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78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docx

大学期末考试GIS真题

2007

一名词解释

1.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又具有彼此关联关系的大型数据集和操作这些数据集的一套系程序组成

2.空间对象:

是GIS空间分析的客体,它们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实体或现象。

人们能够感知空间对象的存在是因为其具有多重的属性,如,空间位置、发生时刻、大小、颜色、质地、位置等等。

(XX百科)

3.叠置分析:

将两幅或多幅图以相同的空间位置重叠在一路,通过图形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区域的进程

4.3S技术:

是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RS即遥感、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和GNNS即全世界卫星定位系统。

5.ArcGIS:

由ESRI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壮大GIS平台产品,是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GIS产品。

6.航天遥感:

又称太空遥感,泛指利用各类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人造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其中卫星遥感为主体

7.影像分类:

基于影像像元朝表数值,通过统计、运算、对比和归纳,将像元分成几种类型、品级或数据集的进程,主要分类方式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二简答题

1.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

矢量模型是基于矢量数据,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常常利用于表现具有肯定形状和边界的不持续对象,其核心是坐标点,通过记录点坐标的方式,能够将空间实体的位置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具有数据冗余少,精度高的长处。

而栅格模型是基于栅格数据,以二维矩阵的形式表示空间地物位置,每一个矩阵单元是一个栅格单元,代表必然的属性类型或量值,常常利用于表现持续对象,具有结构和算法简单的长处,能与遥感数据结合处置。

联系:

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在表示地理信息方面是同样有效的,各具优势,同时二者是能够彼此转换的。

2.GIS数据库在GIS中的地位是什么?

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数据库是GIS系统的核心,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对象的数据,主要包括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检索、修改和更新等。

3.GIS是一种定量化的空间数据分析与管理工具,它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计划及其功效的管理中能够起到如何的作用?

控规信息系统是计划设计与管理之间的桥梁,具有普遍的利用范围。

控规信息系统采用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全数据库管理模式,将全数计划设计功效置于一个大型数据库,既保证了计划资料的长期保留,又方便了查阅。

借助于GIS系统庞大的分析功能,能为计划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同时又为计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遥感真彩色影像与彩色红外影像都能够用于城市绿化覆盖率的调查,是按照两类影像的特征,分析那种影像能够取得更真实的效果。

真彩色影像在彩色合成当选择的波段波长与红绿蓝的波长相同或相近,影像中的颜色与景观地物色光一致,所以真彩色影像可能将非植被的绿色地物也呈现为绿色,如此会致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偏高。

而彩色红外影像中的蓝绿红别离是感受绿红红外光形成的,由于植被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远高于绿色波段,所以,植被会显示为显著的红色,而且能够避免其他地物与植被显示相同的颜色。

所以,彩色红外影像能够取得更真实的效果。

三问答题

1.GIS、CAD、DBMS工具有何区别?

他们之间又如何的联系?

区别:

三者的概念和应用领域都有所不同。

GIS是运算机软件和硬件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检索、分析处置和显示的系统,它更关注空间实体对象的真实地理位置,对图形和属性进行统一管理,可进行空间关系和空间进展规律的分析;CAD是电脑辅助制图系统,采用的是相对独立的坐标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图形设计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工具,由具有彼此关联关系的大型数据集和操作这些数据集的程序组成。

联系:

三者在处置图形数据问题时常常会结合起来利用。

GIS与CAD都是处置图形数据的系统,二者的数据通过转换能够彼此利用;GIS需要利用DBMS来管理其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模式。

2.GIS空间查询中能够运用空间条件(如某点周围30米),试以城市中的点、线、面具体实体为例,别离列举它们之间(点—点、点—线、点—面、线—线、线—面)能够组成的有实际意义的空间条件。

点—点:

某商场周围500米内公交站点的数量,判断其公共交通便捷性

点—线:

某条道路上交叉口的数量,判断其车辆行驶受干扰的程度

点—面:

某医院20分钟车程可覆盖的范围,判断医院可达性

线—线:

某条道路地下米是不是有管线,肯定道路是不是能够进行铺修

线—面:

据某条道路100米内,绿地的面积,辅助判断道路污染被吸收的程度

3.遥感技术在城市现状调查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试说明实现该应用的大体要素条件及进程

大体要素条件有数据条件,包括TM和SPOT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图、行政区划矢量图、各类属性数据;还有人员条件、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等。

进程:

(1)对遥感影像图像配准,将遥感影像与地形图进行几何校正。

(2)对影像进行图像增强使图像更易于判读。

(3)图像融合,快速发觉转变斑块。

同时可将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详查图进行叠加,也能够发觉转变地物。

(4)对转变地物不同时相影像进行训练区选择,对地物进行分类,将不同时相的分类图进行叠加分析,对比前后时相地类,肯定转变地类。

(5)进行外业核查和转变信息后处置,评定监测精度,提交功效。

2008

一名词解释

1.拓扑关系:

指拓扑原理的各间的彼此关系。

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包括和连通关系。

2.矢量数据: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一种数据,常常利用于表现具有肯定形状或边界的不持续对象,其核心是坐标点。

3.地图投影:

成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方式。

4.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高度非进程化的语言,只需用户指出做什么而不需要指出怎么做,目前SQL已经被从头概念为标准化查询语言。

5.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吸收、反射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指遥感影像能够是别的最小单元的尺寸,也就是咱们常所说的像元大小,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单位一般是米。

7.波普分辨率:

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是能分辨的最小波长距离。

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

二简答题

1.矢量结构中拓扑结构和面条结构(坐标序列结构)别离有什么特点?

面条结构以直角坐标点x、y表示点、线、面空间实体,数据编排方式清楚,结构简单,适合数据显示和简单查询。

对于独立存在的多边形,坐标点只需要存储一次,但对于相邻多边形要对相邻边重复存储,这就存在数据冗余的问题。

同时由于缺少拓扑关系,难以进行复杂空间分析。

拓扑结构中包括了许多表示空间实体拓扑关系的文件,数据建构复杂。

拓扑结构的多边形网络完全综合成一个整体,没有重叠和漏洞,也没有过量数据冗余,更能保证数据质量。

空间关系明确,不完全依赖于具体的坐标位置,稳固性更大,利于进行空间分析。

利用拓扑数据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2.GIS包括哪些大体功能?

数据输入:

是对各类数据源输入并转化为GIS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的进程。

数据编辑:

包括图形变形和属性编辑。

图形编辑包括图幅拼接、图形变换、投影变换、误差校正、图形编辑、图形整饰、成立拓扑关系等功能,属性编辑一般与数据库管理结合在一路完成。

数据库:

是GIS的核心,用于存储与管理空间对象的数据,包括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检索、修改和更新等。

空间查询与分析:

包括空间查询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

可视化表达与输出:

GIS不仅能够输出全要素地图,也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分层输出各类专题图、各类统计图、图表及数据等。

3.简要说明什么是主动式遥感,什么是被动式遥感,并别离举例说明各自的代表性传感器。

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向地物发射电磁波,同时同意被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对地物进行探测。

被动式遥感指传感器直接同意地物反射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或自身发射的电磁波,来进行探测。

雷达是最多见的主动式遥感,而陆地卫星利用的MSS和TM都属于被动式遥感。

4.同一幅遥感图像上不同水体颜色不同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

水体对蓝绿波段反射较多,对近红外波段吸收强烈。

水体深度和水底基质第一对水体颜色有较大影响,水体浅受水下基质影响就大,水体的颜色就会更深,而不同水底基质对水体颜色也会有必然影响。

第二,水体中泥沙含量较多的部份比清澈部份颜色发黄,颜色更深。

若是水体中植物较多的话,水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也会明显增加。

另外,水体中污染物会对水体颜色产生影响,天空中云块也会对局部水体颜色产生影响。

三问答题

1详细说明运用GIS进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条件和进程?

(1)肯定适宜性评价的类型和目标,即是对整个城市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仍是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或工业用地等的适宜性评价。

(2)按照适宜性评价的类型选择评价指标,肯定各个指标不同区间范围内所得的分值,同时,运用适当方式肯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为1到5级,并将各图层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4)对各个指标图层进行空间叠加,然后成立新的字段,运用栅格计算工具对所评价地块进行综合打分。

(5)按照综合计算的得分,再次进行重分类,取得适宜用地、较适宜用地和不适宜用地等几类。

2.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模式有哪些?

