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10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碟烧录全攻略.docx

光碟烧录全攻略

光碟烧录全攻略

1978年,PHILIPS和SONY公司都致力于生产流行的音频CD,当时PHILIPS已经开发出商用激光盘播放机,而SONY从事数字记录研究也有10年之久。

在他们达成一项关于制定单一的音频技术协议之前,两大公司正准备进行一场商战,各自推出有可能互不兼容的音频激光唱盘格式。

1982年,两公司宣布了一个标准,其中包括记录、取样,尤其是现在正使用的4.72"格式等规格(之所以选中这个尺寸是因为它可完整存储约70分钟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随着合作的深入,PHILIPS和SONY又宣布了CD技术用于计算机数据的补充规范,这些规范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在计算机中使用的CD-ROM驱动器规范,其中使用了与音频CD相同的技术和光盘格式。

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驱动器的诞生对于PC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光盘是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圆片,直径为120mm,厚度为1.2mm,中间有一个15mm的圆孔。

在圆基片上涂了一层金属薄膜,通常为铝合金,这层薄膜就是CD-ROM读取数据的地方,在铝薄膜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聚碳酸酯,用以保护里面的数据。

光盘上有许多肉眼无法分辨的凹坑(Pit),这些凹坑深0.12微米,宽约0.6微米,它们被蚀刻在一条跨距为1.6微米的螺旋式轨道里,相对应的道密度达到每英寸约16 000道。

没有凹坑的地方称为“陆地”(Land),它和凹坑的长度大约为0.9~3.3微米。

轨道从盘内圈开始,在盘边缘5mm处结束,全部轨道的长度大约有3英里。

  驱动器在读取数据的时候,通过激光头发射激光,激光经过分光镜的折射照射到盘片表面,从光盘读回的信息与从铝层反射回来的低功率激光束有关,光接收器分辨出强反射光和无反射光或散射光的信息。

无反射光或散反射光是凹坑引起的,而强反射光则表示该点为陆地,光接收器收集从光盘表面返回的反射光和散射光,由微处理器将这些光格式转换成相应的数据或声音。

普通CD光盘和CD-R盘片的存储原理基本相同,CD-R盘片的存储材质和涂料更丰富一些。

对于刻录机而言,刻录数据其实就是在光盘上用一定波长的激光打出特定的孔,以使驱动器在读盘时可得到正确的反射光来还原数据。

CD-RW和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储材质不同,CD-RW使用一种晶状物质,刻录时激光头以700摄氏左右的温度让一定位置上的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状态,相当于CD-R盘片的打孔,然后在抹除时通过300度左右的激光照射让晶状物质恢复最初状态,一般来说这一过程可重复1000次左右,因此CD-RW盘片可做到反复刻写。

由于晶状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反射率有所不同,所以光头可区别出反射光的不同状态,达到读取上面记录数据的目的。

CD-RW的缺点是反射率比较低,只有25%左右(普通光盘为70%左右),一些老式的驱动器无法读取。

  从CD-ROM到仅仅可以刻盘的CD-R,最后变成可反复刻写的CD-RW,其性能越来越强,价格却越来越便宜,而另一种更先进的存储方式——DVD的驱动器也已经发展到DVD+RW。

可以想象,将来的光盘驱动器一定是一款“全能”的产品,不仅仅能读取数据,还可反复刻写光盘,不仅仅可处理普通光盘,还可处理DVD,甚至是更加先进的存储介质。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CD-RW已经足以应付日常需要,它的容价比高、容量大、可靠性高、速度快、兼容性好、易用性好,依旧是目前非常理想的移动存储设备。

  刻录光盘,除了刻录机和刻录盘之外,一套称手的刻录软件必不可少(WinXP集成了简单的刻录功能)。

刻录软件的种类很多,不过功能大体相似,基本上包含:

数字CD刻录、视频CD刻录、音频CD刻录和镜像文件刻录四大功能。

常用的刻录软件包括:

Nero、Easy CD Creator和CloneCD等,每种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将在下面的功能说明中穿插介绍一些。

数字CD刻录部分

  数字CD刻录主要的用途是备份硬盘数据或制作某些游戏、软件的安装盘,是刻录机最常使用的功能。

德国Ahead Software公司出品的Nero是数字CD刻录最常用也是功能最强的软件之一,目前最新版本为5.5.9.0,大小为12274kB,是一个共享软件,从这个版本开始,Nero全面支持DVD和DD CD盘刻录。

下面我们就以Nero 5.5.9.0汉化版(该版本虽然是官方发布,但是一些语言习惯和大陆地区用户不太一致)为例向大家介绍数字CD刻录的方法:

  

 一、多段刻录

  由于普通刻录盘容量为650MB,用户可能不需要一次将刻录盘刻满,这时候可使用多段刻录(Multisession)功能进行刻录。

现在的刻录软件都支持多段刻录,不过使用多段刻录会对光盘的容量造成一定浪费,因为每次刻录区段结束时都要占用大约13MB空间来存储该区段的结构以及上一段的连结信息,并为建立下个区段做好准备,所以应尽量减少区段数目。

  1.启动Nero 5.5.9.0,程序将首先检查光驱,如果设置了自动插入通告(这会影响刻录的成功率),则程序会提示关闭该设置。

随后程序会出现一个“Nero精灵”,它可引导初级用户一步步进行刻录设置,这里我们选择不使用Nero精灵。

  2.在刻录编辑界面的“多重区段”选项卡里选择“第一次烧录多重区段磁盘”,然后点“新建”开始刻录一张多重区段的光盘,需要注意这时如果刻录盘里有数据,则只能选“接续烧录多重区段磁盘”;若是第一次刻录选择了“无多重区段”方式,则无论光盘数据容量多大都不能继续刻录。

之后点击“新建”进入烧录窗口。

  3.在烧录窗口中使用右侧的“档案浏览器”将硬盘上需要刻录的文件用鼠标拖到左边光盘目录窗口(可多次拖拽),可点光盘图标修改系统默认的卷标,确认所需文件全部拖到光盘目录窗口之后,点击工具栏的“开始烧录CD窗口”按钮。

  4.在烧录CD窗口中用户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编辑刻录盘的相关参数,确认无误后,点“写入”开始烧录光盘。

  5.进入实际的刻录阶段,系统以自定的速度开始刻录,完成之后会有相应提示,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6.当需要往支持多段刻录的光盘中追加数据时,在刻录编辑界面的“多重区段”选项卡里选择“接续烧录多重区段磁盘”,点“新建”。

系统会读取相应的刻录盘,列出当前的轨道,一般选择在最后一个轨道之后继续刻录,点“确定”(图6),系统将在余下区段追加数据。

此后操作和第一次刻录多区段光盘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二、系统启动盘刻录

  操作系统崩溃或硬盘有问题造成系统无法启动时,一张应急的系统启动盘就显得很珍贵了。

一般系统启动盘使用的介质是软盘,不过软盘读取速度慢、可靠性不高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刻录一张可启动系统的光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可启动光盘刻录的原理是系统通过读取当前启动软盘(或相应镜像文件)的相关文件,将可引导系统部分刻录到光盘引导区,并通过特殊的设置模仿软盘启动。

这样在使用刻录好的光盘启动系统(需要在BIOS里设置系统的引导顺序为光驱优先)时,系统就相当于使用软盘进行启动的效果,但速度要比软盘快很多。

  使用Nero 5.5.9.0来刻录可启动光盘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不过在开始之前你需要准备一张可引导系统的启动盘。

以Win98为例,你可使用“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的“创建启动盘”来制作。

当然,你也可手动制作一张启动盘,自己编写相应的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

由于可启动光盘在启动系统时会将所模拟软盘中的所有文件加载到A盘,因此制作启动盘时可以将一些小程序,比如低格程序、鼠标驱动拷贝到软盘里。

  启动Nero 5.5.9.0,在刻录编辑界面左侧的光盘类型处选择“CD-ROM(开机)”,这时系统搜寻软驱,如果使用启动盘制作则需先将启动盘放进软驱以便系统读取相应文件。

这里使用镜像文件制作可启动光盘,选择“映像档”,找到相应的镜像文件之后,点“新建”开始制作(图7)可启动光盘。

余下步骤和制作普通的刻录光盘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用以上方法制作出来的可启动光盘比较简单,仅仅能够像普通启动盘一样启动系统。

目前网上有一种专用可引导光盘的引导文件镜像,使用它可极大扩充可启动光盘的功能,使其变成一个小型的基于DOS的系统维护工具,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到无忧启动论坛去下载相应的镜像文件和教程(

  

 三、自动运行光盘刻录

  很多光盘为方便用户使用,设置成自动运行的方式,用户只要将光盘放入光驱或在“我的电脑”中访问光驱则可自动执行特定的程序(当然前提是用户相应光驱的自动插入通告设置为打开),只要掌握了自动运行光盘的简单原理,我们也可自己制作自动运行光盘!

