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98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规划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规划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规划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规划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规划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规划常识.docx

《建筑规划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规划常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规划常识.docx

建筑规划常识

一、规划及土地常识

红线图

又叫“宗地图”,是按一定比例尺制作的用以标示一宗地的用地位置、界线和面积的地形平面图。

它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给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受让者只能在红线范围内施工建房。

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包括:

宗地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与相邻宗地的关系等。

证书附图即房地产证后面的附图,是房地产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权利人拥有的房地产情况及房地产所在宗地情况。

居住区用地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居住区规划

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

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

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

(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标准房屋应具备条件

房屋的全面建成包括: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内外装修工程结束,通过竣工验收;达到“七通一平”,即上水通、下水通、排污通、配电通、气通(煤气、天然气或液化气)、电话通、道路通、场地平整。

日照间距

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先解释两个名词——

建筑间距系数:

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建筑的长高比:

指遮挡阳光的建筑的正面长度为该建筑高度的倍数。

当单栋塔楼居住建筑在两侧无其他遮挡阳光的建筑(含规划建筑)时,与其他居住建筑系数不得小于1.0。

多栋塔楼居住建筑成东西向单排布置时,与被其遮挡阳光的板式居住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下列条例执行:

相邻塔式居住建筑的间距小于单栋塔式建筑的长度时,塔式居住建筑长高比的长度,应该按照各塔式居住建筑的长度与间距之和计算,并按照其不同的长高比,采用不得小于表1规定的建筑间距系数。

相邻塔式建筑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单栋塔式居住建筑的长度时,建筑间距的系数不得下于1.2。

关于公共建筑的间距

塔式建筑遮挡中小学教室、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活动室、医疗病房等公共建筑的阳光时,建筑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小于上述(1、2)的规定。

如果塔式建筑遮挡的是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时,建筑间距系数按照上述(1、2)的规定执行。

但下列情况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二层或二层以下的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商业、服务业、影剧院、公用设施等建筑;

与遮挡阳光的建筑属于同一单位的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土地使用权

是指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对土地使用的权限,包括开发权、收益权、处置权。

政府以拍卖、招标、协议的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

土地使用权期满后,如该土地用途符合当时城市规划要求的,土地使用者可申请续用,经批准并补清地价后可以继续使用。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国家将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提供给单位或个人使用,而土地使用者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规定,一次或分年度向国家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方与受让方(土地使用者)通过协商的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

  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由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受让人),以书面投标形式,竞投某块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方评标决标,择优而取。

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

  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利用公开场合由政府的代表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拍卖指定地块的土地使用权,由拍卖主持人首先叫出底价,诸多的竞投者轮番报价,最后出最高价者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房地产及建筑基本常识

房地产

房地产又称不动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具体地是指土地及其附着物。

房产总是以地产联结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房地产产权

是指产权人对房屋的所有权和对该房屋所占用土地使用权。

具体内容是产权人对房地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房地产市场

主要包括房地产买卖、租赁市场。

含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长春市国土管理局)按土地供应计划,采用协议、招标、拍卖的方式,以土地使用合同的形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年限、规定的用途及一定的价格出让给房地产发展商或其他用地者的市场。

二级市场是指房地产发展商根据土地使用合同的要求将建好的房屋连同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单位和个人的市场。

三级市场是指单位、个人之间的房地产权转让、抵押、租赁的市场,它是在二级市场基础上的第二次或多次转让房地产交易活动的市场。

建筑密度

在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之比。

容积率

规定的地块上全部的建筑部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建筑覆盖率

建筑覆盖率:

指建筑基底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综合开发率

一个地区在一年内,开发建房竣工量与建房竣工总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综合开发率=开发建房竣工量/城(郊)区建房竣工总量*100%.

出房率(得房率)

是指住宅净使用面积占销售面积的百分比。

由于住宅销售面积的计算是以楼为单位的,所以相同的房型在不同的楼号内,虽然使用面积相同,但销售面积会有不同。

建筑高度

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高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构筑物不计入建设高度。

楼梯间、电梯塔、装饰塔、眺望塔、屋顶窗、水箱等建筑物之屋顶上突出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合计小于屋顶面积的20%,且高度不超过四米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建筑为坡度大于30度的坡屋顶建筑时,按坡顶高度一半处到室外地平面计算建筑高度。

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构筑物)、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按檐口至地面高度计算建筑高度。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

指建筑平面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

面积概念

总建筑面积:

是指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

底层建设按外墙墙角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建筑面积:

是指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

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使用面积:

是指住宅的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计算使用面积时有一些特殊规定:

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也计入使用面积。

公用面积:

商业的公用面积是指住宅内为住户出入方便、正常交往、保障生活所设置的公共走廊、楼梯、电梯间、水箱间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开发商在出售商品房时计算的建筑面积存在公共面积的分摊问题。

实用面积:

