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108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docx

嫩江县廉租房可行性方案

前言

嫩江县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矿资源开发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近几年随着嫩江县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嫩江县住房条件改善明显,但同时城市中还存在着四大片的棚户区,棚户区中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人均面积还不足12平方米,贫困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亟需改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

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

国务院将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

我中心受嫩江县政府的委托,承担了《嫩江县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嫩江县建设局、经济贸易局、财政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交通局、水务局、电力等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下,编制了《嫩江县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嫩江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嫩江县人民政府

3、设计单位:

黑河市工程咨询中心

4、建设性质:

新建(配套建设)

5、建设地点:

黑河市嫩江县

6、建设规模:

2008年至2012年共建设廉租住房5196套,总建筑面积259800m2。

其中2009年,在环宇小区和育才家园共建廉租住房196套,建筑面积9500m2,其中每套建筑面积平均为48.25m2。

7、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25980万元,其中: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794万元,地方自筹18186万元。

其中2009年工程计划投资950万元,其中: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285万元,地方自筹665万元。

二、编制依据、原则及内容

(一)编制依据

1、主要设计资料

(1)《嫩江县廉租住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委托书

(2)嫩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3)嫩江县城市总体规划图(1:

5000)

(4)嫩江县城区地形图(1:

5000)

(5)嫩江县住房现状情况

(6)地区材料价差

2、规范及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0096-1999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GBJ16—87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9)《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179:

2005

(20)《黑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采暖居住部分)DB23/T120-2001

(21)《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2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23)《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64号

(24)《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发改投资〔2007〕3676号

(二)编制原则

1、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设廉租住房,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及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合理确定廉租住房需求量,统筹规划,分期分步解决。

3、廉租住房项目选址要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方便居民工作生活。

4、廉租住房建设要按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

5、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三)编制内容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为嫩江县廉租住房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内容包括:

1.确定廉租住房需求量,分年度进行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及建筑配套的给排水、采暖、电气等设备工程。

2.对廉租住房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嫩江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

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

2、地形地貌

嫩江县地处松嫩平原连接大、小兴安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在黑龙江省五大地貌区域中,南部地区属松嫩平原区域,北部属大兴安岭山地区域。

在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冰川搬运、融冻过程等作用下,形成了变化复杂、起伏较大、切割分散、相问交错的地貌特征。

县域最北端系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形成向南开口、节节下降的马蹄状地势,山前常见冲积扇。

东部紧靠小兴安岭,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没。

县内地势的总特点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嫩江由北向南流,嫩江左岸各支流均由东向西流,河岸北陡南缓、东陡西缓。

全县最高处为黑岩峰西北的729.7高地,海拔高729.7米。

全县最低处为位于嫩江干流上的嫩江、讷河两县交界处,海拔高193米。

按地貌类型划分,各类地貌的比例是:

低山面积285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9%;丘陵面积6126.7平方公里,占40.6%;台地面积6125.2平方公里,占40.5%。

3、气候特征

嫩江县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短,雨热同季,冬季漫长。

四季的气候特点是:

春季,气旋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大风多,降水少,易发生春旱;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温热潮湿;秋季,多晴朗天气,降温急剧,常出现早霜: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严寒、干燥。

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1700℃~2300℃,年平均气温2~4℃,历年最低气温-39.5℃,最高气温达40.1℃。

冬季嫩江冰封期达150天左右,冰厚1米左右。

年降水量650mm。

无霜期:

沿江区125天,南部山区95天。

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育。

4、面积及人口

嫩江县总面积1.5l万平方公里。

嫩江县现辖13个乡镇、140个行政村,境内分布着黑龙江农垦九三垦区和近百个外驻单位,县内在籍人口50.4万人。

5、土地资源

嫩江县宜农地总面积为56909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

耕地5383191亩,占宜农地的94.6%;园地8091亩,占0.1%;可垦荒地299706亩,占5.3%。

耕地是宜农地的主体,面积较大,不仅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高达23.8%,而且位居全省各县(县级市)耕地数量的第二位。

县内耕地具有集中连片的特点,南部地区拥有耕地总面积的89.3%,便于经营,共设13个以农为主的乡镇、9个大型国营农场和47个农副业生产基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麦豆牛产基地。

县内耕地还具有土质较肥沃的特点,黑土类土壤占耕地面积的58.8%。

成土母质为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腐殖层厚20~5l厘米,有效养分含量较高。

6、林业资源

经1984年对森林资源进行抽样调查,现有森林面积为483883公顷。

林种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用林(含母树林、风景林)和薪炭林,用材林为优势林种,所占比重达89.4%。