  自动运行光盘的奥妙在于光盘根目录下的Autorun.ini(或者Autorun.inf)文件,这个文件最大的用处就是告诉系统当光盘放入光驱时使用什么图标来代替光驱原有图标并自动运行什么文件。

Autorun.ini文件可使用专门的软件或语言来编写,比如常见的Autorun Builder、AMS、Autorun Maestro、VB、VC++等。

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用这么复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光盘里现成的Autorun.ini文件拷贝一个到硬盘上,根据自己的需要略加修改即可。

  最简单的Autorun.ini文件只有2到3行,基本格式如下:

  [autorun] (表示autorun部分开始)

  open=*.exe (表示自动运行文件的位置、文件名)

  icon=*.ico (表示图标文件的位置、文件名)

  编写完Autorun.ini文件之后,将它和所需文件(自动运行文件、图标文件)刻录到光盘的根目录下即可。

这里来看一个实例:

我们要求在光盘加载的时候使用根目录下的Setup.ico作为光驱图标,自动运行Start.exe文件,这时Autorun.ini文件可编写如下:

  [autorun]

  open=start.exe

  icon=setup.ico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所需文件刻录到光盘相应的位置(图8),余下步骤和制作普通的刻录光盘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刻录完毕之后我们可将光盘放进光驱,这时相应驱动器的图标变成Setup.ico,系统自动运行Start.exe。

  实际上,Autorun.ini文件可实现的功能远不止此,它可编写得极为复杂并可实现强大的自动运行功能,不过这时Autorun.ini文件需要注册表的支持,我们来看个复杂一些的例子:

  [autorun]

  open=notation.exe

  icon=shell32.dll,13

  shell\win98=安装Windows 98

  shell\win98\command=win98\setup.exe

  shell\ie5.5=安装IE 5.5

  shell\ie5.5\command=Ie5.5简\ie5setup.exe

  其中,Shell表示在该位置新建一个主键(这种形式非常类似注册表),其后的名称如“Win98”为一个自定义的变量,该变量名在该Shell子键中唯一,也就是说在其后的说明中你不能再用这个变量名。

  “shell\win98=”之后的是显示在鼠标右键菜单中的名称,这个地方可以你自己随心所欲地起名。

  “shell\win98\command”表示在Shell子键之下,再新建一个子键“Command”,如果经常使用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你会立刻明白它的含义,那就是Command之后的字符串将指定你运行的程序的实际位置,就如同注册表中的文件关联一样。

  这样,一个在鼠标右键中命令的Autorun.ini文件就编写完成,这个例子的效果是当光盘自动运行之后,增加2个鼠标右键命令“安装Windows 98”和“安装IE 5.5”,选择相应的命令则会执行光盘“\win98\setup.exe”或者“\Ie5.5简\ie5setup.exe”命令。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命令,并配合你的光盘或硬盘上的程序进行编写,使之完成更丰富的功能。

  

 四、CD-RW刻录

  在前言部分我们简单地介绍了CD-RW和普通刻录盘的区别,就当前主流的刻录机和光驱而言,对CD-RW盘片的兼容已经不成问题,因此CD-RW盘片完全可像普通刻录盘一样使用,具体的操作没有任何分别。

不过CD-RW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可反复刻写,因此CD-RW特别适合用来反复携带和拷贝文件,从这个角度上讲,CD-RW才更像是“移动存储设备”。

  由于普通的光盘按照轨道来存储数据,因此存放在光盘里的文件只能连续写入,已有文件不能像在硬盘上一样被随意编辑、修改,这多少造成了一些不便。

CD-RW可反复刻写的特点使得在光盘里像硬盘一样编辑、修改文件变成了现实,不过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付出代价,CD-RW盘片必须自己改变存储格式(普通CD-R盘片使用的格式是ISO-9660),通过软件格式化成UDF(Universal Disc Format,统一光盘格式)格式,这样CD-RW就可像硬盘一样按照扇区来存取数据了,不过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并且会损失100MB左右的存储空间,而且DOS也无法识别这种文件格式。

  尽管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WinXP内置了刻录功能,并且已经可实现文件在资源管理器中直接拖拽到刻录盘进行刻录,但实际上WinXP并没有改变CD-RW的文件格式,因此CD-RW在操作系统里还需要其他的软件支持才可像硬盘一样使用,这些软件中最常用的就是DirectCD。

  DirectCD出自美国Adaptec公司,早先版本的DirectCD单独发售,不过现在的DirectCD都集成到该公司另外一款刻录软件Easy CD Creator里,变成其中的一个子功能。

目前的Easy CD Creator最新版本是5.3.0.71,除了DirectCD之外还集成了众多刻录光盘所需的周边软件,使得功能异常强大,不过文件大小将近200MB。

下面我们就以Easy CD Creator的汉化版为例,给大家说明如何让CD-RW变成“硬盘”!

