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508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个案社会工作.ppt

第七章社会个案工作,从19世纪开始社会工作逐步在西方发展起来,在逐步专业化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和社会行政工作在内的社会工作独特的方法体系。

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概述,一、社会个案工作的定义关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定义,各家各派有不同的观点,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社会工作创始人之一的MaryE.Richmond认为:

“个案工作是以个人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主的有意识影响,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的过程”。

鲍尔斯(SwithanBowers)认为:

“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以人类关系的科学知识与改善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为依据,以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全体或部分)之间有较佳的调适关系。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6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

“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特别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或无法与其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

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书中的定义与特点P187,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家庭常常会面临一些社会适应问题,如贫困、失业、疾病、酗酒、吸毒、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家庭破裂等。

当问题超出了他们自身力量所能解决的限度时,他们往往向社会机构请求帮助。

而社会个案工作正是社会机构经常使用的、协助个人与家庭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案主问题的来源有如下几种:

1个人生活的环境造成的问题个人生活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环境,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大环境及其变化所造成的问题往往是整体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大。

二是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如个人地位、职业、生理状况、人际关系、家庭成员等方面急剧变化。

这往往导致个人一时处于危机状况,无法正常处理各种问题,从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

2个人人格内在因素造成的问题由于人格的不完善和自我的缺陷导致了不恰当的心理状态与机制,使行为方式、处事态度发生偏差,产生焦虑、不安、忧郁、紧张、无能感与无助感。

3个人外部状况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问题许多问题往往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内在心理的原因,是两者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和派别,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1、个人道德因素阶段1819年,查默斯(ThomasChalmers)牧师在英国圣约翰(StJohn)教区任职时创造了“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

他提出以了解、激励、自助为济贫的准则,强调对每个个案分别予以处理,以提供适合求助者个别需要的适当救助。

这种强调“个别化”的方法是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肇始。

1843年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成立。

协会人员以个别化的方式来协助贫民,他们访问贫困家庭、提供咨询、鼓励就业、提高其自尊、自立的精神。

这使个案工作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869年,慈善组织协会(COS)在英国成立后,接受了查默斯的理论,反对公共救济,主张应该让贫民尽其所能维持其生活。

他们聘用了“友善访问员”来访视贫困家庭。

友善访问的目的,一是查证案主有无受助的必要,二是以道德劝说来鼓励案主自立与自助。

慈善组织协会重视对友善访问员的培训,这促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兴起,早期社会工作教育主要以个案社会工作内容为主。

2、社会环境因素阶段“环境学派”。

这一学派强调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重大影响。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贫困的发生有时与贫困者人格上、道德上的缺陷无关而是贫民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如求助者本人或其家人患病、子女众多、卫生状况差、住宅拥挤、工资低微、债务、营养不良以及教育水平不够等。

这时的社会个案工作重视个人问题的社会因素或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视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

这时的社会个案工作重视个人问题的社会因素或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视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

芮奇芒德于1917年出版了社会诊断,1922年发表了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成为社会个案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主要观点:

案主的问题主要是适应环境不良,问题的诊断要从其社会关系入手。

3、心理因素阶段19世纪20、30年代,社会个案工作深受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治疗从原来的强调“外在环境”转变为对“内在经验”的分析,从重视社会学的因素转变为深度心理学的因素。

4、环境与心理并重阶段二战以后,社会个案工作者开始兼顾社会与心理两种因素,而有“心理与社会学派”,认为所有人的问题的产生都与社会环境、个人心理因素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因此在分析诊断时须注意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丰富了种种新的方法:

四大个案工作经典模式,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社会个案工作的派别社会个案工作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理论取向的社会个案工作实施模式。

1965年美国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把社会个案工作的派别大致分为四派,即功能学派、心理与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行为修正学派。

1功能派个案工作功能派个案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此派理论强调社会个案工作服务机构作为社会整合的必要部分的功能。

1)功能派个案工作以兰克的自我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兰克的自我心理学强调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个体行为虽然受潜意识、非理性、早期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但主要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

个体是其行为的决定者与主宰者,所以个人能借助专业人员与机构的帮助以发挥潜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2)功能派的特点表现在它对社会工作目标以及社会工作机构功能的定位上。

功能派个案工作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发展、执行社会服务方案,以满足些单由个人努力无法达到的需求,增进个人的成长与福利。

社会工作机构是使个人与社会利益相互结合的地方,也是社会政策实施的处所,3、功能派认为,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担着各异的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整体社会正常运转与各个个体良好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4、功能派个案工作强调社会工作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专业交往过程中借助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本质,以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2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工作肇始于社会诊断一书。

