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438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道部组织架构.docx

铁道部组织架构

南宁铁路局概况    

  经铁道部批准,自11月16日起柳州铁路局更名为南宁铁路局,简称“宁”,局机关由柳州搬迁至南宁。

  管辖铁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贵州、湖南3省部分地区。

有湘桂(蓝家村—隘口)、黔桂(柳州—麻尾)、焦柳(牙屯堡—柳州)、黎湛(黎塘—湛江)、河茂(河唇—茂名)、南昆(南宁—威舍)6条干线,柳州、南宁2个枢纽。

湘桂线在永州—蓝家村间K147+600处、焦柳线在塘豹—牙屯堡间K1370+000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黔桂线在鼓里—麻尾间K310+500处与成都铁路局分界,南昆线在品甸—威舍间K491+129处与昆明铁路局分界,河茂线在茂名K61+353处与三茂铁路公司分界。

  管内既临边沿海,又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较为常见,对运输安全威胁较大。

防洪、防风、防高温是每年运输安全的重点工作。

  广西是路局经济吸引区的主流地区,是客流货源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广西经济后发优势凸现,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为路局做大运输总量、构筑强局之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两港一线”(湛江港、防城港、南昆线)是全局货物运输的重点和亮点,年货物发送量约占全局的二分之一。

湛江港是大西南各省(区)物资进出口的重要口岸,是海南省与祖国内地联系的水运咽喉,年内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经铁路发送的港口货物万吨,比2006年增加72万吨。

防城港是广西第一大港口,年内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经铁路发送的港口货物万吨,比2006年增加228万吨。

南昆线开通运营以来,货物运量持续快速增长,年内发送货物875万吨。

  线路总延展长度4463.7公里,正线延展长度2956.8公里,无缝线路长度2363公里;营业里程2402.9公里;道岔4600组;桥梁1175座90044米;隧道282座147099米;涵渠8031座175907米。

配属机车666台,其中内燃机车545台,电力机车121台。

配属客车1392辆。

电气集中车站241个。

自动闭塞线路长度807.4公里,半自动闭塞线路长度1418.7公里。

车站总数241个,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9个、二等站7个、三等站24个。

  全局运输业固定资产原值亿元,其中运营单位亿元,占全局固资总额的%;工附业单位亿元,占%。

  局属单位43个,其中运输站段25个,其他单位18个。

运输站段中,直管车站6个,车务段5个,客运段1个,机务段2个,供电段2个,电务段1个,工务段5个,工务机械段1个,车辆段2个。

  年末职工总数62989人,其中在岗长期职工56801人,临时职工53人,非在岗职工6135人。

干部11245人,其中女干部2266人。

工人50375人,其中女工8160人。

全局干部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8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243人、中级技术职务1859人、初级技术职务3982人。

政工人员1607人,其中高级政工师69人,政工师520人,助理政工师、政工员1018人。

全部工人中,高级技师54人,技师507人,高级技工20450人,中级技工9645人,初级技工332人。

  年内,路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和谐铁路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增吨、压点、加密、提速”工作思路,大力弘扬“自我加压、自强不息”精神,构筑强局之路,构建和谐企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运输安全。

以确保全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安全为主线,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生产基本稳定。

截至12月31日,全局实现无责任行车特大、重大事故1019天。

  生产经营。

全局完成旅客发送量万人,同比增长%;货物发送量万吨,同比增长%;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长%;运输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运输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多元经营完成营业收入47亿元,实现利润9383万元,分别为年计划的%和%;分流主业人员2828人。

  铁路建设。

全局完成大中型项目投资亿元,为年计划的%;更新改造投资亿元,专项资金投资亿元,大修支出亿元。

  科技环保。

完成5项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前期技术论证,15项挖潜扩能工程项目技术审查,9项信息化建设工程前期方案审查。

投资科技经费345万元,安排49项有关运输生产中行车和劳动安全、生产技术攻关、客货营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

年内通过鉴(评)定科技成果17项。

组织21个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创新产品和科研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装备展览,促进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全面完成铁道部下达路局的节能环保年度计划指标。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树标塑形”活动,不断提高站车文明服务水平;建立路风长效机制,严肃查处以车以票谋私、乱收费问题。

