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965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docx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

思想解放史录——独立宣言

一、引言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清晨,一群美国人聚集在独立宣言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故居前,纪念这位伟大的先人,在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少不更事的顽童,这两个玩的正高兴得小姑娘,也许并不理解,今天的仪式具有什么样的意思,以及两百年前的历史究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在美国的历史上,十八世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此时,距离第一批欧洲人民到达美洲已经一个世纪,殖民地经济在这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模式。

英国当时对殖民地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遥控的统治方式,主要将他视为自己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并不是具体的治理,在那段时间里,殖民地人民似乎有足够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生活,这种事实自治的结果,是在北美大陆形成了一个与欧洲竟然相依的社会,那里的人们以一种新型的方式在思维和生活他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人。

二、殖民地冲突

1689年后,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英法战争之后,英国开始加紧对殖民地的约束,许多新政策出台试图更直接的控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这些政策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不满,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殖民地和英国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英国禁止殖民地人民占领西部的土地,第二是英国向殖民地征收进口税和印花税,加重了殖民地人民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北美殖民地人民早已习惯了个性歧视,在他们的心目中,财产是生命和自由的保障。

他们决定以抵制英国货作为报复。

在茶叶法颁布之后,一个名为“自由之子”的组织伪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了英国茶船,将茶叶抛入大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从表面来看双方的冲突主要是表现在利益方面,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涉及到一些意识形态,和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在殖民地人民看来,英国这些高压政策跟他们当时信奉的一些基本的真理是格格不入的。

就是自然权利学说和人民主权思想。

所以他们提出一个非常鲜明的口号,就是要反对奴役,要求自由。

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演说家叫帕特里克·亨利,他在弗吉尼亚发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演说,其中有句话是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就是“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殖民地人民是在捍卫自由。

反对奴役的这种旗帜下,来反对英国的统治和争取民族的独立。

英国对殖民地的反抗十分恼火,于1774年通过了更严厉的法令来限制殖民地的自制。

殖民地人民称之为不可容忍的,他们迅速行动起来。

同年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议会的12位殖民地的代表一致通过权利申诉宣言,决定开始对英国全面对抗,此时的形式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英属北美殖民地得人为什么后来比较团结一致的来反对英国的统治呢?

在经过殖民地将近二百年的发展,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已经形成了共同的利益。

比如说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互相有联系、贸易。

并且有英语作为他们交往的工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复辟过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把许多自由殖民地,自治殖民地变成了英属英王的直辖殖民地,加强了对他们的剥削,包括税收的征收,因此使他们团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三、《独立宣言》

冲突终于爆发了,1775年4月19日,在波斯顿郊区的莱克星顿,英美军队打响了第一抢,美国独立战争的炮火,正式点燃。

美国革命在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独立目标,主要是处于对英国高压政策的反感,为了维护殖民地利益。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慢慢起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在托马斯·潘恩的常识艺术中,看到了殖民地的前途。

美国没有必要永远从属于一个岛国,不仅英王乔治三世是个暴君,而且君主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一年之后,他们决定彻底摆脱英国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托马斯·潘恩是一个下层移民。

他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

他在《常识》一书中分析了殖民地的力量和英国力量的状况。

认为殖民地已经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大陆军。

第二,殖民地海军力量比较薄弱,但是可以由人民来出资,来购买债券,建立一个新的海军。

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这样一点,他们认为力量的大小不全在于有多少军队,而在于殖民地的团结。

如果十三个殖民地都团结起来,那力量就大了。

他分析了这个力量对比过后,他认为形式看来,通过的谈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现在应该是用战争,革命战争来最后决定殖民地的命运。

因此他在书中提出了独立的口号,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独立的口号,并且提出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独立宣言》,若干年后,这一天被称为美国独立日,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是首先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然后才赢得国家独立,《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经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润色。

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不仅是美国的立国之基,而且也是美国精神上的重要文选。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这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基础,天赋权利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并非首创于《独立宣言》,而是来自于其它一些启蒙思想家。