是指它是“建筑面积”扣除公共分摊面积后的余额。

套内面积:

是指俗称“地砖面积”。

它是在实用面积的基础上扣除了柱体、墙体等占用空间的建筑物后的空间的概念。

房屋的基底面积:

房屋的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底层勒脚以上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几种常见的建筑构造形式

构造形式:

是支撑建筑物本身重量的方式。

砖混结构:

墙体承重

多层:

框架结构:

墙体不承重,仅以梁、柱、板作为承重体系

框架结构:

通常适用于20层以下左右的房屋

剪力墙结构:

使用钢筋混凝土墙,墙体承重

高层筒体结构:

使用钢筋混凝土墙围合成筒状,起到承重和

稳定作用(国贸大厦)

钢体结构:

用特殊钢材作为结构支撑(地王、赛格广场)

三、住宅常识

低层房屋

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建筑物,如平房、别墅等。

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度优于高层。

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多层房屋

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8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高层房屋

高层房屋是指高于24米的建筑。

8层以上(可含8层)的建筑体,一般可分为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

人们一般把8层至12、13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

小高层有多层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

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所以,近年来中心城区小高层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高层房屋(指15层以上、24层以下的建筑体)因为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点状居多)的局限,房型设计难度大,要做到每套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是有很大难度的。

在城市中心区,高层有它的优势:

对开发商来说,单位建筑面积土地成本(即“楼面地价”)低;对住户来说,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噪音、光线污染也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

但高层房屋也有明显的缺点:

结构工艺比较复杂,材料性能要求高,自重大,对基础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建筑造价相应提高;高层房屋电梯、楼道、机房、技术层等公用部位占用面积大,得房率低;如果电梯质量不可靠,物业管理不正常,就很令人担心。

超高层房屋是指超过24层的建筑体。

超高层房屋楼面地价最低,但建筑安装成本高。

它给人以气派雄伟的感觉,可以满足一些消费者对视野、景观的要求。

超高层房屋一般建在城市黄金。

地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或景观良好的城区(最充分地发挥景观资源的作用)。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设计规定:

4-6层为多层住宅;7-10层为小高层住宅(也称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则为高层住宅,有高层塔楼、高层板楼。

“错层式”住宅

什么叫“错层式”住宅?

主要指的是一套房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即房内的厅、卧、卫、厨、阳台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

错层式和复式房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区别于平面式的房屋。

平面式表示一户人家的厅、卧、卫、厨等所有房间都处于同一层面,而错层和复式内的各个房间则处于不同层面。

错层和复式房屋的区别在于尽管两种房屋均处于不同层面,但复式层高往往超过一人高度,相当于两层楼,而错层式高度低于一人,人站立在第一层面平视可看到第二层面。

因此错层有“压缩了的复式”之称。

另外,复式的一、二层楼面往往垂直投影,上下面积大小一致;而错层式两个(或三个)楼面并非垂直相叠,而是互相以不等高形式错开。

跃层式住宅

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的住宅建筑形式。

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的一些开放城市建设较多。

这类住宅的特点是住宅占有上下两层楼南,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联接。

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较大的采光面,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这类住宅的内部空间因为是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颇受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的欢迎,在南方城市建设、买卖较多,近年来在北方城市的一些高级住宅设计中,也开始得到推广。

智能化住宅

根据建设部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要求,智能化住宅要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也即智能化住宅是将各种家庭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与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住宅。

智能小区由众多智能楼宇组成,其旨在通过高度集成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把社区的保安、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最优化管理,使小区内居民可以24小时与社区医院、学校、超市、娱乐场所等处联络。

Townhouse

TOWNHOUSE也叫联排别墅,正确的译法应该为城区住宅,系从欧洲舶来的,其原始意义上指在城区的沿街联排而建的市民城区房屋。

安居房

安居房指实施国家"安居(或康居)工程"而建设的住房(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类)。

是党和国家安排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面向广大中低收家庭,特别是对4平方米以下特困户提供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由政府补贴的非盈利性住房。

单元式住宅

是指在多层、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4到28户。

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低层、多层、高层住宅比较

按建筑高度划分,房屋可分为低层房屋、多层房屋和高层房屋。

公寓式住宅

公寓式住宅是相对于独院独户的西式别墅住宅而言的。

公寓式住宅大多是高层,标准较高,每一层内有若干单独使用的套房,

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阳台等等,还有一部分附设于旅馆酒店之内,供一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中短期租用。

复式住宅

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的设计构思启发,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李氏设计为3.3米,而一般跃层式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用,户内设多处墙式壁柜和楼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地板。

一层的厨房高2米,上层贮藏让高1.2米,上层直接作为卧室床面,人可坐起但无法直立。

复式住宅的经济性体现在:

平面利用系数高,通过夹层复合,可使住宅的使用面积提高50%--70%。

楼板、床、柜,降低了综合造价。

上部夹层采用推拉窗及墙身多面窗户,通风采光良好,与一般层高和面积相同的住宅相比,土地利用率可提高40%。

因此复式住宅同时具备了省地、省工、省料的特点。

复式住宅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上有一些不足:

复式住宅的面宽大,进深小,如采用内廓式平面组合必然导致一部分户型朝向不佳,自然采光较差。

层高过低,如厨房只有2米高度,长期使用易产生局促弊气的不适感,贮藏间较大,但层高只有1.2米,很难充分利用。

由于室内的隔断楼板均采用轻薄的木隔断,木材成本较高,且隔音、防火功能差,房间的私密性、安全性较差。

尽管复式住宅有些缺点,但近年来建筑师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不断探索,结合我国的国情,设计更加合理的结构。

可以预见,这种精巧的复式住宅,由于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价格相对偏低,必然成为住宅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花园式住宅

花园式住宅也叫西式洋房或小洋楼,即花园别墅。

一般都是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建筑密度很低,内部居住功能完备,装修豪华并富有变化,住宅水、电、暖供给一应俱全,户外道路、通讯、购物、绿化也都有较高的标准,一般为高收入者购买。

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

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

它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

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适用房的适用性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提高住房质量。

因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在数量上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在质量上要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达到;标准不高水平高,面积适中功能全,造价不高质量高,占地不多环境美。

钢混结构住宅

钢混结构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

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

目前,多、高层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也较高。

砖混住宅

砖混结构一般指把砖砌体用作内外承重墙或隔墙,楼盖、屋盖、梁、柱(也可是砖柱)是钢筋混凝土作用在墙柱上的荷载,主要是由梁板传来的屋盖、楼盖上的活、恒荷载,它通过墙柱基础传到地基。

作用在纵墙上的水平荷载(如风荷)一部分直接由纵墙传给横墙,另一部分则通过屋盖和楼盖传给横墙,再由横墙传至基础,最后传给地基,承重墙的厚度及长度是根据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通过计算来确定的。

在砖混结构中的梁有门窗过梁、圈梁、雨蓬梁、阳台梁、楼梯梁等,这些梁的长度、配筋和截面尺寸,除圈梁是按构造配筋外,其它都是通过计算设计的,圈梁主要作用是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因此圈梁不是承重梁,当圈梁用作过梁时,只在过梁部位按设计配筋,其它部位仍是按构造配筋,有许多把圈梁当作承重梁对待,随意将圈梁下墙体敲掉,则留下了不安全的隐患。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

框架结构住宅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住宅的层高

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

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

2.6米、2.7米、2.8米。

住宅的净高

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净高=层高-楼板厚度

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

商品住宅的开间、进深和层高(即住宅的宽度、长度和高度),这三大指标是确定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如果住宅的尺寸越大(即开间、进深、层高越大),建筑工艺相应就越复杂,建造的难度就越大,同时所消耗的建材也会越多,导致建造的成本也就越高。

当然人们居住的空间会有所增大,但要付出的房价就会更高。

因此,购房者在购买商品住宅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支付的能力来考虑,住宅的面积适宜即可。

住宅的进深

住宅的长度和进深,在建筑学中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内从前墙的定位轴线到后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长度。

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I100-87)规定,住宅的进深采用下列常用参数:

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

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从理论上进,住宅的进深不宜过大。

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如果人为地将狭长空间分隔,则分隔出的一部分房间就成为无天然光的黑房间。

黑房间当然不适于人们居住,补数的措施之一是将黑房间用于次要的生活功能和设施安置,如储藏室、走道等,用人工照明来弥补天然光的不足。

另一措施是在住宅内部建造内天井,将光线不足的房间布置于内天井四周,通过天井来解决采光、通风不足的问题。

但内天井住宅也存在厨房串味、传声、干扰大、低层采光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而同样面积的土地,设计大进深的住宅比设计小进深的住宅可造出更大使用面积的房子。

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我们不得不选择大进深住宅来满足不断对住宅数量的需求。

这实际上是一个住宅面积数量与住宅使用质量的矛盾。

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建设大进深住宅仍有必要,并有很大需求市场。

至于进深过大出现的采光、通风不足等系列问题,则可通过优化住宅设计和采用相关的技术手册及设备加以解决。

住宅的开间

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

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

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

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肖前指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

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

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

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

为改变传统的小开间住宅设计格局,从80年代末期,国家开始了大开间住宅设计的技术攻关,并确定要大力推行开间在5米以上,进深在7米以上大开间的住宅建筑体系。

这种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具有构造配件规格小,便于工业化生产,便于住宅灵活隔断、装修改造的特点。

例如,购房者可将住宅分割成较大的两室一厅,也可根据需要分割成三室一厅。

这种可自由分割的大开间住宅在国外又叫做"演进式住宅"、"空壳式住宅"。

在我国由于技术、造价、建材质量等原因,大开间住宅尚处在大力推广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住宅的套型和户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