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183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docx

积极实验深化改革

 

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争做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先锋

——江苏省高中数学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自评总结报告

 

江苏省沛县中学

2010.7.8

自2005年我省全面步入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千方百计,齐心协力,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校数学教研组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改变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以更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与时俱进,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育科研,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弘扬独特、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利用新教材重基础、强人文,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交流合作,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面就我校开展高中数学教材实验改革的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奉献拼搏、团结向上的战斗集体

沛县是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江苏省沛县中学就是座落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沛县中学始建于1923年,1980年被江苏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属重点中学。

1993年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1995年成为徐州师范大学附中,2000年确定为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2004年3月转评为省三星级高中,2010年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代化信息水平高,师资队伍强大,校风学风优良,教育科研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效显著,受国家、省、市表彰二十二次。

我校数学教研组200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全组教师无私奉献、勇于拼搏、与时俱进、团结向上、无限忠诚于人民事业。

我校现有数学教师69人,全部为本科学历,6人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4位高级教师,29位中学一级教师,受各级政府表彰、奖励32人。

他们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乐于教学,是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以“专家型”、“科研型”、“创造型”教师为龙头,以高、中级教师为中坚的特别能战斗的、团结的集体。

二、齐心协力、千方百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2005年秋,我校高一学生进入了新课程实验,自2008年秋,全校各年级学生全部使用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

新教材的使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课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遵循“边实验、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采取“强化校本培训”、“关注有效课堂”、“注重激励评比”、“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等4项主要措施与策略,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稳步向前推进。

(一)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素质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新旧教育理念之间的碰撞,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成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成为实施和推进课改实验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校认真落实“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课改之初,我校就编制了《高中数学学科培训实施方案》,并不间断地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对课改年级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全面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和集体教研活动时间,对教师进行全员式的数学课程标准和苏科版教材的培训。

我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参与了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专题培训,聆听了课程专家的发言。

而且我校数学组张洪响、燕海军、邱慎民、郭成杰等老师作为县教研室特聘专家,对全县数学教师作了新教材专题培训。

通过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提高了对新课改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对新课程的新特点能做到了然于胸,大家认识到,当前,新课程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广阔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宽广的社会大背景下学习各科知识,它提供了比教材本身更为广泛的外界资源。

二是综合性。

新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各科间交叉渗透,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三是探究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究、敢于探索、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具有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亲和性。

所有学习内容能让学生感兴趣、能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是开放性。

各学科向生活开放、让学生主动获得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更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

参加培训的教师,从宏观层面全面了解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及苏教版全套教材的特点,从中观层面详细解读了各册教材各章的编写意图与想法,从微观层面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实施途径,全员培训为我校广大数学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架起了一座金色的桥梁。

通过校本培训、全员培训,我校实现了“人人参与新课程培训”的目标。

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数学课改研讨会”、“数学课改现场会”、“数学课堂教学课例展示会”等专题会议,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效地提升了全校数学教师自觉推行新课程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教学能力。

(二)关注有效课堂,构建新课改的广阔平台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必须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才能显示出其指导作用。

新课程提出的学生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必须借助于课堂学习来达成。

因此,推进高中数学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是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教师座谈会等主要形式,了解新课程推进的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让课堂成为新课改的交流场所,各年级数学备课组每周安排2-3节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我们还要求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对其他教师开放,通过听课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展示课程改革成果;第三,我们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快速发展的沃土。

课改年级的课堂教学出现了“突出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注重平等对话,让课堂教学同构共享”、“强调实践体验,注重数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凸显灵性”、“增加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教与学相得益彰”等喜人变化。

每年,我校都要对全县开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

五年来,我校数学教师对外开课52节,听课教师达1200余人,既锻炼培养了授课教师,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获得了听课教师广泛好评,推进了全市、全县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彰显了沛县中学作为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强化教育科研,增强课程改革工作的保障

我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始终把教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数学组一是加强领导与管理。

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任组长的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指导全组教科研工作。

二是加强实施的指导与督促。

教研组在《沛县中学十一五教科研规划》、《沛县中学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沛县中学教科研奖励办法》、《沛县中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教科室主任岗位职责》等制度和职责的指导与引导下,对照检查,加强实施指导与督促,让每一位老师都能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的先锋。