特别是英国的约翰·洛克。

但是《独立宣言》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第一次把这样一些理论作为一个国家的立国基础。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把《独立宣言》列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全文约合中文三千二百字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阐述对政府概念的理解,其次是针对英国的抱怨和谴责,最后是宣布独立。

《独立宣言》第一次用纲拟的形式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个人的这些权利,人民才建立政府,政府的权利是自下而上的,是取得被治者同意的,一旦政府违背了这一原则,人民便有权改变这种政府并建立新政府。

四、英美战争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独立宣言》它为美国社会,为美国家竖立了一个非常高远的理想。

这就是人人平等。

美国社会在当时《独立宣言》所宣誓的理想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但是后来美国历代改革家都是按照独立宣言的这样的一个理想来不断地改革美国的社会。

使美国的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

一部美国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美国社会不断地接近《独立宣言》所宣布的理想的历史。

所以《独立宣言》是促进美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思想动力,没有《独立宣言》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就没有美国社会的进步,以及当前的繁荣。

《独立宣言》发表之后,英美便进入战争状态,大陆会议联合13个州的力量,好不容易才筹集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

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正规军,美军数量少,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但士兵们有昂扬的斗志,和高度的自制性。

而且此时的美国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只要一发生战事,方圆几英里的农民都会前来参战。

毛泽东曾说过,革命的胜利不取决于一两件新式武器,在独立战争中,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应验。

胜利站在了敢于牺牲不怕流血的一方。

美国人知道,如果战败了,他们的农场、牲畜、或是工厂、作坊就会化为乌有。

他们的家人就会流离失所,或发配远方。

一句话,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往前冲。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在战争爆发时,从表面来看,英国是非常强大的,它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是非常弱小的,对比非常悬殊,但实际上,殖民地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这是大英帝国的一场内战,英国人有很多人同情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派军队去镇压,特别是一些军官和一些士兵,拒绝到海外去打自己的同胞兄弟。

结果英国不得不去欧洲招募雇佣军,雇佣军一般战斗力比较弱。

其次,英国派往美国的雇佣军要经过好几个礼拜才能到达北美,途中一部分人因为得病死掉了,剩下的到北美之后也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水土不服,战斗力大大的减弱。

但在战争初期,形式对美方非常的不利,幸运的是1778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击毁敌军。

俘虏了英军将领,给独立战争带来了转机。

此时一直暗中支持独立军的法国,看到了美方重归的希望。

便公开承认美国独立,并在17789年与美国结成连理。

1781年10月,华盛顿在法国海军的指引下,率部迅速南移,围攻约克顿,击败路上英军,法国海军则切断了英军的海上退路,英军终于投降,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刚刚独立的弱小的国家,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军事上,英国实际上是以正规战和速决战,来对付美国的游击战和持久战。

英国军队当时是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在欧洲作战中经常使用的正规的线式队形的战术。

无法对付美国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所以战线一拉长,英国军队的劣势,就会表现出来。

在外交上美国成功地利用了英国跟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矛盾。

分化,孤立英国,法国跟美国结盟。

派军队到北美参加作战,荷兰和西班牙在海上也与英国进行作战,所以英国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同美国人在作战,而是同大半个欧洲在作战。

美国革命不仅取得了独立,而且还彻底摒弃了君主制和贵族制。

加速美国历史民主的进程。

这是一场全面的战争。

由于宣布了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民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大多数州还通过了保障人民权利的《权利法案》。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而且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思想解放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社会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打破了对英王的迷信。

在这以前,殖民地的人都被看成是英王的臣民。

英王是不能反对,不能背叛的。

但现在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了,第二他们过去只讲追求财产权利,而现在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就是革命。

第三他们开始考虑真正在实际行动中,如何来履行人民的主权。

在宪法中按这个原则,构建一个新的国家体制。

五、《联邦宪法》

在联合抗英的过程中,北美人民逐渐超越了各自殖民地的事宜,将13个州看作是统一的整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他们并肩战斗。

从体质上看,各州在独立战争期间,已经纷纷从特许状中删去了效忠英王的誓言。

重新制定宪法,扩大了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益,他们还改组了政府,加强了普选制度。

