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852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烯的教学设计.docx

乙烯的教学设计

石油炼制乙烯

(二)

一、教材分析

《石油炼制乙烯

(二)》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的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二节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乙烯。

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

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催熟故事、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化学燃料、淀粉、维生素、油脂、蛋白质等有了非常粗浅的了解,但对乙烯和不饱和烃是初次接触,学习兴趣较高。

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不强调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乙烯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体会化学源自生活,通过实验演示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三、设计思路

之前学习了烷烃,后面将学习其他的烃和烃的衍生物,乙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等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很难形成彼此有联系的观念。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降低教材难度。

恰当的引导,分析,比较归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认识乙烯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七、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乙烯的分子式,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组装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

[提问]乙烯、乙烷在组成、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板书]一、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PPT2,3)

乙烯(C2H4)

乙烷(C2H6)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空间各原子的位置

键角

[讨论]乙烷的结构与乙烯的结构有何不同?

[提问]乙烯属于饱和烃吗?

[板书]不饱和烃:

烯烃

[提问]那性质会有差异吗?

[板书]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1]将事先用气囊收集好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2]乙烯通入溴水

[实验3]点燃乙烯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

现象

结论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点燃

分析乙烯为什么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水褪色?

[归纳小结]1、氧化反应(PPT4)

(1)燃烧反应C2H4+3O2

2CO2+2H2O

(2)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

[设疑]溴水褪色的原理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原理一样吗

[FLASH]乙烯加成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根据原理写出乙烯和溴,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

[板书]2、加成反应(PPT5)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H2═CH2+Br-Br→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

(2)与水的加成反应

CH2═CH2+H-OH→CH3—CH2OH乙醇(酒精)

[学生练习]

书写乙烯与氢气、氯气、溴化氢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提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学生活动]比较乙烯与甲烷的性质。

甲烷

乙烯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与KMnO4(H+)反应

[过渡]根据加成反应的定义除了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三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板书]乙炔

[学生活动]书P64[问题解决](PPT6,7)

(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

[板书]三、(PPT8)

[过渡]这些反应都体现了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除了稀烃是不饱和烃之外,还有一类更加不饱和的烃

[板书]乙炔

[板书]化学性质

[讲述]1.氧化反应

A:

与氧气

B:

与高锰酸钾

2.加成反应

说明:

加成反应只能分步进行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和用途,根据结构知道乙烯有不饱和性,要求重点掌握乙烯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理解有机物加成反应含义,注意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去。

[课堂练习](PPT9,10)

1.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H2═CH2+H-OH→CH3—CH2OH乙醇(酒精)

C.CH4+Cl2CH3Cl+HCl

D.HCl+AgNO3=AgCl+HNO3

2.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9g,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1.25倍,当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溴水时,溴水增重4.2g,则这两种气态烃是()

(A)甲烷和乙烯(B)乙烷和乙烯(C)甲烷和丙烯(D)甲烷和丁烯

3.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鉴别乙烯和乙烷?

如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作业]

1.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一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袋口扎紧,密封好;同时再用一只塑料袋放一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口袋敞开。

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注意对比观察)。

2.上网查资料关于乙烯的用途。

[归纳整理]

对比甲烷和乙烯性质和结构:

比较

甲烷

乙烯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特点

化学活动性

取代反应

燃烧

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鉴别

 

附:

板书设计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C2H4+3O2

2CO2+2H2O

(2)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

[板书]2.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H2═CH2+Br-Br→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

(2)与水的加成反应

CH2═CH2+H-OH→CH3—CH2OH乙醇(酒精)

三、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石油炼制乙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乙烯相关知识,学习目标有两点: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特征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采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教学。

开始利用五分钟时间对上一节课进行知识回顾。

1、回顾石油的炼制方法

2、回顾石油分馏的过程,同时思考分馏产品以及分馏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

3、回顾裂化、裂解的目的并思考裂化、裂解属于什么变化?

4、让学生到黑板展示C16H34裂化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示,效果非常好。

通过回顾,可知石油裂解的

目的主要是获得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自然过渡到新课—乙烯。

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导入乙烯的分子结构,让学生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思考乙烯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并与乙烷进行对比,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发言,总结出乙烯分子有平面形特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

然后通过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然后分析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是否相同,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碳碳双键的键能和建长相关数据,知道碳碳双键的键能比碳碳单键键能大,但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二倍,这样可充分说明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不同,也体现了球棍模型的弊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回顾甲烷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学生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强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视频观察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现象,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再观察甲烷、乙烯、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烯、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引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并与无机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进行比较,加深理解。

再观察乙烯和溴水反应的视频,发现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启发学生思考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烯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然后引出加成反应概念,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并说明加成反应是烯烃的特征反应,接着让学生书写加成反应的几个方程式,再引出加聚反应的概念,了解聚乙烯的应用。

本节课亮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符合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采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参与面广,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采用甲烷、乙烯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增强教学的高效性,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懈探索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