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75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docx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结合我国核电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规定了核电厂营运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交的拟建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应包含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如果报告书的编写大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可,其内容已为申请核电厂厂址审批、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反应堆首次装料提供了充分依据,则具有不同书写格式的报告书也是可以接受的。

3.本导则适用于各种热中子堆型的陆地固定式核电厂。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营运单位必须在申请核电厂厂址审批、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反应堆首次装料和核电厂退役等四个阶段前分别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导则只规定了前三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标准格式,核电厂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标准格式另有专门的导则规定。

(1)申请审批厂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阶段报告书中,应提供足够的环境资料,特别是关于厂址周围区域人口分布、工业交通状况、自然资源与生态、气象、水文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

该报告书可以在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以及利用参考电厂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

这个阶段评价的重点,是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通过研究厂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判定所选厂址的适宜性。

并根据厂址的主要环境特征,对核电厂的工程设计提出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申请厂址批准书。

(2)申请建造许可证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阶段报告书中,通过就地调查和(或)实验的手段,提供核电厂所在地和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实测环境资料。

提供核电厂源项的设计参数、核电厂废弃物质的设计排放量和有关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资料,进而评估核电厂的潜在环境影响。

这个阶段评价的重点,是论证厂址和核电厂的工程设计能否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从设计上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得到落实,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

(3)申请反应堆首次装料和运行许可证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阶段报告书中应根据所建核电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其中关于环境保护设施(含应急设施)的建造性能、质量,以及那些在申领建造许可证时尚未完成但规定在试运行前完成的工作成果和现在的环境状况,预测核电厂运行后的环境影响。

报告中应重点阐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核电厂实际设计参数、环保设施以及申请废弃物质排放量有关的内容。

提供完整详细的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

完成并提供核电厂运行前调查结果,重点是放射性辐射水平本底调查结果,完成核电厂场内应急计划及应急准备。

这个阶段的评价重点,是检验核电厂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申请核电厂的首次装料和气、液流出物的年排放量。

5.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营运单位申请核电厂各种许可证提供审查的重要文件。

各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关于拟建电厂的一套连续的、完整的独立文件。

要求报告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尽量采用图表来表达所要说明的问题。

列出参考文献目录。

报告书的文字、图表印刷应清楚、工整。

对于与评价有关的支持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的文献资料,应以摘要或全抄形式,作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附件收入报告书中。

6.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修订。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

第一章概述

本章应概要介绍核电厂工程项目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依据。

1.1核电厂名称和建设性质

说明核电厂的全称与营运者机构、建设性质。

1.2建设规模和规划

给出核电厂的堆型、功率、总装机容量和今后的发展规划。

说明建设模式以及各期工程与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申请审批厂址阶段,有关厂址适宜性的重要因素要作整体考虑,说明总体规划与各期工程之间的关系。

1.3建设经费

列出核电厂的建设总经费和环保经费,说明经费的筹措方式。

1.4建设目的

从本地区的电力需求量、系统的可靠性,简要阐明拟建核电厂的必要性。

1.5建设进度

列出核电厂的建设进度计划。

1.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

列出国家和地方当局在涉及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建造和营运核电厂而领取的各种许可证文件和其它批准文件,以及协商讨论的情况。

一般不需要列出上述文件的全文,但应清楚明确地注明文件的出处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要结论性意见。

1.7评价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列出环境影响评价所依据的国家和地方主要法规和技术标准,包括放射性的和非放射性的环境保护标准。

给出核电厂运行工况下的公众剂量管理目标值和核事故辐射后果评价的剂量接受准则。

给出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和废液的年排放量控制值。

多堆厂址应给出公众剂量管理目标值及其年排放量分配值。

给出厂址地区环境功能区划分级。

第二章厂址与环境

本章应提供厂址地区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性的基本资料。

资料应尽可能反映出包括最新时期在内的、较长时段的调查和实验的结果,并能够充分反映厂址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特征,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2.1厂址地理位置

说明核电厂厂址所在的地理位置(省、市、县、乡),并给出反应堆堆址的经纬度。

说明拟建电厂的场地规划,提供适当比例的厂址区域平面图。

图上应清楚地标明电厂边界、非居住区边界、规划限制区外边界,并说明厂区征地范围的面积和各边界半径的大小及其确定依据。

在该图中还应标明排放口的位置,并说明排放口和受纳水体的相对位置与距离。

对于厂区征地以及厂址周围设置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在申请审批厂址阶段应提供省或市级有关政府部门的意向性文件,在正式立项后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应的正式许可文件,文件应明确项目申请方对厂区的管辖权、对非居住区的许可以及外围规划限制区的限制条款。

提供以厂址为中心,5km半径范围适当比例的地形图和100km半径范围的地图,并说明厂址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状况,以及厂址周围地区主要设施的位置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状况。