民众在政府职能部门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这些都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战争结束后,共同的敌人消失了,自己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

但危机重重地局面,以容不得人们在过多的争论和互相指责,原来反对英国统治时的凝聚力减弱,国会无权无财,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御能力都不具备。

国内民心不定,新生的合众国面临着存亡的危机。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苦难,那么当时英国表面上承认了美国的独立,但仍然是想卷土重来,它根本瞧不起美国,不认为美国能够存活下来,在美加边界屯有重兵,在对贸易上面来看,也面临着极大地困难。

英国不允许美国同英属的群岛,还有加拿大进行贸易,欧洲国家对美国贸易做出了种种地限制,在美国国内是物价飞涨,经济混乱。

各州之间围绕着各州之间边境的界限,围绕着是否有权占领西部土地,围绕着双方的这种各个州这种贸易,也有着严重的纠纷。

人们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政府,和一个稳定的制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不是13个独立州的松散联邦。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当时的美国中央政府是邦联政府,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软弱的政府,它没有一个最高的行政首脑,它各个州拥有自己的主权,自由和独立。

它连行政开支都要寄希望于各个州的捐助。

所以当时的邦联政府被誉为是一个大脑听从四肢的一个怪物,是一个靠各个州施舍来过日子的乞丐,这样一个非常软弱的中央政府,当然没有办法来带领美国摆脱困境。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当时的有识之士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要修改邦联条例,要制宪。

制定一部新的宪法。

为了解决到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

除罗德岛外的12个州的55名代表聚集费城。

在华盛顿、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的领导下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制宪会议,与会者大多是政治家,律师,银行家,商人,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谙熟历史,政治和法律,而且他们中的多数人富有实际政治经验。

经过3个多月的辩论和协调,费城会议终于克服了这种障碍。

达成一致。

废除了《联邦条例》,起草了一个全新的宪法,《联邦宪法》。

政府不再是各州的联邦,而是以公民个人为基础,能直接像全体公民行使权利的全国政府。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按照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的研究,这55个制宪会议的代表,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比如有的是土地的投资家,有的是奴隶主,有的是制造商,他认为制宪会议所最后确立这个宪法是代表了这些人的利益。

但是实际上,宪法的制定不能完全按这些人的背景来看,因为宪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大法。

他要有基本的原则,那么解决这些矛盾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它最后解决了它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说大州和小州,他们的参议院采取了平等的原则,就是每一个州都有两票,来照顾大小州的利益。

而同时在众议院又按人口的多少,来分配席位。

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并于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职。

至此北美13个州终于组成了统一的主权国家。

从今天的角度看,当初那部宪法的作用,可能比成立联合政府还要重要得多。

美国著名作家房龙曾这样比喻这部开国大法。

他说如果把美国比喻成一艘大船的话,那么他刚刚起航似乎就必然会撞上政党恶斗的礁石,卷入无政府状态的惊涛骇浪中。

这时共和国的开创者们挺身而出,展开了抢险工作,他们矫正了罗盘,为船员提供了最好的航海图和航海指令,使这艘小船免于灭顶之灾,从而能满怀胜利的信心,继续向无边的未来海洋靠近。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从美国的宪法制定到现在,已经二百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

美国已经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但是美国的宪法仍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仍然是美国政治的基础。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美国宪法提出了美国的一些基本的宪政原则。

包括人民主权思想,包括共和制包括限权政府,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得侵犯的原则。

还有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制衡制度,这样一些基本的宪法原则和制度,是美国立国的基础。

它构成了美国的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第二个方面,宪法也规定了美国政府的基本的架构,在各个部门的这种权利的范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是美国国家的根本性的一个法律。

六、三权分立

从今天的美国社会中我们仍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宪法的存在,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政府的巨大权利被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

任何人不能在其中多个部门任职。

三个部门的人员有独立而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范围内产生。

具体负责的对象各不相同,权利划分后,各部门都具有宪法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政府的权利是分散而有限的。

每种权利都和其它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三权分立不是美国首先提出来的,是在英国革命中由洛克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思想的应用在各个国家很不一样,英国后来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由议会主权。

