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42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docx

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

2012暑期建模培训选拔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四川文理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王松林

2.罗炫汝

3.王亚兰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7月21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2暑期建模培训选拔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

摘要

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税收。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研究,发现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现行个税征收方案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

同时对收集数据做统计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收入和人均GDP、人均生产总值有密切关系,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相反人均GDP的总和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的个税收入的发展,本题旨在预测未来的个税起征点和税率表。

对于问题一,使用了层次分析法,设定了各个层次评价指标,并建立了个人所得税合理征收的最大满意度规划模型。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个税合理征收最大满意度的有国家满意度和人民满意度两方面,并确定了影响国家满意度和人民满意度的子因素。

又利用规划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国家和人民综合满意度的规划模型。

对于问题二,采用统计分析法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收集人均收入,人均GDP,和消费指数CPI等数据,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个税起征点的增长与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CPI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取历年来的人均GDP增长率作为1980年来的个税起征点增长率,建立个税起征点的指数增长模型(模型一)。

又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及MATLAB编程计算人均收入,人均GDP,和消费指数CPI等数据的权重大小,得出个税起征点与人均收入,人均GDP以及消费指数CPI的关系表达式(模型二)。

最后利用回归预测,得出了后面几年的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CPI消费等数据,利用居民年平均净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年平均消费支出、居民年平均负担率等数据,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居民的月平均净收入的3~5倍作为个税起征点是可行的,本文取城镇居民的月平均净收入的4倍作为起征点(模型三)。

最后取三个模型得到个税起征点的平均数作为本文预测的个税起征点,再利用我国使用过的9级和7级税级模型,拟合出线性增长模型求解相应的税级及级距。

对于问题三,通过问题一、问题二建立的模型,我们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分析,最后给有关部门写了建议性的报告,提出某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字:

层次分析法最大满意度指数增长模型逐步回归回归预测

 

一、问题重述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

常委会会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提交6月27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未作修改,但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

27日下午,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修改个税法的决定草案。

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草案吸收了初次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作了较大修改,基本可行。

其中有些组成人员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起征点再适当提高。

28日、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适时的,同时建议将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据了解,在本次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时,有些常委会委员还提出,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不能仅考虑提高起征点,要按照税收公平、普遍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调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级次、级距和适用税率,对纳税人的负担实施相应扣除,以及对其他财产性收入的税收调节等问题,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综合改革。

据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抓紧研究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同时抓紧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确保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效实施。

请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个税征收模型的优劣;

问题二:

试就我国的现状,建立合理的个税征收模型,得出一套个税征收方案,并对你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

问题三:

根据你做的模型写一篇短文,文中要表达模型的合理性。

 

二、模型的合理假设

1.假设所交税者诚信度为百分百;

2.假设不包含由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3.假设不会出现金融危机、大型自然灾害等大幅影响人民收入及支出的意外情况;

4.假设征税政策稳定,暂不会出现减免税收;

5.假设个税起征点与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CPI的增长率是相关的;

6.假设国家税收政策稳定,不会出现暂时的减免税收或增加税收的意外情况;

7.假设最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不改变;

8.假设收集到得数据真实、可靠;

9.假设预测得到的数据基本符合国家今后几年的走势。

 

三、符号说明与特殊词说明

国家对个税征收方案的满意度;

居民对个税征收方案的满意度;

a:

预测的起始年;

b:

预测的结束年;

i:

第i年(以1980年为第一年);

第i年国家财政支出;

第i年个税的总收入;

第i年的人均GDP;

第i年的人均收入;

第i年的人均消费;

第i年的物价平均变化数值;

准则层2中各因素的权向量;

第i年的人均GDP的增长率;

初始个税起征点(即1980年的起征点);

模型求解出的个税起征点的平均值。

 

四、问题分析

4.1问题一的分析

对题目中所给的问题的因素进行筛选处理,结合网上查阅的一些信息,初步建立评判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得出各个因素占个税合理性的最大满意度的权值。

使用各因素的总权值,参照建立的最大满意度规划模型进行模型的优劣判断。

4.2问题二的分析

建立合理的个税起征点计算模型,利用建立模型得出一套个税合理征收方案,并对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

主要是先确立个税起征点,在利用个税起征点与税率的关系,求出各税级的取值范围,在考虑现实因素,税级不能过多,符合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纳的要求,所以把税级适当简化。

最后运用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当前我国实施的个税征收方案运用问题一的评价体系进行比较。