路局获本年度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标兵单位称号。

  职工生活。

全局职工人均收入保持适度增长;深入实施五年职工住房建设计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370套、竣工1799套。

落实“三不让”承诺,全局共筹集专项资金万元、支出万元,救助困难职工432户,助学534人次,助医2810人次。

  路局机关设在广西南宁市衡阳西路30号,邮政编码530003。

值班路电069-22050、市电。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概况  

  地处中国中南部,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铁路,包括京广线蒲圻(k1337+600处与武汉局分界)以南至广州、焦柳线西斋(k798+451处与武汉局分界)至牙屯堡(k1370+069处与南宁局分界)、沪昆线五里墩(k1102+000处与南昌局分界)至大龙(k1649+495处与成都局分界)、湘桂线滩头湾(k150+111处与南宁局分界)以东、广茂线茂名东(k368+310处与南宁局分界)以东、京九线定南(k2008+200处与南昌局分界)以南、漳龙线琥市(k143+037处与南昌局分界)以南以及广深、石长、洛湛、畲汕、资许、韶山、云浮和湛海、海南新西环、平南等线共4869公里营业里程铁路。

管内的京广、京九两线是全国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沪昆、焦柳、渝怀和石长线是沟通大西南的钢铁桥梁;广茂、漳龙、畲汕三线地处西南、东南沿海,粤海铁路通道将海南铁路与大陆相连。

  管内高温多雨多台风,防洪防风防高温为每年运输生产的重点工作。

年内湖南、广东降雨量基本与历年持平,海南省降雨量比历年平均值少。

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暴雨强度大,暴雨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

管内各主要干线共发生水浸路基、边坡溜坍、滑坡等各种水害189处,其中中断正线行车的水害77处,累计中断正线行车230小时23分。

正线限速水害17处,倒树影响行车3处。

站线水害14处,中断站线行车水害2处。

  线路总延展长度10522.6公里,营业里程4917.5公里,电气化营业里程1907.059公里,接触网条公里。

道岔11615组,桥梁2846座316122延米,隧道969座437707延米,涵洞20601座536783延米,桥隧总换算长488624米。

配属机车1278台,其中内燃机车726台、电力机车552台;客车4188辆,货车1323辆。

管辖车站454个,其中特等站6个、一等站15个、二等站23个、三等站39个。

编组站6个。

联锁车站(场)493个,其中计算机联锁车站(场)179个,电气集中车站(场)294个。

自动闭塞线路2182.886公里,半自动闭塞线路3048.801公里。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万元,资产总额亿元。

  集团公司机关设限额内行政职能部门22个,限额外职能机构3个,学、协会机构2个,附属机构29个,派出机构4个。

党委职能部门3个。

  集团公司拥有30个直管运输站段,广深股份、三茂股份和广梅汕、石长、粤海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控股运输子公司、深圳平南有限公司1家参股运输子公司,以及实业、旅游、广告、房地产、经济技术开发和外经外贸等一大批多元经营企业。

集团下属各类独立核算单位86个,其中直属单位49个。

  职工总数151345人,其中女职工28865人。

干部27897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人,副高级252人,中级2530人。

工人114887人,其中高级技术工人34763人,中级技术工人23170人,高级技师20人,技师1370人。

  年内,广铁集团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标准、严管理、建机制、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克服各种困难,经受严峻考验。

全年运输收入完成亿元,超年度预算亿元,比上年增长%;日均装车4152辆,比上年增长%;发送货物9494万吨,比上年增长%;发送旅客亿人,比上年增长8%。

  运输安全保持基本稳定。

以提速安全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五查”和“十项整治”活动,狠刹职工“两违”,强化现场控制,安全保持基本稳定。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顺利实施。

广深四线实现如期开通,提速调图工作顺利完成。

提速后,集团列车运行图和车流径路进一步优化,运输生产力得到释放,客货运输能力分别增长23%和10%。

广深线首开中国客货分线先河,实现城际公交化运输,动车组平均上座率80%,日均运送万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备质量有新提高。