三是全员发动,广泛参与。

教研组及各年级数学备课组都有自己的规划。

每位任课教师有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教育科研目标,教师人人参与。

教研组进行定期或随时检查评估,以推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四是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

2005年以来,为适应新课改新形势,全组开展了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领悟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系列活动。

请专家开讲座、出外培训、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有序展开。

面对新的课程方案,结合本组的实际,组织骨干力量进行针对性研究。

近五年来,围绕新课程开展的数学研究课题有:

张洪响主任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生视角下的高中课堂教学的研究》、我校有6位老师主持了县教研室刘健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中的两个子课题及张洪响主任承担的省教研室批准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研究》、市教科所批准的李珍老师主持的《例题教学有效性研究》、李兴雷老师主持的《高中数学作业批改人文化研究》、李伟老师主持的《数学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若干倾向的探讨研究》、王晓路老师的《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教材例习题试用研究》、张洪响老师主持的《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及《学生视角下的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研究》,还有李伟老师承担的徐州市教育学会课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我校数学组现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2项。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为我校数学教师提升理念、投身新课改的强大动力和有效载体。

我校数学组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的实验改革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研究》已经结题,有力的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四)注重激励评比,强化实验推进工作的力度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瓶颈。

为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发挥评比的激励性功能和考试评价的导向性功能,不断强化实验推进工作的力度。

为此,我们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改成果评比。

为了把理念逐步转化为行动,进行了课改实验论文、案例的评选活动,特别是积极参加苏科版教材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学案例与课件评比活动。

我们将组织评比活动看作是教师自己一次新课程理论的再学习过程,要求所有教师人人进行教学设计,制做课件,进行认真初评后,提出修改意见,按统一格式由设计者进行重新修改,然后上报。

上报的每件作品基本上由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案例、课件、课件使用说明以及评价意见。

2009年12月,我校数学组教师参加县讲学稿评比,12人分获一、二、三等奖,5人获优秀案例评比奖,上报的所有讲学稿及案例全部获奖。

二是积极倡导教师撰写教研论文。

我们鼓励教师围绕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来展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边教边研,边研边学,从小问题中去发现大学问,达到研学促教的目的。

并提供以下“切入点”供教师撰写论文时参考:

某个概念、原理、定律、某个知识点传授及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问题;某个教学内容的教材加工、教学法处理;某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改进方法、改变途径;反映某个教学内容的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有效应用;某个教学内容中运用互动式、对话式等教学方法来释疑解惑的精彩设计;教学目标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矛盾的解决方法;学科中主体参与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某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教学的精彩回放和点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比较研究中所产生的经验、所引发的思考等。

通过论文征集、撰写、评比这一过程,旨在鼓励和引导全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五年来,我校数学组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专业论文共53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达109人次。

第三,我们还每年举行一次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或优质课评比大赛,每一次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全员参与,进行书面考试,试题由专业知识、课标理念、教学设计以及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优选50%参加第二轮说课比赛,从第二轮中再优选50%参加第三轮上课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有赛前的老教师的传、帮、带,有赛中选手的学习与交流,有赛后评委的中肯点评与参赛教师的自我反思,赛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打造的过程。

在2008年,沛县教研室组织的高中评优课中,我校数学组有4人获县一等奖,5人获县二等奖,9人获三等奖。

在2009年全县双成杯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数学组4位老师分获一、二等奖。

更为可喜的是,刘洪华、戚晶两位老师,分获全省高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

第四,我们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校本研讨。

这五个一活动是:

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1节公开课(教研组级以上)、上交1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写出1篇见解独到的优秀教学反思、完成1篇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做出1个精品课件。

“五个一”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新课改实施几年来的新变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深深感到,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各种能力,

五年来,通过数学新课改,在教师层面上发生了四大变化: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标准》实施的过程是数学改革的实践的过程,也是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教师深入学习、理解、把握《标准》及新教材和相关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培训,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个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

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许多老师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例如燕海军于2006、2007两年度均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燕海军、朱建波分别于2007年、2010年被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授予“沛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张洪响被评为徐州市名教师。

2.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面对实施新课程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

他们向书本学习理论、补充知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向同行学习好的经验,甚至到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借鉴有效措施。

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在2009年11月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数学组有3人获县一等奖,5人获县二等奖,6人获县三等奖,参赛教师全部获奖。

3.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升。

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学习选择和利用书本之外的课程资源,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等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

