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750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9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docx

初二数学第四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04讲相交线与平行线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全国-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1.相交线

2.对顶角、邻补角

3.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平行线

7.平行公理及推论

8.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9.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重点

1.利用垂直公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

2.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会写推理的过程,善于归纳总结

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3.利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作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同学们都看过奥运会吧,你能看出下面的图片中蕴含着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么?

容易看出第一行的图片让人想到垂直,而第二行的图片让人想到平行。

即使我们不懂这些体育运动评分的标准,我们也能从运动员身体的形态、位置获得美感。

在生活中,若我们能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它处处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知识讲解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

∠1与∠2

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1=∠2

邻补角

∠3与∠4

有公共顶点

∠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4=180°

2.“三线八角”的识别:

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

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

同位角位置相同要抓住位于截线同旁,被截两线的同方向(“同旁”和“同向”)——F型;内错角位于截线两侧,被截两线之间要抓住(“内部”和“两旁”)——Z型;同旁内角要抓住位于截线同旁,被截两线之间(“内部”和“同旁”)——U型.

3.垂线及其性质:

(1)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夹角为90°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称为垂直,这两条线互为对方的“垂线”,它们的交点称为“垂足”;根据定义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时,只需要判断其夹角是不是90°。

(2)垂线的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它的线段称为“斜线段”)。

(3)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作平行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1)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基本几何模型:

例如,AB∥CD,∠ABE=∠DCF,求证:

BE∥CF.

(1)如图1:

拐角处巧添平行线(拐角+平行线)

(2)如图2:

寻找“中介角”,把已知角联系起来.

5.平移及其性质:

(1)平移的条件:

①平移的方向;②移动的距离

(2)平移的性质:

✓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变换中,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6.设计作图:

(1)利用垂线段最短作图;

(2)利用平行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作图(等积变换作图):

✓基本图形:

考点/易错点1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易错点:

①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角不能构成对顶角;②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③对顶角只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易错点:

①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②邻补角≠补角;③两相交直线可以形成四对邻补角。

考点/易错点2

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切不可忽略前提条件:

“两直线平行”。

当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就不相等,同旁内角不互补。

2.只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都存在同位角、内错角,但不一定相等,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

3.证明两直线平行时,必须弄清所用条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因为推出的结论是除截线外的另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易错点3

“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联系与区别:

1.线与垂线段

✓区别:

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

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且都是图形。

(垂直的性质)

2.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

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

都是线段的长度,是数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

3.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有下列命题: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A.①忽略了两条直线必须是平行线;③不应忽略相等的两个角的两条边必须互为反向延长线,才是对顶角;④举一反例即可证明是错的:

80°+60°=170°,170°显然不是锐角,故①③④是错的.②是公理故正确;⑤根据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

∠A+∠B=180°,∠A+∠C=180°,则∠C=∠B.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

∠A+∠B=180°,∠D+∠C=180°,∠A=∠D,则∠C=∠B.∴②⑤是正确的.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性质,补角的定义等来一一验证.

【变式1】如图所示,指出下列各组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得的,并说出它们是什么角?

∠1和∠2;∠2和∠6;∠6和∠A;∠3和∠5;∠3和∠4;∠4和∠7.

【答案】∠1和∠2是直线ED和直线BD被直线AB所截所产生的同位角;∠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BD所截所产生的内错角;∠6和∠A是直线AB和直线BD被直线AC所截所产生的同位角;∠3和∠5是直线ED和直线CD被直线EC所截所产生的同旁内角;∠3和∠4是直线ED和直线BC黑直线EC所截产生的内错角;∠4和∠7是直线BE和直线BC被直线EC所截产生的同旁内角.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关键是掌握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

【变式2】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E⊥AB,垂足为O,OF平分∠AOC,∠AOF:

∠AOD=5:

26,求∠EOC.

