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694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docx

学位论文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以沈阳分行为例

摘要

目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在全球银行业经营模式中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同时,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看法也是比较一致的,认为混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必走之路,只有通过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更好的参与到未来的竞争当中去。

本文通过对世界上发展混业经营模式发达国家成功案例的借鉴,来分析我国中信银行在如今混业经营趋势下的所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以及中信银行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的混业经营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主要是对中信银行沈阳分行作出具体分析的,由小及大,来确定中信银行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概述;第二章为中信银行混业经营发展模式选择;第三章为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SWOT分析;第四章为中信银行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中信银行;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

 

Abstract

ThemixedmanagementincommercialBankshasbecomeaglobaltrend,intheglobalbankingbusinessmodelhasbecomethemainstreammode.Atthesametime,domesticscholarsperceptionofmixedmanagementincommercialBanksinChinaareconsistent,thatismixed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inChinawillbetheonlyway,isonlytobebetterinthemixedmanagementinlinewithinternationalstandards,tobetterthedevelopmentoftheirown,betterparticipateinthecompetitionofthefuture.

Thisarticlethroughtothedevelopmentofmixedmanagementmodeindevelopedcountriesintheworldofsuccessfulcasesforreference,toanalyzetheChinaciticbankintodayunderthemixedmanagementtrendofmixedmanagementinthechoiceofmodeselectionandciticbankin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holdingcompanymodeofmixedmanagementpathproblemsandcorrespondingsolutioncountermeasures.

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ivechaptersaltogether.Thefirstchapterbasicoverviewofthemixed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Thesecondchaptertociticbankmixedmanagementdevelopmentmodechoice;ThethirdchapterforfinancialholdingcompanydevelopmentmodelofChinaciticbankSWOTanalysis;Thefourthchapteri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financialholdingcompanymodelofciticbank;Thefifthchapterforciticbank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ofdevelopmentoffinancialholdingcompanies.

KeyWords:

Chinaciticbank;Mixedmanagement;Financialholdingcompan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概述1

1.1分业、混业经营涵义及其比较1

1.1.1分业经营涵义1

1.1.2混业经营涵义1

1.1.3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简单比较1

1.2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典型模式介绍1

1.3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分析3

1.3.1国外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3

1.3.2国内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4

1.4本章小结4

2中信银行混业经营发展模式选择6

2.1中信银行发展历史沿革6

2.2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环境分析6

2.2.1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6

2.2.2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内部环境分析7

2.3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7

2.4本章小结8

3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SWOT分析——以中信银行沈阳分行为例9

3.1SWOT分析9

3.1.1内部环境分析9

3.1.2外部环境分析11

3.2本章小结13

4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问题14

4.1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对中信银行构成了威胁14

4.2中信银行的战略定位缺乏自主性14

4.3中信银行内部控制缺陷明显15

4.4中信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15

4.5中信银行金融专业人才缺失15

4.6本章小结16

5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对策17

5.1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17

5.2制定本行有特色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17

5.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以尤其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18

5.4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19

5.5引进和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19

5.6本章小结19

结论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Appendix24

附录27

1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概述

1.1分业、混业经营涵义及其比较

1.1.1分业经营涵义

分业经营主要指的是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各自领域内独立经营、业务之间互不交叉。

同时,分业经营的“分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与实业企业之间的分业经营,即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持有实业企业的股权,不得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第二,金融领域内各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的独立经营,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之间的分离,即商业银行只从事存贷款业务、清算业务等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而不能从事证券的发行、交易,保险的销售等业务。

1.1.2混业经营涵义

混业经营指金融领域内各金融机构可以进行业务的交叉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机构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约束。

即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事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全能银行、银行控股、金融控股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各自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特点[1]。

1.1.3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简单比较

表1.1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金融服务范围

规模经济

风险防范

监管效率

国际竞争

金融创新

信息传递

单一的服务项目

资源利用率低

有利于风险的防范

有利于监管当局的监管

不利于国际竞争

不利于金融创新

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

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有效地整合资源

风险控制更难

监管更加困难

有利于国际竞争

有利于金融创新

有利于信息的交流

1.2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典型模式介绍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混业经营的美国银行大多采取一个纯粹的金融控股的形式,这种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一家控股公司经营的某些类型的金融服务,考虑到该公司的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活动,如工作或服务控股实现不同的业务管理,从而实现纯粹控股的混合模式。

美国银行实行纯粹的金融控股的混合风格为主体的银行控股公司,从事多种经营,实现了统一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

在此基础上,该控股公司的附属公司将同时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等众多金融服务,并隔离了业务管理和运作,严格限制整合到其他行业,如商业银行的另一部分证券,从而控制不直接形成参与混合经营模式的业务。