而法国实行共和制和帝制的交叉,只有美国比较彻底地实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美国的权利结构从纵向看是两级权利结构,就是中央和地方,地方有分权,在中央内部实行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实行三权分立呢。

就是它要通过分立达到制衡的目的。

它的特点不仅是三权分立,而且是三权鼎立。

所谓三权鼎立就是在各个部门,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个部门,在自己的法定的范围内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利,别人不能干涉,但是同时它又互相制衡。

这是美国的国会,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各有自己的班子和运作规则。

宪法赋予国会很多权利,但实际上总统的权利一直在与国会的权利展开较量,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是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否定总统的否决。

总统有权提名联邦法官,部长后选人,以及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

国会还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和法官免职,众议院长掌握弹劾总统的权利,而审判弹劾案则由参议院负责。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国会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立法职能,这是宪法赋予国会的一个基本的职能。

美国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法律而不是通过政策管理的,所以国会每年都要通过大量的法律。

这些法律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国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行政当局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在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它是立法权力派生出来的。

这种监督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督行政当局,行政部门执行国会法律的情况,和使用国会拨款的情况。

第二个监督是监督政府官员,包括总统和副总统施政的情况,包括是否违反法律,是否有滥用职权。

监督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比如说国会经常举行听证会,可以有权对总统进行弹劾。

国会也是全国性的辩论场所,所有重大问题都要在这里辨明抉择。

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在掌管。

构成国会的两院之间也彼此制衡,任何立法必须有两院同时多数通过,众议员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每6年选举一次。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美国制宪者在进行整体设计的时候是把国会作为一个地方利益和社会集团利益的一个代表。

国会议员的选取方式跟总统不一样,总统是通过全国的选民的选举,国会议员主要是通过州的选举。

所以它主要反映地方的利益,同时国会也是不同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不断地游说的一个场所。

所以它既能反映地方的利益,也能反映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

这是美国白宫,它象征着美国最高行政权力,根据美国宪法,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握有实权包括执行法律,建议立法,否决国会的立法,处理外交,提名司法和行政官员,以及统帅军队等。

总统是美国唯一由全国选民选出的官员,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是美国政府中最大的部门,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等13个部院。

部长和大使等最高一级的官员都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地权利,除了执法、军事和外交,还有相当的立法权。

因为宪法规定,总统必需随时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建议必要和妥善的措施,供国会审议,并有权召集特别的会议和宣布休会,总统提出的建议,往往就成为立法依据和议案本身。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立新:

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的趋势是权利越来越倾向于行政当局,也就是越来越倾向于总统,总统在联邦政治中处于一种核心的地位,权利越来越大,有人称总统为帝王。

在七十年代,有“帝王般的总统”这样一种说法。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美国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内阁的首脑,因此它的权利要大于一般的政府首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趋势,这样一种权利结构呢?

就是它有历史的背景,美国在殖民时期,每一个殖民地的权利都是垂直的,都来源于英王,因此各个殖民地互不相干。

在美国革命的时期,各个殖民地又是首先自己独立宣布脱离英王。

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制定了自己的宪法,享有主权,因此在美国建国过后,地方的权利非常大,而中央的权利非常小,当时称为邦联制。

这对中央政府实行自己的权利,来维护整个国家利益造成了困难,所以现在实行总统制。

建立一个总统制,加强总统的权威。

实际上是适应了美国发展的需要,也对美国解决当前的问题当时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规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

司法权的适用范围包括宪法本身和其他合众国的法律,条约,社会案件,以及以合众国为一方的诉讼和周期诉讼等。

美国宪法的理论依据是欧洲启蒙时代最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

首先是人民主权论,其次是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这是人类思想解放的伟大结晶,美国的宪法涵盖面广,措施简洁,留有充分地解释和修正的余地,宪法的修改权在国会和各州,总统无权否决宪法修正案。