【答案】解:

∵OF平分∠AOC,∴∠AOF=∠COF,∵∠AOF:

∠AOD=5:

26,

∴设∠AOF=5x,则∠AOD=26x,∠FOC=5x,∴5x+5x+26x=36x=180°,解得:

x=5°,

∴∠AOF=∠COF=25°,∴∠EOC=∠EOA+∠AOC=90°+50°=140°.

【解析】根据已知得出∠AOF=∠COF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例题2】

【题干】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7cm,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3cm,线段AB的长度为(  )

 

A.

10cm

B.

4cm

C.

10cm或4cm

D.

至少4cm

【答案】D.从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点,当A、B、C三点共线时,线段AB的长为7﹣3=4cm,其它情况下大于4cm。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变式1】下列四个说法:

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说法错误,应是线段最短;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说法错误,应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法正确.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变式2】如图,AD⊥BD,BC⊥CD,AB=5cm,BC=3cm,则B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A.

大于3cm

B.

小于5cm

C.

大于3cm或小于5cm

D.

大于3cm且小于5cm

【答案】D.∵AD⊥BD,BC⊥CD,AB=5cm,BC=3cm,∴BC<BD<AB,即B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大于3cm且小于5cm.

【解析】此题要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例题3】

【题干】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1=32°,∠2=25°,求∠BPC的度数.

【答案】解法1:

过P作射线PN∥AB.

∵AB∥CD,∴PN∥CD,∴∠4=∠2=25°.

∵PN∥AB,∴∠3=∠1=32°.

∴∠BPC=∠3+∠4=32°+25°=57°.

解法2:

过P作射线PM∥AB.∵AB∥CD,∴PM∥CD.

∴∠6=180°-∠2=180°-25°=155°.

∵AB∥PM,

∴∠5=180°-∠1=180°-32°=148°,

∴∠BPC=360°-∠5-∠6=360°-148°-155°

=57°.

解法3:

过C作CE∥BP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E,∠BPC=180°-∠7.

∵AB∥CD,∴∠E+∠2+∠7=180°,

∴∠7=180°-∠1-∠2=180°-32°-25°=123°,

∴∠BPC=180°-∠7=180°-123°=57°.

解法4:

可过B作PC的平行线(请同学们自己写出证明过程,方法同解法3).

【解析】此图不是我们所学过的“三线八角”基本图,需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成我们所熟知的基本图形解题。

【变式1】如图,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

【答案】解法1:

如图,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

∵∠B=25°,∠E=10°,∴∠B=∠BCM,∠E=∠EDN.∴AB∥CM,EF∥DN.

又∵∠BCD=45°,∠CDE=30°,∴∠DCM=20°,∠CDN=20°.

∴∠DCM=∠CDN.∴CM∥DN.∵AB∥CM,EF∥DN,∴AB∥EF.

解法2:

如图,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点M,交AB于点N.

∵∠BCD=45°,∴∠NCB=135°.∵∠B=25°,

∴∠CNB=180°-∠NCB-∠B=20°.又∵∠CDE=30°,∴∠EDM=150°.

又∵∠E=10°,∴∠EMD=180°-∠EDM-∠E=20°.

∴∠CNB=EMD.∴AB∥EF.

【解析】本题图中找出能直接判定AB∥EF的角很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做辅助线入手,找到使直线平行的角,使问题转化到“三线八角”.

【变式2】如图,已知AB∥CD,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PAB与∠PCD的关系.

【答案】

(1)图1:

∠APC=∠PAB+∠PCD.

理由:

过点P作PE∥AB,∵AB∥CD,∴AB∥PE∥CD,∴∠1=∠A,∠2=∠C,∴∠APC=∠1+∠2=∠PAB+∠PCD,即∠APC=∠PAB+∠PCD;

(2)图2:

∠APC+∠PAB+∠PCD=360°.

