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721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涉及10个行政村,6885户家庭,总计30701人。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000亩,种植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灌区内灌溉由承压系统供水,自流灌溉是灌区最主要的灌溉方法,工程建设标准按75%保证率设计。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居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项目区已有水文气象资料及工程概况,对其进行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并对不同灌溉计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井灌为主,引黄补源的灌溉方案。

通过相关水利和电力计算,对原有水利工程实施工程改造,对新建水利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提高灌区内的水利管理和现代化。

最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对今后灌区内灌溉运行开展系统性评价,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

第1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粮食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的物资。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是保持社会稳定、保证国民健康、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且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供需逐步由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

自1999年开始,粮食连续四年减产,出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四个下降”,同时,粮食库存也逐年减少,产销格局发生了变化。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2004年以后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粮食生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5.69亿吨,特别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加快,玉米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产需缺口。

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

2008年,某某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某某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明确指出:

到2020年,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净增粮食生产能力300亿斤。

2012年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到2020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百万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吨粮的高标准粮田。

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2009年国家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

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

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某某县处于华北平原中部,某某省东北部边缘冀鲁某某三省交界处,隶属于某某市。

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人,农业人口46.7万人,总耕地面积6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3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7万亩,易受旱灾面积10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某某县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

因此,编制《某某省某某县2013年农业综合报告》,申请并实施“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2项目概况

1.2.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某某县地处某某省东北部,隶属某某市,西、北分别与某某省的某某县、某某县为邻,东与某某省某某县接壤,南与某某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06″。

(2)水文气象

某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

气候特点是: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10月至下年的5月为干季,7月和8月为湿季,6月和9月为干湿过度月份。

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21℃。

全年无霜期205天。

年平均日照时间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52%,是某某省日照高值区。

年平均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

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风向风速多变。

多年平均降水量571.1毫米,最大降水量836.4毫米,降水量少的年份,仅306毫米。

(3)地形、地貌

某某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除西北、东南两黄河古道区有沙丘起伏外,地持坦荡,海拔在42米—50米之间,自西南略向东弱倾斜,比降为1/4000。

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部,大广高速西侧,安济公路南侧,地势平坦。

(4)土壤状况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层深厚,通透、保水性能良好,易耕性好,但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轻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板结,有机持含量和微肥含量不足,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粮食全年单产长期徘徊在1000公斤以下,据某某县土肥工作站测定:

项目区土壤PH值在7-8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0-15g/kg之间,全氮量在0.75-0.9g/kg之间,有效磷含量在15-20mg/kg之间,速效钾100-150mg/kg之间,属中上等肥力。

(5)水资源

①地下水

某某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新近系孔隙一裂隙水。

依据机井卡片土质记载数据绘制的纵横地质剖面图显示,一是浅层水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上部(Q32)的细砂、中细砂和部分粗砂组成,层数较多,底板埋深在90~100m左右,含水层总厚度30~55m,水位埋深总体是西、北部较深,在20~26m之间,东、南部较浅,在10~15m之间。

地下水水质除在潴龙河东侧,有一片呈带状分布的苦水区外,其余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为0.5g/L,适合农田灌溉。

主要补给来源是降雨和河水入渗补给。

二是中深层含水层位于浅层含水层以下、深层含水层以上,中深层含水组由上更新统下段(Q31)、中更新统(Q2)冲积、湖积砂层组成,顶板埋深110~130m,底板埋深280m左右,含水介质主要为细砂、粉砂,总厚度60~90m。

它与上部浅层含水组之间分布有一层厚度20~30m的粉质粘土或粉土,两者水力联系较差,为承压水,水质矿化度一般在1.06g/L左右,属于微咸水。

水资源状况依据《某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则(2011~2020年)》和《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十二五”水利规划》,根据地质健在和地下水埋深情况,全县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富水区、中等区和弱水区,其中富水区面积336.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9%。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为浅层地下水富水区,80m以内含水层2层,厚度30~35m,主要由中细砂组成,地下水资源模数为20万m3/km2。

经计算,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W=32.68×20=653.6万m3

参照《某某省水资源》[1],某某市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为0.75~0.9,项目区位于地下水富水区,开采条件较好,开采系数取0.9,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653.6×0.9=588.24万m3。

地下水质量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0.5~1.0g/L,适用农田灌溉。

单井出水量为30~45m3/h。

②地表水

某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降雨特点是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

根据1983年《某某县水利区划》和某某市2009年《水资源公报》对某某县12个雨量站近年降雨资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为571.1mm(其中丰水年711.4mm,平水年566.6mm,偏枯年447.5mm,枯水年217mm),降雨量由植物吸收蒸腾、土壤入渗、地表水蒸发以及汛期排涝下泄所消耗,只有少部分的降水量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4mm,可产生径流量为0.28亿m3。

③过境水

某某县内分卫河、马颊河、三个水系,卫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69km2,马颊河控制流域面积171km2,徒骇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264km2。

此外,还有大水排水沟渠91条,引黄渠道主要有第一、第二、第三濮清南干渠及东三干渠、永顺沟、西西沟等。

项目区内的西西沟是第三濮清的支渠,为灌排两用沟渠。

但由于长年淤积,引黄河水量较少,且不及时,目前年引黄水量仅50万m3。

根据《某某县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渠利2012引2014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水利部门把西西沟治理列入2012~2014年度重点治理工程。

