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77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很多国家列为战略性资源,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是一个稀土大国,在国际稀土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没有发挥出与这种垄断资源优势相对等的作用。

在稀土价值不断被发掘的同时,稀土的价格却在不断的下降,我国的稀土行业的竞争力正面临威胁。

从市场结构来说稀土本应是一个卖方垄断的市场,但却形成了当前过度竞争、低价竞销的局面。

本文论述了稀土这种低价格形成的基础成因,包括自然、经济及政策几个方面。

并在分析比较一般性稀缺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模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我国稀土生产过多,稀土企业间过度竞争导致激烈的价格博弈和出口流向过于集中是形成今天垄断格局下竞争性价格的主要原因。

最后,针对这些原因,就如何实现我国稀土价值的回归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控制生产出口,形成稀土的国际化的卡特儿组织,做好防止买方垄断的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稀土出口过度竞争垄断博弈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moreandmoreattentionispaidtorareearth.What’smore,ithasbeenrankedasakindofstrategicresourcesbymanycountries.Nowadays,ithasalsobeenwidelyappliedtothehigh-techindustry,suchastheelectron,thecommunicationandtheautomobile.Chinaplaysanindispensableroleininternationalrareearthtradesincesheisabundantinrareearth.However,whatshehasreceivedisnotequivalenttohermonopolysourcessuperiority.Coupledwiththeincreaseintherareearth’svalueisthedecreaseintherareearth’sprice.ThatcontributestothethreatwhichChineserareearthindustryisfacing.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tstructure,rareearth’smarketshouldhavebeenamonopolymarket,buttodayitisinasituationthatitisfilledwithexcessivecompetitionandlow-pricesalesinstead.Thisthesisdiscussesthebasicreasonsforsuchalowprice,includingnatural,economicandpolicyaspects.Andonabasisofcomparisonandanalysisonthepricepatternsofthegeneralscarcemineralresources,weconcludethatthemainreasonsforthelowpricearetheexcessiveproduction,thefiercepricegameoriginatedfromexcessivecompetitionamongrareearthenterprisesandover-concentrateddestinationofexport.Eventually,we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onhowtorealizethevalueofChineserareearth,suchascontrollingthequantityofexport,foundinganinternationalcartelorganization,avoidingmonopolyandperformingthefunctionoftheindustryassociation.

【KeyWords】Rareearthexport;Excessivecompetition;Monopoly;Game

 

目录

1引论2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

1.2核心概念解释3

1.3相关文献综述4

1.4思路和研究方法5

2稀土国际贸易与中国地位6

2.1稀土国际贸易概况6

2.2中国在稀土国际贸易中的地位7

3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9

3.1我国稀土价格形成模式9

3.2稀土低价格形成的基础成因12

3.3稀土低价格的形成机理分析13

4稀土出口如何实现价格回归19

4.1稀土开采的管理问题19

4.2稀土出口总量的控制20

4.3稀土出口价格的管理与协调问题20

5结论及展望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引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稀土——在某些方面可与石油相媲美的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能源、军事、农业及环保等各个方面,其巨大的价值正日益显现出来。

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行业的附加值非常高,据统计,每1亿元的稀土原料用于高科技产品中,可创造200亿元的效益,纯利润率近200倍。

因此,在面临能源危机的当代,稀土对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幸运的是,我国的稀土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具有“储藏量第一,销售量第一,生产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四个第一的稀土大国。

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然而,不幸的是,我国不但没有体现出稀土大国的地位,发挥出国际稀土贸易中定价权的作用,反而在国际稀土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把金子般的东西卖了个“土价格”,更甚者,这个“土价格”还不断下降,出现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价格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价格还会刺激或抑制整个行业的发展,并通过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出口创汇能力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或积极作用。

就我国的稀土产业来说,价格过低一直是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长期思考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解决但成效甚微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就有了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可以帮助我国的稀土企业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生产、销售和管理措施,改变长期以来的低价格的局面,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得到与稀土这种稀缺性资源、战略性地位相对应的回报。

