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47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乘法分配律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乘法分配律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乘法分配律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乘法分配律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 2.docx

《乘法分配律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分配律 2.docx

乘法分配律2

乘法分配律(第二稿)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36页例三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今年寒假,张老师的班里有4名同学被学校选中出国游学,为了出去之后便于管理,校长给了张老师一个任务:

为这4名同学选一套统一的服装。

张老师前几天出去转了转,看中了这样几件衣服,今天带来,想让同学们帮着选一选。

课件出示图片:

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225元175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5元125元)

2、学生独立思考:

(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设计意图:

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事情为情境,将数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推荐你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师:

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张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呈现文字叙述题目(例如:

一件上衣225元,一条裤子75元。

买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师:

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可同桌适当讨论后再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

A:

要求4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

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

(225+75)×4

B:

要求4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4件上衣的价钱和4条裤子的价钱。

即:

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

225×4+75×4)

征求大家意见,得到大家赞同后,分别列式解答

师:

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

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

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4=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三、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师:

观察这上面的等式,等号两边,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预设学生回答:

数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师:

等号两边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预设学生回答:

等号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通过求总价这样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使学生感

受到这样的两个算式是可以相等的。

又通过4组等式的对比,在学生心里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进行铺垫。

2、提出猜想。

师:

观察上面的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举例验证。

师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2个直接板书。

2个说左边让其他同学补充右边。

2个说右边,让其他同学补充左边。

共板书6组)

师:

通过大家举例验证,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

通过举例验证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正确。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发现和体会其中的规律】

二、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师: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

(生猜测)

师:

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通常称为乘法分配律。

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说完后,师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的文字模型)

师: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得出字母模型之后,师提问:

abc分别表示什么?

(a.b分别表示一个加数,c表示一个因数)

师:

(a+b)×c表示什么?

(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因数相乘)

a×c+b×c呢?

(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因数相乘,再相加)

师:

谁能够看着字母公式口述出乘法分配律。

(说的时候强调一下“分别”两个字。

五、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61+15)×26=×26+×26

6×(17+21)=6×+6×

31×4+16×4=(+)×4

21×47+21×53=(+)×21

9×55+45×9=(+)×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28

(11×25)×4=11×4+25×4

(18+15)×26=18×15+26×15

(第三个算式,学生改成正确的之后,提问:

今天我们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括号里都是加法。

换成减法行不行?

验证一下)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678×2+678×836×75+36×25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总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36页例三

【学习目标】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某些运算简便。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体会用乘法分配律能使某些运算简便,为第二课时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今年寒假,张老师的班里有4名同学被学校选中出国游学,为了出去之后便于管理,校长给了张老师一个任务:

为这4名同学选一套统一的服装。

张老师前几天出去转了转,看中了这样几件衣服,今天带来,想让同学们帮着选一选。

课件出示:

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75元225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5元125元)

提出问题:

一共有几种搭配方式?

你喜欢那种?

【设计意图:

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事情为情境,将数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2、汇报交流:

师:

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张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呈现文字叙述题目(例如:

一件上衣225元,一条裤子75元。

买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师:

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可同桌适当讨论后再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

A:

要求4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

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

(225+75)×4

B:

要求4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4件上衣的价钱和4条裤子的价钱。

即:

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

225×4+75×4)

征求大家意见,得到大家赞同后,分别列式解答)

3、计算验证。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求这4套衣服的总价,总价是多少呢?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选择你喜欢的那一种方法,计算出结果。

(生分别汇报两种算式的结果)

师: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因为都是求的总价,总价相等。

那么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4、师:

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

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5、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套数=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三、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师:

观察这上面的等式,等号两边,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预设学生回答:

数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师:

等号两边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预设学生回答:

等号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通过求总价这样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两个算式是可以相等的。

又通过4组等式的对比,在学生心里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进行铺垫。

2、提出猜想。

师:

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手或鼠标圈一下等号)。

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发现和体会其中的规律】

二、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师: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起。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

(生猜测)

师:

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通常称为乘法分配律。

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说完后,师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的文字模型)

师: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得出字母模型之后

师:

谁能够看着字母公式口述出乘法分配律。

(说的时候强调一下“分别”两个字。

五、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61+15)×26=×26+×26

6×(17+21)=6×+6×

31×4+16×4=(+)×4

21×47+21×53=(+)×21

9×55+45×9=(+)×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28

(11×25)×4=11×4+25×4

(18+15)×26=18×15+26×15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40+4)×25678×2+678×836×75+36×25

学生做完之后,谈一谈体会。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乘法分配律》上课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36页例三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好,上课!