开展以工务线路为主的设备大整治,基本完成管内京广线株洲以北、沪昆西线的整治任务,机车、车辆、牵引供电和通信信号等主要行车设备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设备故障率有所下降。

  铁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铁路建设投资亿元。

石长铁路、洛湛铁路益永段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广深四线、石怀电化、海南西环线如期开通;海南东环线、厦深铁路、广州动车段开工建设;新广州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洛湛铁路岑茂段等工程进展顺利。

  基础改革迈出新步伐。

完成广深股份公司收购广坪段运营资产工作;对集团调度所、广深股份公司机关和站段进行整合;深化劳动组织改革,运输业减员4000多人,劳动生产率有新的提高。

  经营管理得到新加强。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规范资金管理,防范和规避资金风险。

全年完成运输营业收入亿元,超收9亿元。

同时,以配合国家审计为契机,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问题,狠抓整章建制,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

完成广深线自动售检票、广州东动车所安全生产指挥等系统的研发和运用。

参与完成的“时速200公里等级提速系统工程”和“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得铁道部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职工福利得到新改善。

落实部党组“三个倾斜”要求,实现一线职工收入逐年增长,2007年一线职工收入增幅18%,比全集团职工平均工资增幅高出4%。

落实部党组“三不让”承诺,筹措专项资金9843万元,补助困难职工万多人次,补助5123名大病职工,资助925名职工子女上学。

职代会提出为职工办的10件好事得到较好落实,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化宫建设进展顺利,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集团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公检法、企业文化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行政监察、外事外经、战备武装、老干退管、信访维稳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集团公司机关设在广州市中山一路151号,邮政编码510088。

值班路电057-22159、市电。

武汉铁路局概况    

  武汉铁路局地处华中腹地,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6月中旬至7月中旬梅雨期雨量多,强度大,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铁路塌方和断道。

管内大型厂矿多,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卸车量大于装车量、排空车多是运输的一大特点。

  管辖线路48条,其中,主要干线3条。

京广线北起小商桥与孟庙车站间K807+000处与郑州铁路局分界,南至蒲圻与茶岭车站间K1337+600处与广铁集团公司分界;京九线北起淮滨与阜阳南车站间K907+300处与上海铁路局分界,南至蔡山与孔垄车站间K1277+000处与南昌铁路局分界;武九线西起武昌车站21号道岔,东至西河村与夏畈车站间K185+809处与南昌铁路局分界;孟宝线东起孟庙车站40号岔尖,西至余官营与宝丰车站间K98+000处与郑州铁路局分界;宁西线西起小林与李家湾车站间K563+600处与郑州铁路局分界,东至祖师庙与叶集车站间K800+400处与上海铁路局分界;襄渝线东起老河口东3号岔尖,西至胡家营与白河县车站间K174+994处与西安铁路局分界;焦柳线北起郜营与耿坡车站间K474+099处与郑州铁路局分界,南至西斋与澧县车站间K798+451处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分界;鸦宜线东起鸦鹊岭车站12号岔尖,西至晓溪塔车站K49+000处与地方专用线分界。

  辖区线路连接湖北、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安徽6省,线路总延展长度6482.083公里,营业里程2799.9公里,双线及以上区段1489公里,占全局营业线路长度的%,电气化营业里程1609.662公里,占全局营业线路长度的%;无缝线路4010.606公里。

道岔7392组,道口208处。

桥梁1752座167213延长米,隧道122座63964米。

  配属机车811台,其中电力机车336台,内燃机车475台。

配属客车2203辆,局图定运用客车51对100组(其中图定临客2对4组)1583辆,开往北京西等19个方向。

自动闭塞1609.662公里,半自动闭塞1218.464公里;联锁车站288个,其中电气集中165个,微机联锁111个,非电气集中12个;驼峰场11个;联锁道岔总数7195组,其中电气集中道岔7100组;机车信号机车台数826台,1272公里;道口信号58处;电气化四显示区段1198.898公里,三显示区段410.764公里。

