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65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docx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范围称为视野。

第一课  放大镜

1、什么是放大镜?

特点是什么?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特点是:

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透明。

2、放大镜的构造包括:

透镜、镜柄、镜框。

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3、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5、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

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7、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如水滴、老花镜、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的功能。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9、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

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和计算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10、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谁?

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

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培根。

11、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

②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是因为镜片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有什么特点?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触角、眼、口器;胸部有三对足。

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有翅膀的。

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2、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可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3、举例说明昆虫的身体有哪些奇特构造?

①苍蝇落在光滑直立的玻璃上停留和爬行,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苍蝇、蜻蜓是复眼。

②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③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很多。

④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4、蚜虫的样子:

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蚜虫是黄色的,只有针眼般大小,像小米,在10倍的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5、蚜虫是怎样刺吸植物的汁液的?

蚜虫进食时,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蚜虫是害虫。

6、草蛉幼虫的嘴是什么样子的?

草蛉幼虫的嘴跟蚕的嘴很相似,外形像一对“镰刀”,左右两部分合成尖细的管子,可刺入蚜虫的体内。

7、草蛉幼虫怎样吃蚜虫?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草蛉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直到剩下一只空壳,草蛉幼虫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什么叫晶体?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如: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矿石、金属、维生素C等等。

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非晶体。

如:

玻璃、珍珠、松香、琥珀、黄土等都不是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

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的。

4、各种晶体的形状晶体物质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黄铜、食盐、白糖、碱的晶体是立方体。

味精的晶体是柱体(柱状),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针,水晶的晶体像金字塔,雪花的晶体像小花和六角形,碱的晶体像小树枝。

同一种物质晶体的颗粒形状大致是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的晶体都是同一样的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5、晶体有什么用途?

晶体不仅漂亮,而且用途广泛。

能实现电、磁、光、声和力的相互作用和转换,应用于通信、摄影、医学、气象学、建筑学、军事技术、航空等领域,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激光晶体。

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手术刀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地质学家还用晶体判断矿物成份,鉴别岩石。

6、怎样制作食盐、味精、食用碱的晶体?

制作一些浓的食盐、味精、食用碱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片上,待水份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玻片上留下的晶体。

7、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如水结冰)和减少水分法(自然蒸发)。

8、海水通过风吹日晒后,水分会慢慢的蒸发最后从海水中析出海盐晶体。

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怎样做简易显微镜?

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3、最早的的显微镜是什么样子的?

发明于什么时间?

显微镜的发明是在17世纪。

人们把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

4、显微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显微镜观察物体,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增加了。

肉眼看青苔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就像一片丛林。

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还能看到花粉管的生长。

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病毒和细菌。

6、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7、说说显微镜的发展:

在17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现在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第5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什么叫细胞?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发现软木薄片的结构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他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应有哪些准备和要求?

应准备材料和工具、采集标本、培养微生物、制片。

要求是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制作洋葱玻片标本①用小刀切开洋葱;②取出其中的一片;③用小刀切出很薄很透明的一小块(或用刀片刮很薄一层);④用镊子将切出的小块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平展开,不能折叠;⑤盖上盖玻片⑥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5、显微镜的构造(从上往下数)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①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向着光把显微镜放在平桌面上;(安放)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③调节反光镜,从目镜能看到光圈;(对光)④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中央;(上片)⑤调节准焦螺旋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⑥从目镜看,调整准焦螺旋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调整光线到尽可能看清标本;(调焦)⑦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看到的图像也刚好相反。

(观察)简单归结为五点: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7、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看到有什么不同?

肉眼看:

皮光滑、白色、有纹路放大镜看:

纹路更粗、更清楚显微镜看:

看到很多长方形的像格子一样的细胞。

8、洋葱的细胞是什么样的?

近似长方形、有细胞皮、大液泡、细胞核。

9、用显微镜观察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

一般要用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等。

10、除了病毒以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连线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培养皿          夹取实验材料滴管            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          染色碘酒            放置切片标本烧杯            吸取多余水分裁纸刀          盛放液体吸水纸          切割洋葱

第6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用显微镜观察蓖麻叶是什么样子?

