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50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docx

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整理版

第0章所有人的困境

01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

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却往往并不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

02我一直相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在不停地为学生解释疑问的过程中,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

03明显有一些人,尽管数量上并不是大多数,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

他们从容,他们优雅。

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是有所成就。

他们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1章心智的力量

第1节了解心智的力量

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

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第2节心智力量的差异

01上司真的很愚蠢么吗?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重要原因——人们正在做的往往是别人让他们做的事儿。

在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

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

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

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

“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蹲在地上。

于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

他们只不过是把“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可笑与可悲自己并不知道:

既然上司那么愚蠢,又为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

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去自行其是。

02你真的那么优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猎头做的事情本质上与股票炒家没什么区别,都要“低买高卖”才能赚钱。

跟股票炒家一样,猎头喜欢被低估的对象。

正如股票市场上总是有被严重低估的股票,人才市场上也肯定有一些被严重低估的人才。

俗话讲,猫有猫道,鼠有鼠道;猎头也肯定有自己的办法。

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锁定二流人才。

道理也比较简单:

任何一个团队里的一流人才,通常很难产生流动的愿望。

他们的薪水很高,甚至过高;他们因为已经被承认而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同时也常常被同事和领导尊重;他们有更多的满足感、责任感;他们更加爱惜自己的名誉……另外,就算他们有一天产生了离开的愿望,往往并不是要去另外一家公司,而是想要出去单干。

所以,一流人才往往对猎头来讲其实没有什么可开发的价值。

03兴趣真的那么重要么?

经常有学生向我表示她对目前的专业没兴趣,她真正感兴趣的是某某专业。

事实绝非如此。

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

现在说另外一个方面。

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

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所以,那件事儿对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当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

没有多久,这些人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将其行为“合理化”而后如此声明:

“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概念,把这种做法称“Rationalization”。

)所以,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

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

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

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04学习方法真的很重要么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

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相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

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第2章开启自己的心智

第1节何谓心智

我所说的“心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一个人的智商并不完全是天生的。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全靠基因遗传,那么,同卵双胞胎的智商应该一模一样才对。

第2节起点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

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人之为人,在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正因如此,我们才具备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反思能力”——也许恰恰就是人与猴子之间3%不到的差异的具体体现。

有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拥有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最终拥有了强大的心智力量。

第3节控制自己的大脑

你可能要挣扎很久才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

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幡然醒悟之后,弗兰克终于明白了自己其实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脑所左右!

于是,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没有悲观绝望。

相反,他在脑海中设想,自己重获自由之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弗兰克尽管身处集中营,却竟然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第4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起码是比较容易忍受那些痛苦。

我经常这样提醒自己,我再痛苦,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另外,我们不必过分害怕痛苦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

其实,我们的大脑需要遗忘痛苦,如果,你的大脑不具备这个功能,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将会多么凄惨!

上了岁数的人往往会产生怀旧情绪,往往会慨叹“世风日下”,可这明显不是事实。

因为,过去几千年,每一代老年人都觉得世风日下,可是如果他们的感觉是真实的,那我们现在应该活在地狱中才对——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就算不怎么样,也没那么差啊?

狄更斯说得好: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忘干净了,或者早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所以,他们当然会怀旧!

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

甚至它更可能只不过是幻觉。

有人用过这么一个比喻:

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

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进一步精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

作为一个可以运用自己心智的人,了解了我们大脑所拥有的这种遗忘痛苦的机制之后,就可以解决另外一个因为反复出现而无法遗忘的痛苦。

最痛苦事儿之一可能就是:

“怎么道理全明白,但就是不行呢?

”——谁都不愿意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明白那是非常愚蠢的,但怎么就又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了呢?

为此痛苦,深夜难眠,一遍一遍地骂自己。

可是,一觉醒来,其实只不过是几个小时之后,就再次回到从前的状态,并无任何变化。

甚至下次在深夜里暗骂许多遍之后才想起来没多久之前也这样骂过自己,不禁长叹:

“怎么就这么没出息,怎么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呢!

”尤其当你意识到你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时候。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有两种办法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

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

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它会提醒你,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

如果你不用纸笔记下来,那你就肯定会忘的。

然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这个本子回顾一下。

这个习惯往往会使你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你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有进步了,因为那个本子里记录过的很多的错误你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不停地提醒你自己!

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

要知道,你所面临的所有尴尬,最终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

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觉得这世界就对你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

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

你这样一想,就释然了。

只要你没那么痛苦,你的大脑就很难遗忘这个事件——更何况你早就把这个事件和经验记录在案了呢!