理由:

过点P作PE∥AB.∵AB∥CD,∴AB∥PE∥CD,

∴∠A+∠1=180°,∠2+∠C=180°,∴∠A+∠1+∠2+∠C=360°∴∠APC+∠PAB+∠PCD=360°

(3)图3:

∠APC=∠PCD﹣∠PAB.

理由:

延长DC交AP于点E.∵AB∥CD,∴∠1=∠PAB;又∵∠PCD=∠1+∠APC,∴∠APC=∠PCD﹣∠PAB;

(4)图4:

∴∠PAB=∠APC+∠PCD.

理由:

∵AB∥CD,∴∠1=∠PAB;

又∵∠1=∠APC+∠PCD,∴∠PAB=∠APC+∠PCD.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的应用与辅助线的作法.

【例题4】

【题干】学习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己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

(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由作图过程可知,∠1=∠2,为内错角相等;∠1=∠4,为同位角相等;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理解折叠的过程,图中的虚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故过点P所折折痕与虚线垂直.

【变式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等于(  )

 

A.

56°

B.

68°

C.

62°

D.

66°

【答案】B.根据题意知:

折叠所重合的两个角相等.再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

2∠1+∠2=180°,解得∠2=180°﹣2∠1=68°.

【解析】此类折叠题,所重合的两个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和∠2的关系.

【变式2】将△ABC沿着平行于BC的直线折叠,点A落到点A′,若∠C=120°,∠A=26°,则∠A′DB的度数为.

【答案】∵∠C=120°,∠A=26°,∴∠B=180°-(∠A+∠C)=34°,又∵DE∥BC,

∴∠ADE=∠B=34°,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E=∠A'DE,∴∠A'DE=∠ADE=∠B=34°,

∴∠A′DB=180°-∠ADE-∠A'DE=112°.

【解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出∠B,从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B,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E=∠A'DE,利用平角的知识可求出∠A′DB的度数。

【例题5】

【题干】(2013•钦州)定义:

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到直线l1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直线l1平行且与l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1、a2上,到直线l2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直线l2平行且与l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1、b2上,∴“距离坐标”是(1,2)的点是M1、M2、M3、M4,一共4个.

【解析】理解新定义,掌握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k的点在与已知直线相距k的两条平行线上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1】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cm,b与c的距离为2cm,则a与c的距离为(  )

 

A.

2cm

B.

3cm

C.

7cm

D.

3cm或7cm

【答案】D.如图,①直线c在a、b外时,∵a与b的距离为5cm,b与c的距离为2cm,∴a与c的距离为5+2=7cm,②直线c在直线a、b之间时,∵a与b的距离为5cm,b与c的距离为2cm,∴a与c的距离为5﹣2=3cm,综上所述,a与c的距离为3cm或7cm.

【解析】因为直线c的位置不明确,所以分①直线c在直线a、b外,②直线c在直线a、b之间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变式2】如图,△ABC,△EFG,四边形ACEG的面积相等,并有AE∥GD,BC:

EC=3:

1.由此可知DE:

CE:

BE=.

【答案】连接AD,∵AE∥GD,∴S△EGD=S△AGD(同底等高),∴S△AOG=S△EOD,∴S△ACD=SAEDG,S△ADE=S△EGF,又∵S△ABC=S△EFG=SACEG,∴C,D是三等分点,

∵BC:

EC=3:

1,∴DE:

CE:

BE=2:

1:

4.

【解析】连接AD,用平行线转换,这三块面积恰好是AC、AD三等分的面积,即C、D是三等分点,从而可求出比值关系。

【例题6】

【题干】如图,一块边长为8米的正方形土地,在上面修了三条道路,宽都是1米,空白的部分种上各种花草.

(1)请利用平移的知识求出种花草的面积.

(2)若空白的部分种植花草共花费了4620元,则每平方米种植花草的费用是多少元?

【答案】解:

(1)(8﹣2)×(8﹣1)=6×7=42(米2),答:

种花草的面积为42米2.

(2)4620÷42=110(元),答:

每平方米种植花草的费用是110元.