CTCS-2列控系统动车组机车4台,ATP设备8套,CTCS-2车站20个,CTCS-2区段长度231.922公里,动车所1处。

调度集中车站11站,区间站,151.584公里,调度台20个。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亿元,净值亿元。

  路局机关行政限额内机构处、部、室22个,限额外机构5个;附属机构38个,其中部控附属27个,自收自支机构7个,学(协)会2个,办事处机构2个。

全局直管单位78个,其中:

车务单位15个,机务单位5个,车辆单位2个,工务单位6个,电务单位2个,合资铁路公司1个,工程指挥部9个,多、集经系统19个,公、检、法单位10个,非运输单位9个。

有车站264个(含合资铁路),其中:

特等站3个、一等站13个、二等站18个、三等站51个、四等站87个、五等站92个。

  职工总数97803人,其中女职工19107人。

干部14375人,专业技术人员6112人,其中高级178人,中级1814人,初级4220人;专职从事专业技术人员3912人,其中高级94人,中级1047人,初级2771人。

工人82626人,其中高级技师29人,技师940人,高级技工29049人。

  2007年,武汉铁路局面对春运、提速调图、暑运和防洪等诸多考验,全局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统领,坚决贯彻铁道部党组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

  1.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客货运输创造历史新水平。

  一是技术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

全局时速250公里、20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分别达到84公里和632公里,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以及列控系统、调度集中系统等中国铁路最高水平的技术装备大量投用,客货运输能力分别提高%和%。

  二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新突破。

大面积提速调图后,全局分界口货车交接对数同比增长10%,其中京九、焦柳等主要分流干线分别增长12%和%。

共整合调度台6个、货运办理站10个,关停专用线92家,扩大、新建战略装车点7个,在3个厂矿作业点实现路企直通运输,客货运机车平均牵引距离分别延长142公里和78公里,管内京九、焦柳、襄渝、宁西等干线牵引定数贯通至4000吨或4500吨,货物列车直达比重达到40%以上。

货车周时、中时、停时同比分别压缩天、小时和小时,静载重提高吨,机车平牵、日车公里和日产量分别提高31吨、9公里和万吨公里。

  三是客货运输取得显着成效。

全年客车平均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货运总量和效益的大幅增长,同比日均装车、货运收入分别增长8%和%。

多项运输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客运量5125万人、同比增长%,货运量9729万吨、增长%,换算周转量1579亿吨公里、增长%,运输进款收入亿元、增长%。

特别是建局以来货运量年均增幅超过6%,改变多年低水平徘徊局面。

同时,全年节约机车能耗支出1206万元,降低物资采购成本5340万元,压缩非生产性支出815万元。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铁路运输保障水平提高。

在运能紧张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多次圆满完成电煤、粮食和救灾物资集中抢运任务。

全年共组织湖北电煤到达2660万吨、增长18%,钢材、化肥、粮食运量分别增长6%、%和%。

客运抓住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契机,开行到北京、长沙、郑州动车组列车4对、到上海、杭州、宁波一站直达特快列车3对,以及到威海、海南、西藏、成都等方向列车,武汉到北京、上海、杭州间旅行时间分别压缩1小时48分、7小时27分和8小时25分。

增加配属6对空调客车,对60辆绿皮车进行翻新改造,对驻马店、钟祥等69个客运站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旅客旅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局12趟“三进”列车被评为“红旗列车”,汉口站被评为文明车站。

  3.经营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

一是规范经营行为。

以国家审计为契机,认真自查、整改存在的问题,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经营管理规范化。

二是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抓好预算编制、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等关键环节,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三是成本控制得到加强。

建立财务和业务部门成本联控机制,大力开展节支降耗活动,严格控制大项支出,全年节约机车能耗支出1206万元,降低物资采购成本5340万元,压缩非生产性支出815万元。

四是多元经营稳步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实业开发,运贸、物流、房地产、工业制造等重点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势头。

全年,完成运输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多元经营收入亿元,增长%。

路局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7位。

  4.深化内部改革,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检修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