用显微镜观察蓖麻叶看到了叶细胞的叶绿体,叶表皮的气孔,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气孔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

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

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细胞学说的建立:

生物和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本身也是有生命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生物的细胞不同,同一种生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5、细胞的作用有哪些?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的作用多种多样。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输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6、举例说说细胞的作用?

血液中红细胞起着运输的作用。

白细胞起着免疫的作用与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生殖细胞起着遗传作用;脂肪细胞起存储作用;骨细胞起着结构支持作用;垂体细胞起着分泌作用;叶表皮细胞起着呼吸作用。

7、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

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以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先发现的。

8、血中的红细胞也叫红血球,起运输作用,被誉为运输兵。

形状像圆球。

第7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许多微生物。

2、第一个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是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水里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4、微生物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见过?

答:

微生物我们都见过,如发绿的水中、发霉的馒头或面包上都有微生物,我们所食用的蘑菇、木耳等属于真菌,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5、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采集池塘或鱼缸的水,用滴管吸取一商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6、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取鱼缸里或池塘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玻杯中,几天后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点就是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杯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是以此为养料大量繁殖的。

7、便于观察微生物的方法: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观察,可先在载坡片上放少量脱脂棉,再滴水,也可用吸水纸把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份吸掉,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8、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里都到了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喇叭虫、眼虫、团藻等等。

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吗?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①新陈代谢;②应激性;③生长、发育和繁殖;④遗传和变异;⑤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8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等。

2、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3、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①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人们看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②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后,人们观察到微生物、发现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胞和病毒等,并从此开始和它们斗争。

③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牛等,还可以把人胰岛素基因种到细菌细胞中,产生大量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④微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生产食物,如杂交水稻、面包、醋等(酵母菌)。

⑤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也要靠微生物,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世界。

⑥土壤的净化和改良也离不开微生物。

总之,微生物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4、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人们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5、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答:

微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有些细菌和病毒能让人感染疾病,如:

伤寒、霍乱、鼠疫等;有些微生物却能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垃圾和污水处理也需要微生物,微生物还可以净化和改良土壤。

[资料库]

1、什么叫多细胞生物?

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叫多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如:

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细菌、动物卵(如:

鸡蛋、鸭蛋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3、植物的一些细胞,如叶绿体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和其它动物、人类需要的养料。

4、地球至少存在250万种生物,每种生物的大小、外形和其他性状,都是由各自的细胞决定的。

5、水中的微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的共同特征就是身体非常小,结构简单,都是一个细胞组织的,它们的繁殖都是用一分为二分裂的方法。

6、草履虫外形像一虫草鞋,一般情况下,草履虫的繁殖方法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

7、人体的白细胞跟病毒、细菌作战,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

8、脂肪细胞能储存能量。

9、眼虫的构造有:

红色的眼点、鞭毛、细胞核、表膜、叶绿体、伸缩泡。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1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什么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我们身边的物品、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米烧成米饭,写字留下的字迹,雨后积水慢慢蒸发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成沙子等。

4、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答: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不断变化的,只是有的变化快一些,有的变化慢一些,即有的变化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或感觉到,而有些变化我们不易察觉,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

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什么叫物理变化?

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如:

折纸、易拉罐压扁、豆子泡胀、把沙子与黄豆混合等。

2、什么叫化学变化?

有些物质变化还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如:

火柴燃烧、蜡烛燃烧、燃放烟花、小苏打与白醋混合、铁生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等。

3、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如:

加热白糖过程中先发生白糖熔化(即由固体白糖变成液体白糖)的物理变化,再发生白糖逐渐炭化(再由液体白糖变色)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过程中先发生蜡烛熔化(由固态蜡变成液态的蜡烛油)的物理变化,再发生液体蜡烛油汽化后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什么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氧气,同时还合成了葡萄糖。

氧气和葡萄糖都是生成的新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6、观察变化的重要性: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第3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为什么米饭咀嚼一会儿,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中有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唾液和米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所以有甜味了。

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

米饭本身并不含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用什么方法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变蓝色的含淀粉,不变颜色的不含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

米饭、馒头、土豆、红薯、玉米、豆类、藕、香蕉等。

5、怎样用淀粉制作神秘信?

怎样才能看见字?