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各种不同业务的子公司,并拥有自己不同的基金管理团队和会计记录,独立运行,但主要的问题,如风险管理和控股公司投资决策为核心,在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各种金融服务上的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混合。

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

全能银行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主要代表。

全能银行不仅从事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保险和金融衍生品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务等业务的经营,全能银行还分持有这两个部非金融企业的股票。

全能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遵循金融业务多样化的金融产业集团,拥有很强的混业特色。

其基本功能,提供全面的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在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内部集成了通用的银行业务模式,其主要类型的通用银行,前者主要提供两个或更多的金融服务窗口,后者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金融产品部门的职能和业务部门,并在各部门集中管理。

德国目前正在世界上最大的全能银行模式,最突出的国家,全能银行的商业模式主要特点是内部集成的全能银行。

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以英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

单一的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是世界上金融业比较常见的混合经营模式,其中主要代表的国家有英国和日本。

我们将单一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如下:

同一控制权的基础上,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其中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资本要求的监管实体。

换句话说,银行业在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是在银行统一控制系统,开展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的银行业务模式,是典型的混合经营模式。

单一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一银行为主实施多元化经营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集团控股,联合行动,目前银行控股公司以联合经营模式的较多;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这是由不同的业务在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下的不同的合法经营,以防止不同业务传输的风险给彼此,并加强内部控制;当利润和亏损在各个子公司的,以防止重复计算金融利润或亏损,避免高财务杠杆的资本,全部利润和损失预防高危个体的子公司或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等经营风险[2]。

1.3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分析

1.3.1国外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历程比较具有代表性。

西方世界各国的国金融业经营阶段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严格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以及在未来必然会实现的高度发达的混业经营发展的一个历程。

美国也正好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如图1.1),但德国则一直实行的是混业经营。

1930年以前1930年~1990年1990年以后未来

图1.1美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

1929年之后世界金融行业主要是以混业经营为主,而银行、保险、证券业也是在初期阶段,而且当时法律和相关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加之这三个行业相互结合,这样世界金融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的混乱阶段。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业遭受了沉重打击,金融体系的紊乱,数千家的银行倒闭,信用制度的崩溃。

为了确保该国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供应量的恢复,美国经济学家起草了《1933年银行法》,并获得通过,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明确确立分业经营基本原则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它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现代投资银行的分离,开创了美国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时美国的分业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地位的也有所下降。

在此后美国第八大银行—信孚银行被德意志银行所收购,此次收购成为了美国银行业历史中的首起收购事件,这件事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对分业体制利害得失的重新思考。

日本和欧洲的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金融综合服务为宗旨进入了美国,而这对于处于分业经营下的美国银行来说十分的不利。

此次事件后美国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互相渗透并在市场上进行竞争,至此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又重新走上了混业经营的发展道路,到现在美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越来越发达与繁荣。

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

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全能银行以德国为代表。

全能银行制度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在德国,德国的工业革命,工业化和扩张严重,导致了长期资金的高需求。

但德国的工业革命起步较晚,资本原始积累严重匮乏,造成企业所需的大量资金严重不足,很难单靠直接融资筹集资金;商业银行在德国的发展也很不充分,单用银行贷款也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的大量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帮助企业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他们依靠自己的信用办理证券发行,承销等业务,加上德国政府鼓励银行开展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在德国迅速从单一的金融业务发展为证券,投资,保险等各个方面的服务,这样全能银行也就出现了。

但是在大的危机中,金融业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主要银行,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都遭受了严重的运行的危机,整个德国银行业的非常接近崩溃的边缘。

这时,有人提出,以美国分业经营模式的实施为例,改变现在德国银行业的现状。

但经济危机在德国发生之后,激烈的讨论了德国经济危机诱因并非是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投机和不正当行为,主要是受全球经济衰退的投机性和不公平的行为,而股市不会很快被战争破坏,所以在战后德国传统的全能银行系统应继续保持。

然而,在银行监管方面,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有效的监管措施[3]。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已由分业经营转向了混业经营,这更说明了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也应从混业经营发展历程中借鉴适合自己发展的经验。

1.3.2国内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表1.2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情况

1949年——1979年

1979年——1992年

 

1992年至今

 

“大一统”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一定程度上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

由最初的明确分业经营的体制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能够快速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消除法律障碍,并且在监管方面也相对放松,进一步鼓励了金融企业开展混业经营

1.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分业、混业经营做了简单的介绍,简单的对他们之间做了对比以及对世界上典型的三种混业经营模型分别做了介绍,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型、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和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模式。

之后又简单的介绍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的历程分析,从国内外历程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混业经营已经成了主流的发展道路,单从我国来说,我国现阶段应该抓住这种趋势,更进一步的做好混业经营发展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支持,为国内银行的混业经营发展做好各个方面的支持,提供一个发展混业经营的良好环境,为我国银行能更好的发展混业经营做好铺垫,为以后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更好的发展自身、更好的参与到未来的竞争当中去。