迄今为止,美国一共通过了27条宪法纠正案,如废除奴隶制,给予赋予选举权,具有选举权的公民年龄从21岁降至18岁等。

修正案的制定使享有公民权和选举权的人数与1787年宪法制定的人数相比增了不止一倍。

从长远的观点看,美国宪法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他能合法的自我完善。

而不必诉诸革命,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

就是在美国宪法制定的时候,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条款,就是修正条款。

规定了如果有三分之二的议员,或三分之二的州提出异议,那么就可以讨论通过一个对宪法的修正案,这一点赋予美国宪法以灵活性,这也体现了和塑造了美国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与法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不一样。

它的文明不是通过不断地革命和斗争而推动的,它是积累型的文明,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需要而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实行改革。

七、南北战争

独立战争后,美国又爆发了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南北战争,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方各州出现的废除奴隶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坚持保留拥有权的南方各州,以脱离联邦相威胁。

1860年,北方各州利益的代表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南方11各州纷纷宣布脱离联邦,双方的利益冲突,激化到了无法和平解决的程度,战争爆发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院胡国成:

南北战争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奴隶制的问题,南方坚持奴隶制,北方反对奴隶制。

他们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奴隶制的问题的后面,实际上是政治上是联邦制的问题。

在经济上,是奴隶制南方经济能不能存在的问题。

在政治上我认为实际上就是南方已经威胁到要退出联邦。

所以你这个联邦,美国能不能存在,因此等于是在政治上有点生死的问题。

而经济上,南方的奴隶主认为也是个生死的问题,因此北方如果坚持限制奴隶制,废除奴隶制的话那么南方的经济可能毁灭。

它的生存也成了问题,因此在他们看来,这也就是一个生死的问题。

这就是南北战争中的关键人物,亚伯拉罕·林肯,他不是废奴主义者,但强烈反对奴隶制。

1856年,他加入共和党,并很快成为了党内的主要领导人。

在1858年的国会选举中,林肯第一次用分裂之家无可持存来比喻联邦。

他坚信美国政府不可能永远处于半自由半训奴状态。

很快,他开始成为全国性的政治风云人物,他坚决遏制奴隶制的观点,使南方人感到恐惧。

1861年2月,以南卡罗来纳州为首的南方各州成立美利坚同盟国,并通过同盟国宪法强调周全保护奴隶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院胡国成:

南北战争之所以走到战争的这一步,那是因为双方的矛盾实在是不可调和了。

这里面一个是奴隶制的问题上不可调和,在经历了多年的辩论,争辩之后,双方都不妥协,而且政治家形成了对立,在普通民众之间也形成了对立。

南方人不断地咒骂北方佬,而北方人听到了有南方口音的人在说话,他们就会嘲笑,另外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不可调和还表现在关税的问题上,到了1832年的时候,曾经爆发了一场有关关税的危机。

联邦政府要征关税,而南方像南卡罗来纳州,他就认为联邦政府不能到他那去征税。

最后联邦政府不得已派出了军队强行在他那儿征税。

1861年4月12日,南方军队像萨姆克堡的联邦军队开火,正式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在这次战争中,南方主要是占领防御,北方是必须深入南方,镇压叛乱。

分离的威胁虽然叫嚷多年但一旦付出实践,对南方却并不有利。

不仅有维护奴隶制的南方在道义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更在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及其悬殊。

北方从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工业化,到五六十年代时,发展尤为迅速。

1860年。

南北分离时,北方拥有全美制造业的五分之四,铁路线的三分之二,以及资金的四分之三。

这一时期,北方的交通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运河和铁路向西北部和东北部更紧密的连接成一体,他们的人口总数超过两千万,相比之下,南方以农业经济为主,单一作物棉花必须依赖与北方或欧洲国家的购买,南方的部分工业品需要外贸进口,但几乎没有自己的海上力量。

11个同盟州的人口不足一千万,其中还包括四百万奴隶,整个战争期间北方调动兵力约两百万。

而南方只有一百万左右,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所以尽管南方顽强抵抗,但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经过四年的长期对峙,北方在1865年春,攻下里士满,南北战争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共死亡六十多万人,超过后来美国在两次发展中死亡人数的总和,当时美国的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