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46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

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

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

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

化学实验的探究。

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B.液氧、纯碱、过氧化氢

C.氮气、熟石灰、生石灰D.生铁、酒精、干冰

【答案】C

【解析】A.空气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液氧属于单质,纯碱属于盐,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氮气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生铁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碱;干冰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4.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A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D错误。

考点:

判断推理

5.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故A正确;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错误。

点睛∶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

6.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有石蕊溶液,现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A.CaCO3B.CaOC.NaOHD.Na2SO4

【答案】A

【解析】A.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B.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NaOH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Na2SO4和盐酸不反应,溶液始终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

7.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

HCl、H2SO4、NaOH、Ca(OH)2、K2CO3。

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组。

故选D。

8.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

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都可以作保护气,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C。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

CO2B.2H2O

2H2↑+O2↑

C.3CO+Fe2O3

2Fe+3CO2D.HCl+AgNO3=AgCl↓+HNO3

【答案】D

【解析】

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

D、因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反应类型判定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把握好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这一特点做出准确的反应类型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1.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选项正确;

B、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锈的目的,选项正确;

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故选D。

12.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B.Ag+C.SO42﹣D.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NO3-与OH﹣、Cl﹣、Ba2+均不结合析出气体、沉淀或水,所以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Ag+与Cl-能结合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SO42﹣能与Ba2+结合形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H+能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13.“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OH-,溶液呈碱性,正确。

14.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正确;B、碳酸钠属于盐,溶液呈碱性,错误;C、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错误;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A

考点:

中和反应,氧化物,盐的化学性质。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a2+、K+、NO3-、CO32-、H+

B.K+、Cl-、Mg2+、NO3-、H+

C.Fe3+、SO42-、OH-、Cu2+、H+

D.Ag+、Ba2+、Cl-、NO3-、K+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OH-、Cu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故选项错误。

D、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6.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详解】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A正确;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18.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两者分别属于碱类、盐类,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碱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9.把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混合,并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答案】A

【解析】

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中HCl、NaOH的质量相等,反应HCl+NaOH=NaCl+H2O中HCl、NaOH按质量之比36.5g:

40g进行反应,故HCl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呈红色,故选A。

20.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CO2B.SO2C.NH3D.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和C中选。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份质量,两盘放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份质量,而100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份质量,100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

故选:

C。

2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23.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答案】A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在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aOH质量>HCl质量,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溶液呈现红色。

故选A。

24.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AlCl3、CuSO4、NaClB.BaCl2、NaCl、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答案】B

【解析】

pH=11的溶液呈碱性。

A.AlCl3、CuSO4溶液呈蓝色、NaCl。

B.BaCl2、NaCl、NaOH。

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

C.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K2SO4、NaNO3、NH4Cl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氨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5.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

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C。

26.在只含有NH4+、Na+、Cl-、SO42-的溶液中能存在的离子是

A.OH-B.Ba2+C.Ag+D.NO3-

【答案】D

【解析】A、OH-与溶液中的NH4+结合放出氨气,OH-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B、Ba2+与溶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的沉淀,Ba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C、Ag+与溶液中的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Ag+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D、NO3-与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水,NO3-能在此溶液中存在,正确。

故选D。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7.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逐渐较少,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刚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

B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向周围环境散热,及后加入的盐酸对溶液由冷却作用,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

C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刚好完全反应氯化钠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立即生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钠的量不再改变。

选D

 

2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答案】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

故A错误。

B.氢氧化钠过剩,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故B正确。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故C错误。

D.该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

29.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

故选D。

30.“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考点:

绿色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