树种有柞、白桦、落叶松、黑桦、杨、樟子松、枫桦、糠椴、红皮云杉和柳树等,其中优势乡土树种为柞、白桦、落叶松和黑桦。

7、牧业资源

因地貌、气候、水土和植被的差异,县内可利用草场类型较多。

根据中国北方草场资源分类标准,可利用草场分属三大类,内分7组9型:

主要分布在嫩江、门鲁河、卧都河和泥鳅河两岸,以湿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草层高度45~92厘米,覆盖度66~96%,面积为354l128亩,占可利用草场的82%。

内分3组4型:

一是草甸土根茎禾草组,面积为509135亩,其中小叶章十苔草型241970亩、小叶章十杂类草型267165亩:

二是沼泽土根茎莎草组,面积1135238亩,其中塔头苔草十杂类草型303233亩、塔头苔草+小叶章型832005亩;三是草甸士根茎莎草组,面积为1896755亩,其中塔头苔草+小叶章型1312970亩、塔头苔草十杂类草型583785亩。

适合发展以肉牛、半细毛羊、奶牛为主的畜牧业。

8、渔业资源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50条(嫩江水系247条,额尔古纳河水系303条),一其中:

流域面积为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等河流有4l条,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流有18条,河流数量居伞区首位。

境内有l条大江(嫩江,流经北自呐河,南至杜蒙治自县,纵贯市内7县、5区),8条大河(呐漠尔河、乌裕尔河、诺敏河,双阳河、音河、雅鲁河、阿伦河、托力河),175条小河,934个湖泊泡沼、83座中小型水库、148座塘坝,总水面374万亩,可养水面220万亩,各占全省1/3。

有鱼类15科57种,主要有鲤科、鲑科(大马哈)、鲟科(大鳇鱼),“三花五罗”等远近闻名的名贵鱼种。

9、水能资源

嫩江县水资源丰富,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嫩江水系为156亿立方米,占全盟的57.4%:

额尔古纳河水系116亿立方米,占全盟的42.6%),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l%,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源总量14.6亿立方米。

10、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铜、金、钼、铁、钨、锌、镍等金属矿产62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首位,全国第三);非金属矿产有30多种,其中大理石的储量居全省之首,被誉为“地质摇篮,矿产之乡”。

11、旅游资源

嫩江县在近6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胜古迹,有崔家坟古墓遗址、清代水师营遗址、多金占墓遗址、保胜军事遗址等历史遗址。

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高峰省级森林公园、双拥公园、江畔公园、白脸山龙泉山庄、九龙山庄、科洛火山群等旅游观光景点脱颖而出。

12、动植物资源

在丛山密林中有珍贵的马鹿、黑熊、犴、水獭、猞猁、狐狸、貉子、野猪、林蛙、山兔等野生动物。

森林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

红松、白松、落叶松、桦树、椴树、杨树、水曲柳、黄菠萝等;林中盛产蕨菜,药用植物有40多种,主要品种有黄芪、五味子、防风、刺五加、仙鹤草、玉竹、冬青等。

13、经济及社会发展

在新的世纪,嫩江县不断加快“跻身省强县、建设新嫩江”的发展步伐,按照“农业稳县、工业立县、民营富县、引联活县、城建塑县、资源强县、科教兴县”的战略方针,积极构筑“四大平台”(市场化平台、工业发展平台、体制平台、城市化平台)和“三区(有机农业示范区、奶牛示范区、肉牛和肉羊示范区)两带(亚麻、沙棘生产带)十大产业(豆业、麦业、乳业、糖业、薯业、矿业、酒业、药业、菜业、麻业)”,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十五”期间,嫩江县的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2%;三次产业比重为48.8:

20.6:

30.6。

财政实力有所增强。

通过深化财税改革,采取“五清四管”等措施,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了一定增幅。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9.44L,元,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9296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2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663万元。

(二)城市性质及规模

1、城市性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嫩江县的性质确定为:

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区。

2、城市主要职能和特征

①嫩江县城区是全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区域内的交通枢纽:

②嫩江县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商品粮生产及周转基地;

③嫩江县是区域内的农副产品尤其足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

④嫩江县是中国北方传统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相融合的代表,是一个集依山滨水型和生态园林化于一体的黑龙江省北部特色城区和主要旅游服务基地。

3、城区规模

嫩江县城区现有人口1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3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20万人,城市用地建设规模19.87平方公里。

四、住房现状

嫩江县按照国家鼓励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了鼓励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优惠政策,科学合理调控房屋建设投资,保持了房屋建设良性发展的态势。

嫩江县城区现状住房总面积为239.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9.96平方米。

现有住房中建筑面积小于60平方米的占44%:

建筑面积大于60小于90平方米的占40%;建筑面积大于90平方米的占16%等。

现有棚户主要集中在城区中西部,规划改造地块31片,总面积187.22万平方米。

在上述棚户区中居住着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475元)8542户,其中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小于12平方米)5196户。

而且在这5196户中,人均月收入小于180元的特困家庭3125户;人均月收入大于180元,小于475元的低收入家庭2071户等。

第二章廉租住房需求分析及工程规模

一、廉租住房需求情况分析

经调查统计,嫩江县市区内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475元)且住房困难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小于12平方米)共计5196户,总人口20784人。

综合以上数据达到国家标准,需建设的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259800平方米(按每户住房平均48.25平方米计),居民户数5196户。

二、工程规模

规划建设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259800m2,解决居住户数5196户,居住人数20784人。

嫩江县现有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县城中西部地区,规划地块3l块,总占地面积187.22万平方米。

根据上述,嫩江县城区廉租住房建设总面积259800m2,户数5196户,计划5年(2008~2012年)内建成,其中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面积为9500m2,套数196套,平均每套建筑面积48.25mm2。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基础设施情况

一、项目选址

本方案重点论证2009年度廉租住房选址,对2010~2012年度廉租住房选址不确定因素过多,本设计只指出方向,具体廉租住房选址按远期年度改造规划配合建设。

2009年嫩江县棚户改造工程建设地址,建设地点设在二个小区,分别为环宇棚户区、育才家园小区。

两个小区的具体建设地点如下:

1、环宇棚户区:

环宇棚户区位于嫩江镇中部,东邻福民大街,西邻北门大街,南靠军民路,北靠清江路。

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120套廉租住房,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

至嫩江县中心区交通便利,四周配套公共设施齐全。

2、育才家园:

育才家园棚户区位于嫩江镇西南部,东邻墨尔根大街,西邻育才大街,南靠建设路,北靠曙光路。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76套廉租住房,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至嫩江县中心区交通便利,东北侧配套公共设施齐全。

二、配套基础设施情况

1.规划概况

嫩江县2009年将廉租住房建设地址选在环宇棚户区和育才家园小区,分别位于嫩江县的中部和西南部,总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

根据《嫩江县总体规划》,该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促进嫩江县建设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规划,解决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需求与供给等各种矛盾,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形象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东城区。

该区规划布局:

规划依据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设计理念,以改善环境基础上合理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思想为指导。

规划区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建用地、物流用地、特殊用地、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系统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停车场用地。

规划道路干道间距200-400米,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50m、45m、30m。

两个区规划总人口1.2万人。

2.道路工程

规划区道路系统由二级组成,即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道红线为60米,次干道红线为30米,主干道有1条路,即育才大街;次干道有2条路。

本设计2009年廉租住房育才小区仅邻育才大街主干道和曙光路次干道,该廉租住房建设区域至嫩江县中心便利。

3.给水工程

2009年廉租住房区域给水工程规划覆盖率较高,位于育才大街将新建1条DN600mm给水管线,位于曙光路,将新建DN200mm给水管线。

该区域由自嫩江县净水厂负责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周边给水管道呈环状管网布置,供水安全也可得到保证。

4.排水工程

规划区排水工程规划确定为分流制的排水体制,在2009年廉租住房区域,育才大街、曙光路将新建d300mm污水管道和d600mm雨水管道。

该区域雨水引入下游管道,排入黑龙江。

污水截入污水总截流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

5.热力工程

根据城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嫩江县区热源由区内集中供热,使用直接供热方式,一级供热管网实现采暖供热,这种供热是安全可靠,保证热力系统运行稳定。

城区内共布置7座换热站,本设计2009年廉租住房区域附近有2#和3#换热站,可完全满足廉租住房的供暖。

6.电力工程

电源由西区变电所引来,采用10KV高压电缆埋地敷设引至东城区。

变电所距离规划区约1.8km。

规划区内均采用10KV中压供电。

区域内设有10KV开闭所1座,进行电能分配,开闭所配出4~7个回路。

本设计2009年廉租住房供电采用箱式变压器,由开闭所引出电源。

第四章廉租房建设内容

一、建筑主体

(一)建筑

各户型面积标准按每户建筑面积小于50m2。

根据户型所占比例进行平面设计,设计以单元为基础,按户型比例组合单体建筑物,以符合居住结构的要求。

本次方案单元形式:

户型为一梯三户,由户型指标48.87m2+47.01m2+48.87m2组成。

各种户型、户室比例有所不同,以满足当地不同人口结构的需要,均为三居室户型;每户至少保证一个服务阳台。

住宅进深采用东北地区较经济适宜的尺寸,控制在12m以内,单元组合以行列式为主,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