【解析】解决此题关键是要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道路平移到矩形的边上进行计算.

【变式1】如图①所示,已知,BC∥OA,∠B=∠A=100°,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

OB∥AC;

(2)如图②,若点E、F在BC上,且∠FOC=∠AOC,OE平分∠BOF.求∠EOC的度数;

(3)在

(2)的条件下,若左右平行移动AC,如图③,那么∠OCB:

∠OFB的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

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4)在(3)的条件下,当∠OEB=∠OCA时,试求∠OCA的度数.

【答案】

(1)∵BC∥OA,∴∠B+∠O=180°,又∵∠B=∠A,∴∠A+∠O=180°,∴OB∥AC;

(2)∵∠B+∠BOA=180°,∠B=100°,∴∠BOA=80°,∵OE平分∠BOF,∴∠BOE=∠EOF,又∵∠FOC=∠AOC,∴∠EOF+∠FOC=

(∠BOF+∠FOA)=

∠BOA=40°;

(3)结论:

∠OCB:

∠OFB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为:

∵BC∥OA,∴∠FCO=∠COA,

又∵∠FOC=∠AOC,∴∠FOC=∠FCO,∴∠OFB=∠FOC+∠FCO=2∠OCB,∴∠OCB:

∠OFB=1:

2;

(4)由

(1)知:

OB∥AC,则∠OCA=∠BOC,由

(2)可以设:

∠BOE=∠EOF=α,∠FOC=∠COA=β,则∠OCA=∠BOC=2α+β,∠OEB=∠EOC+∠ECO=α+β+β=α+2β,∵∠OEC=∠OCA,∴2α+β=α+2β,∴α=β,∵∠AOB=80°,∴α=β=20°,∴∠OCA=2α+β=40°+20°=60.

【解析】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2】如图①,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B1B2,得到封闭图形A1A2B2B1(即阴影部分),在图②中,将折线A1A2A3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B3B2B1(即阴影部分).

(1)在图③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2个单位,从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阴影表示;

(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设长方形水平方向长均为a,竖直方向长均为b):

S1=,S2=,S3=;

(3)如图④,一块长方形草地,长为20米,宽为10米,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2米),请你写出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米2;

(4)如图⑤,若在(3)中的草地又有一条横向的弯曲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1米),请你写出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米2.

【答案】

(1)如图.

(2)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都可看作是以b为长,2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故S1=2b,S2=2b,S3=2b;

(3)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2×10=20米2;

(4)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是10×2+20×1﹣2×1=38米2.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

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

【例题7】

【题干】如图,为解决A、B、C、D四个小区的缺水问题,市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水厂,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水厂H的位置,使之与四个小区的距离之和最小.

(2)另外,计划把河流EF中的水引入水厂H中,使之到H的距离最短,请你画图确定铺设引水管道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连接AC和BD,线段AC和BD的交点H点就是水厂的位置.

(2)理由是:

垂线段最短.

【解析】

(1)线段AC和BD的交点即是水厂的位置.

(2)过点H作直线EF的垂线段即可.

【变式1】下列各种说法(  )

(1)如图①,把弯曲的河道BCA改成直道BA,可以缩短航程:

(2)如图②,把渠水引到水池C中,可以在渠岸AB边上找到一点D.使CD⊥AB,沿CD挖水沟,水沟最短;

(3)如图③,甲、乙两辆汽车分别沿道路AC,BC同时出发开往C城,若两车速度相同,那么甲车先到C城.其中,运用“垂线段最短”这个性质的是(  )

 

A.

①②

B.

53°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C.如图①,弯曲河道BCA改成直道BA,可以缩短航程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②,把渠水引到水池C中,可以在渠岸AB边上找到一点D.使CD⊥AB,沿CD挖水沟,水沟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如图③,甲、乙两辆汽车分别沿道路AC,BC同时出发开往C城,若两车速度相同,那么甲车先到C城,根据垂线段最短.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