其次,了解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可以促进整个稀土行业更有效地进行协调,在整个行业稀土供应量、供应价格和供应格局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稀土出口过度竞争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稀土行业供给大于需求,行业内部无序、盲目、过量的以单个企业的形式开采有限的宝贵资源,必然影响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了解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政府制定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稀土产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稀土被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看作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也被看作未来国民支柱性产业,其影响之广涉及信息、汽车、环保及能源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1.2核心概念解释

稀土,1794年由芬兰科学家加多林首次发现并命名。

稀土其实并不是土,而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包括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及和镧系元素性质相似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

工业稀土可以分为:

混合稀土产品、分组稀土产品、分组稀土富集物、单一稀土产品和高纯单一稀土产品[1]。

每一类都有对应的金属形态。

稀土极易与水和氧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正三价氧化物(REO),他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密度,导电性和导热性高。

稀土是一组性质活泼的金属元素,由于电子排列结构特殊,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能。

稀土作为金属很少单独使用,但和其它元素结合时便会发挥出神奇的作用,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或使材料产生特殊的性能。

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玻璃陶瓷是稀土应用的传统领域。

当今,稀土的应用范围已迅速扩展到永磁材料、催化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磁光存储材料、农业、医药和高科技电子产业[2]。

其中,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在信息产业和汽车行业中的应用,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在汽车尾气净化、天然气催化燃烧中的应用,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在高清晰度电视和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中的应用,稀土贮氢合金及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家电中的应用,将是21世纪高速发展的重大新技术产业。

稀土新材料在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见下表。

表1.1稀土新材料在高新产业中的应用

永磁

玻璃

抛光

荧光

储氢

陶瓷

催化

磁光

激光

计算机

彩电

数码相机

手机

数码摄像机

DVD

MP3

灯具

汽车

磁共振成像

激光治疗仪

磁选机

资料来源:

苏文清,2004:

《关于稀土产业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有色金属》第10期

1.3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面对我国稀土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很多稀土方面的专家、稀土企业中的研究人员及其他关心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学者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稀土市场的状况及变化、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问题、稀土贸易中的问题及对策和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低的原因等几个方面。

研究对象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

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新世纪,稀土的应用得到不断发展,市场越来越宽广。

“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的推陈出新和‘3C’即计算(Computing)、通信(Communication)与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ics)的融合是两个稀土应用的趋势”。

熊家齐(2004)还指出全球几乎所有生产LCD、PC、数码相机、空调等电子产品的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稀土产业链,中国将是未来稀土新材料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侯宗林(2005)通过对我国稀土生产企业在采矿、选矿、排污方面现状的描述揭示出我国在资源开采、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3]。

孔锐、王文杰等(2002)对中国稀土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新材料的消费是我国未来稀土的主要用途,中国的稀土矿产品出口流向集中会大大加强我国稀土贸易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非传统战略的建议[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陈甲斌(2004)提出了进行出口优化的模型,把稀土出口数量通过建立目标函数、结合约束条件、添加松弛变量具体的计算出来,为政府制定调控政策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依据[5]。

虽然也有很多人对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过低进行了研究,但多是从企业生产水平低,出口配额发放不合理,政府管理滞后、低效等方面分析的,如杨进欣(2005)认为我国占到国际市场份额高达80%的稀土,但却买了个“土”价钱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导致资源流失严重,稀土初加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出口受制于人和配额管理存在诸多弊端给外商可乘之机[6]。

对这种低价格的原因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还是从2005年以后才出现的。

廖作鸿[7](2005)、姚远生[8](2005),都用到了博弈论来分析中国的稀土价格战,他们认为当今我国的稀土行业及企业正处于囚徒困境,企业之间互相削价竞销导致了今天我国稀土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利润每况愈下。

姚远生还提出了政府或某种集团执行行业理性的可能性。

他认为,稀土行业要做到理性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如果真能这样,那整个稀土行业将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用博弈论之外的其他经济理论对稀土价格进行分析的很少发现。

1.4思路和研究方法

 

图1-1本文思路

本文以国际稀土贸易状况及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对中国稀土低价出口的形成原因作了系统地分析。