住宅层数以六层为主,层高2.8m,建筑总高度控制在18m,根据住宅规范规定层数不超过6层的多层住宅不需设置电梯。

单体建筑物总长度超过50米时,应在单元之间增设变形缝,变形缝处采用双墙,缝宽50mm。

外墙采用370厚砖砌体外挂50厚挤塑板保温的复合墙体,内承重墙、单元分隔墙、分户墙均采用240厚砖砌体砌筑,非承重墙采用100厚陶粒空心砌块砌筑。

外立面采用外墙防水涂料两遍;室内除厨房、卫生间采用瓷砖墙面外,其余墙面均为白色乳胶漆两遍;所有居室及楼梯间地面及楼面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厨房及卫生间采用防水砂浆地面并四周上翻150mm。

单元入口为电子保温防盗门,入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防盗保温门,户内门均为拼板木门。

所有外窗(包括封闭阳台窗)均采用单框三玻塑钢窗。

采用砖混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楼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有结构构件设计均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偶然状况(地震、台风等)的要求,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

(二)住宅适用性

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住宅中的舒适度要求比其它场合更高,不但在平面布置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住宅设施布置上,更应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习惯,进一步贯彻这一设计理念,努力提高住宅品质。

(三)住宅单元平面布局

优化单元布局以保证各户通风采光效果;动静、洁污分区清楚,相关的功能空间合理布置,该远则远,该紧凑就紧凑。

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使家居舒适。

平面规整,外墙少有凸凹变化,以减少外墙长度及散热面数,降低体型系数,有利于节能,同时也便于建筑结构与建筑构造的处理,方便施工建造。

进深尺寸均控制在12m,户均面宽大小适度。

砖混结构选择砖材模数以3M为主模数。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在结构体系设计上,尽量利用分户墙作为承重墙,大量采用非承重内隔墙,为实现住宅的可改造及空间可变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住宅公共空间的楼梯间,开间2.7m,进深5.1m,开设1.5m宽的普通侧窗解决采光,楼梯段净宽1.2m,平台宽>1.2m,踏步尺寸280*155.56,单元入口处局部净高不低于2.0m,为使用者合理组织过往、停留空间,便于楼内邻里交往。

(四)住宅套型

现代住宅套型的功能划分更为明显,功能分区的明显化,使空间条理清晰,线条明朗,住宅套型在设计上,应能服务于社会各种不同的群体。

在住宅套型设计中,每套均设置卧室、起居厅、厨房、卫生间,厨房有流畅的操作流程布置,从洗、切到做,操作面长度均大于2.1m,且净宽均大于1.5m。

每户入口的过渡空间尽量留有出入户时的更衣、换鞋与简单接待功能,以使户内外的活动有一个隔离和过渡,较大户型的客厅内通过室内二次装修可营造出更舒适的过渡空间。

在功能空间上,除厨房以外,卧室、起居室等房间形状合理长宽比例均小于2,适宜居住有利于采光均匀和通风顺畅,且利于室内家具布置,提高使用效率,不会有狭长空间使人产生心理压迫感。

各套型室内居室、厨房均有自然通风采光,没有视线干扰和采光遮挡,套内交通组织顺畅各居室没有相互穿越现象,厨房均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且餐厨空间紧密相连。

尽管各套型使用面积相差较大,但在卫生间设置上使用面积均大于3平米,满足使用者便溺、洗浴、盥洗的功能要求,这就为使用带来极大方便和提高使用性能。

空间尺度:

双人卧室使用面积≥10m2,单人卧室使用面积≥6m2,厨房使用面积≥4m2,卫生间使用面积≥3m2,住宅层高2.8m,室内净高≥2.65m2。

(五)建筑装饰

考虑到棚户区居民承受能力,在建筑室内装饰上力求简洁通用,避免加重百姓生活负担,以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六)建筑隔声

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室内外各种与声音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环境因素,是反映住宅舒适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住宅声环境性能主要取决于住宅室内外噪声环境影响、住宅隔声质量和防噪措施。

所有住宅楼板均为现浇楼板,楼板最小厚度100mm,在未作装饰的情况下以能够达到住宅楼板空气隔声及撞击声隔声的三级标准,在铺复合木地板面层后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62dB(A),满足规范对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的一级标准要求;

分户墙是达到居住私密性,形成户与户之间的重要屏障,采用240厚的砖砌体分户墙隔声量达到3A级(即≥50dB)。

门窗的隔声是一个薄弱环节,户门目前普遍采用钢制三防门,外窗为节能单框三玻中空平开玻璃窗,隔声性可能达到标准。

二、建筑设备设施

廉租住房小区均为多层住宅,设备间也在小区内集中单独设置,因此住宅内部没有设备噪音。

住宅中设有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