2.2人口分布

2.2.1厂址近区域的人口分布

说明厂址附近5km范围内人口分布的详细情况,列表给出上述范围内居民点的方位、距离和人口数量,并将上述内容表示在适当比例的地图上。

说明距离电厂最近的居民点的位置和人口数量,以及在规划限制区范围内的学校、医院或疗养院、监狱和企事业单位等设施的有关情况,包括这些设施的位置、规模和人口数量。

说明厂址附近区域15km范围的人口分布状况,列表给出上述范围内万人以上的重要城镇和居民点的方位、距离、人口数量,并将上述内容表示在适当比例的地图上。

同时应给出该范围现有人口平均密度。

2.2.2半径80km区域内的人口分布

说明厂址半径80km区域范围的人口分布状况,给出厂址半径80公里区域范围内各子区的人口数,各子区的划分,径向分别以1、2、3、5、10、20、30、40、50、60、70、80公里为半径,辐向以罗盘方位为扇形区中心线,划分为16个方位。

同时应给出电厂运行第一年、电厂寿期内每隔十年的预期人口数,并提供相应的表格和图件,对提供的表格和图件应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其中包括确定预期人口的依据。

说明厂址半径80km区域内的人口中心的有关情况,包括十万人以上城市、县城和乡镇的方位、距离和人口数。

同时应给出该范围现有人口平均密度,并与电厂所在区域范围的平均人口密度进行比较。

2.2.3流动人口

说明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非户籍人口或流动人口的有关情况,包括流动人口的性质(经商、旅游等)、年平均数目、活动位置及季节性变化特点等,并应结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说明该范围内可能存在的人口机械增长的趋势与状况。

2.2.4居民的年龄构成及饮食习惯

说明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各年龄组的人口数或比例。

列表给出电厂附近居民(特别是可能的关键居民组)和各子区、各年龄组的食谱及其消费量和来自评价区域的份额。

在半径80km评价区域范围内,若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上述情况分别大致相同,则可给出他们各自的区域平均数据,并说明各子区属于城市还是农村地区。

2.3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

2.3.1土地和水体的利用

说明厂址周围区域土地和水体的利用情况,其中对于土地利用应说明土地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牧场、林地、待开发区或荒地等。

对于厂址周围的水体利用应说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包括地表水的类型、水量、用途、分布以及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如果为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应说明取水口距厂址的距离及相对位置、饮用水量和居民数量。

灌溉水应说明灌溉面积和水量、灌溉方式、灌溉作物的品种及产量等;地下水应说明类型、水量、用途、居民取水点的位置、饮水量及人数。

说明厂址周围区域是否存在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以及风景名胜等情况。

2.3.2陆生资源及生态概况

说明厂址区域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相关的生物资源状况,包括农牧业资源、林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开发情况。

农业生产状况要说明评价区域内粮食、油料、蔬菜(叶类、根茎类、果实类)、瓜果以及饲料作物的生长期、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

要说明农产品的贮存期、本地消费量等。

牧业生产状况要说明评价区域内牧场和饲养场的数量和分布,蓄禽饲养方法和饲料消费量、蓄禽数量或存栏量、产肉量、产奶量、产蛋量,以及蓄禽产品的储存期和本地消费量等。

林业资源与自然资源开发,应着重说明自然保护区和珍稀物种保护状况等。

列表给出16个方位距反应堆最近的种植区、饲养场、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生长和栖息地。

2.3.3水产资源及生态概况

说明厂址区域及其相关区域水产资源和生态系统状况,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来自陆地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状况;评价区域水域中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的种类、分布与数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水产资源状况,包括品种和捕捞量,主要经济鱼类和保护性水生生物的品种、生活习性、栖息地、产卵场、洄游路线、分布,以及人工养殖场的数量、分布、养殖品种和产量等。

说明主要经济鱼类和保护性水生生物活动区以及主要人工养殖区与厂址的相对位置。

包括方位和距离。

2.4厂址附近的工业、交通和军事设施

简要说明厂址附近的工业、交通和军事设施的有关情况,包括这些设施的分布、规模、未来发展状况等,并给出与上述设施相关的外部事件源的评价结果。

2.5气象

2.5.1区域气候

应描述厂址所在区域气候的一般特征,包括气团类型、天气学特征(高压、低压系统以及锋系、一般的气流类型)、温度、湿度特征、降水以及天气学大尺度与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给出最新时期在内的、较长时段的各气象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日照、降水、结冰、云、雾、雷电等)的统计平均值、极值、年际变化。

提供观测这些气象资料台站的位置,说明这些气象台站的地理和环境特征、距厂址的方位与距离、台站类型以及记录气象数据的有关情况。

2.5.2当地气象条件与现场气象观测

应说明中小尺度气候特征与厂址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

当选址阶段厂址缺乏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可利用能够代表厂址气象条件的气象观测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设计阶段应提供至少一年逐时的现场气象观测数据;在首次装料阶段应提供至少两年的现场气象观测数据,其中包括最近一年的数据。

提供的气象要素包括温度、露点、湿度的月平均值和极值,风速的平均值和极值、风速和风向随高度、时间的变化特征,降水的月平均值、降水小时数等。

提供风玫瑰图、降水风玫瑰图。

描述低空风场和温度场的特征。

2.5.3设计基准气象参数

简要说明设计基准气象参数,这些设计基准气象参数应根据能够代表厂址气象条件的区域气象台站最近30年以上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常规气象)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极端气象现象)得到。

给出用于工程设计的气象参数评价依据和评价结果,包括区域常规气象参数和极端气象现象参数的极值。

2.5.4联合频率

在选址阶段,可视资料情况适当简化,可利用有代表性气象台站的数据给出三维联合频率分布。

在设计阶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