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应用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75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写应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怎样写应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怎样写应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怎样写应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怎样写应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写应用文.docx

《怎样写应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应用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写应用文.docx

怎样写应用文

第一章写作基础知识举要

  

第一节文章概说

教学目的:

掌握写作、文章、文书、文件、公文、文书等涵义及文章本源、作用、种类,明确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重点:

文章的作用、种类;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难点:

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方法:

八步循环教学法。

时间:

4学时(理论与实践各2学时)。

步骤:

一、写作的涵义

  凡是用有组织的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写作。

二、文学的本源

  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产物

  

(一)文章来源于客观事物

从本源上讲,文章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又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是写作第一个要明确的问题。

不是凭“特别灵的脑袋”编造出来的;还有人把名篇名著看作是文章的本源.......

 

(二)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本身并不能说明它自身。

客观事物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还必须有一个反映的过程。

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并不是简单复制、“克隆”、机械模仿,而是自觉的能动性的反映。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头脑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反映器官,它不仅可以认识现实,而且可以能动地改造现实。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的特点,这个特点在写文章过程中强烈地表现出来。

作者正是根据现实生活所提供的各样事物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加工、提炼、改造、制作。

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册24页)。

文章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人的头脑的。

反映什么,怎样反映,通过大脑的改造,人的主观作用很大。

(三)客观现实是评价文章的根本标准

  评价文章优劣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呢?

最根本的一条是:

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现实。

毛泽东说:

“任何英雄豪杰,他们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们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到制成品完成的作用,否则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人民群众去考验”(《工作方法六十条》)。

这是完全正确的。

二、文章的作用

  文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可能也应该对社会产生反作用,也就是具有社会效用。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它的社会效用是语言的社会效用的延伸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不可或缺。

文章的作用:

孔子就提出“兴观群怨”说,他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曹丕提出“经国不朽”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

六朝的刘勰在其著名的文论专著《文心雕龙》里提出“顺美匡恶”的美刺作用。

马克思明确指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页)。

恩格斯把文章的战斗作用比喻为“榴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89页)。

列宁把文章比喻为“鼓风机”(《列宁选集》第1卷378页)。

毛泽东提出文章“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选集》805页)和“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并指出:

“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文化课本序》,《论语文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25页)。

鲁讯对文章的作用高度概括说“故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摩罗诗力说》),说白了,即文章对人生的作用,决不次于衣、食、住等等。

另外,还有“半壁江山”说,即“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靠这两杆子。

”这些对文章作用的种种说法,都是根据当时时代背景,社会特点和形势的需要而提出来的,都是很有道理的。

结合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实际,对文章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交流思想,调节关系。

 

(二)办理公务,治理国家。

(三)交流信息,发展生产。

三、文章的类型

  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是文章的两大类型。

  当前有些学者则定义为应用文书是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各种实用信息的物质载体。

它一般包括公文、书信、契约、新闻和著述文体等。

文学作品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成品。

它一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影视戏剧脚本等。

  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都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人把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统称为“文”或“文章”,因为它们都属于以书面语言为质料来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它们又是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两种不同的形式。

应用文书和文学作品,是从基本思维形式、表达方法、选择使用语言材料以及社会功用都不相同的两种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四、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思维形式方面:

反映现实方面:

  社会效用方面:

  表现形式方面:

  运用语言方面: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

”应用文书和文学作品也是如此。

  五、应用文体分类

传统分法是四大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文。

从功能上分类

  

(一)公务文书(机关应用文书)

  1、正式公务文书(公文、文件)

  命令(令)、决定、决议、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布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议案、章程、条例、规定等。

  2、日常事务文书

  简报、调查报告、计划、总结、讲话稿、礼仪文书(请柬、题词、贺词、祝词、讣告、悼词、唁电等)、书表(决心书、倡议书、建议书、慰问信等)等。

  3、常用专门文书

  法律文书:

宪法、法令、条例、规章制度、起诉书、公诉书、抗诉书、判决书、裁定书、公证书、仲裁书等。

  经济文书:

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招标书、投标书、协议书、经济合同、意向书、契约书等。

  外交文书:

条约、协定、声明、宣言、公约、换文、议定书等。

  

(二)新闻文体

  1、新闻报道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纪行、访问记、调查报告、电视新闻稿、广播新闻稿、新闻记录片解说词等。

  2、新闻评论

  社论、短评、评述、思想评论、文艺评论、书刊评论、评论员文章、杂文等。

  (三)著述文体

  1、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理论文章、专著、编著等。

  2、学术报告

  研究报告、学术讲演稿、研究札记、科技情报、专题研究报告、理论动态等。

  3、教科书

  讲义、教材、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通俗读物等。

  4、史传方志

  国史、党史、专史、校史、厂史、村史等,回忆录、地方志、传记、人物评传等。

  (四)私务文书

  1、个人笔录

  日记、读书笔记、杂记等。

  2、陈述书表

  申请书、保证书、志愿书、决心书、建议书、个人声明等。

  3、私人信件

  信、留言条、赠言、题词、遗嘱等。

  六、思考与实践

(一)解释概念:

写作、文章、文件、公文、文书。

(二)从功能上分,应用文体有哪些种类?