1937年,汉密尔顿(GordenHamilton)在个案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当时,心理与社会学派被称为“诊断派”,以与当时的“功能派”分庭抗礼。

其后,经过数位著名学者的倡导和推广,使这一学派成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个案工作学派。

1)心理与社会学派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它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当时社会科学对人类行为的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的,它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知理论、家庭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角色行为概念、小团体理论、系统理论、沟通理论与危机理论等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

2)心理与社会学派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在社会中考察。

它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人、环境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

“人”是指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与特征,以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为主体;“环境”是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以及物质环境。

在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体系中,任何部分的改变,将引起其他部分的改变,如此不断地交互影响、模塑,最后达到平衡状态。

3)心理与社会学派重视对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的剖析人的行为的失调与障碍并不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往往是内在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现。

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理解人的外在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矫正不良行为。

3)心理与社会学派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机制、人格特征与自我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也必须在环境中才能治愈虽然考察的重点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但这种考察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

社会个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调整人的人格体系,并配以环境的调整,从而促进人格的成长与适应。

3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是珀尔曼(HarrisPerlman)在本世纪50年代创立的。

该派从社会与心理学派中派生出来,同时又吸收了功能派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

问题解决派可以说是综合传统个案工作方法的新模式。

1)问题解决派强调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面对问题,反复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获致快乐、报偿、平衡和较好的适应。

在长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套惯常使用的问题解决模式。

这一问题解决模式往往持久而稳定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个人特有的心理与行为方式。

同时,个人的问题解决模式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会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从而修正原有的人格体系。

2)社会个案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协助案主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解除案主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案主通过与社会工作者的不断接触,可以获得人格支持;心理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这一切都使案主面对新的刺激,有助于案主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形成更积极的新的问题解决模式。

3)问题解决派把帮助案主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个案工作的入手使社会个案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且更具操作性。

发展人格成为了解决问题的自然结果。

4P:

aperson,aproblem,aplace,aprocess,4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行为修正学派与前述三个学派迥异:

功能学派、心理及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均以心理分析、自我心理学为基础,重视个人的内在冲突、需要、自我功能与环境间的交互影响;行为学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制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

社会工作者托马斯(EJ.Thomas)1970年提出五种行为修正派的类别。

其中基本的类别有三种:

反应制约;操作制约;社会学习。

(1)反应制约。

反应制约又称古典制约。

反应制约产生的行为是不随意行为。

该行为无法由个人意识随意控制,而是由刺激引发心理改变所产生的。

最常见的是焦虑反应,某些刺激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反应,个人经常受其支配而无法有意识控制该反应。

(2)操作制约。

操作制约又称工具制约,认为行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为模式的方向均由行为的结果决定。

操作制约产生的行为可由个人意识控制,又称为随意行为。

随意行为以对行为结果的理性预测为基础,其原则是趋利避害。

反应制约行为与操作制约行为的划分,是修正派理论与治疗技巧的主要依据。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许多行为不需经过上述两种制约,只需经由模塑过程就可使行为改变。

以儿童为例,他们透过观察别人行为、了解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而学习适当行为。

5其他个案工作方法除了以上所列的四种个案工作方法外作方法外,经常被提及的个案工还有:

1)危机导向的短期治疗方法危机处理是一种短期的治疗方式,其治疗目的在于减少灾变的当下压力:

协助个人以潜在的心力、体力、人际关系与社会资源来应付灾变情境。

在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感受到高度的崩溃、无助、焦虑、害羞、耻辱、敌意以及个人能力的丧失。

所以,在危机情境中特别需要即刻的情绪支持、实质性的服务,以缓解危机的压力。

2)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综合了危机干预、问题解决与功能调适三种方法,具有短期个案工作的特征。

主要解决个人或家庭的心理社会问题。

3)通才实务派个案工作以问题解决模式为基础,综合系统论和环境学派的观点。

突破方法界限,学派间隔,提倡通才取向。

http:

/,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工作,社会个案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是专业性的关系。

个案工作的一系列原则是达成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准则。

离开了这些基本原则。

必将导致专业性关系的瓦解与工作的失败,一、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工作者要始终明了和意识到自己作为助人者的角色,并要使案主理解与感受到工作者的这一角色定位。

只有这样,工作者与案主才能积极合作,共同努力,达成治疗的目标。

个案工作的关系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专业关系。

特定目标是双方关系的基础,目标一旦达成,专业关系就告一段落。

所以,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工作的目标,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