4.3问题三的分析

根据问题一建立的评价体系和问题二建立的评价模型求出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分析,最后给有关部门写一篇有建议性的报告,提出某方面的改革措施。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的求解

5.1.1对题目中所给的问题的因素进行筛选处理,结合网上查阅的一些信息,初步建立评判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得出各个因素占个税合理性的最大满意度的权值。

求解过程如下:

图1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将6个指标分别采用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C1:

财政支出,C2:

个税总收入,C3:

人均GDP,C4:

人均总收入,C5:

人均总消费,C6:

物价变化}

根据上述因素根据调查和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后构造出判断矩阵A,如表所示:

目标层

C1

C2

C3

C4

C5

C6

重要性排序

财政收入C1

1

1/4

1/5

1/5

1/3

3

0.0567

个税总收入C2

4

1

1/3

1/3

3

5

0.1677

人均GDPC3

5

3

1

2

4

6

0.3660

人均收入C4

5

3

1/2

1

3

6

0.2769

人均消费C5

3

1/3

1/4

1/3

1

3

0.0970

物价变化C6

1/3

1/5

1/6

1/6

1/3

1

0.0357

表1

对此矩阵,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如下: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表2

通过计算可得:

,CI=0.0746,RI=1.2400,故

 

CR=

=0.0601<0.10

由于CR<0.1,从而认为A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程序见附录一)

5.1.2对于国家而言,是收到的个税越多、起征点越低越满意,满意度越高。

对于居民而言,是交纳的个税越少、起征点越高越满意,满意度越高。

由于这两个满意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以及对整个社会而言这两个满意度之和达到最大,社会将会得到最佳满意度。

于是,建立目标函数:

但是此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可能出现某一方单纯的一方满意度达最大,而

如果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则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所以,在上述基础上若

差越小则越好,由此建立目标函数:

由层次分析得到的影响最佳满意度的因素,得到国家的满意度:

对数据

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公式:

最后计算出个税合理征收方案的最大综合满意度。

5.2问题二的求解

5.2.1模型一:

个税起征点的指数增长模型

根据网上有效权威数据,可以计算出人均年收入GDP的增长速率,人均GDP历年数据如下: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人均GDP

381

419

463

492

528

583

695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人均GDP

858

963

1112

1366

1519

1644

1893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均GDP

2311

2998

4044

5046

5846

6420

6796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均GDP

7159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66

14040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均GDP

15931

18268

22674

25575

29992

34968

表3

利用公式:

经计算得:

人均GDP的增长率

(程序见附录二)

个税起征点从解放初开始一直是800元,自2006年1月1日起上调到1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又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为起始起征点,即1980年所定的800元。

个税起征点和人均

的增长率相关,且相关系数为

,则

根据2006年和2008年的个税起征点利用指数曲线的回归分析,算得

将其作为个税起征点的增长率,符合指数函数增长的形式,设函数i为第i年的起征点(1980年为第一年),变量p为个税起征点的增长率,D为初始年的起征点,即800元,理论上起征点满足:

由于实际上年度统计数据的滞后性问题,所以起征点yi将在i+1年实施。

于是得到个税起征点的指数模型:

由该模型计算得到,2012~2015年的个税起征点平均预测值为:

元。

(程序见附录三)

运用指数回归进行预测,根据2000到2011年的数据利用灰度预测算出2012

2015年的人均GDP、人均净收入结果如下所示(程序见附录四):

年份

人均收入(美元)

人均GDP

消费指数(CPI)

个税税收(亿元)

2000

930

7858

100.35

659

2001

1000

8622

100.73

995

2002

1100

9398

99.3

1211

2003

1270

10542

101.08

1418

2004

1500

12366

103.9

1737

2005

1740

14040

101.82

2049

2006

2010

15931

101.48

2453

2007

2410

18268

104.77

3185

2008

2940

22674

105.9

3122

2009

3500

25575

99.32

3944

2010

4700

29992

103.4

4837

2011

6930

34108

105.5

6054

2012

6969

38182

104.7

7231

2013

7583

43837

105.1

8699

2014

9028

50330

105.4

10464

2015

10750

57785

105.8

12588

表4

5.2.2模型二:

个税起征点的逐步回归模型

在回归分析方法中运用逐步回归法采用从一个自变量开始,视其对因变量y作用的显著程度,从大到小地依次逐个引入回归方程.当引入的自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著时,要将其剔除掉.对于每一步都要进行y值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显著性变量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对y作用显著的变量.反复进行该过程,直至既无不显著的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又无显著变量可引入回归方程时为止.

