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504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练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课后作业:

名词:

马克思主义

简答: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或: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

()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B)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凯恩斯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作业

名词:

1.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3.物质

4.意识

5.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29

6.发展

7.规律

简答:

1.简述实践的特征和基本形式.

2.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4.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论述: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及矛盾的共性。

它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

其一是指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其二是指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即同类事物的矛盾具有共同的本质,也就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各个侧面的各自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另一方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规定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是要有中国特色,建设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具体制度。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方面,中国特色必须和社会主义的共性相一致,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共性必须和具体国情相结合,我们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否则就会遭受挫折,重犯“左”的错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对世界发展动力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

5、医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

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6、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B.人脑中自生的

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准是( )

A.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B.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C.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数量的增加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是自发的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7、“抓住机遇”思想的哲学依据是()

A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D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映的哲学思想是:

()

A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D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1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3.联系的特点包括:

()

A客观性B多样性C直接性D普遍性

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5.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

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辩证的否定是:

()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9、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

1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后作业:

名词:

1、认识P56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P58

3、理性认识P59

4、真理P62

5、价值P68

简答: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55-56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P59

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P65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

1.主体是()B

A.人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社会组织D.人的意识

2.客体是()D

A.一切客观事物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可以指导实践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7.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一论断说明了(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多项选择题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BCD

A.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3.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4.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CD)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5.“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CD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真理可以指导实践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BCD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8.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B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9.价值的特性是()ABCD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10.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意识形式中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ABCP60

A情感B意志C信念D判断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作业

名词:

1、生产力P86

2、生产关系P87

3、上层建筑P91

4、人民群众P112

简答:

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84-85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88-89

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92-93

4、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98-99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5.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6.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8.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

多项选择题

l.社会存在包括( ABCD)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

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CD)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

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类的思想发展史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ABC)

A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英雄史观

7.党的群众路线是(AC)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以人为本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D)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每个人都对历史发展起着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课后作业

名词:

1.商品P125

2.价值规律P127

3.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46

简答:

1.价值规律的作用.P127-128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P152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

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其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C)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C )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8.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司法部

9、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C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多项选择:

1、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BCD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5、影响市场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有( ABCD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CD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D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C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BCD )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1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

1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1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BC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BCD  )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

17.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ACD)

A.立法权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