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86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docx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法规名称】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颁布部门】 杭州市交通局

【发文字号】 杭发改投资[2007]248号、杭交复[2007]37号

【颁布时间】 2007-09-18

【实施时间】 2007-09-18

【效力属性】 有效

【法规编号】 206049  什么是编号?

【正  文】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富阳市发改局、交通局,余杭区发改局、交通局:

  

  你们上报的《关于要求评审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富发改重投〔2007〕215号)悉。

2007年1月5日,省公路管理局组织专家及有关单位名单附后对由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并形成了专家组审查意见。

经研究,原则同意该初步设计。

现就有关内容批复如下:

  

  一、路线走向及工程规模

  

  根据该项目工可批复(杭发改交通〔2006〕1274号)意见,同意本项目起点始于富阳市高桥镇金桥北路与高桥西路交叉处,路线沿现高桦线向北,经富阳市高桥镇合丰村、郜村、石墓村、筱岭村,余杭区中泰乡枫岭村、张坞村、金村、臧兵山,终于02省道(杭徽高速)与东西大道相交处。

路线全长约18.9公里,其中富阳段长约11.1公里(其中大桥一座长约180米),余杭段长约7.8公里。

  

  二、技术标准

  

  同意该项目按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路幅布置为:

中央分隔带宽2.0米、左侧路缘带宽2×0.50米、行车道宽2×2×3.75米、硬路肩宽2×2.50米、土路肩宽2×0.75米。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梁、涵洞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其余技术指标的采用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三、对主要设计方案的意见

  

  

(一)路线线形、线位

  

  1.原则同意初步设计的路线起终点、路线主要走向及路线主要控制点位置。

  

  2.原则同意K4+910-K7+500段采用补充初步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即半路半桥的方案。

  

  3.原则同意K9+700-K16+502段采用补充初步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即在翻越筱岭时采用拉沟方案,沿东侧山边展线。

  

  4.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全线的平纵线形作进一步的优化。

  

  

(二)路基、路面工程

  

  1.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

  

  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详勘的地质情况,合理确定边坡防护形式,确保边坡稳定,并与环境相协调。

  

  3.基本赞同初步设计推荐的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结构采用5厘米AC-16C+7厘米AC-25C沥青砼,基层底基层采用不同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设置级配碎石。

  

  (三)桥涵工程

  

  1.原则同意K6+037大桥上部结构采用9×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下部结构为簿壁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2.原则同意全线其余中、小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尽调查沿线水文地质和汇水面积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排水涵位置、孔径,以保证排水畅通及路基的稳定。

  

  (四)交叉工程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请进一步优化全线平面交叉设计,完善有关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四、环保

  

  环保设计要求按环评批复执行。

  

  五、征地

  

  本项目征地控制在72.5公顷以内,其中富阳段39.35公顷,余杭段33.15公顷。

  

  六、其他

  

  原则同意本项目初步设计专家组的审查意见(附件2)。

  

  七、概算

  

  经审核,本项目核定概算为36567.6126万元(未含水保、环评等费用)。

其中富阳市段概算为17255.192万元,余杭区段概算为19312.4206万元。

项目概算核定表附后(附件1)。

  

  八、本项目余杭段、富阳段分别由余杭区交通局、富阳市交通局组织实施。

  

  九、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自开工之日起)。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八日

  

  附件:

  

  

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概算核定表

  

  概算核定说明:

  

  1、根据富阳市、余杭区近期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调整钢筋、砂石、沥青等部分材料单价。

  

  2、个别项目存在错、漏、缺、重复计算等,均按实进行了调整。

  

  3、个别项目定额套用和定额调整欠妥,按实予以调整。

  

  4、水保、环评费用暂不计列,待确定费用后纳入本概算。

  

  5、路面用碎石(玄武岩)调整为一般路面用碎石;沥青砼上面层由改性沥青砼调整为普通沥青砼。

  

  6、按规定核减部分勘察设计费。

  

  7、修正概算预备费按4%计列。

  

  附件2

  

  

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意见

  

  根据省交通厅《关于组织富阳320国道至余杭02省道(杭徽高速)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通知》(浙交会〔2006〕179号),2007年1月5日,省公路管理局在富阳市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杭州市、富阳市、余杭区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并成立了专家组(名单附后)。

与会代表听取了设计单位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情况介绍及咨询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初审意见,赴实地踏勘了全线的重点路段,认真审阅了设计文件,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现将有关审查的主要意见综述如下:

[接上页]

  一、路线走向及工程规模

  

  赞同该项目起于富阳金桥北路与高桥西路交叉处,路线沿现高桦线向北,经富阳市高桥镇合丰村、郜村、石墓村、筱岭村,余杭区中泰乡枫岭村、张坞村、金村、臧兵山,终于02省道(杭徽高速)与东西大道相交处(其中终点处约2.6公里利用已建成的东西大道延伸线)。

