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32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docx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案例

——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长安区兴隆街办初级中学

郗嘉毅

2009年6月16日

 

《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案例

——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郗嘉毅

【引言与背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山东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九课第一课时内容。

目的是教育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感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学生生活在农村,加之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还处于边缘地带。

所以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传统的,重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能力培养缓慢,更容易被忽视的是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漠视,从而造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模糊,从而背离新课改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清晰的价值导向,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渴望被别人的关注,渴望精神的解放、救赎。

基于此,我觉得应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完成课标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价值导向。

所以我决定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主线,按照“铺垫,发展,升华”的循序渐进的感知规律进行视、听、谈、动手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及情感,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端正自己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服务国家的意识。

【案例描述】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设计思路〕利用这样的方式,在放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为教学设一个无形的引子,为教学做初步铺垫。

一:

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歌曲导入,动画激情)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视频:

“神七”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通过播放这最激动人心的几分钟,唤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决心与志向。

师:

看到这样的场景,聆听到这样的歌声,能否谈一下大家的心情?

生1:

心情无比的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2:

太紧张了,太兴奋了,太激动了,太感动了,我感到自豪。

生3:

中国了不起,中国牛,中国我爱你。

师:

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兴奋的都快掉眼泪了。

(学生开心的笑了)我们的成就不仅限于此,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请大家再举一些。

生1: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生2:

2008年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三。

生3:

两弹一星。

……

师:

成就使我们骄傲、自豪,大家可曾想过:

是靠什么精神的支撑,我们才取得这一系列成就呢?

学生思索:

学生齐声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教师过渡:

现在的生活,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设计思路〕由于本教学案例重在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所以从导课开始便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为后面的学习,为难点的解决,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好铺垫。

二:

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合作学习,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民族魂——民族精神之我见

多媒体投影课件: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主要从“中国的服饰文化,建筑艺术,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中国传统的节日”等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多媒体投影: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一些著名建筑或文学艺术”。

多媒体投影材料: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印度曾经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在公元6世纪被波斯所灭,之后一直处于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人逐渐被波斯人所同化;巴比伦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事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摧残。

唯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师:

想一想: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有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生:

中华文化中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

师:

哪一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民族精神的内涵?

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

填写下表,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交流讨论,尽量说出一些典故和名言警句等。

此表学生可以继续加以补充。

历史典故

名言警句

民族精神

郑成功收复台湾

“定于一”“尚同一”

团结统一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礼之用,和为贵”

爱好和平

愚公移山

“勇者无惧”

勤劳勇敢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

“自古男儿当自强”

自强不息

文天祥宁死不投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主义(核心)

学生交流展示完成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展示,而后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出3名做得最好的同学。

教师请大家为这三位同学鼓掌庆贺,同时给这三个组颁发优胜奖。

〔设计思路〕本层次的教学是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发展,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我采取先让学生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后利用另外文明古国的事例与我国作比较,从中引出中华名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继续推进。

最后一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展示,不仅可以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其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培养,而且可以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古文化,潜移默化的形成爱我中华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评奖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践行民族精神。

教师过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精神是如何得以丰富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

交流探讨,感悟民族精神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

抗日战争片段与抗震救灾片段。

以这两个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想视听感受,而后提出问题。

(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2008年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用抗日战争的史实资料这一历史历史事件的重大现实意义来说明民族精神的作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而“抗震救灾”这一时政热点的选取则是因为其时效性与重大影响力。

教师指导学生在搜集以上两方面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组内的交流讨论,选派中心发言人,运用资料说明得出结论。

各种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师在教学中适度加以引导、小结,师生互动,得出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民族精神的作用见下图)

〔设计思路〕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结合教学个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发富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代不屈的奋斗史,看今朝不向灾难屈服的事例,从历史与现代社会的事例中,深深地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选择有意义的材料,再加上适合的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服务的意识。

寻找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多媒体播放: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并出示载人航天精神的相关资料。

2008年10月,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并且第一次实现出仓行走;第一次释放伴飞小卫星等。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活动:

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

中华名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民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待学生阅读完后,教师提问:

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很兴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铺垫、发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绪已经很激昂,火已经燃烧。

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采取“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很自然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

【回味中结束本课】

在本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再次聆听《爱我中华》,用心感受伟大民族精神对我们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让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首美妙的歌曲中得到升华。

〔设计思路〕重播《爱我中华》作为本课的小结,旨在加强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丰富发展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的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新课程讲究的是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立体结合。

而思想品德课程更是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学生情感的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惟其如此,才是完整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实践中如何搞好这一方面的教学便显得至关重要。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曾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而新课程改革更是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怎样才能“以学生为本”呢?

教师简单的说理简洁明了,只能让学生从表象上去被动地接受,而无法形成持久自我的感受。

因此,我认为就是要渗透“寓教于乐”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思想与原则,把情感的渗透作为本课的中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精心选择素材,设计教法与学法,设计能引起学生情感的活动。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把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蓄积情感。

并在本节课末尾再次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从起点回到起点,前后照应,首尾相应;再次回扣主题,使学生体会学习内容,情感得到升华,得到共鸣。

试验心里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

⑴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说明人类获取知识主要是视听。

⑵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

这就意味这,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既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信息的保持将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基于这一理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神舟七号、抗震救灾、抗日战争),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的自我展示等方式。

不仅赋予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赋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同时所选材料,活动的开展全部围绕学生情感开展,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的教育当时润物无声的,学生的的感受当时有感而发的。

情感认识是学生心灵的潜在,霸道的说教、生硬的灌输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师生的共同体验,共鸣,要想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也要动心。

我这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在动态的自我活动,展示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有些随意,太轻,对知识目标的教学随意,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更正。

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一节课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纵观目前所教的所有内容,我还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还是容易忽视这方面的教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多反思,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参》2008年第11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0日)

《认知心理学》(〈英国〉M.W.艾森克等著//搞定过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2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