通过统计数据资料可知,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的过程中,人均收入,人

均GDP,消费指数CPI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呈非线性相关,取y值为个税起征点,根据互联网上权威数据,得到1994年到2009年人均收入,人均GDP和消费指数CPI分别如下:

年份

人均收入(美元)

人均GDP(美元元)

消费指数(CPI)

个税税收(亿元)

2000

930

949.18

100.35

659

2001

1000

1041.64

100.73

995

2002

1100

1135.45

99.3

1211

2003

1270

1273.64

101.08

1418

2004

1500

1490.38

103.9

1737

2005

1740

1715.03

101.82

2049

2006

2010

2027.34

101.48

2453

2007

2410

2566.43

104.77

3185

2008

2940

3266.51

105.9

3122

2009

3500

3711

99.32

3944

2010

4700

4371

103.4

4837

2011

7476

5414

105.5

6054

表5

通过matlab编程,运用逐步回归法计算以上三个指标的权重大小,通过MATLAB编程得到个税特征值y与人均收入(x1),人均GDP(x2),消费指数CPI(x3)和个税税收(x4)三个方面的因素的以下关系式(程序见附录五):

y=-1541.6+0.3*x1+0.4*x2+18.2*x3-0.2*x4

由指数回归预测得到的数据带入模型二的公式,求解得到2012~2015年的平均个税起征点为(见附录六):

5.2.3模型三:

建立线性相关模型

查阅相关权威资料,取北京、浙江、福建、云南、新疆5省市计算全国平均水平,因所取遍及东西、中部,所以具有一定代表性。

经过预测得到2012~2015年的数据如下:

年份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居民人年平均消费支出

居民年平均净收入

2000

10126.4

6152.138

598.7953333

2001

11591.6

6614.844

1112.889333

2002

13673.6

7418.736

1696.997333

2003

15507

7949.232

2388.768

2004

17422.8

8721.664

2893.536

2005

19569.6

9499.354

3547.046

2006

21786.2

10418.29

4105.843333

2007

24757

11254.576

5250.090667

2008

28358.2

12373.13

6532.336667

2009

35789.2

13511.342

10348.12467

2010

40474.6

14762.638

11220.42867

2011

44451

16090

16557

2012

50846

17564

19866

2013

58160

19173

25235

2014

66527

20929

31995

2015

76097

22846

48711

表6

居民年平均净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平均负担率-居民年平均消费支出(其中据调查平均负担率的值为1.5)。

通过调查得到个税起征点选取城镇居民月平均净收入的3~5倍为可接受点,这里取4倍做为个税起征点。

由此可建立个税起征点的模型:

由该模型解得个税起征点为:

根据以上三个模型求解出三个个税起征点,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2012~2015年的个税起征点:

解得:

 

5.2.4税级及级距的求解

为了清晰地反映出这次税改税率的级次级距的变化,我们将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9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如下: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表7

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如下:

7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表8

注: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

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

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

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

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采用对我国9级和7级税率画散点图进行分析,利用拟合的知识得到了税距与税率的关系,通过该关系,制定出2012~2015年6级税率表如下(程序见附录七):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2002元的部分

5

2

超过2002元至19896元部分

15

3

超过19896元至39778元部分

25

4

超过39778元至49719元部分

30

5

超过49719元至59661元部分

35

6

超过59661元部分

45

表9

 

2012~2015年预测数据如下: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财政支出(亿元)

99950

108000

116050

124090

个税总收入(亿元)

7231

8699

10464

12588

人均GDP(元)

38182

43837

50330

57785

人均收入(元)

43905

47773

56876

67725

人均消费(元)

14857

15794

16731

17668

物价变化(元)

454.1

485.4

516.7

547.9

表10

将本文预测数据代入问题一的评价体系,把本文模型求解出的起征点和国家提出的起征点之间进行比较,算出那个起征点的综合满意程度最高:

(程序见附录八)

(程序见附录九)

通过用问题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问题二进行了评价,并就本文的模型得到的个税起征点和国家制定的个税起征点进行了比较,得到的最佳满意度优于国家现行个税起征点,这符合模型的评价指标,因此此模型实用。

5.3问题三的求解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现行的个税征收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起征点过低、级数过多、级距没有拉开,其中最明显的弊病是起征点过低。

现行税收政策使得中低收入者成为个税的纳税主体,无法发挥个税应有的调节贫富悬殊的作用。

为此,新一轮个税征收方案改革已势在必行。

我国的个税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