用毛笔蘸上淀粉水,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字看不见了,就成了神秘信。

用碘酒涂湿淀粉水写的信,淀粉遇碘酒改变了颜色,就看见了淀粉写的字。

 

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特点:

小苏打是白色细小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加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白醋的特性:

白醋是无色液体,由于含有醋酸,所以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3、小苏打与白醋的混合方法:

一份小苏打,三份白醋(1:

3),谁先放入杯中都可以。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加入一份小苏打(3:

1)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可以说成: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后,留在杯子里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醋酸钠。

③手摸杯子比原来凉一些,因为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5、二氧化碳是什么气体?

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是空气的组成部分,能让燃着的火焰熄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有些饮料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如汽水瓶盖打开冒出的气泡,人呼出的气体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

第5课  铁生锈了

1、铁钉、铁门等铁制品都会生锈是化学变化。

2、铁片和铁锈比较有哪些区别?

3、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氧化铁这一新的物质。

(铁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才会生锈,在氧和水充足时,铁会完全氧化成锈)。

4、什么是铁锈?

铁锈叫氧化铁,是一种红褐色的物质,不像铁那么坚硬,易脱落(脆),铁生锈体积增大8倍,如不除去铁锈,铁锈易吸收水份,铁也锈得更快。

第6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答: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铁钉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是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变绿,取出铁钉会发现银白色的铁钉变成了红色。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大致有四种:

①改变颜色,如碘和淀粉的变化②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③产生沉淀物,如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④产生气体,如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第7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只有水或只有氧气铁都不会生锈。

2、铁淹在菜油中不会生锈,因为油中无水;铁在盐水中生锈最快最多,因为盐水能帮助铁钉尽快地完成化学腐蚀;铁在潮湿处生锈快,因为水份多,又有氧气;铁完全淹在水中生锈反而慢,因为淹在水中氧气少。

生锈速度排序为(由慢到快):

油中→空气中→水中→潮湿处→盐水中。

3、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4、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怎样控制〈或减缓〉铁生锈?

)答:

隔绝空气和水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具体做法是:

①铁上面涂上油漆,切断铁与空气、水的接触。

②把铁器放在干燥的地方。

③凡是有水的铁器必须用帕布擦干表面的水。

④铁锅炒菜后,洗后必须加热烧干锅内的水份。

⑤铁制品也可常涂上菜油、润滑油在表面进行包装。

⑥用塑料包装铁制品,隔绝空气和水。

⑦铁制品实行电镀。

5、为什么浸在水中的铁制品也会生锈?

答:

因为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中溶解有氧气,放在水中的铁制品能同时接触到水和氧气,所以在水中的铁制品也会生锈。

第8课  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

不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

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着很多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先溶化成蜡油是物理变化,蜡烛油气化后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加热白糖时,白糖先熔化是物理变化,又发生了白糖炭化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

①木材加工成桌子等家具(物理变化);②热水泡茶,冲咖啡等(物理变化);③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物理变化);④每天吃的食物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变化);⑤生产水泥是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⑥燃放烟花爆竹(化学变化)。

3、怎样制作橙汁饮料和柠檬汽水?

①橙汁饮料:

把橙子去皮榨成汁,加入少量水,再加一些糖就制成了(物理变化)。

②柠檬汽水:

在杯中加入糖,少量的柠檬酸,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这就是柠檬汽水了(化学变化)。

[资料库]

1、蜡烛燃烧会生成什么?

蜡烛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结合形成水,蜡烛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分部碳。

2、把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变红是因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的结果。

同样,也有一部分铁钉中的铁进入了硫酸铜溶液,好象铜与铁进行了交换。

3、物质是不灭的吗?

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是转变成了其它的物质。

4、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人在炼丹药的过程中,发现硫磺与硝石同时掉在炭火上,会产生火焰和爆炸声,他们不断实验、发明了火药,火药是古代炼丹家的意外发现。

火药燃烧爆炸是化学反应。

5、火药的成分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磺、木炭及一些辅料,如砷化合物、油脂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

6、最早的火药配方存在哪里?

可以考证的最早的火药配方保存在唐朝清虚子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之中,称“伏火矾法”。

7、我国的火药发明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经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又经西班牙传入欧洲。

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8、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首次)——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时间1969年7月)。

在月球上第一个留下脚印的是阿姆斯特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