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15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孟子二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孟子二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孟子二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孟子二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试题.docx

《孟子二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二章》试题.docx

孟子二章》试题

《〈孟子〉二章》中考试题精选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

①句践:

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

焦虑思考。

③胆:

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答案1.

(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2)经常(1分)(共2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重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

共2分)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

共2分)

  4.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

共2分)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案: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8、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答案7、治理国家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8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AD

11、解释加重的词:

1).环而攻之()2).池非不深()3).委而去之()()

4).舜发于畎亩之中()5).苦其心志()6).衡于虑()

12、

(1)选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A.环而攻之而不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必有得天时者矣二者不可得兼D.故君子有不战公问其故

(2)选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C.人恒过国恒亡D.曾益其所不能其真无马邪

13、翻译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

4.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14、课文内容理解:

1)、孟子在〈孟子〉二章》两文章中针对最高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同的是都用了()、()、()的手法。

但甲文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在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的结论;乙文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从而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最后在结尾处揭示论点“()”。

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现实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然具有普遍的意义,请结合现实的生活,谈谈你对“道”的理解。

2.以国家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也指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友善,讲诚信、讲礼仪。

3).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孟子在文中强调“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能成才”。

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3.这种说法还有现实意义。

虽然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但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才干、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落伍。

4.①我认为"逆境能成才"是对的,孟子曰:

"困于心衡虑于而合作."就是说人经历磨难,必须经历一番苦心焦虑,才能奋起有作为.因此,人处在逆境中,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奋斗的精神,就能够身处逆境求生存,发展,如苏轼.

②"顺境也能成才",现在我们多数人是处在顺境当中,应树立"安乐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那么,即使我们是处在顺境,我们同样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比尔·盖茨"

③我认为"逆境"和"顺境"是否成才,关键是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可以成才;"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因此,"逆境"和"顺境"都只是外界条件,关键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一个人主观有理想,有毅力,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处逆境或顺境都能求生存发展.如邓小平同志.

④顺境逆境都只是外在的客观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还是看内因。

关键在自己。

15、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委而去之(放弃)而后喻(了解)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B固国(国家)空乏其身(资财缺乏)得道多助(道德)

C举于市(推举)饿其体肤(饥饿)寡助之至(少)

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人恒过(过失)

1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

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发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在外面,指国外。

1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

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2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2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环而攻之而不胜

B、之属予作文以记之杜少府之任蜀州

C、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而曹操比于袁绍择其善者而从之

2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4、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

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在国内

映入

进入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6、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3分)

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30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1.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32.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

“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

“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31.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2.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3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34.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35.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3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3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

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

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关键词译漏译错一处扣1分)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3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举:

(2)任:

39.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4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

4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分)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42.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3分)

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43.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45.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6.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4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①同“弼”,辅佐②边境

4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①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②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50.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51.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①zēng②bì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52.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53.《孟子》是家的经典之一。

你还知道该学派的哪些经典?

请再举三部:

儒《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5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

(2分)

5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2分)答: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6.解释加点的字。

(3分)

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

①通“横”,梗塞,不顺;②明白,了解;③发扬光大。

57.(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开张圣听(或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题。

(15分)

天时不如地利……故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必胜矣。

5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池非不深也()②委而去之()③故君子有不战()

①池:

护城河。

②委:

放弃。

③有:

或,要么

5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60.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原文句子。

(2分)

6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6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4分)

61.①(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②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62.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

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

6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2分)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本题2分,每空1分)

66.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不超过20个字)(4分)

14.如:

“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

(言之成理即可)(本题4分,超过20字扣1分)

67.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68.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2分)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69.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

①多助之至:

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

②失道者寡助:

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家寡人等。

70.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

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每句1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