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243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7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67的认识》教学反思

《6、7的认识》教学反思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

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

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

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

在一开始,我就说:

“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

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

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

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

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

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7的认识》教学反思2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

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

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

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

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

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

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

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

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6、7的认识》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

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

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

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

问:

最后两次拍了几下?

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

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

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

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

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

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6、7的认识》教学反思4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

  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7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有一次,我在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6、7的认识”中,通过“数”主体图内的事物、点子图逐步抽像出“6”和“7”,然后要求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深化对6、7的认识。

开始,我认为他们只会从学具盒中拿出6、7根小棒,放在桌上。

  课中,当学生拿出小棒表示“6”和“7”时,他们大脑中鲜活的奇思妙想让我一次次惊叹!

  你们看:

  1.用6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休田旧心目

  2.用7根小棒摆出的图形。

  这就是6岁儿童的杰作!

  低年级学生身上仍留有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探索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好奇心。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常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新发现,并以一种兴奋的情绪和执着的追求,投入到探索数学奥秘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种在活动之中涌动着的积极情绪和追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创新。

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加倍呵护小学生的这种情感和态度,而不要认为这与数学无关,就不发展。

应该让小学生长久保持这种积极探索的心向,促使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因此,培养创造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造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话,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其次,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促使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其创新的潜能。

第三,课上要多些允许,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营造创新的氛围。

第四,要延迟评价,多给学生留些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已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

最后,要善于布置趣味作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活动,只要相对于个人的过去是新颖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新。

教师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更为以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M·S·斯特娜夫人曾在《自然教育》一书中指出:

“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比拥有亿万家私都宝贵!

”我深有同感!

倘若我们不束缚儿童的思维,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正确的培养,不知明天以后的“明天”,他们会创造出什么?

《6、7的认识》教学反思6

  《6,7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熟练的数出6,7两数,会读这两个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会用这两个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

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6、7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

你们看他们是谁?

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7。

  师:

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

)板书:

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

(出示完整课题:

6和7)

  [设计说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

(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

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

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

……(学生报得数)

  师:

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

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

还可以怎样数?

  生:

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

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

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6个再添1是7

  师:

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

(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

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

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

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

”,“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3.6、7的写法。

  师:

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

你们想到了什么?

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

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

(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

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

(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

5添上1是几?

6添上1是几?

7去掉1是几?

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

0、1、2、3、4、5、()、()

  师:

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

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

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

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

指名数,拍手数。

  师:

5的后面是谁?

6的后面是谁?

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

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

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

你喜欢吃哪种水果?

(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

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

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

(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

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

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

游戏的名称是:

按要求做动作。

(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

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

指名提问,回答。

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

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7的认识》教学反思8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

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

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

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

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

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

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

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

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7的认识》教学反思9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

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

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

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

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

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

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

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分小组动手操作并结合游戏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一个个新知识,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同更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

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但从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

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最终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6位同学”和“第6位同学”的本质区别。

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6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

在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的太少,致使这个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课后反馈中发现学生掌握不够扎实。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

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逸夫小学刘丽娟《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