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

第5节推迟满足感

我个人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

为了能在这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

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

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

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

a.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b.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种能力,也因此而与众不同。

于是,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

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诱对他们来讲根本并不存在……再次,这是个依赖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无法理解这种道理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会发现,你对追逐新潮的电子商品失去了兴趣——那可是过去你为之不停地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主要渠道之一。

你会很自然地等到下一个新产品推出之前,用相对很低的价格买下它,然后,在避免了所有兼容性麻烦的情况下,让那个曾经时髦的产品在你的手中变成性价比最高的实用产品。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

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

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

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第三章,通过管理自己与实践做朋友

第1节精确感知时间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

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而这样的感觉

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第2节最好的工具:

纸笔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的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

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

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本子,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儿的话,一定会很开心。

随着日子的推移,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

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

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

第3节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第4节制作时间预算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

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第5节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01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基本原则是:

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尽管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放纵自己。

02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03列表没必要工整

04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05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大多数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于无法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紧急”和“显得紧急”。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

是否对你的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

然而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紧急的标准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你总是觉得每一件都很紧急。

不过,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紧急的事儿少之又少,十万火急几乎只是出现在故事里。

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06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

一旦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任务列表中的某个或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

07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在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列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

都应该提前给每个项目指定一个检查列表,用来确定当前任务确实如预期一般完成。

08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第6节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01计划成功的前提:

目标现实可行

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

有一句话曾令我印象深刻,说,“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但是,另外一个事实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会成功。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需要做的事情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按照正态分布规律来看,仅有1%不到的人有机会去追求那样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

02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计划是必需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

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

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理想固然应该是有的,但是,理想这东西往往太过遥远,乃至于我们总是看不清楚。

不过还好,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每一步都走好,踩得足够踏实。

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看都看不到,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想了也没用。

用各种方法保持乐观就好——乐观是靠努力和挣扎才可以获得的经验。

于是,做计划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件事: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

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

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就知道了,就像我当年那样。

不要无知无畏。

然而也没必要心存惶恐,这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获得的能力——放心,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后天习得的。

于是,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然而,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多大,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为已经足够近——足够近的时候,就算看不到花,还是可以闻到花香的。

03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的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

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

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

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ialand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

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时候,你必须拖延你的行动。

比如,当你决定买个新潮手机的时候,故意拖延三个月,会让你享受更低的价格;如果你决定买一辆你非常中意的高级轿车,故意拖延上一年,也许就会让你意识到当初的审美观其实很有问题。

我个人的经验是,对我个人来讲,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

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第4章开拓我们的心智

第1节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体验,所谓“体验”,通俗地说就是来自我们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andError)

“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人类之外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被称为神奇的方式积累经验:

基因遗传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

第2节摆脱经验的局限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宗教和科学并不一定对立,与科学一样,宗教也是人们用来“思考”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的工具,只不过,在解释物理世界方面(比如,生命的起源、天体运转的机理),现代科学已经逐步地替代了宗教。

今天的宗教势力依然庞大,只是宗教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另外一个更需要它的方面去了——人文领域。

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人们往往会心存恐惧,因为人们害怕未知。

有句话非常精辟,“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哥白尼深知这一点,所以,直到临终时刻才敢于正式出版关于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的支持者布鲁诺就嫩了一点,或者说表现得勇敢了一点,结果就被烧死了。

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就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

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实际上与其他的动物居然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

此后的一生中,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些人通过努力能够使用多种语言)。

有了文字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的知识。

而后还要学会逻辑、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然后才可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3节提高自学能力

01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02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一个人终究会发现图书馆的好处,当然,在一个图书馆体系从未真正有效建立的国度,互联网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从这个意义上,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价值的最终极体现(不得不插一句,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些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被商业收入所左右的做法多么令人憎恨)。

03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教会学生如何用“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便通过共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不用说“生动”了。

所以,中国人没有做出Linux,做不出Wikipedia,写出来的Blog大多是无病呻吟的心情日记而已。

请注意,在这里我并没有任何用意去鼓吹“文学无用”。

我只是说,a.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b.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04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

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这个地步,那,你不仅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

05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的大脑有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

具体表现就是你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特征:

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看的,对于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个可怕的敌人了。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最好的工具——纸笔

06了解学习的进程

在任何一个阶段,总是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当然,更多的时候,那个曲线应该是一个并不规则、上下起伏,但最终总

体上依然是上升的曲线,类似下图中的曲线。

打个比方,有时候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第4节正确对待老师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不要过分依赖老师。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在新东方教书若干年,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

越是基础差的班级,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

能想象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最后,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老师之于学生,往往正如医生之于患者。

有些时候,医生可以手到病除:

但是另外一种情况同样非常常见:

患者的病是否可以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