首先对我国稀土出口现状进行了阐述,包括我国历年的出口数量、结构及价格等。

然后对稀土的这种价格的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稀土的这种低价格的形成基础,包括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等几个方面。

并以石油为稀缺性矿产资源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该类矿产资源产品国际价格的一般形成模式。

通过这种比较,进一步分析我国稀土在垄断格局下形成低价格,甚至低于竞争性价格的原因。

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我国在稀土开采、出口控制和价格协调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本文运用了国际贸易理论、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价格理论以及博弈论,尤其在市场结构方面把稀土和石油相联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多方面极其相似的稀土和石油在价格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原因。

在分析稀土出口数量和结构、流向等方面的问题时,本文还应用了一些量化模型。

在此基础上,从稀土企业、行业和政府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这一角度来探讨中国稀土的生产管理及协调问题,对中国稀土出口进行规范分析,实现中国稀土的物有所值。

另外,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除了用到博弈论之外,还应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来分析稀土市场类型、生产决策及产品定价,进而得出我国稀土产品低价出口的形成原因。

2稀土国际贸易与中国地位

2.1稀土国际贸易概况

世界的稀土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独联体,这几个国家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0%。

进行稀土冶炼的仅有十几个国家,主要为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

能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的国家约十个,主要同样为中、美、法、日。

中国、美国和日本是稀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其出口量约为世界总出口量的80%,产品结构日趋完整,产品价格便宜,基本能满足各个国家、各种层次的需求。

在中国崛起之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近几年来,美国在稀土原料出口市场已渐渐退出。

美国的稀土产品主要出口到韩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

出口到韩国和东亚的产品主要是铈化合物,出口到德国的主要是高纯稀土和稀土化合物,出口到日本的产品数量已在逐年下降。

日本出口的是深加工后的稀土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及东南亚。

美国同时又是稀土产品最大的进口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稀土原料及初级产品,自2000年后,美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中国稀土的第二大进口国。

日本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稀土资源更是完全靠进口。

其进口的稀土原料80%来自中国,其次为法国。

在数量上,从中国进口的远远大于法国,但在价值上从中国进口的却大大低于法国。

日本进口产品的结构主要为稀土原料及中间体,其中最多的为稀土金属,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及新材料领域。

欧洲本身也缺乏稀土资源,从中国、澳大利亚等进口稀土原材料,然后向美国、日本等出口深加工产品。

以法国为例,法国并没有稀土资源,但法国的罗地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企业。

中国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对于一些高性能、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还生产不了,因此,每年都需要少量进口一部分。

中国是未分离稀土应用的大市场,而且对稀土新材料的消费正在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消费国。

日本是世界上高纯稀土运用的最大市场,其消费领域主要是电子、信息、通信与汽车这几大行业。

全球稀土消费情况见下表。

表2.12005年全球稀土消费地域分布%

中国大陆

日本

东亚*

美国

欧洲

其他

总计

35

20

15

14

11

5

100

资料来源:

2006年中国稀土行业咨询报告,,2006-10-17

*包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2.2中国在稀土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45%左右,到今天占世界总量的40%。

这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近20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发现了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如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等稀土矿床。

但我国稀土资源仍占世界首位,且资源潜力很大,因此有理由认为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稀土资源大国的地位。

表2.2世界稀土矿产量、储量及储量基础(单位:

吨REO)

国家

2001年产量

2005年产量

储量

储量基础

中国

73000

120000

27000000

89000000

美国

5000

4000

13000000

14000000

印度

2700

2700

1100000

1300000

前苏联

2000

2000

19000000

21000000

马来西亚

450

450

30000

35000

巴西

200

200

110000

310000

斯里兰卡

120

120

12000

13000

世界总计

83500

129500

88000000

150000000

中国所占比例(%)

87.4

92.7

30.7

59.3

资料来源:

根据《稀土信息》2003年第3期及《2006年稀土行业研究咨询报告》综合而得。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占世界的80%左右,贸易量也占世界市场的50%左右。