 

2中信银行混业经营发展模式选择

2.1中信银行发展历史沿革

中信银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

中信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原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信实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大潮中逐渐成长壮大,于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中信银行”。

2006年11月,中信银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与欧洲领先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12月,中信银行引入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作为股东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在上海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同步上市。

今天的中信银行,经过二十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是一家快速增长并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任中信银行名誉董事长。

中信银行沈阳分行是辽宁地区成立较早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自1995年成立,特别是2001年分行新班子组建以来,以“争一流经营、创精品银行”为目标,以经营理念重塑为先导,以五年发展规划实施为统揽,以经营机制构建为保障,以精神文化再造为动力,从理念、战略、机制、文化四个方面全面推进,实现了高起点、跨跃式的全面发展。

分行所辖一家营业部、13家同城支行及葫芦岛、抚顺两家异地分行,员工总数达到800人。

2.2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环境分析

2.2.1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几年来全球金融一体化,市场准入机制取消,外资银行纷纷涌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给我国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实行混业经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条件。

使得中资银行可以参照那些先进的经营模式,降低风险。

所以在整体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有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环境。

从国内环境来看,像中信银行体制比较健全,管理完善,有很好的监督、激励体制,高素质的员工,对资产和审计责任等风险资产,以实施有效的预警措施,对于混业经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的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法律监督,纷纷推出各种金融法规,逐步规范银行经营行为: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活动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和规范,为中信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保驾护航。

2.2.2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内部环境分析

首先,中信银行依托在中信集团内部,统一平台的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信控股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简称“统一平台”)是中信控股为实现所属各金融子公司业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客户资源和系统设备的共享,提高公司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与交叉产品创新能力,统一规划、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信息系统。

同时,中信控股还建立了一套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严格的内部审计体系,提升了集团对风险管理的能力。

所以从中信银行来看,有完善的平台,可以很好把手中的客户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这对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中信银行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也有一定优势所在。

中信银行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在集团内部实施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如银行之间的业务整合,基金公司之间的业务整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中信不断加强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交叉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的力度,如打造了金融服务一体化产品:

中信金融通卡,在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搭起了一体服务的桥梁。

最后,在金融销售渠道整合方面,实现物理营业网点与非物理销售渠道的资源整合共享。

物理营业网点资源整合与共享:

积极推动各金融子公司物理营业网点在场地、客户、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服务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实现银、证、期三家子公司共30个分支机构在内的多种模式的物理网点资源整合与共享试点,较好发挥了中信金融的整体品牌优势,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

非物理销售渠道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电话渠道的整合、互联网渠道的整合、移动(无线)渠道的整合等。

这一优势也是对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一大内部环境优势[4]。

2.3中信银行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信银行借助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中信基金、中信信托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平台,实现多业务平台的有机联动,对客户交叉销售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深入挖掘客户的利润贡献度。

首先,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中信银行的发展战略是:

商业化管理,多元化发展,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银行。

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推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差异。

二是审慎的会计原则,与资本充足率挂钩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提供充足的财务信息透明度等方面。

中信银行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以提高透明度,准确的进行信息披露。

为进一步严格遵守国际惯例,统计和统计确保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

第三,目前的系统具有严格目标现任制,其要求:

建立严格,科学的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提高透明度,透明度是中信银行内部和发展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分业经营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分业经营,介于银行和资本市场过于严格的管制的现行体制下,中国的金融机构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不利于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的开发,以至于限制市场的占领,从而严重限制了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金融市场,混合型外资银行或金融集团面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理银行,证券和保险牌照,这种不平等会削弱在一定程度上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国内商业银行获益也会进一步恶化。

因此,对于中信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来看,虽然金融控股公司的执行肯定有它的缺点和风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国家,独立经营,缺乏经验和金融技术的悠久的历史,从业人员素质低,而且在法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实施可得知,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难度是可以被克服的,长时间的经营后,可得到改善并会有序发展。

总之,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还是可行的,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选择。

2.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中信所处的外部、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内外环境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对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混业经营进行论述。

在目前的法律、监管体系下,由于中信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其对风险防范的要求,决定了中信银行最适宜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混业经营。

 

3中信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SWOT分析

——以中信银行沈阳分行为例

3.1SWOT分析

SWOT分析矩阵是伦德等人提出的,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他是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en(威胁);用来确定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以便找到一个分析工具,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满意度战略相结合[5]。

表3.1SWOT矩阵分析表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优势(S)

劣势(W)

机会(O)

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WO战略(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威胁(T)

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WT战略(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3.1.1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分析,它们是中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