我校张洪响老师设计的数学教案,入编教育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一书。

4.教育科研能力的加强。

教育科研是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把教师推上研究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性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技能的提高。

在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的课-研-训一体化的活动,把教研、科研和教师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水平。

我校数学组教师承担了16项国家及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二)构建有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课堂层面上发生了六大变化:

1.从“师主”到“生主”。

新课改视界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教师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服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导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课堂不再是模式化的知识王国,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2.从“课本”到“文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材,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它是一个“话题”,一个“谈资”,它有许多未规定的空间,它有许多地方可以丰富拓展,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补充,去“完形”,去建构数学模型,生成“文本”更丰富的意义。

3.从“倾听”到“交流”。

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交流”,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数学信息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当然,这种“对话”决不是简单的“对答”,而数学方法与思想本身的逐步实现,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纳和共享实现思维的融合、意义的建构和精神互通的过程。

4.从“接受”到“发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它更强调学生亲历亲为,珍视学生个性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多元的反应中独特地理解和感受。

因为,经验与体验的视界是不同的,经验立足于客观世界,具有普遍性、间接性和可传递性,它追求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是知识的接受和记忆;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立足于精神世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递性,是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体验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味,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

5.从“单兵”到“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包含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学生和现代媒体的合作等。

学生从“单兵作战”、个人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下的合作交流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交流愉悦。

6.从“单极”到“多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教师在尝试运用课堂观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对传统的纸笔测验也进行了改造,使得评价更加灵活多样,与课程改革的多元目标相适应。

(三)弘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素质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质的变化。

1.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新教材使用的效果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变化上。

在对“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有哪些主要变化”的调查中,比较集中的意见是:

合作意识、想象能力、提取与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操作、探索、表达、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化、自我反思能力获得以强化;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知识面扩大,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学习不死板了,胆子更大了,善于与生活联系了。

更敢于多思多问,正如张洪响老师课题研究所揭示的,学生的“五敢”能力增强了,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提升。

在省数学奥赛中,我校有22位同学分获省级奖。

2.学生兴趣得到提高。

学生们普遍反映,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变得亲切了,笑容多了起来,语言变得风趣、生动,上课不再是枯燥的包说包讲,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特别是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许多家长都反映课改后自己的孩子自信心足了,兴趣变浓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变得讲文明、爱读书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以前较内向,不敢举手发言,成绩一般。

课改后,在老师的教育、鼓励下,自信心增强了,变得爱学习了,回家后经常给他讲课堂上的精彩片断和学习的乐趣,现在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改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极大欢迎。

3.学习方式得以质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亲身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维,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质的改变。

4.师生关系得以改善。

在课堂上,学生看到更多的是教师亲切的教态,听到更多的是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的语言。

课堂上,学生们既可以不举手直接起来发言,也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还可以在老师讲课时插嘴。

过去“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由“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

师生间轻松和谐、平等互爱的关系,打消了学生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自觉性,师生间和谐、平等,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四、新课改实验推进工作的体会

(一)观念的更新是新课改良性发展的前提。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新课程理念必须经过与旧有的、传统的理念的激烈碰撞、蜕变才能生成。

为此,我们在推进课改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宣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牢牢把握课改的方向与进程。

五年来,先后邀请有关课程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同时,召开不同类型的现场会、座谈会、汇报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有力提高了教师的认识,调动了广大数学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创造性实施数学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了我校当前高中数学课改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校本培训是新课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课改实验能否深入开展,能否获得成功,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关健的因素。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市、县、校际数学教研组之间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通过名师引领,校本培训及走出去,考察学习等形式,使教师培训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实施。

(三)教育科研是新课改深入开展的保障。

为了把握课改的方向与进程,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组狠抓调研环节,加大调研力度,及时发现课改中的一些问题。

对老师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得如何,课堂教学的行为变化如何,课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哪些等等,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资料分析、跟踪听课、期末调研测试等方法与途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从组织领导、课程实施、考核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对课改推进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保障。

(四)效益的提升是新课改推进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什么?

我们认为,应当将教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夯实基础,注重创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上。

一方面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研讨,帮助教师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结合我校开展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我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交流、专家点评等活动,引导教师注意解决课改实施中忽视“双基”、忽视质量和效益等问题,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获得稳步提升。

让数学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江苏省沛县中学数学教研组

二〇一〇年七月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