(二)写作实践:

1、第一次课要求结合实例,谈谈写作的作用。

2、第二次课要求结合实例,谈谈应用文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七、反馈反思

 

第二节主题

教学目的:

掌握主题的涵义与作用,明确主题的原则要求与主题的提炼,能写出主题正确鲜明的文章。

重点:

主题的作用。

难点:

主题的提炼。

方法:

八步循环法。

时间:

2学时。

步骤:

一、3名学生读所写《谈谈应用写作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每人读后各找3人评议,教师评点,总结。

然后讲新课。

二、主题的涵义与作用

(一)主题涵义,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可比喻为灵魂。

这个涵义的理解要注意三点要领:

一是主题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图;

二是主题是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三是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表现出来的。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意谓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旋律即主旋律。

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

后来这个术语才广泛用于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

日本将这个概念译为主题,我们从日本翻译过来时就借用了它。

我国古代对主题的称谓是“意”、“旨”、“立意”、“主旨”、“主脑”等。

由于主题的适应性较强,和其他非文学作品所使用的相类同的说法(如“中心思想”、“中心意思”、“中心论点”、“基本论点”等)精神一致,所以它在实际运用上已取得了一致承认的通用地位,虽然那些说法有时也还在使用。

(二)主题作用

  1、主题是统帅。

所谓是统帅,是指写作上诸多环节,如材料的选择、全文的谋篇布局与语言的运用等,都要听从主题的调遣,受它制约,为它服务。

“意犹帅也”(清·王夫之《船山遗书》,《夕堂永日绪论》),忽视了主题的统帅作用,材料语言、结构、手段等都将成为乌合之众,溃不成军。

2、主题是灵魂。

是指如将文章比拟为血肉之躯,则“意者一身之主也”(明·黄子肃《诗法》),而材料如血肉,结构如骨骼,语言如细胞,表达如皮毛。

无论这个血肉之躯多丰满、多出色,如果没有深刻明确的主题作为灵魂去支撑,文章就会成为缺乏生命力的行尸走肉。

3、主题是生命。

从文章的客观效果看,主题对于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常起到一锤定音、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题深刻新颖,往往可使文章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主题的原则要求

  主题通常要求正确、深刻、新颖。

应用文书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要求。

  

(一)符合实际,具有明确的政策性。

  

(二)力求明确显露,切忌隐晦模糊。

  (三)必须集中单一。

  四、主题的提炼

  确立一个好的主题,需经认真提炼,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掌握丰富而全面的真实材料,是提炼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通过科学分析,不断深化认识,是提炼主题的关键。

  (三)要按照主客观条件来限定主题的范围。

  (四)认识能力与世界观对提炼主题有重要作用。

  五、思考与实践

(一)什么是主题?

主题的作用是什么?

(二)如何提炼主题?

(三)写一篇参加军训体会的文章(注意主题的提炼)。

九、反馈反思

 

  

第三节材料

教学目的:

掌握材料、素材、题材的涵义与作用,明确材料的搜集与选用,能写出材料典型新颖的文章。

重点:

材料的搜集与选用。

难点:

材料的搜集与选用。

方法:

八步循环法。

时间:

2学时。

步骤:

一、、学生3人读上次课布置的作文,每人读后都由3人评议,教师评点、总结。

然后

讲新课。

二、材料的涵义和作用

(一)材料的涵义

就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之中的一系列的事实或理论观点。

可比之为血肉。

它包括人物、事件、景物、事例、数据、道理等等。

没有写入文章之内,但已进入作者视野,被作者所意识、所搜集的一切事实或道理等叫做素材。

它是分散的、零碎的,未经整理选择,不能直接运用到文章中去。

写入文章之内的事实或道理等称做题材。

它是从素材中选择、加工和提炼而成的,只占素材的一部分。

很显然,材料包括素材和题材。

材料的适应性、适用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常常把素材、题材也统称为材料。

  

(二)材料的作用

1、素材是形成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2、题材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3、材料还是发挥写作技巧的基因。

正像巴甫洛夫所说:

“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材料犹如作者的“空气”。

写文章如果没有材料,作者的写作技巧则难以发挥。

材料是文章内容的主要成分,是写作的本钱,是发挥写作技巧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因素。

材料好比璞,只有在璞的基础上才能精雕细刻琢磨出美玉来;材料好比矿石,只有有了矿石,才能施展技术,冶练出金属来。

材料充实,作者才能任意雕冶,得心应手,挥笔成文。

  三、材料的搜集

 材料的搜集要“多”,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一)平时搜集积累。

 

(二)临时搜集求索。

 (三)分类整理研究。

  四、材料的选用

  选用材料,贵在一个“严”字。

搜集材料,应当提倡“以十当一”,“多多益善”;选择使用材料,则主张“以一当十”,以“严”为上。

(一)围绕主题选用材料

 

(二)选用典型精当的材料

 (三)选用真实新颖的材料

五、思考与实践

(一)什么是材料、素材、题材?