武南内燃机车检修基地功能得到完善,客车“十个重点检修单元”建设加快推进,武南70吨级货车段修工艺线建成投用。

二是修程修制改革扎实推进。

机务系统基本实现按机型集中配属和集中中修,工电系统在推进专业修、集中修方面取得新进展,供电系统在提速区段推行“项目制”集中修,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

三是深化劳动组织整合。

实行新的定员标准和劳动班制,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进一步明晰路局与站段管理权责,理顺经济关系,加强专业管理,提高路局直管站段效能;规范站段内部管理,优化车间、班组设置,推进“三标”建设,强化异地车间管理,提高站段管理能力;完成站段不再主办或托管多经工作,规范了主辅关系。

同时,抓好分离办社会职能收尾工作,完成原铁路中小学离退休人员移交任务,铁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顺利移交地方管理。

  5.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京广线信陈段改造、武昌站主体工程建成投用,天兴洲大桥、武合铁路、宜万铁路、武康二线、武汉站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武汉货车外绕线、洛张电化、武汉动车段、汉口站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

汉口动车组运用所、客运高站台、客车整备点、线路安全防护工程等局管项目按期完成。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完成亿元。

  6.加强教育培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适应提速调图需要,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92期,培训职工万人次。

突出动车组司机、随车机械师、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列车“三乘”人员等主要行车岗位人员,组织上岗操作,加强实作演练,提高了实作技能和应急能力。

完善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开展首席岗位、星级职工等评比活动,激发了职工学技练功的内动力。

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考评,全年新增高级工3379人、技师641人,推荐84名职工参加部高级技师评审,全局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上年的%提高到%。

  7.以确保提速安全为重点,运输安全保持了基本稳定。

一是关键时期运输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春运、提速调图、暑运和防洪以及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等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集中主要精力抓安全,强化责任包保;二是安全基础得到全面提升。

管内京广、京九、武九干线线路消灭了Ⅲ级超限,消灭了影响列车运行和旅客服务的动车组设备故障,消灭了提速区段责任事故。

积极探索提速安全规律,初步构建了武汉局提速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安全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施工安全不稳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时速160公里及以上区段实现路外人员零死亡,没有发生汛期拦停列车的险情,杜绝了影响行车安全的货运事故。

  8.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的改善。

高度重视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上年职代会提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全局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职工住宅共开工22.8万平方米,建成2109户;投入1200万元更新完善沿线文化线、生活线设施。

筹集资金4471万元,助困12685人次、助学1419人次、助医12578人次。

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多集经企业800名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

坚持源头治理,细化稳控措施,加大信访突出问题的化解力度,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

  路局机关设在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号,邮政编码430071。

值班路电051-25540、市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是铁道部直属科研机构。

1949年11月,新中国诞生仅仅一个月,国家百废俱兴之际,铁道部即决定筹建铁道科研机构。

1950年3月1日,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唐山正式成立。

同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领导机构迁京,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为研究所所长。

1956年铁道研究所扩建为铁道科学研究院,茅以升任院长。

   建院50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从小到大,已发展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院,成为铁路科研、试验、工业产品及材料检验、科技信息和标准计量中心。

全院现有职工23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40人,占职工总数的69%。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1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55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岩土工程、轨道结构、无缝线路、桥隧建筑、水工水文、工程爆破、结构振动、沙漠冻土等特殊地质路基、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编组站自动化、车站计算机控制、调度指挥、无线通信、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电子计算机应用、金属及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工艺、无损探伤技术、自动检测、客货运输组织、运输经济、装卸机械、基础标准、科技信息以及软科学研究等方面,承担了国家和铁道部几千项科研课题,取得科技成果268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59项,省部级奖611项。

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在科研开发实践中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

1978年以后,陆续建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已招收和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共计500余人。

全院出版各类专业技术刊物12种(含内部刊物2种),拥有图书、文献资料30余万册。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铁道部的支持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积极加强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与国际铁路联盟、国际重载协会及美、日、俄、法、德、瑞典、波兰、韩国等10余个国家及国际知名企业以专家互访、建立合作关系、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客座教授、长期技术合作、进出口产品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知名度正不断提高,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中国铁道科研开发机构。

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 

   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是1994年由铁道部单独投资设立的惟一面向全国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