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26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docx

牧草加工与贮藏复习

•青贮定义及意义

青贮饲料:

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此外,尚有经过添加无机酸、有机酸和甲酸等添加剂抑制微生物发酵,使pH下降而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特点

1水分含量高:

陆生植物60-90%,水生植物90-95%。

2蛋白质含量高:

禾本科牧草和叶菜类饲料蛋白质含量1.5-3%,豆科青饲料3.2-4.4%;干物质中的含量前者13-15%,后者18-24%。

3粗纤维含量较低:

幼嫩青饲料粗纤维13-30%,无氮浸出物40-50%。

4钙、磷比例适宜:

2:

1,钙—0.4-0.8%,磷—0.2-0.35%

5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是胡萝卜素50-80mg/kg,但缺乏维生素D和B6。

6青饲料幼嫩,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还含有各种酶、激素、有机酸和某些未知生长因子,易于消化。

意义

1保存了青饲料的营养成分:

水分含量高,青绿,碳水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蛋白质损失很少,胡萝卜素大部分得以保存,柔软多汁,具有酸香味。

2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3扩大饲料来源:

秸秆、树叶、杂草、野菜等。

4经济安全:

单位体积贮量大(1m3青贮450700kg,干物质100-150kg;干草70kg,干物质60kg),不受风吹日晒、雨淋、鼠害的影响。

5消灭病虫害和杂草。

6任何季节、任何家畜。

 

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

乳酸菌:

保证正常发酵和贮存,酸香味;(同型乳酸菌:

较多乳酸,利于发酵成功,减少营养物质损失;青贮料有氧稳定性较差。

•异型乳酸菌:

乳酸较少,造成较多的发酵损失;发酵过程中产生较多的乙酸,而乙酸是有效的抗真菌和霉菌。

酵母菌:

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好气性变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造成营养物质损失;争夺养分→乙醇;二次发酵。

醋酸菌:

适宜,抑制不耐酸微生物;过多,产生刺激性气味,降低品质。

梭状芽孢杆菌:

丁酸和氨具有难闻的臭味,降低饲料品质;如控制发酵,则饲料发臭发粘,热量损失多,不宜于饲用。

腐败菌:

腐烂变质,产生臭味、苦味。

霉菌:

造成营养物质损失;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二次发酵。

 

•青贮的理想条件:

水分、糖分、易于压实、缓冲度小,厌氧、酸性、温暖、65-75%水分。

青贮原料应有一定的含糖量:

糖→乳酸,pH4.2

最低需要含糖量:

使pH下降到4.2时,原料的含糖量,=饲料缓冲度×1.7

饲料缓冲度:

中和每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pH降至4.2时,所需要的乳酸克数。

葡萄糖转变为乳酸的百分率为60%,1g乳酸需要100/60=1.7g葡萄糖

●正青贮糖差:

实际含糖量>最低含糖量,易青贮;负青贮糖差:

实际含糖量<最低含糖量,难青贮。

◇玉米:

2.91%×1.7=4.95%,实际26.79%

◇紫花苜蓿:

5.58%×1.7=9.5%,实际3.72%

2青贮原料应有适宜的含水量:

65-75%

过高:

酪酸菌、梭菌,变臭、品质下降

不足:

不易压紧,热青贮料或霉青贮料

●延长生育期

混贮

凋萎或添加干料

3厌氧条件

4适宜的物理结构,易于压实

5较低的缓冲能力

 

•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情况

(一)营养物质变化

1大部分碳水化合物:

乳酸、醋酸、醇类(乙醇);pH>4.7(梭菌),丁酸、二氧化碳

2蛋白质:

总体变化不大,pH<4.4时,部分蛋白质→氨基酸;pH>4.4时,梭菌:

氨基酸→胺类、丁酸等,腐败菌:

胺类、氨等

3乙醇:

醋酸(少量)

4纤维素:

基本保持不变

5脂肪:

基本保持不变

6大部分胡萝卜素得以保存,其他维生素损失较少

(二)营养物质损失

1田间损失:

机械损失(禾本科2-5%,豆科15-35%),生化损失(呼吸、酶),雨淋损失

2发酵损失:

干物质损失大于能量损失

3渗出液损失:

可溶性糖、有机酸、矿物质、可溶性含氮化合物

4氧化损失:

氧气量,维生素C损失达60-65%

5二次发酵:

破损、开窖后空气进入

 

青贮原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禾谷类作物:

玉米、高粱、大麦、燕麦、黑麦等,

易青贮

二禾本科牧草:

黑麦草、鸭茅、猫尾草、象草等

三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红豆草、蚕豆等,难青贮

原因:

1干物质中水溶性糖含量低,多糖一淀粉为主,淀粉不能直接利用;2蛋白质含量高,中和乳酸。

四其他青贮原料:

饲用植物副产品,如甜菜及其副产品、向日葵、马铃薯等

•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

常规青贮、半干青贮、混合青贮、添加剂青贮和饲用谷物的湿贮

常规青贮:

适时刈割

禾本科:

抽穗期;豆科:

初花期;玉米:

蜡熟末期

切碎和填装

切碎:

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叶菜类,23cm;玉米、向日葵,0.5-2cm,压实、排除空气、汁液渗出利于乳酸菌发酵

填装:

2-5d,时间越短越好。

压实:

厌氧环境,尤其是边。

密封与管理:

密封:

原料上面覆盖10-20cm长的秸秆或牧草,覆膜,覆盖30-50cm的土,隔绝与空气接触,阻止雨水进入

管理:

补覆漏水、漏气的地方

二半干青贮

(一)原理:

青贮原料风干晾晒,含水量降至45-55%时,植物细胞接近于生理干旱状态,好气性的霉菌、腐败菌活动受到抑制,高度厌氧环境和较低的温度阻止喜高水分和较高温度梭菌的活动,丁酸发酵微弱,乳酸菌发酵虽受到抑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进行。

(二)特点:

1含水量较少,干物质量多

2营养物质损失更少:

干草—落叶、氧化(胡萝卜素50%);一般青贮—微生物活动

◆关键是迅速散水

混合青贮:

1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低:

甜菜叶、鲁梅克斯、块根块茎类等,

可与含水量低的原料混合,如干糠、干草粉等。

2糖含量低的原料与富含糖的原料青贮: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如干糠、干草粉等。

3提高营养价值,调制配合青贮饲料。

添加剂青贮:

目的:

1保证乳酸菌繁殖,促进青贮发酵

2改善营养价值

(一)发酵促进剂:

1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原料:

糖蜜(禾本科4%,豆科6%)、玉米、麦类、马铃薯、葡萄糖1-2%

2酶制剂: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3乳酸菌制剂:

植物乳杆菌、肠道球菌、戊糖片球菌、干酪乳杆菌等,100kg青贮料中乳酸菌培养物0.5L或乳酸菌制剂0.45kg

(二)发酵抑制剂:

部分或全部地抑制微生物生长

1无机酸:

对设备、家畜和环境不利,使用不多。

2甲酸:

作用:

抑制梭菌和肠杆菌,减少发酵过程中蛋白分解。

85%的甲酸添加量:

鲜重的——禾本科牧草0.3%,豆科牧草0.5%,混播牧草0.4%。

(三)好气性抑制变质剂:

丙酸、己酸、山梨酸和氨

◆丙酸—抑制好气性变质,0.3-0.5%

(四)营养性添加剂:

尿素、氨、二缩尿、矿物质改善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有益的作用

◆尿素—形成菌体蛋白,提高蛋白质含量

(五)吸收剂:

稻草杆、甜菜渣、丙烯酰胺、斑脱土(膨润土)

饲用谷物湿贮

刚收获的含水较高的饲用谷物,玉米、高粱、大麦、燕麦等,用青贮设施,密封保藏。

30d后,即可取用

◆湿贮后不能食用,只能用作饲料。

丙酸

二次发酵:

酵母、霉菌

二次发酵:

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分解青贮饲料中的糖、乳酸和乙酸,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产生热量,使pH逐渐升高,品质变坏。

也称为好气性变质。

酵母菌和霉菌。

防止二次发酵的措施:

1压实和严格密封;

2青贮和保存过程中防止漏气;

3连续取用,喂多少取多少;

4喷洒防腐剂:

甲酸、丙酸、丁酸

5异型乳酸发酵和丙酸菌发酵:

丙酸菌可以将饲料中的糖及其发酵产生的乳酸分解成乙酸和丙酸,能有效抑制青贮料中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

青干草、碎干草、青草粉的定义

青干草:

指将牧草、细茎饲料作物及其他饲用植物,在量质兼优时期刈割,经过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能够长期贮存的青绿饲草。