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二)如何搜集和选用材料?

(三)选择3-5个材料,写一篇对铁岭初步印象的文章。

六、反馈反思

第三节、结构

教学目的:

掌握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的涵义,明确结构的原则,能写出结构较严谨的文章。

重点:

结构的原则。

难点:

同上。

方法:

八步循环法。

时间:

2学时

步骤:

一、学生3人读上次课布置的作文,每人读后都由3人评议,教师评点、总结。

然后

讲新课。

二、结构的涵义与作用

涵义:

结构就是把文章的主题和处在分散状态的各种必要的材料形成统一有序整体的组织形式。

简言之,所谓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

可比喻为骨骼。

作用:

主题作为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全靠必要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表达。

如何具体表达,要通盘考虑,要求做到有步骤,有条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形态,这样才能成其为文章。

文章具体表达上的上述这些要求,就是通过文章的结构来完成的。

如果把文章比拟为人体,则结构恰如骨骼,其作用不言自明。

  三、结构的原则

(一)要正确地反映事物的规律。

  

(二)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三)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

四、结构的内容

  

(一)层次和段落

  1、层次。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映。

也可以说是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次序。

也称为“意义段”、“部分”。

  2、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顿。

也可以说是文章内容表达中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意思。

也称为“自然段”。

  3、层次和段落的关系:

一是层次大于段落,二是层次等于段落。

三是层次小于段落。

  

(二)开头和结尾

  1、开头。

即文章起笔的话语或段落。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

常见的开头方法很多,一是开门见山,揭示主题,即开篇就把文章的中心简洁明快地写出来;二是揭示全文的主要内容,即开头就将文章的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交代出来;三是交代写作目的或动机,即开篇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四是提出问题,引出正题,即开篇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或主要内容,提出一二个问题,作为文章的引子。

此外,还有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开头,以扣人心弦的悬念或情节开头等方法,不过,在应用文书写作中很少用这样的开头方法。

  2、结尾。

即文章内容表达完毕,结束文章时需要写的话语或段落。

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总结全文,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结尾;二是深化主题,如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一文的结尾;三是提出希望,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一文的结尾;四是自然收尾,如陈云《青浦农村调查》的结尾。

此外,还有展示未来、鼓舞斗志的结尾;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的结尾等。

应用文书的结尾,多数有约定俗成的格式,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结尾,写作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三)过渡和照应

  1、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中前后上下相邻的层次、段落中间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成分。

  过渡的具体方法有三种:

一是过渡段,即用一段文字作为过渡;二是过渡句,即用一句话作为过渡;三是过渡词,即用一个相关的词语作为过渡,如“然而”、“总而言之”、“ 综上所述”、“另一方面”、“由此可见”等。

2、照应。

照应也称为伏应,是指文章中不相临的层次、段落,彼此在内容上的一种呼应和关照。

照应主要有前后照应,首尾照应,题目与内容(题文)照应。

的内容繁复的文章,其内部需要照应的问题相应会多一些。

这就要求动笔前想得尽量周密一

些,行文中间写着前面时要想着后面,写着后面时莫忘了前面,做到笔笔有来路,处处有照

应。

五、思考与实践

(一)解释概念:

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

(二)简答:

1.层次与段落的关系;2.过渡的方法。

(三)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四)写一篇对铁岭师专初步认识的文章。

要求:

注意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安排好层次与段落

六、反馈反思

 

第五节、语言

教学目的:

了解语言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明确应用文书运用语言的要求和如何下苦功夫学习语言,能写出语言较准确恰当的文章。

重点:

应用文书运用语言的要求。

难点:

同上。

方法:

八步循环法。

时间:

2学时。

步骤:

一、学生3人读上次课布置的作文,每人读后都由3人评议,教师评点、总结。

然后

讲新课。

二、语言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

传达感情,增进了解,传播信息。

如果人类没有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话,那么,人

类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将是很难设想的。

  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好比人的血肉,结构就像人的骨骼,而语言,我们可以说,恰似人的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是生命的基础;而语言也正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是文章的基础。

离开了语言,任何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材料、精心的结构,都是无法表达、体现出来的。

谁见过没有任何语言(文字)的文章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

  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

各有利弊。

三、应用文书运用语言的要求

与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书在运用语言上更要求准确恰当、简洁明快和通俗生动,同时

