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423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支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支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支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支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模方案.docx

《高支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方案.docx

高支模方案

中央城市华府1#楼

高支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编制单位:

江苏弘盛建设集团南漳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1年2月15日

 

1高支模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规范》(JGJ59-99)

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9《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2、施工部位简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9]084号)文件中对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既高大模板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上七层,裙楼三层,主楼一层层高5.90m,二层层高3.90m,三层—七层层高2.80m,裙楼一层为5.90m,二层为3.9m、三层为2.8m,一层层高5.9m,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层高大于4.5m,属于高支模。

楼面梁截面尺寸最大为KL2,截面尺寸为200x670,梁跨度分别为6.7m;因此在梁的验算中,选用KL2作为计算模型。

3、支撑架的设计

平台下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脚手架横向间距为1.5m,纵向间距为1.5m,步距为1.5m。

梁下钢管支撑脚手架步距1.5m,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1.5m,梁两侧立杆间距1.5m,梁中增设1根承重立杆,相当于梁下脚手架横向间距为0.55m。

立杆之间按步距满设Ф48×3.5钢管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设纵、横扫地杆,与结构柱模用钢扣件拉结牢固,防止平面失稳。

钢扣件连接牢固。

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均用Ф48×3.5mm钢管,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梁两端及梁跨中设剪刀撑,梁两侧设交叉斜撑。

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来说,支撑是一关键,保证支撑系统不下沉显得犹为重要。

本工程使用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6m的高大模板的施工支撑。

4、材料要求:

4.1钢管

现场应采用现行《建筑施工扣件脚手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的钢管,脚手架杆件采用Ø48×3.5mm钢管。

对进场使用的脚手架钢管应严把验收关,其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应符合有关规定。

4.2、扣件

脚手架钢管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其材质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脚手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

同时,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时不得破坏。

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疏松、砂眼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并应将影响外观质量的粘砂、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小于1mm;

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螺栓不得滑丝。

4.3、其他辅助材料

模板用18mm厚优质耐水胶合板,方木用50×100mm松木,脚手板采用δ=50mm厚杉木跳板。

方木、模板、脚手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6)的有关规定。

脚手板的宽应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不得有开裂腐朽;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中II级材质的要求。

5、支撑架搭设施工要求

5.1、立杆

5.1.1、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5.1.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1.3、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1.4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2、水平杆

5.2.1、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5.2.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离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每步的纵、横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5.3、剪刀撑

5.3.1、每道尖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0~600之间。

倾角为450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0时,则不应超过5根;

5.3.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5.3.3、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3.4、设置竖向剪刀撑时,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竖向剪刀撑从原有混凝土面开始设置。

5.4、模板支架与先浇筑完的混凝土柱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

5.5、安装完毕后,要组织全面综合验收,履行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6、框架梁跨度大于4m时,模板按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5.7、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5.8、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5.9、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6、平台板支撑架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1.50;纵距(m):

1.50;步距(m):

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

10.1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000;

楼板浇筑厚度(m):

0.11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1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00×10.000×10.000/6=133.33cm3;

I=8.000×10.000×10.000×10.000/12=66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5.000×0.150×0.110=0.41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0.150=0.053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000+2.000)×1.000×0.150=0.450kN;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0.413+0.053)=0.558kN/m;

集中荷载p=1.4×0.450=0.630kN;

最大弯距M=Pl/4+ql2/8=0.630×1.000/4+0.558×1.0002/8=0.227kN.m;

最大支座力N=P/2+ql/2=0.630/2+0.558×1.000/2=0.594kN;

截面应力σ=M/w=0.227×106/133.333×103=1.704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1.704小13.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

Q=1.000×0.558/2+0.630/2=0.59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594.000/(2×80.000×100.000)=0.11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为0.111小于1.300,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q1+q2=0.413+0.053=0.465kN/m;

集中荷载p=0.450kN;

最大变形V=5×0.465×1000.0004/(384×9500.000×6666666.67)+

450.000×1000.0003/(48×9500.000×6666666.67)=0.244mm;

方木的最大挠度0.244小于1000.000/250,满足要求!

三、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0.558×1.000+0.630=1.188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0.794kN.m;

最大变形Vmax=2.141mm;

最大支座力Qmax=8.694kN;

截面应力σ=0.794×106/5080.000=156.300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0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8.694kN;

R<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29×10.100=1.304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0×1.000×1.000=0.35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000×0.110×1.000×1.000=2.75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4.404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00+2.000)×1.000×1.000=3.00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9.485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9.485kN;

σ----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cm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0N/mm2;

Lo----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

(1)或

(2)计算

lo=k1uh

(1)

lo=(h+2a)

(2)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00m;

公式

(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uh=1.155×1.700×1.500=2.945m;

Lo/i=2945.250/15.800=186.00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207;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σ=9484.692/(0.207×489.000)=93.701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93.701N/mm2小于[f]=205.000满足要求!

公式

(2)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h+2a=1.500+0.100×2=1.700m;

Lo/i=1700.000/15.800=108.00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30;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σ=9484.692/(0.530×489.000)=36.596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36.596N/mm2小于[f]=205.000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o=k1k2(h+2a)(3)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85;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700按照表2取值1.021;

公式(3)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k2(h+2a)=1.185×1.021×(1.500+0.100×2)=2.057m;

Lo/i=2056.805/15.800=130.00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396;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σ=9484.692/(0.396×489.000)=48.980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48.980N/mm2小于[f]=205.000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

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

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

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

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

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

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

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7、支撑系统拆除

7.1、拆模时间:

框架梁、柱的不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同时应依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根据跨度的不同而按下表(按设计强度的百分比)要求来强度。

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构≥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7.2、拆除前由技术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7.3、拆除前应全面检查支撑体系的扣件连接及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4、拆除支撑应先清除其上的杂物及地面的障碍物。

7.5、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7.6、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7.7、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其它相关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连墙件加固。

7.8、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米)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7.9、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品种类别和扣件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7.10、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7.11、支架搭拆时,应在地面周边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8.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8.2、模板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并体检合格。

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8.3、搭设前应严格进行钢管的筛选,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及裂变的杆件不允许使用。

严重锈蚀、变形、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允许使用。

8.4、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在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

在模板支架基础下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8.5、搭设金属扣件脚手架,必须严格按国家《建筑安装安全技术规程》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搭设。

8.6、同一立面的小横杆,应对等交错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8.7、斜杆接长,不宜采用对接扣件。

应采用叠交方式,二只回转扣件接长,搭接距离视二只扣件间隔不少于0.4m。

8.8、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上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8.9、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

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及平台连接处螺栓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体系的工作状况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注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

8.10、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均匀振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9、应急救援预案

9.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为给作业人员在施工场区创造更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应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救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9.2、应急策划:

9.2.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针对本工程楼层支模高、梁截面尺寸大的实际情况的特点,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特制订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