁;③切导针上刻线与上颌体上缘平齐,针的下端与切导盘中央接触;④放松定位、定向螺钉,夹模盘应能随调整轴上下移动,并可灵活转向,拧紧定位、定向螺钉后夹模盘即可固定不动;⑤检查固定螺钉,应能进退自如。

(2)上牙合架(hanau牙合架)

1)将牙合架平放于台面上,手持牙合托模型,置于牙合架上比试,估量用于固定模型的石膏用量。

然后用水浸湿石膏橡型,打开上颌体。

2)取适量抗膨胀液,加入石膏粉,调匀后,先取少量充满下牙合架环孔,井适量堆放于其上。

继而将固定好的上下模型放在石膏上。

3)闭合上颌体,调整模型的位置,使牙合堤平面的前缘与切导针的下刻线平齐。

中线对准切导针,牙合堤平面左右对称,后部微向后上倾斜。

4)将多余的石膏涂抹于下颌模型边缘与架环之间,加以固定,并用水抹光。

5)打开上颌体,再调拌适量石膏,置于上颌模型的底座上,闭合上颌体,使石膏从架环孔挤出,刮平。

将多余石膏涂抹于上颌模型底座的侧面与架环之间,固定模型于上颌架环上。

6)在石膏初凝前,除去多余的石膏。

石膏凝固后,将牙合架洗干净。

[注意事项]

1.石膏要用抗膨胀液调拌,抗膨胀液只需将石膏渗透、略拌即可,调拌不宜过快、太久,为免石膏结固过快,石膏的量不可过量,稀稠度要适合。

上牙合架固定下颌模型时石膏要略稠,以便于操作。

2.模型上牙合架前务必浸水,掏出后要固定于牙合架的正确位置,如中线不能偏斜;双侧牙合平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得左右倾斜;前后左右位置应以架环为中心。

篇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颌脸部骨及颞下颌关节

一、目的和要求

1、把握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2、把握颅底骨的结构特点,有关骨孔、骨裂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3、把握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结构特点

4、熟悉颚骨、颧骨、蝶骨、颞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5、熟悉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及比邻关系

6、了解相关颅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见教材375页)

三、实验用品(见教材375页)

四、实验时刻

日期:

课时:

五、画图(p94图4-3,p100图4-9)

实验二、口颌面颈部肌及唾液腺

一、目的和要求

1、把握脸部要紧表情肌的位置、散布特点

2、把握咀嚼肌的位置、散布特点及其附着部位和临床意义

3、把握腮腺的境遇、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熟悉脸部表情肌的解剖特点、活动及临床意义

5、熟悉舌骨上肌群的组成、活动及临床意义

6、了解脸部要紧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和活动形式

7、了解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境遇、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

1、解剖脸部浅层结构,观看部份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及方向

2、观看脸部要紧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着特点

3、观看咀嚼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肌纤维方向

4、解剖腮腺,观看腮腺的位置及外形

5、观看腮腺的解剖层次

6、观看腮腺筋膜及腮腺鞘的解剖结构特点

7、观看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及外形

三、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身及解剖器械一套

2、标本及图谱

(1)脸部表情肌

(2)脸部咀嚼肌

(3)腮腺及腮腺导管

四、实验时刻

日期:

课时:

五、画图(p132图6-14,p200图10-1)

实验三、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结和淋巴管

1、重点把握颈动脉三角区的境遇和组织结构特点

2、把握颈总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特点

3、把握口腔颈外动脉结扎有关的解剖内容

4、把握颈外动脉的要紧分支散布及其走行特点

5、把握脸部浅层动脉及静脉的走行,了解其散布范围

6、把握翼静脉丛,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

7、把握脸部动、静脉的吻合形式

8、熟悉颈部打扫淋巴的有关解剖内容

9、了解下颌后静脉的相关解剖内容

10、了解静脉角和淋巴注入

二、实验内容

1、观看颈总动脉的起点

2、观看颈动脉三角区的解剖内容和颈动脉鞘的解剖特点

3、观看颈外动脉的面颈部要紧分支

4、观看舌骨舌肌及面动脉的走行、分支分段

5、观看脸部面动脉、面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

6、观看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和脑膜中动脉的走行

7、观看下牙槽动脉及其相关神经的关系

8、观看翼静脉丛与上牙槽神经麻醉的解剖关系

9、观看胸导管及静脉角的关系

10、观看腮腺旁、耳旁、颈部的浅淋巴

三、实验用品

1、整尸开胸腔标本一具

2、头颈部尸身及解剖器械

3、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的标本和挂图

四、实验时刻

日期:

课时:

五、画图(p175图8-4,p184图8-7)篇三:

观看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

观看动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纱布、滴管、消毒牙签、稀碘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破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幸免盖玻片下面显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数。

二.用显微镜观看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看。

重点观看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图像:

200倍

实验结论:

个结构。

从而得出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800倍能够观看到淡黄色的一个个,或成簇的口腔细胞和口腔细胞群。

能够分辨口腔细胞的结构是由: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与洋葱表皮细胞相较少了细胞壁这

实验者:

施锦宇实验日期:

2021.04.10篇四:

口腔修复学实习指导

口腔修复学实习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2005525

本实验指导是依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专业计划教材(口腔修复学)第五版编写的。

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并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生产实习和毕业后均能作为参考。

