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11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docx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名词解释及扩展资料

第一章

课后答案

1、什么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最广泛的概念:

与发达国家相对应,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狭义的概念:

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又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世界上的任何重大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就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因为如果这个世界上4/5的人口、80%以上的国家都处于贫困与动乱的状态之中,人类就永远不得安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主要特征?

为什么说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

第一,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

第二,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

第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

第四,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

第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地位

第六,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

上述所列举经济特征都是描述性的。

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本质特征。

目前世界上认定发展中国家时都是利用统计据,将一定数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作为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依据。

实际上,人均国民总收入只能从统计上表明一个国家是高收人国家还是低收人国家,很难从本质上揭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属性。

例如石油输出国就是一群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认为,要想真正界定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就必须从理论上把握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经济特征,这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3、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

这些分类方法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

第一种、联合国的划分方法:

分为“最不发达”的最贫困国家、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民收入显著增长的盛产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

第二种、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

世界银行将世界上人口超过100万的132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四种类型。

第三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划分方法:

按照人类发展指数将所有国家分为高发展程度国家、中等发展程度国家、低发展程度国家三种。

第四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法:

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61个低收入国家(地区)、73个中等收入国家(地区)、11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意义:

上述国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方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中普遍应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局限性:

这些分类方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却很难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的基础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或产值不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

例如许多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其收入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位,但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富国,却不是强国。

如果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来比较.其结果就更为明显了。

即使是从更为广泛的领域采用更多的数据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例如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实际上也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准确的划分。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过于复杂,很难用几个指标、甚至指标体系对他们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刻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的艰巨性。

4、在新的世纪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严竣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两级分化的格局消失,经济成为国际竞争主战场。

(2)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自由的流动和更有效的配置而且是基层行政组织,负担者组织缴纳贡赋、组织各种徭役等任务。

(3)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4)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体制保障。

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框架是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挑战:

(1)环境的恶化、贫困、人口增长、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威胁。

(2)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工人由于进口的竞争而失业,外国资本流入使本国金融体系陷入萧条。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平等地位。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使贸易规则体现自身利益;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发展中国家脆弱的金融体系;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进行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输出。

(4)在发展中世界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于经济发展处于较高阶段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被“边缘化”。

名词解释: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应该说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定义。

2、广义的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对应,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

3、狭义的发展中国家

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又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

4、第三世界

现在,这个词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UNHumanDevelopmentIndex)的国家,不管他们属于哪种意识形态。

这些国家在学术上也被称为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和主体世界(MajorityWorld)。

5、二元结构

经济上的二元结构通常具有两重含义:

第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二元的经济结构,即以城市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商品经济部门和以农村传统农业为代表的传统自给自足经济部门。

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或者说两个经济部门之问的差距,不是日趋缩小乃至消失,而是具有一种固定化、扩大化的趋势。

扩展资料

1、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

2、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3、冷战

冷战是指:

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

4、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5、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6、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

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

第二章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来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专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如何从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况转变为繁荣、富裕的发达状况,讨论实现这一转变所需要的条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发展经济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

在为数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中,唯有发展经济学将探讨世界上最众多国家、最广大人口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作为自己研究的庄严使命,可以说,它是一门与广大经济落后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最为贴近的经济学科。

正是这一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发展经济学鲜明的平民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

2、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是什么?

第一,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现状的描述和分析。

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发展经济学基本任务是为落后国家提供走向富裕发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经验。

第二,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原因的探讨。

内因论:

新古典学派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和“低水平均衡陷阱”等理论,结构主义学派的“中心一外围论”。

外因论:

激进学派的“依附论”。

第三,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确立

新古典学派提出:

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

激进学派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彻底“脱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结构主义学派把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发展计划、发展政策的确定

先后经历唯工业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发展计划是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的重要政策工具。

第五,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衡量指标体系

目前在国际上最富权威、广泛应用、得到普遍承认的是世界银行根据人均美元GNI占有量的衡量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直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简捷、统一、实用、为世界所公认的发展指标衡量体系。

第六,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分析

经济的两个基础要素:

工业和农业。

工业化进程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必由之路。

农业问题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严峻课题。

第七,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

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包括资本形成,人口的规模与质量,资源与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

第八,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引进和利用外资以及外援、外债等。

第九,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

实事求是和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同样是发展经济学研究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十,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

目的是寻求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检验发展理论的正确性,为经济发展实践提供指南。

3、试述罗斯托的“线性发展模式”并进行评价。

一、主要内容

罗斯托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

罗斯托的“起飞”概念是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阶段就是“起飞”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也是“起飞”,一个国家一旦超越了传统社会,进入了起飞,经济就可以持续增长了。

罗斯托提出“起飞”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积累率要达到10%以上。

罗斯托的“起飞”的第二个条件是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

(1)传统社会阶段

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社会似乎对现代化毫无兴趣。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

(2)准备起飞阶段

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起飞阶段

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

  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

  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

  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

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中国,则在1977—1987年间实现了起飞。

(4)走向成熟阶段

这是指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产业以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不断增多,厂家和消费者热衷新的技术和产品,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民福利、交通和通讯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一些经济增长极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成熟阶段的时间为:

英国为1850年、美国为1900年,德国为1910年,日本为1940年。

中国目前也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阶段。

 

(5)大众消费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经济部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奢侈品消费向上攀升,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

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国家安全、社会保障项目上的花费增加,而且开始欢迎外国产品的进入。

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这一发展阶段。

(6)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罗斯托对大众消费阶段以后的社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过他认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一些长期困扰社会的老大难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二、对罗斯托的“线性发展模式”的评价

优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自觉地实践了罗斯托的理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局限性:

一方面,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理论,不具备周期理论的预见性,我们注意到,罗斯托的理论中最初只包含了5个阶段,后来被他扩展成6个阶段,那么只要人类社会不灭亡,肯定就还会存在第7个阶段,这第7个阶段是什么?