  1.启动DirectCD格式化工具,在左上角选择需要格式化的CD-RW所在光驱,点击正中间的“格式化光盘”按钮。

  2.在弹出来的窗口中填写光盘卷标,然后点“开始格式化”,如果选择了“启用压缩”,可对这张光盘中的数据以1.5:

1到3:

1之间的比例进行压缩,但压缩过的光盘只能在装有相应DirectCD的电脑上才可使用,而且读取速度也较慢,因此不值得推荐。

  3.确认格式化以后,系统就开始按照UDF格式化光盘了,格式化的速度比较慢,格式化一张650MB的CD-RW大致需要10~20分钟。

  4.格式化完成后,系统提示光盘就绪,这时就可直接使用资源管理器读取并写入光盘了,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刻录机。

  5.查看一下当前CD-RW的属性,即可发现容量比格式化前少了117MB,不过如此一来,多了一个几百MB的“移动硬盘”,这样的经历相当有成就感哦!

  尽管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CD-RW像硬盘一样存取数据,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操作系统本身不能很好地支持UDF格式光盘的编辑(这里主要针对集成了刻录功能的WinXP),因此对光盘内文件进行写入等编辑操作时最好在装有DirectCD的机器上进行,而读取、执行、拷出光盘数据的操作则不受此限制。

 五、超量刻录

  普通CD-R、CD-RW盘的容量是650MB(现在也有700MB以上的刻录盘了),换算成音乐CD是74分钟,对于一般用户来已经足够了。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用户也可能需要刻录的文件容量大于刻录盘规定容量,而且这些文件分开刻录会给使用、保管带来不便(比如说一款651MB的游戏),这时就需要使用超量刻录。

  所谓超量刻录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向刻录盘内刻录超过光盘规定容量的文件。

超量刻录需要一定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是刻录机、刻录盘、刻录软件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

不过情况没有想象的这么坏,当前主流刻录软件和刻录机基本上都支持超量刻录,因此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刻录盘,刻录盘性能的好坏决定超刻的容量和质量。

其实超刻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刻录机利用刻录盘的预留空间。

我们在前言里提过,光盘的轨道从盘内圈开始,在盘边缘5mm处结束,一般在盘的边缘区域刻录机会认为光盘容量已满,其实还有一定的空间可存放数据,这些空间就称为预留空间。

不过预留空间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来讲可在刻录盘标称容量上再“追加”20~30MB的容量,不过我们不推荐这个“极限容量”,一般超刻10MB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幅度,超刻得太多会造成后面文件读取困难或刻录失败。

  在默认情况下,刻录软件是不允许超刻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设置,下面以Nero 5.5.9.0汉化版为例说明:

  1.启动Nero 5.5.9.0,新建一个刻录盘,在主界面的“烧录器”菜单下点“选择烧录器”来查看当前刻录机的信息,如果左侧的“超烧功能”为“支援”则说明该刻录机支持超刻,这是超刻必须具备的基础。

  2.确认刻录机支持超刻之后还必须打开刻录软件相关的选项,在“档案”菜单下点“偏好设定”,选择“进阶属性”选项卡,勾上“开启超烧功能”,重新设定刻录盘的最大容量,这样在刻录时就可刻录超过光盘标称容量的文件了。

  3.我们来进行实际的操作:

往一张标称700MB容量CD-RW里刻录中文版Win98、WinMe和SPEC Viewperf 6.12的安装文件,总文件大小是713.2MB,在写入之前注意选上“终结CD”(这里不选系统最后也会提示)。

  4.系统进行刻录操作,超刻成功与否这时取决于刻录盘的质量,余下操作和普通光盘刻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六、光盘对刻

  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对一些重要的光盘制作备份,这些原版光盘可能使用了一些加密技术,直接拷贝到硬盘上再刻录很有可能会导致刻录出来的光盘无法正常使用,这时你就需要一种特别的刻录方式:

光盘对刻。

  一般的刻录软件如Nero、Easy CD Creator都提供光盘对刻功能,不过这些综合性软件提供的对刻功能和光盘对刻专家CloneCD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CloneCD出自瑞士Elaborate Bytes公司,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0.1.10,这款软件非常小巧,仅有2.34MB,功能也很单一,只有光盘对刻、生成镜像文件、刻录镜像文件和擦除CD-RW光盘4种功能。

尽管如此,CloneCD在光盘对刻方面的性能却是所有刻录软件中最好的,无论是游戏、软件还是音乐CD,所有的CD格式都可很好地兼容,对一些加密盘的刻录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以CloneCD 4.0.1.10为例说明:

  CloneCD 4.0.1.10的界面非常简单,而且在这么小巧的软件里包含了31种语言(其中有简体中文,不过汉化不是很彻底),实在是令人惊叹。

CloneCD刻录光盘使用的方式是DAO(Disc At Once,整盘刻录),这种方式无论写入的数据容量是多少,刻录光盘都不可再次刻录(不推荐使用CD-RW)。

在通常情况下,CloneCD可完成各种复杂光盘格式的复制,而且可确保数据结构与间隙长度完全相同,不过这种方式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驱动器的性能要求很高,一些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刻录失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光盘对刻的例子:

  1.将刻录盘(必须空白)放到刻录机,将需要备份的源盘放到另一部光驱中(也可以使用另一部刻录机),启动CloneCD 4.0.1.10,在主界面中点击“复制光盘”。

  2.在接下来的窗口中选择源盘所在的驱动器,点“下一步”,系统会分析源盘,分析完毕进入下一窗口。

  3.选择源光盘的类型,点“下一步”。

  4.系统列出源盘信息,点“下一步”来到刻录界面,选择适当的刻录光盘类型,点“确定”。

  5.系统从源盘读取文件,并在“C:

\Windows\Temp”下制作索引文件“Image.img”,制作完成之后开始往光盘上刻录文件。

  6.刻录完毕之后,系统会退出刻录盘并给予提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张和源盘完全相同的刻录盘。

  一般来说使用CloneCD来进行光盘对刻有比较高的成功率,不过一些问题也必须要注意:

首先,从CloneCD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提高刻录的成功率,光盘对刻还是采用“光盘→镜像文件→刻录盘”的流程,为了保证顺利制作镜像,请确保C盘有足够的可用空间,至少需要预留700MB;其次,我们不推荐使用CD-RW,CloneCD对CD-RW的兼容性并不是很好,而且整盘复制主要是为了备份,也没有必要使用CD-RW;最后CloneCD 4.0.1.10的设置界面十分简化,取消了旧版本对提高加密光盘刻录成功率的选项,这点固然方便了初学者,但对于CloneCD的老用户来说就有些不大适应了,而且这样设置对提高刻录成功率的影响目前还无法证明。

视频CD刻录部分

  当MPEG-4、RM开始确立它们网络时代视频编码霸主地位时,我们依然对古老的Video CD(VCD)有着持续的需求。

我们都有着从网络下载各种视频文件的经历,虽然高压缩率的文件为我们带来了流畅的视频,但很难和没有电脑的朋友共享这份喜悦,有时我们希望将精彩的DVD电影与家人共赏,又苦于家中没有DVD影碟机,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呢?

Video CD良好的兼容性使它成为首选,在许多场合下Video CD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其兼容性是其它格式的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以往Video CD的制作只能求助于专业公司,费用不低,其实其技术含量并不高,随着刻录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视频制作变得触手可及,不少朋友已看到这点,但开始实施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刻录属于自己的Video CD呢?

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开始动手之前不妨了解一些视频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深入理解Video CD大有好处噢。

编码解码技术是数字视频的灵魂,大家常常听闻的MPEG-1、MPEG-2、MPEG-4都是以实现视频压缩为最终目的的编码解码技术,它们都出自一个叫“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的国际标准,流行的RM也是一种编码解码方式,只不过其实现方式和上述三者不同而已。

  Video CD的基本要素即MPEG-1,作为最早确立的MPEG标准,进入新世纪依然有其用武之地不得不令人敬佩。

它采用一种减少图像冗余信息的压缩算法,提供最高达200:

1的压缩比,具体来说,就是在标准分辨率(NTSC制为352×240;PAL制为352×288)下,对图像进行压缩,数据传输速率为1.5Mbps,每秒播放30帧,具有CD音质,这项标准在1992年确立时的确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时下流行的MPEG-4和MPEG-2(DVD),Video CD的制作也是基于对两者的转换。

  MPEG-2于1994年正式发布,较MPEG-1晚2年。

和MPEG-1相比,传输率大幅提高,分辨率提升至720×486,达到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

MPEG-2能够提供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它支持左、右、后置环绕、中置5个全带宽音频通道,此外还可增加低频增强器(我们平时所说的低音炮)以及7个伴音声道,这些都是MPEG-1无法企及的高度。

MPEG-2压缩比是可变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适应不同画质、不同存储容量的需求,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样一部电影即可制作成一张DVD5碟也能找到DVD9的版本,它们的区别在于画质的高低。

MPEG-2还可用于有线电视网、电缆网络以及卫星直播,提供广播级的数字视频。

  MPEG-2追求质量上的突破而MPEG-4则针对多媒体的互动性、灵活性以及高数据压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