路线全长约18.9公里,其中富阳段长约11.1公里,余杭段长约7.8公里。

  

  其路线走向和工程规模基本符合“工可”批复要求。

  

  二、技术标准

  

  建议该项目全线按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路幅布置为:

中央分隔带宽2.0米、行车道宽2×2×3.75米、左侧路缘带宽2×0.50米、硬路肩宽2×2.50米、土路肩宽2×0.75米。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设计设计洪水频率1/100。

  

  其余技术指标的采用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三、路线

  

  1.基本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线起、终点位置、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2.AK5+547.2-AK7+450.25段

  

  初步设计作了两个方案:

推荐方案A线选择占用河道,并对河道进行改移,在改移过程中将侵占路线右侧多处住房,路线长约1.903公里,造价约3279万元;比较方案B线选择拆迁路线左侧漂染厂,以避开右侧河道,路线长约1.899公里,造价约4153万元。

A线方案拆迁量较小,投资较B线方案低874万元,且线形指标较好,专家组原则同意采用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

  

  AK5+950-AK6+090段,设计采用改河及拆迁对岸民房的方案,对唐家坞村的出入有一定的影响,请设计单位增加栈桥方案与现有方案作同深度比选,择优选用。

(设计单位增加了半路半桥方案,该方案对自然环境、居民及工业影响较小,原则同意采用半路半桥方案。

  

  3.AK10+400-AK12+403.136段

  

  初步设计作了两个方案:

推荐方案A线在翻越筱岭时采用拉沟方案,路线长约2.003公里,造价约6213万元;比较方案C线在翻越筱岭时采用隧道方案(隧道长约230米,隧道处地质围岩为V、VI类),路线长约1.999公里,造价约7523万元;A线方案虽对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大,但投资较省(约省1310万元),施工难度小,后期运营成本低,两方案平纵线形指标接近,经技术、经济比较,专家组原则同意采用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

  

  4、AK9+700-AK16+492.095段

  

  初步设计作了两个方案:

推荐方案A方案在翻越筱岭时采用拉沟方案,沿东侧山边展线,路线长约6.792公里,造价约14350万元;比较线D线在翻越筱岭时采用隧道方案(隧道长约368米),在相对平缓的水田中穿行,路线长约6.768公里,造价约16364万元。

两方案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技术规范要求,A线方案为当地的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征用水田较少,投资省2014万元,经技术、经济比较,专家组原则同意采用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

  

  上述A、C、D三个线位各有利弊,请设计单位综合D线和A线方案,增加在DK9+700-DK13段采用D方案,在DK13前后与A线连接采用A线方案的设计方案,同时降低隧道进出洞口的设计高程。

再作长隧道的设计方案与之相比选。

(设计单位分别优化了A、C、D方案,因隧道方案造价较高,后期运营成本高,原则同意补充初步设计推荐的A线方案,即在筱岭采用拉沟的方案。

  

  5、AK10+100-AK10+480段填土高度较高,请设计单位补充桥梁方案与路基方案相比选,择优选用。

  

  四、路基、路面

  

  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路堑路段应根据详勘的地质情况,合理确定边坡防护形式,确保边坡稳定,并与环境相协调。

  

  2、基本赞同初步设计推荐的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建议路面结构采用5厘米AC-16C+7厘米AC-25C沥青砼,基层底基层采用不同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增设级配碎石。

  

  3、请设计单位增加路基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的要求。

  

  4、对老路利用路段的处理,请设计单位作进一步的分析,优化老路加铺设计的方案。

  

  5、建议取消路基超高路段分隔带边缘排水沟、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等排水设施,改为在中央分隔带横向开口的方式。

  

  五、桥梁、涵洞

  

  1、原则同意全线中、小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

  

  2、对部分桥梁的配跨作进一步的优化,与河道相适顺。

  

  3、请设计单位对利用的老桥作进一步的检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4、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尽调查沿线水文地质和汇水面积情况,确定排水涵位置、孔径。

[接上页]

  六、隧道

  

  1、同意隧道内路面采用沥青砼复合路面,取消水泥砼中的钢纤维。

  

  2、请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探明隧道位置的围岩地质情况,根据详勘的地质与水文资料,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进行优化。

  

  七、交叉工程及其它

  

  1、请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全线平面交叉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归并平面交叉口,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有关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确保行车安全。

  

  2、请建设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做好“三度一排”工作,确保施工期间老路畅通。

  

  3、请设计单位考虑设计港湾式公交停车站。

  

  4、根据有关规定,完善环境评估和水土保持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

  

  八、该项目涉及环保、水利、土管、电力、电信、林业等有关部门和沿线乡镇的有关事宜,请富阳市、余杭区政府做好协调工作,以利工程顺利实施。

  

  九、请设计单位按上述审查意见及咨询单位的初步设计初审报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并调整概算,编制修正初步设计文件。

  

  十、该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