青草粉:

将适时刈割的牧草经快速干燥后,粉碎而成的青绿状草粉。

<15%

碎干草:

又称干草段,是将适时刈割的牧草,快速干燥后,切碎(或干燥前切碎)称8-15cm长的草段进行保存的饲料。

<18%

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一晒制青干草过程中的养分损失:

(一)牧草采收后生理生化变化造成损失

1以活细胞异化作用为主导的代谢阶段特点:

(1)水分散失快:

40%

(2)饥饿代谢

(3)呼吸作用旺盛,致使温度升高,更加剧了牧草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破坏

2以植物细胞生化(酶解)作用为主导的阶段:

(1)水分散失速度变慢:

40%—15~18%

(2)有酶参与的生化过程:

(3)维生素及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较多:

晒干>阴干

(4)牧草中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

(5)在干燥后期或贮藏过程中,蜡质、挥发油、萜烯类等物质氧化产生醛类和醇类,是青干草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

(二)光化学作用造成的损失:

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因光化学作用而大部分被分解破坏

(三)机械作用引起的损失:

叶片、嫩枝及花序等折断脱落

(四)雨淋损失:

含水量40%

(五)霉烂变质的损失

▲总营养物质损失20—30%,可消化蛋白质损失30%,维生素损失50%以上。

其中,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最大,尤其是豆科青干草叶片脱落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干草调制原则:

1缩短干燥时间

2植物各部分含水量均匀

3避免淋雨,长期暴晒

4集草、聚堆、压捆等作业,应在植物细嫩部分不易折断时进行。

干草调制工艺流程:

1自然干燥法

(1)前期处理阶段:

刈割前使用干燥剂(碳酸钾、碳酸钾+长链脂肪酸),禾本科牧草干燥剂效果不明显。

(2)中期处理阶段:

压扁、切短

(3)干燥暴晒阶段:

薄层平铺暴晒4-5h,40%在早晨或晚间进行最后一次翻晒,同时2行集1行或小堆晒制(高1m,直径1.5m),继续晾晒4-5天。

(4)原地打捆:

<18%,早晨或晚间打捆

(5)草捆贮存:

留间隙

(6)二次压缩打捆:

12-14%,两捆压缩为1捆

2.人工干燥法

摊晒2-4h,然后快速机械干燥

3高水分苜蓿的调制

无水氨(20-30%)、乳酸菌(25-30%)、尿素和防腐剂

加快干燥速度的方法:

1压裂牧草茎秆:

豆科牧草及杂类草;

(1)机械压裂法

(2)豆科牧草与农作物秸秆分层压裂法

2翻晒通风干燥法:

豆科牧草最后一次翻晒应在含水量不少于40-50%

3草架干燥法

4草捆干燥法:

低密度草捆堆垛,留间隙

5适时阴干及常温鼓风干燥法:

禾本科:

35-40%;豆科:

40-50%

6高温快速烘干干燥法

7使用化学制剂加速干燥法:

碳酸钾、碳酸钾+长链脂肪酸的混合液等,破坏植物体表明的蜡质层结构,促进水分蒸发。

8低温冻干调制青干草:

霜后1-2周

(1)避开7-8月阴雨天气;

(2)简单易行,避免打草季节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3)质量高、适口性好,色绿、味正,叶片、嫩枝很少脱落;

(4)易安全贮藏

9豆科牧草与作物秸秆分层压扁法:

麦秸、稻草约10cm,刈割的新鲜豆科牧草10cm,再加一层麦秸或稻草。

•青干草、青草粉的贮藏:

防止自燃

防止青干草过度发酵与自燃:

<17-18%,因植物体内的酶及微生物的活动而发酵,温度上升到40-50℃,适度发酵,具有芳香味;20%以上,易过度发酵,应设通风道。

60℃以上微生物停止活动,氧化作用继续进行,150℃左右,接触新鲜空气即可引起自燃。

一般在30-40d。

•维生素D的产生

•秸秆的定义:

农作物及牧草收获子实后的茎叶、皮壳统称为秸秆。

 

•秸秆作为饲料的限制因素

一营养价值低:

1秸秆粗蛋白含量低:

豆科:

5-9%,禾本科:

3-5%。

反刍动物最低不低于8%。

2消化能低:

7.8-10.5MJ/KgDM,育肥羔羊要求17.0-18.8MJ/KgDM。

3缺乏维生素:

胡萝卜素2-5mg/kg,VA、VD、VE几乎为零。

4钙、磷含量低,硅酸盐含量高:

2:

1

5粗纤维含量高:

NDF60-70%,ADF40-50%。

二消化率低:

1木质素是影响秸秆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1)胞间木质素:

与果胶将细胞黏结在一起,木质素镶嵌在细胞表面,是细胞结成群体聚集态。

(2)细胞壁内木质素:

在次生壁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紧密结合成许多微细的薄层,薄层之间充满了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2秸秆的表皮膜(禾本科)和蜡质层(豆科)

妨碍了秸秆的消化利用。

3纤维素分子间形成的结晶结构具有高抗蚀性。

▲阻碍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

•秸秆的物理、化学、生物加工法

物理加工法:

利用机械、水、热力等作用,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

(一)切短与粉碎:

减少咀嚼能量消耗,减少饲料浪费,采食量提高20-30%

1切短:

牛:

3-4cm,马、驴、骡:

23cm,羊:

1.5-2.5cm。

2粉碎

(二)浸泡:

软化秸秆、提高适口性,可

除去秸秆上的泥土等杂物

在100kg水中加入食盐3-5kg,将切碎的秸秆分批在桶内或池内浸泡24h左右。

饲喂前加入糠麸或精料3-5kg/100kg,切忌补盐。

(三)蒸煮:

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软化秸秆,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

1加水蒸煮法:

100kg切碎的秸秆,饼类饲料2-4kg,食盐0.5-1kg,水100-150kg比例在锅内蒸煮0.5-1h,温度90℃,再参入适量胡萝卜素或优质干草进行饲喂。

2通气蒸煮法:

切碎的秸秆与胡萝卜混合放入锅内,锅下层铺好通气管,上层覆盖麻袋,然后通入蒸汽,20-30min,再闷5-6h,取出饲喂。

(四)膨化:

将秸秆、荚壳饲料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加压,然后迅速解除压力,是饲料暴露在空气中膨胀。

◆作用:

1木质素:

(1)熔化、软化;

(2)溶解与水解。

2纤维素:

水解、氧化,聚合度降低;结晶度降低。

3半纤维素:

水解断裂,聚合度降低。

4蛋白质:

一定破坏作用。

5膨化处理的机械效应:

细胞壁疏松,秸秆变软,秸秆

消化率提高

◆秸秆要求:

1含水量:

30-50%2温度:

150℃以上,最好200-300℃3压力:

15-87kg/cm34时间:

5-30min

◆膨化方法:

加热升压法,加热、加压法,加压升温法

(五)打浆:

改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马铃薯蔓、甘薯蔓等,秸秆与水按1:

1

(六)照射:

粗纤维减少,无氮浸出物含量增加,消化

率提高。

远红外线、激光、X射线、γ射线(+碱化具

有加性效应)。

(七)碾青:

提高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

二化学调制法:

应用酸碱等化学试剂处理秸秆,分解秸秆中难于消化的部分,以提高秸秆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

(一)氨化:

在秸秆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

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氢铵等,以密闭的塑料薄膜或氨化窖等为容器,处理一定时间后,软化秸秆、提高秸秆适口性及消化率的方法。

1原理:

产生OH-、NH4+,提高秸秆消化率

(1)OH-打破了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酯键,溶解了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及硅,纤维素部分水解和膨胀,胃液容易渗入。

(2)NH4+吸附在秸秆上,增加了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瘤胃微生物利用形成菌体蛋白,家畜能利用菌体蛋白。

(3)秸秆软化,中和秸秆酸度,形成适宜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微碱性环境。

pH5.7

2优缺点:

优点

(1)提高粗蛋白含量:

4-6%。

(2)提高采食量:

20-40%。

(3)提高消化率:

10-20%。

(4)成本低,投资少,方法简便易行。

(5)杀菌作用:

虫卵、病菌、杂草种子。

缺点

氨利用率低:

50%;环境污染;影响人、畜健康。

3化学药品:

(1)用量=氨的经济用量/(氨源的含氮量×1.21)

(2)氨的经济用量:

2.5-3.5%每100kg秸秆;1.21:

氮转化为氨的系数为1.21

3化学药品:

(1)尿素:

含氮量46.67%,少量温水,喷洒秸秆,时间长5d左右。

(2)氨水:

含氮量20%,根据氨水中水含量+秸秆含

水量来调整含水量;氨枪注入,倾倒加氨法,扩散半径2-2.5m,距底1m。

(3)液氨:

含氮量82.3%,扩散半径1-1.5m,距底0.2m,提高消化率:

10-20%。

(4)碳酸氢铵:

含氮量15%,液体形式(与水混合)、固体形式(直接分层撒入秸秆,0.5m一层)。

(5)尿液:

孟加拉国。

4秸秆准备:

切碎

5秸秆含水量调整:

25-35%;通常秸秆含水量10-15%。

过高:

开窖后晾晒时间增加;氨浓度降低,易发生霉变;对氨化效果无明显的影响。

过低:

秸秆中无足够的吸附载体,效果差。

6氨化方法:

(1)埋置氨化法:

壕、池、窖,塑料,尿素、碳铵。

(2)堆垛氨化法:

高燥地方铺设塑料;堆垛、密封;加氨,最好是液氨或氨水;管理,灭鼠、补漏。

6氨化方法:

(3)装袋氨化法:

防止袋子破损。

(4)炉化氨化法:

秸秆打捆-氨化炉(无水氨或氨水、加热至45℃风扇15h)-密闭4h-开门放氨。

(5)氨化炕:

7氨化时间:

随气温而定,夏:

15-20天,冬:

30-40天;尿素,5d。

影响氨化质量的因素:

(1)氨的用量:

2.5-3.5%。

(2)环境温度:

通常25℃,液氨温度越高越好,尿素夏季高温不宜。

(3)氨化时间

(4)秸秆含水量

(5)秸秆类型:

消化率55-65%不用氨化

(6)空气(密闭)

(7)压力:

在98.07-490.33千帕范围内,压力越高质量越好。

9氨化秸秆的品质检验:

(1)质地:

柔软、蓬松。

(2)颜色:

麦秸-杏黄色,玉米秸-褐色;灰色、白色、黑色-已经变质。

(3)pH:

氨化-8.0左右,偏碱性;未氨化-5.7,偏酸性

(4)发霉情况:

不易发霉。

(5)气味:

糊香味、刺激的氨味

(6)空气(密闭)

(7)压力:

在98.07-490.33千帕范围内,压力越高质量越好。

10氨化秸秆饲喂:

(1)放氨:

1-2d

(2)搭配:

维生素(青饲料)、矿物质(复合营养添砖)、能量(精饲料)补充。

(3)不能过多,幼畜慎用

(4)不能时断时续:

瘤胃微生物失衡(5)忌喂后饮水

10氨化时的注意事项:

眼睛,清水洗,硼酸水洗,氯霉素眼膏

三生物调制法:

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利用的部分,增加菌体蛋白质、维生素(主要B组维生素)及其他对家畜有益的物质,并可软化秸秆、改善味道、提高适口性。

 

•粗饲料的加工

 

块根块茎类和子实饲料

•贮藏的原理及贮藏技术:

玉米、大豆

•块根:

胡萝卜、甜菜、甘薯、莞根等。

•块茎:

马铃薯、菊芋、甘蓝等

特点:

◆水分含量高:

75-95%;干物质含量少,消化能低;富含糖类、淀粉、矿物质及维生素等,纤维素含量<10%;易消化,适口性好。

◆组织柔软,易造成伤害、失水萎蔫和微生物侵染。

贮藏的主要任务: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新鲜多汁状态和适口性

◆降低生理活动,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延长贮藏期

一、根茎类饲料采收后生理:

1呼吸消耗:

维持最低限度的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氧气<3%,无氧呼吸旺盛,分解更多的养分,产生的乙醇、乙醛导致中毒、变黑,窒息死亡。

影响因素

(1)温度

(2)空气组成:

O2:

3-5%,CO2:

8%(3)品种和种类:

通常块根>块茎(4)呼吸保卫反应:

伤呼吸

2失水萎蔫:

萝卜糠心原因之一。

作用:

(1)失水:

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壁破裂,细胞死

亡,失去抵抗力而腐烂。

(2)失水加强水解酶活性:

淀粉→糖;蔗糖→单糖

“出汗”现象:

块根块茎或子实类饲料在贮运时,

有时可见堆表层潮湿或由冷凝的水珠,这种现象

叫“出汗”现象。

原因:

(1)堆内不易散热,堆内温度高于堆外,较温暖、湿润的空气从堆内移到堆表面时,过多的水汽冷凝;

(2)贮藏温度的波动也容易引起。

3休眠与贮藏:

(1)低温:

块根没有休眠现象,胡萝卜、萝卜、甜菜等,贮藏中可低温强制使其休眠;

(2)植物激素:

萘乙酸甲酯或乙酯(3)γ射线

二块茎类饲料的冻害:

冰冻临界温度:

甜菜-2~-3℃,

胡萝卜-1~-2℃,

马铃薯、萝卜0~-1.5℃

甘薯9℃。

三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1水分变化:

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2营养物质损失:

(1)呼吸消耗:

(2)酶:

分解、转化和重新组合

红薯:

淀粉→糖、糊精马铃薯:

0-2℃淀粉→糖,呼吸弱;>10℃糖→淀粉,呼吸强;忽高忽低,淀粉含量明显下降。

最适贮藏温度0-5℃

四微生物与贮藏的关系:

腐烂的主要原因。

新鲜、无机械损伤的根茎饲料,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

•适宜贮藏条件:

胡萝卜:

0~1℃,90-95%,通气;甜菜:

0~3℃,90-92%,通气;马铃薯:

3~5℃,80-85%,通气、黑暗;萝卜:

1~3℃,90-95%;红薯:

10-13℃,85-95%,通气

块根类饲料的贮藏:

无生理休眠低温0~3℃;低氧35%;适当的二氧化碳8%;适宜的湿度85%、切除生长点。

▲埋藏、层积

贮藏技术:

(1)预藏:

利于散热和伤口愈合,10-15d;

(2)窖藏、沟藏、通风贮藏;(3)薄膜半封闭贮藏:

防止水分散失

块茎类饲料的贮藏(马铃薯为例):

2-4个

月生理休眠;低温4℃左右可延长休眠期;低氧3-5%;适当的二氧化碳8%;适宜的湿度85%、切除生长点。

◆龙葵素(碱茄素)正常<0.02%,通常2-10mg/kg,>20mg/kg才能中毒

贮藏技术:

(1)预藏:

木栓层变厚,伤口愈合,利于散热、散湿。

>10d;

(2)窖藏:

3~5℃,80-85%;

(3)防止萌发的措施:

2-萘乙酸或2,4,5T,γ射线,青鲜素

块茎类饲料的贮藏管理:

(1)前期:

入窖-12月初,外界温度较高,呼吸旺盛,降温散热;

(2)中期:

12月中-第二年2月末,窖外温度低,块茎进入休眠,保温吸湿防冻;(3)末期:

3-4月,外界温度回升,生理休眠期结束,呼吸加强,易发芽,保持低温适当通风散热。

子实类饲料

•禾谷类:

玉米、高粱、燕麦、大麦等,含大量碳水化合物,淀粉70%左右,粗蛋白6-10%。

——能量饲料

•豆类:

大豆、豌豆、蚕豆、山黧豆等,粗蛋白>22%。

——蛋白质补充饲料

贮藏的主要任务: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降低生理活动,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延长贮藏期

影响子实类饲料呼吸的主要因素:

1水分:

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随含水量

的增加而增加。

含水量11-12%的干燥子实,呼吸作用微弱。

临界水分:

当子实水分超过15%时,呼吸强度急剧增加,形成明显的转折点,这个点的子实含水量称为临界水分。

临界水分以上:

子实中含有自由水,子实中自由水的增加是子实新陈代谢、呼吸急剧增加的决定因素

临界水分以下:

子实中的水分为束缚水,和蛋白质、糖类等亲水性物质结合,低温不结冰,常温不蒸发,酶处于吸附状态,水解作用微弱。

安全水分:

和临界水分相似的子实安全贮藏水分,称“安全水分”。

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安全水分较低;否则反之。

0-30℃,0℃,水分为18%,温度每增加5℃,子实安全水分相应降低1%。

子实种类:

禾本科子实较高(14-15%),豆科子实较低(8-10%)。

2温度:

与水分相互制约

3通气:

呼吸强度通风>密闭

4子实质量状况:

未成熟、不饱满、损坏破碎、虫蛀、发芽、小粒和大胚子粒及表面粗糙带菌的子粒,呼吸强度大;正常的子粒呼吸弱。

5病虫感染及其他物质:

害虫、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和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