要注意适应各类文种语体特点。

在此基础上,也讲求一定的艺术性。

  

(一)准确恰当

  1、要求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防止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周总理当年要求《新华日报》记者“不能错用一个字。

应当认清每一个字的分量,它有时甚至与四亿五千万人民的利益有关。

”这种“不能用错一个字”的精神,适用于各类应用文书的写作。

因为,也正如一首诗所写的: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用

词准确恰当,还包括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使文章褒贬准确,是非分明。

  2、求平实质朴,戒华丽藻饰。

应用文书以讲道理、办实事、传信息为写作目的,讲求实在、稳妥。

这对应用文书语言的准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同志曾指出:

“老实一点,是做到准确的好办法。

不一定要苦心孤诣地去修饰……如果是老实地用最适当的字

眼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比较容易准确;一切不恰当的修饰,反而不准确了。

”要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是做到准确恰当的思想意识上的保证。

  3、慎用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用得好,可以起到说话留有余地,

或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但是用得不好,会使语意含糊,或模棱两可,或暧昧蒙胧,而使读

者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因而在使用模糊语言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简洁明快

  简洁,就是简练干净,不罗嗦,不拖沓;明快,就是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

这样的语言,读者能尽快地抓住文章的要领,领会文章的主旨。

应用文书受篇幅限制,必须短

小精悍。

要短小精悍,首先在于内容精练,能抓住问题症结或事物的本质,但在表达上,语言的简洁明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要力争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即文约事丰、言简意赅。

  (三)通俗生动

  应用文书要针对读者对象,注意语言的大众化,切忌艰涩费解,力求通俗生动。

要灵活地运用成语和口语中那些形象生动,又易于为群众所理解的喜闻乐见的语言。

成语精湛、凝练、精辟、生动,使用得当,可使文章生辉。

群众语汇中有许多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等新鲜活泼的语言,其中饱含着群众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运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

不仅可以使文章简洁有力,同时又显得丰富多采而有生气。

  (四)注意语体特点

  应用文书各种各样,不同的文种,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将甲文种的语言用到乙文种上,就会不伦不类,闹出笑话。

比如法制文书的写作,必须准确地运用法律术语,因为每一个法律术语都有特定的含义,理解上有闪失,就会谬之千里。

再如,新闻文种可以适当地使用方言、俚语,但如将方言、俚语用在公文中,则会失去公文的庄重性。

因此,写作应用文书,在运用语言上,必须注意各类文种的不同语体特点和独特要求。

  应用文书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法规性、指令性或契约性的文种,如公文、

法规、条例、细则、合同、协议书等。

这类文书在语言上要准确、简洁、鲜明、通俗,而不

能雕饰、渲染。

另一类是讲话、报告、总结、新闻、论文等文种,它们主要用于报告情况,

介绍经验,宣传教育,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

由于它们不具备法规性、指令性和契约性,

在不影响准确、简洁、质朴、通俗的前提下,可以比前一类文书多讲一点语言的艺术性。

  四、、下苦功夫学习语言

  应用文书的语言要达到准确、简洁、通俗、生动的要求,就必须下苦功夫学习语言。

  

(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二)要学习外国语言中有价值的东西。

 (三)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

总之,要本着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精神,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大胆地去“拿”,用来充实我们的语言宝库。

五、思考与实践

(一)应用文书运用语言的要求有哪些?

(二)写一篇谈如何下苦功夫学习语言的文章。

要求:

1、要根据书中三方面而谈。

2、每方面力争举出20个词语。

六、反馈反思

 

第六节表达方式

教学目的:

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涵义及种类,明确有关方式、方法与要求,能写出明显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文章。

重点:

记叙的方式、常见的论证方法。

难点:

同上。

方法:

八步循环法。

时间:

4学时(理论与实践各2学时)。

步骤:

一、学生3人读上次课布置的作文,每人读后都由3人评议,教师评点、总结。

然后

讲新课。

二、记叙

(一)记叙的涵义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结果加以介绍和交代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也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二)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叙述事物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就是作者以什么身份,从什么角度来进行叙述的。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分,

叙述的人称有第一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即用“我”、“我们”称谓来叙述叫做第一人称。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的,是第三人称。

即以“他”、“她”、“他们”的称谓来叙述。

有没有所谓“第二人称”的叙述呢?

我们认为,是没有的。

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主要应从作者叙述时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着眼。

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者“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和结尾,出现“你”、“你们”的称谓,它代表的是文章面对的读者。

(三)记叙的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古人从写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的记叙方法,如《汉文正典》就介绍了11种,刘熙载的《艺概》讲了18种,施畴的《中国文体论》归纳出8种等等,融会古今之法,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记叙方式:

1、顺叙。

就是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其好处是线索分明,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