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稀土贸易中的垄断者。

从稀土供应种类上来说,我国可以满足国内外各种用户对不同稀土产品的需求,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大量供应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稀土产品的国家。

全世界的稀土消费量比较稳定,维持在8-10万吨之内,而我国的稀土矿产品出口量大约以每年平均8%的递增速度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虽然近几年复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足可以说明我国是世界稀土市场的产量、品种主导大国。

我国稀土各年出口数量见下图。

表2.31997-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数量(REO,吨)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量(REO,吨)

31400

41978

44930

48930

46200

43100

54900

53300

55300

资料来源:

《稀土信息》2006年第4期

一方面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和出口量连年增长,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说明我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现在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稀土生产大国、出口主力军,但不是或起码现在不能主要影响和制约世界稀土市场。

一般说来,拥有50%市场份额的国家应该有市场价格定价权。

但我国拥有80%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发挥出垄断者的作用,通过垄断势力享有稀土定价权,反而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过量,且产品结构单一,出口秩序混乱,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销,导致的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严重阻碍了将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更严重的是我国的稀土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走下坡路,这可以从稀土产业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来衡量。

贸易专业化系数[9]反映一国商品或服务的国际专业化分工格局。

一般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当该系数为1时,表明一国某种商品的完全出口专业化,当系数为-1时,表明某种商品的完全进口专业化。

当TSC>=0.8时,表明该国该产业有强竞争力和高的比较优势,当TSC<=-0.8时,表明该国该产业的若竞争力和低的比较优势。

我国近几年稀土产业贸易专业化系数见图2-1。

图2-11997~2005年我国稀土产业贸易专业化系数变化图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稀土信息》各期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3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

3.1我国稀土价格形成模式

稀土价格的形成,离不开稀土供求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稀土供应者即卖方之间的关系、稀土需求者即买方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些之间关系做出科学地描述的是市场结构。

价格行为产生于一定的市场结构基础上,又对市场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表现和形式,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和可能进入或正在进入的买卖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关系。

就稀土市场来说,其市场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第一,稀土产品是一种国际流通性产品,其价格和供求已经国际化,所以说稀土市场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第二,稀土是一种自然资源,稀土市场的供给者是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各地区的稀土生产企业,供给量与所拥有的稀土储量及潜在储量正相关,供给量的增加又与稀土矿的开发相关,而稀土矿的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稀土的短期供给比较稳定。

稀土产品的需求者来自全球很多国家,被称为“工业的味精”的稀土是一种必需品,其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

所以,在短期,稀土的供给和需求弹性都较低。

第三,如前所述,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

中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垄断程度较高,所以稀土供给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

而稀土的买方遍布全球,虽然美国、日本、欧洲等是较大的买方,但垄断程度较低,所以可以说稀土需求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世界稀土市场应该是一个卖方寡头垄断市场,见图3-1。

中国在稀土在价格制定方面也应该具有绝对的垄断势力。

为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垄断价格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处的P*,远低于竞争性价格Pc,相应的垄断情况下的产量Q*也少于竞争情况下的产量Qc。

图3-1卖方垄断的稀土市场

注:

MC是生产稀土的边际成本曲线,也可以说是稀土的供给曲线;MR是稀土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AR是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是稀土的需求曲线;P*是垄断价格,Q*是垄断产量,Pc是竞争性价格,Qc是竞争性产量。

 

 

但是,事实上,我国在稀土贸易中的情况与我们分析的相反,我国不但没有稀土定价权,反而,在国际稀土贸易中成了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我国开始出口稀土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出口种类少、数量小,出口总量为150吨左右,每吨产品平均0.42万美元。

80年代开始,我国真正进入了国际稀土市场。

随着稀土产业的发展,稀土出口量迅速增加至4800吨,单价上升至0.84万美元。

随后连续几年出口量大增,1989年出口量为9154吨,创汇1.2亿美元,是我国稀土出口的第一个高峰。

此后,受利益驱动,大量资金涌入稀土行业,稀土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总体生产规模猛增,导致稀土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急剧下降。

这次稀土产品价格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