生:

起立!

老师好!

师:

同学们好,请坐。

师:

今年寒假,张老师班里有四名同学被我们学校选中了出国留学,为了出去之后便于管理,校长给了张老师一个任务,让张老师为他们统一一套服装,昨天张老师出去转了转,看中了这样几件衣服,想请咱同学们帮我搭配搭配,你们看!

课件出示图片:

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225元175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5元125元)

2、学生独立思考:

(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师: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这四件衣服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好,开始。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设计意图:

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事情为情境,将数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推荐你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师:

好,停。

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齐说:

四种。

师:

谁想先来说一说你喜欢那一种搭配?

生1:

我喜欢白衣服和牛仔裤搭配。

师:

恩,这种搭配老师也很喜欢,那么我如果要买四套这样的衣服需要花多少钱呢?

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要想求买四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好,开始。

师:

好,谁愿意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

我感觉先求225元加125元的和,(师:

恩,求的是什么呢?

)一套的价钱是多少。

(师:

恩,然后呢?

)然后再乘4。

(师:

也就是乘套数。

是不是啊?

)等于总价。

师:

恩好,等于这四套的总价。

好,请坐。

跟刚才这位女同学思路一样的孩子请举手。

师:

手放下。

还能怎样求总价?

生2:

先求买四套上衣的价格。

(师:

哦,四件上衣价钱。

)再求四条裤子的价钱。

然后相加。

(师:

就是什么呀?

)总价。

师:

恩,请坐,跟这位女同学想的一样的举手。

师:

好,手放下,咱们同学非常聪明,用了两种方法求出了这四套衣服的总价,那这四套衣服的总价到底是多少呢?

请一个同学来列算式。

师:

你先给大家说你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

生1:

我选择的第一种方法。

先用225+125的总价再乘4就是四套衣服的价钱。

师:

恩,请坐。

那第二种方法有没有同学会列式?

你来说。

生2:

225乘4加125乘4.

师:

对不对啊?

生齐说:

对。

师:

好,那么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出总价到底是多少,好,开始。

师:

好,谁算得左边这道算式?

得多少?

生齐说:

1400。

师:

右边这道算式呢?

得多少?

生齐说:

1400。

师:

你发现了什么?

你来说。

生1:

两道算式相等。

师:

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是吗?

那么我这里可以添一个什么符号?

(生:

等号。

师:

谁知道为什么它俩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你来说。

生:

因为他们的数字没有变,计算顺序变了。

征求大家意见,得到大家赞同后,分别列式解答

师:

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3、研究其它方案

师:

恩,非常好,请坐。

那么,谁还愿意再汇报一下你选择的?

说一说你喜欢的方案。

来,你来说。

生1:

我喜欢黄色上衣和牛仔裤搭配。

师:

是这样吗?

恩,这样搭配也很好看,那这样搭配如何求总价呢?

我请一个同学来说思路。

我要买四套这样的衣服需要花多少钱呢?

恩,你来说。

生2:

175加125的和乘4。

师:

恩,请坐,谁知道她这样做是先求了什么,再求了什么。

生3:

先求的是黄色衬衫和牛仔裤的价钱,一套的价钱,然后再算四套的总价是多少钱。

师:

恩好,请坐。

还能怎样求?

来,你来说。

生4:

先求四件黄色衬衫的价钱,然后再求四条牛仔裤的价钱,然后再相加。

师:

恩,请坐。

刚才这个女同学说的方法谁能列一个算式?

生5:

175乘以4加125乘4。

师:

对不对啊?

生齐说:

对。

师:

恩好了,现在请男生做左边这一道,女生算右边这一道,计算出结果,好开始。

师:

算完了吗?

好,第一道等于多少?

生齐说:

1200。

师:

第二道算式呢?

生齐说:

1200。

师:

那我这两个算式之间也可以?

生齐说:

划等号。

师:

我现在已经写了两道等式了,哪一个同学能把这么长的一个等式读下来?

生尝试读等式。

生1:

225加125的和乘4,等于225乘4加125乘4。

师:

恩好请坐。

还有别的读法吗?

生2:

225加125的和乘4,等于225和125分别乘4再相加。

师:

咦?