别离作图说明。

GIS数据库管理的进展趋势是如何的?

P18/P177-179

基于文件的管理模式

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系统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

由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价钱昂贵且不成熟,短时刻内不会成为GIS数据库管理的主要进展方向,基于对象—关系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将会成为GIS数据库进展的主流。

3.论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计划中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遥感技术在城市计划中的应用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和城市化。

土地利用/覆盖转变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为广漠的领域,能够利用不同别离率的遥感影像实现对不同尺度的城市范围内土地利用转变的监测。

(2)城市计划管理。

通过对时刻序列影像的判读,对城市建设项目和非法用地一目了然,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计划管理部门执法的重要技术手腕。

(3)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的对各类污染及其影响进行监测,在城市热岛、污染扩散和水源污染等监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

从遥感资料中能够发觉隐伏地质构造,能够对暴雨、地震邓灾害性地质进程进行预测,能够大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提高综合效益。

(5)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通过遥感影像研究城市范围内绿地的转变已经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计划和生态系统计划的常常利用手腕和方式。

未来城市计划将会加倍普遍地运用遥感技术,比如随着计划向着动态性方向进展,在计划数据库中,会随时更新遥感数据,以利于更好的管理。

四综合分析题

1.离现有中学2Km以上和周围100米范围内不能有二类以上工业要求做“缓冲”分析,做的是面缓冲;离主次干道500米之内也是“缓冲”分析,可是是线缓冲;用地坡度小于5%要求对DEM做“坡度”分析;对于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的要求能够用“消除”,去除面积小于1公顷的地块,也能够用“按属性选择”面积大于1公顷的地块,然后输出。

对于条件(6),则是在前面几个条件做“相交”分析后存在的备选地块进行再挑选,先要对各地块进行缓冲分析,然后依照地块统计适龄学生数量。

2009

一名词解释

1.数据库:

依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其核心和基础是数据模型

2.泰森多边形:

将空间内一组点组成三角形,然后对三角形各边做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组成的多边形就是泰森多边形。

每一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数据;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的距离最近;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的距离相等。

3.矢量数据模型: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一种数据模型,常常利用于表现具有肯定形状或边界的不持续对象,其核心是坐标点。

4.曼哈顿距离:

纵横两个方向的绝对距离和。

表示在一个方格网形的城市道路中,从一个交叉口沿道路行走的最短距离。

5.缓冲区:

以某类图形元素(点、线、面)为基础拓展必然宽度而形成的区域。

6.面条数据结构:

以直角坐标x、y表示点、线、面实体的一种简单矢量数据结构。

7.卫星影像的时刻分辨率:

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刻距离,即探测重复周期。

8.直方图均衡:

图像增强的一种方式,即将图像原来灰度区间的随机散布变成等概率散布,增强后的每一个灰度级区内均有等数量的像元数。

二简答题

1.GIS应用经历了项目型、部门型、社会型等进展阶段,试结合城市计划与管理领域说明各阶段含义及大体特征。

项目型:

GIS主要为某一具体项目而设计和利用,由于软硬件都比较昂贵,这一阶段应用规模小,各个不同GIS应用彼此独立

部门型:

GIS主要在相关管理部门内部得以应用,这一阶段GIS的功能加倍完善,已成为计划管理部门中较为重要的技术手腕

社会型:

GIS被应用到社会各类问题,同时也为不同人群多普遍利用,这一阶段GIS的利用本钱大为降低,同时功能也加倍完善,所被应用的领域也加倍宽广,与网络结合后,有着极为生动而公共化的影响

2.简述动态分段的原理及其在城市道路管理中的应用

一条路段可由若干个段组成,而一个段能够由一条或多条弧段组成,也能够由一条弧段的部份组成。

段和路径都有各自的属性表,寄存其特有的信息。

这种组织方式就是动态分段。

应用:

比如城市中一条道路中由于材料或利用保护等情形的不同造成路面状况的不同,就可以够对行车速度进行限制,分成不断小路段加以管理。

3.如何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实现居住地选址?