全书共分四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包括铸造全冠、桩冠、烤瓷冠的制作;固概念齿修复:

包括前牙烤瓷固定桥、后牙铸造固定桥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包括前牙缺失,后牙缺失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铸造支架势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

包括全口义齿的颌位记录、排牙、修整外形等。

另外还详细介绍了高温包埋铸造术、打磨抛光技术及烤瓷技术、各类装盒法等,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本实习指导由交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王宇春、逯宜、安虹、张颖等在原实习指导的基础上从头修订、编写,增加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

如:

烤瓷冠、桥的制作;铸造支架势义齿的制作等。

另外修复教研室的白乐康教授、李晓红副教授对本实习指导的编写作了许多指导工作,特此致谢!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2005525

前言

实验一口腔检查及修复前预备3实验二采取印模及模型灌注5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实验十二

铸造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核桩冠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后牙铸造金属--塑脂联合固定桥全口义齿的制作6|缺失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1缺失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87|67缺失铸造支架势义齿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的修补

7.91315181927323338

第一部份绪论

实验一口腔检查及修复前预备

目的:

了解口腔检查方式、制定医治打算内容:

1、两人一组,彼此进行口腔检查;

2、书写病例,确信医治方案。

要求:

1、把握口腔一样检查、病例书写、修复前预备;

2、了解口腔特殊检查方式。

器械:

检查盘、口镜、镊子、探针。

方法:

一、口腔检查要点

1、唇颊部的饱满度;

2、颌脸部上、下各部份之间是不是和谐,左右是不是对称;

3、开口度与开口型:

开口度为4cm,小于2cm为开口受限;大于4.5cm为开口过大,正常开口型为“↓”;

4、下颌前伸、侧向运动情形;

5、关节区是不是有压痛,关节动度、运动时双侧是不是一致、有无弹响;6、颌位关系:

是不是正常,有无上颌、下颌前突;7、咬合关系:

是不是正常,有无深覆牙合、反牙合、对刃牙合、锁牙合、开牙合等;8、余留牙:

(1)牙色、牙体病、牙周病。

(2)有无伸长、松动、倾斜、移位。

(3)牙磨耗情形。

(4)有无残根、残冠。

(5)口腔卫生情形。

9、缺牙区:

(1)部位及数量;

(2)缺牙间隙的大小(包括近远中距及牙合龈距);

(3)缺牙区牙槽嵴情形:

拔牙创愈合情形,有无碎骨片、骨尖、骨刺,牙槽嵴饱满度及吸

收情形。

10、颌骨情形:

颌弓的形态、有无过大的骨突、倒凹;11、腭穹窿情形:

高、低、适中;

12、粘膜情形:

厚簿情形,有无炎症、溃疡、增生物等;13、软组织情形:

系带、舌体情形;14、唾液情形:

稀稠度及分泌量;

15、其他情形:

有无修复体及其修复成效、重做缘故,有无不良修复体等。

二、修复前预备

1、医治龋坏、残根、残冠,无保留价值的应拔除。

2、拔出或医治过度伸长牙及倾斜、移位牙。

3、修整过大的骨突、骨尖。

4、系带附丽太低应修整。

5、医治龈炎、牙周炎。

6、医治软组织炎症等。

7、去向不良修复体。

三、特殊检查

1、研究模型检查法:

弥补口腔检查的不足,认真观看牙齿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牙弓的长度、咬合关系,必要时可上颌牙合观看。

2、x光检查

(1)牙片:

(2)曲面断层片:

(3)头颅定位片:

四、病例书写:

(一)要求

1、主诉:

要求含有病症、部位、时刻三要素。

2、现病史:

要求疾病的要紧病症及持续时刻,记叙现病史及医治情形,既往修复史、旧义

齿情形、患者要求等

3、检查:

包括缺损或缺失部位,牙槽嵴、邻牙、对颌牙情形,覆牙合覆盖,粘膜、舌体、

脸部、张口度、tmj,与本次疾病有关的阴性体征。

4、诊断:

要求名称确切、主次排列有序。

5、处治:

要求

(1)详细的医治打算;

(2)本次的医治、处置方式;(3)需转科医治内容;

(4)预约复诊日期。

(二)举例

1990,5,4

主诉:

上前牙及右上后牙缺失2月余

现病史:

2月前上前牙因松动而拔除;上颌右边后牙因龋坏严峻而拔除。

过去史:

无传染病,无癫痫?

等。

家族史:

无遗传性偏向。

检查:

1|56缺失,拔牙创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缺隙大小正常;对牙合牙无伸长;|4远

中颈部龋ii度、楔缺;|12ⅰ度松动,牙周袋深2mm,无牙龈缩。

前牙ⅰ度深覆牙合。

下颌牙石ii度,余牙可。

上颌唇系带附丽太低。

颌脸部正常,开口度、开口型正常。

颞颌关节区无压痛,无偏牙合。

x片:

根部牙槽骨有少量吸收。

诊断:

1、上牙列缺损

2、远中颈部龋ii度、楔缺3、下颌牙石ii°

建议:

1|56活动义齿修复处理:

1、口外行上唇系带修整术;

2、口内医治3、洁牙4、择期修复

实验二采取印模及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