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老师觉得特别的好,(生齐说:

分别。

)“分别”什么意思?

生3:

我认为分别是两个数字各乘各自的,在这道算式里是225乘4,125也跟着乘4。

师:

也就是说,它乘了,它也得乘。

是不是啊?

谁能用上“分别”把这道等式再读一遍?

生1:

225加125的和乘4,等于225和125分别乘4再相加。

师:

恩请坐,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遍。

生2:

225加125的和乘4,等于225和125分别乘4再相加。

师:

好请坐,那这个等式谁会读?

生1:

175加125的和乘4等于175和125分别乘4再相加。

师:

再请一个同学读一下。

生2:

175加125的和乘4等于175和125分别乘4再相加。

(预设学生读法:

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4=4件上衣+4条裤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三、观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观察比较

师:

好了,谁来说一说,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预设学生回答:

数没变,运算顺序变了。

生1:

我们小组认为数字没有变,而算法变了。

师: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生2:

得数不变,运算顺序变了。

师:

哦,运算顺序变了,得数没变,那运算顺序变成什么了?

有什么变化?

左边的算式是?

右边的算式是?

生1:

我觉得左边的算式是先求出一套的单价乘4,右边的是分别乘4。

师:

恩请坐。

谁能再来说一下运算顺序有什么变化?

生2:

左边的算式是先求出一套的价钱再乘4,右边的算式是分别乘4再相加。

师:

左边是先算的什么法?

加法,是求和的,是吗?

右边是先算(生齐说:

乘法)乘法,是不是啊,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

那你看一看,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学生回答:

等号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

生1:

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因为他们的得数是相等的。

师:

恩,说得真好,哪位同学还想再说一遍?

生2:

两个算是的结果是相等的。

(预设学生回答:

等号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通过求总价这样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使学生感

受到这样的两个算式是可以相等的。

又通过4组等式的对比,在学生心里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进行铺垫。

2、提出猜想。

师:

好请坐。

对不对啊?

好了,刚才我们说了四种方案,分别求出了他们的总价是多少,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列出了四道这样的等式,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屏幕上的这些等式,等号的左边和等号的右边什么没变,什么变了,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好了,小组之内说一说。

师:

请坐。

虽然他们的运算顺序变了,但是他们的得数不变。

还有没有同学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3:

我发现了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乘一个数,右边的数是两个数分别乘一个数再相加。

他们的总价没有变。

(师:

他们的结果没有变。

师:

说得真好!

哪一个同学能把刚才这个同学的发现再说一遍?

生4:

左边的算式是先把一套的价钱加起来再乘4,右边的方法是两个数分别乘4再相加。

两道算式的结果是可以划等号的。

师:

谁还能再来说一遍?

刚才这个同学还用到了“分别”,老师今天讲的这个词语分别,谁能够再来说一遍?

生5:

左边的算式是先求出一套的再乘4,右边的算式是上衣和下衣分别乘4再相加。

他们之间可以划等号因为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

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的算式是用这两个数分别乘一个数再相加,他们的结果怎么样?

生齐说:

不变。

生:

错。

师:

我请同学说说错在哪儿,怎么改一改就好了。

(预设学生回答: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举例验证。

师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2个直接板书。

2个说左边让其他同学补充右边。

2个说右边,让其他同学补充左边。

共板书6组)

师:

通过大家举例验证,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

通过举例验证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正确。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

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发现和体会其中的规律】

二、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师:

我们同学发现的这个规律,他有一个名字叫——乘法分配律。

好,请同学们看屏幕,自己小声的把乘法分配律读一下。

师: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1: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

恩,这位同学声音很洪亮,再找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起来读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在心里把乘法分配律理解一下。

生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

恩好,睁开眼睛,现在,你能不能不看老师的屏幕,把乘法分配率说出来。

同位两个试着说一说。

师:

谁能试一下?

不看着老师的屏幕,把乘法分配律说出来。

生1: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种方法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

那么这个乘法分配律这么长的句子,你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把他表示出来,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

师:

好,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

生1:

(a+b)×c=a×c+b×c。

师:

是这样吗?

恩好,我们来看一下,他写的这个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不能表示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来?

生齐说:

能。

师:

我们通常情况下,就用最简单的abc三个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你能看着这个字母公式把乘法分配律说一下吗?

生1:

a加b的和乘c,等于a和b分别乘c再相加。

恩,很好,我再请一个同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