(1)肯定影响居住地选址的要素条件及其权重,将相关数据与地块匹配,并对各要素图层进行分类定级;

(2)用UNION命令归并各个要素图层;

(3)用ELIMINATE命令清除除面积过小的碎图斑,简化图层;

(4)按照各要素权重对归并后图层进行属性运算,取得各地块的居住条件的最终值;

(5)用DSISSOLVE命令将得分相同的相邻地块归并为一个地块。

(6)按照各地块最终得分取得居住地最佳选址方案。

4.GIS有哪三种大体查询?

别离举例说明

(1)单独对图形或属性的查询。

如在运算机屏幕上直接选中空间实体要素,查看其形状、大小、邻接状况等。

(2)从图形查询属性或从属性查询图形。

比如选取某一城市某片区域内的小学,查看其教师或学生的总人数、升学率等。

(3)空间、属性联合查询。

如查找某一行政街道中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商业网点散布及详细资料。

5.简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式及大体步骤

方式:

(1)直接判定法。

按照遥感目视判读标志,直接肯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遥感、卫星图像不同时段、不同波段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和与其它已知资料和方式取得的结果或实地进行对比分析。

(3)信息复合法。

利用透明地形图或透明专题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按照地形图和专题图上的辅助信息肯定遥感图像上的地物。

(4)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

(5)地理相关分析法。

按照地理环境中各类地理要素之间的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散布的方式。

步骤:

(1)预备工作阶段。

包括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适合波段与适那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成立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运用多种解译方式,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4)野外验证与补判。

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的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进程中补充判读。

(5)功效的转绘与制图。

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问答题

1.GIS对图形数据的管理经历了独立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两个阶段,是比较他们的特点,并说明图形数据库管理未来进展的方向。

独立管理阶段,文件系统管理图形数据,商用DBMS管理属性数据。

图形数据独立地组织、管理和检索数据,由于GIS系统采用高级程序语言编程,能够直接操纵数据,所以图形用户界面与图形数据处置是一体的,中间没有裂痕。

在图形与属性数据关系上,,则能够分为图形属性分开处置模式和图形属性混合处置模式。

可是图形数据采用文件方式管理在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一致性、开发控制及数据损坏后修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点。

因此,GIS后来对图形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将图形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这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但同时存在数据移动性较差的缺点。

未来图形数据库管理主要向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地理数据模型。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公共交通数据库,至少需要给出公交实体图形要素层及其属性、公交实体之间的关系。

主要有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层和路段图层。

公交站点层属性包括站点编号、名称和通过该站点的公交线路;公交线路图层属性包括线路编号、线路长度;路段图层包括路段编号、路段长度、路段通过的公交线路和路段两头的站点。

3.若是要对一个城市的绿地进行遥感专题制图,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选择信息源。

选择适合空间分辨率、时刻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城市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等其他资料。

第二,图像处置。

对遥感影像通过几何校正进行预处置,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增强。

然后能够对影像提取绿地信息。

第三,图像解译。

结合人工解译与运算机解译,成立绿地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分类。

第四,编制基础底图的。

通过处置软件,对解译后的遥感影像进行投影变换、地图编辑及图形整饰等制图操作,实现专题解译图与地理底图的复合

由于城市绿地匪类较细致,要选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同时再加上城市地物复杂,要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特性,多次组合变换,以求得精细的绿地分类。

绿地解译人工操作工作量大,运算机解译误差难以保证,工作中要注意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

4.叙述航空遥感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与其他遥感系统相较航空遥感有以下特点:

(1)航空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信息容量大,主要服务于大比例尺的区域资源环境详查、制图,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航空遥感灵活,能够按照用户需求选择特定分辨率传感器,设计飞行线路,适用于专题遥感研究。

(3)信息获取方便,受限制小,能够随时随地对需要侦查或普查的地域进行遥感。

(4)航空遥感是各类星载遥感仪器的查验者。

可是航空遥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航空遥感受天气限制较大,观测范围受到限制,费用昂贵,不可能在短时刻内对同一地域进行反复遥感,这些弱点都限制了航空遥感在动态监测研究方面的应用。

2010

一、名词解释

1.数据库表:

在中,数据库表是一系列二维数组的集合,用来代表和贮存数据对象之间的,由纵向的列和横向的行组成。

2.统计叠置:

将两幅图以相同的位置重叠在一路,进行频率统计及双向比较。

3.矢量栅格化:

矢量数据结构向栅格数据结构的转换进程。

4.DEM:

数字高程模型,即空间起伏持续转变的数字表示

5.网络GIS:

是GIS与网路技术的结合,用互联网技术扩展GIS,在互联网上实现建库、查询、统计乃至空间分析功能,让用户通过阅读器阅读和取得GIS中的数据和服务。

6.空间分辨率:

指像素所代表的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多光谱影像:

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取得的遥感影像。

8.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瑞利散射:

大气中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引发。

米氏散射:

大气中粒子直径与波长相那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微粒引发。

二简答题

1.图示GIS软件系统的组成

GIS软件系统包括运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用于专题分析或建模的特定应用程序。

(图示就是三个圈由大到小)

2.用列表方式别离表示下图多边形的面条数据结构和拓扑数据结构(假设所用边为顺时针方向)

3.简述运用GIS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大体进程

GIS用地适应性评价最常常利用的主要有两个方式:

图层叠加法和逻辑规则组合法

大体进程:

(见2008年)

4.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转变的影响。

飞行姿势的转变从而引发影像转变。

(2)地形起伏的影响。

会产生局部像点的位移,使本来是地面点的信号被同意位置上某高点信号代替。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致使像点位置移动和像元对应于地面的宽度不等。

(4)大气折射的影响。

使得折射后的辐射是一条曲线,使像点发生位移。

(5)地球自转的影响。

会使得卫星的星下位置产生偏移,造成变形。

5.简述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

地面上任何目标物都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这是地物的电磁波特性。

由于每一种地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和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它们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

反映这一转变的曲线叫做电磁波反射曲线,通过比较电磁波反射曲线,咱们就可以够区分不同的物体。

三、问答题

1.为何说GIS的进展与CAD和DBMS有紧密的关系?

(感觉此题更应该强调联系,尤其是cad与dbms对gis的作用,可参考2007年三.1)

GIS和CAD关系:

二者都是处置图形数据的系统。

CAD有着丰硕的图形设计工具和普遍的应用基础,GIS中大量基础数据都是第一通过CAD数字化,然后通过数据格式转化转到GIS系统中。

GIS与DBMS的关系:

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工具,由具有彼此关联关系的大型数据集和操作这些数据集的一套程序组成。

GIS需要利用DBMS,以方便和有效的存储和检索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模式,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共享的操作机制。

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P211)

图像:

航空像片、遥感影像、道通相片

地形:

等高线、高程点、DEM

土地利用:

地块

行政区划:

区县、街道、居委会

道路:

道路边线、道路中线、道路红线

建筑物:

衡宇、其他建筑

水域:

河流、湖泊、沟渠

注记:

地名注记、单位注记、其他注记

作用: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够提供方便和有效的存储和检索数据库中的数据,取得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存储和获取的安全性,和实现数据的共享。

其中包括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一方面它是其它专业系统的基础,能够给个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另一方面将重复性的基础地形测量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

3城市整体计划功效数据库包括哪些图层?

给出各图层属性,并讨论用GIS管理总规功效的优缺点(2013)

4试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违法建设监测的全进程。

(参考2007三3)

预备资料、图像配准与校正、图像增强、图像融合或与现状图叠加、转变类型肯定、外业核查、评定监测精度、提交

2011

一名词解释

1.空间数据库:

描述空间物体的位置数据和空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的数据库,同时附带描述这些物体的属性数据,是面向特定领域、针对特定应用的数据库系统。

2.空间元数据:

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说明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相关背景信息,便于数据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3.空间拓扑关系:

指知足拓扑原理的各间的彼此关系。

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包括和连通关系。

空间起伏联系转变的数字表示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5.反差增强:

又称对比对增强,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置方式。

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叫辐射增强

6.假彩色合成:

又称彩色合成。

按照或,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技术。

合成彩色影像常与天然色彩不同,且可任意变换,故称假彩色影像

7.监督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