有什么特征?

根据罗斯托的理论我们都无从知晓。

所以,罗斯托的理论虽然对落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却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罗斯托的理论忽略了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或者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阶段理论之一,其他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也涉及经济发展的阶段,虽然划分的方法不同,但这些理论同罗斯托的理论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即缺乏预见性,不适合作为分析产业革命的理论。

针对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没有多大参考价值的弱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产生了一批思考美国以及人类未来的著作,如托夫勒的《未来冲击》(1970)、《第三次浪潮》(1980)、《大趋势》(1990)以及奈比斯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1982)等,这些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作都涉及到了信息革命或者信息社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斯托理论的欠缺。

4、试述刘易斯-费-拉尼斯“二元结构模型”并进行评价。

一、主要内容

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

(一)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城市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部门和农村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

(二)劳动无限供给。

(三)工资水平不变。

刘易斯划分了资本主义部门和自给农业部门。

这就是所谓二元结构问题。

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的劳动者从自给农业部门吸收到城市工业部门中来。

当剩余劳动完全吸收到现代工业部门中去,这时二元结构变成了一元结构,也就完成了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问题。

刘易斯认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同一方向的,二者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资本积累。

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中,很显然地将农业视为一个被动的过程。

在模型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看不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

费景汉和拉尼斯就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修正意见。

他们认为刘易斯的模型存在着两点缺陷:

第一,不重视农业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这会造成农业的停滞。

第二,忽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二、对二元结构模型的评价:

(1)推理过程所建立的三个假设前提与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去甚远。

(2)刘易斯片面夸大了城市资本主义部门吸收剩余劳动的能力。

(3)忽视农村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收入提高的可能性,将城市工业部们当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惟一出路,必然会导致城市化,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弊端。

(4)刘易斯的模型当然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型,他回避了城市资本主义部门扩大过程中,资产阶级和小农之间,城乡,工农之间生产关系的分析。

新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二元结构部门的演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掠夺农民,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

(5)它同样也回避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以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问题。

(6)没有涉及高积累,高速发展问题的倾向,会造成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5.试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并进行评价。

一、主要内容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较早,在第三世界中经济发展起步也较早,在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方面较亚洲、非洲更为活跃,并形成许多理论派别。

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发展主义、依附论、巴里洛克模式、新经济自由主义、外围资本主义变革论和重新定向论等。

(1)发展主义

发展主义主张以工业化为中心,目标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国家计划和必要的行政干预为手段,在争取国际经济环境改善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

然而实行发展主义的拉美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贫富差距扩大,农业停滞不前,失业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2)依附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应该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脱钩”,而不是“结合”到这个体系中去“争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

(3)巴里洛克模式

在西方“未来学”热潮的推动下,阿根廷巴里洛克基金会提出关于世界未来、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未来发展的模式。

(4)新经济自由主义

他们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行发挥调节作用。

他们认为这是对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革命”。

(5)体制变革论

体制变革论是发展主义的创始人普雷维什在来自“依附论”和“新经济自由主义”左右两个方面的挑战前,加上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军政府纷纷执政,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为了回答现实问题而提出的。

(6)重新定向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普遍进行经济调整,学术界也开始反思,对过去西方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批评,力图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二、评价

最初从事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

他们一般是从发达国家的立场来考察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的,虽然其中不乏对第三世界人民关心、同情和支持的学者,但是总的说来,他们对这些国家不甚了解,往往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用这些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就难免脱离实际。

在此情况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们,怀着渴望发展经济以巩固自己国家政治独立的愿望,从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地位和立场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来研究发展问题,于是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发达国家学者的理论和学说,从而大大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园地。

6.试述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致力于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济学

谭崇台教授提出了在马克思主指导下,“建立崭新的、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命题。

陶文达教授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

正是在这个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最根本的问题上,中国的发展学者取得了一致的共识。

第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

从8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世界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便连续撰文,探讨建立“新发展经济学”。

在题为《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刍议》的论文中,张培刚教授明确提出了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几条基本原则:

(1)要扩大研究范围,包括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2)要改进研究方法,加深分析程度

1999年11月,谭崇台教授主编的《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一书问世,该书幅浩大,内容丰富,几乎囊括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展学界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所有主要成果。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遍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浪潮,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给沉闷了多年的经济发展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

名词解释:

1、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2、经济起飞

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二元结构论

“二元结构论”最初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后由耶鲁大学的费景汉和拉尼斯等人加以发展,所以也被称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这一理论被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解释第三世界劳动剩余国家发展过程的“普遍真理”,至今仍为不少人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所推崇。

4、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特征就在于从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出发来考察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缺陷是阻碍他们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

5、发展论

发展主义主张以工业化为中心,目标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国家计划和必要的行政干预为手段,在争取国际经济环境改善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

然而实行发展主义的拉美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贫富差距扩大,农业停滞不前,失业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6、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用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

是1961年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他们认为因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

7、线性发展模式

主要是指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该理论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