开挖疏浚后,可以有效提高引黄供水能力和保证程度,年引黄水量可达100万m3。

(6)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10个村共有耕地3.02万亩,全部为旱作田,由于长时间未能得到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差,且大部分设施已经老化,水利、电力等设备严重缺乏,有6000亩耕地处于靠天和临时抗旱浇地状态。

2013年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实施,粮食亩产可由开发前的年950公斤提高到1100公斤,亩均增产150公斤。

(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病虫害、干旱和干热风。

项目区东侧是第三濮清南,南侧是西西沟,由于淤积问题,引黄水能力较低,仅起到补充地下水源作用。

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农田灌溉保证程度低,严重缺水干旱仍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生态环境上讲,农田林网残缺断、森林覆盖率低、坑塘干涸、鸟类减少、病虫数量增加,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土壤,危及人类健康。

1.2.2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基本情况

项目区涉及及某某、百尺、涨汪、西审什、东审什、留固什、曹庄、刘庄、王庄、古寺郎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6885户,人口30701人,其中农业人口30175人,劳动力19398人(其中外出务工14830人占劳动力总数24.9%,固定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人员124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32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8.7%),耕地面积30982亩,人均耕地1.03亩

(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1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4.3万亩,农业用地为3.1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占总面积的72.0g%;林业用地0.3万亩,占总面积的6.98%;建筑用地0.63万亩,占总面积的14.65%;坑塘占地0.15万亩,占总面积的3.49%;道路占地0.12万亩,占总面积的2.7g%。

项目区10个村共有耕地3万亩,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仅有926亩耕地实行了土地流转,从事小麦品种培育,有178名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

项目实施后,随着田间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娼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促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农田劳动,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使耕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推动规模经营发展。

(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耕地面积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目前复种指数为1.85。

据调查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2.55万亩,亩均产量480公斤,总产量1224万公斤;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亩均产量500公斤,总产量150万公斤。

由于采用常规种植管理模式,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比例失调,有机质及各种微量元素比例偏低,肥力下降。

土壤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常导致各种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

项目区道路较少,部分生产路狭窄弯曲,不适合大型机械通过,农机利用率低,小规模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生了矛盾。

项目区内有大中型机械65台,农机总动力2.91万千瓦。

(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随着该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11100万元,可用财力95000万元,农业总产值410000万元,农民纯收入318823万元,人均6467元。

项目区某某镇以农业为主,工商企业较少。

2011年乡财政收入326万元,可用财力770万元,绝大部分来自上级转移支付,除去工资和乡村经费外所剩无几,无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农业总产值20496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14106万元,人均4674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5)农业科技及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某某镇现有县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1个,专业技术人员25名,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1个,专业技术人员9名。

但是,由于县设区域技术推广站要承担12个乡镇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加之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多以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无精力无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断网现象十分突出。

1.2.3项目区基础设施

(1)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

项目区现状水利骨干工程,西西沟是第三濮清南的支渠,流经项目区7.81公里,原设计流量8m3/S。

由于常年淤塞,河底抬高,目前成为项目区主要排涝沟渠,只有第三濮清南干渠达到最高水位时方可引用黄河水,年引黄水量仅50万m3。

根据《某某县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渠村大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水利部门将西西沟治理列入2012-2014年重点治理工程,开挖疏浚后,成为项目区排灌两用沟渠,流量可达到原设计标准8m3/S,年引黄量可达100万m3。

(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机井507眼,且分布不均。

田间无节水灌溉措施,全部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0.62),造成水资源浪费。

根据观测记录,现有机井静水位21米,动水位26米,单井出水量30方/小时。

项目区排水工程主要有排水沟渠和各村庄周围的坑塘,根据某某县多年降雨径流情况,基本可以满足项目区排水要求,经实地考察核实,项目区自1985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涝灾。

(3)林业工程现状

项目区主要树种有速生杨、榆树、泡桐、椿树等,速生杨占85%以上,由于农民对农田防护林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树木影响庄稼收成,导致树木毁坏严重,失去了对农田的保护屏障,据林业部门普查,现有农田林网面积12000亩,且断带严重,林木覆盖率仅23%,致使一遇刮风下雨,就有庄稼倒伏现象,特别是小麦受干热风的侵袭,直接影响产量、品质。

(4)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机总动力2.91万千瓦,大中型农业机械6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辆,小麦联合收割机23台),小型拖拉机278台,家用运输车辆467台,其它农机具3360台(套),由于项目区内道路狭窄,地块小,大型机械作业困难,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2011年小麦,玉米两大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72%,其中机耕率96%,机播率56%,机收率67%。

(5)交通与电力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冀、鲁、某某三省交界处。

大广高速,106国道从县境中间穿过,项目区北临安济公路,东邻大广高速,距离大广高速入口处仅3.1公里,境内有5条南北走向的大道,7条东西走向的达到,其中5条是石化水泥路。

农业生产主要是3~5米左右的土路,长93公里,坑洼不平,断头路较多,布局不合理,雨雪天气泥泞难行,农忙季节影响大中机械通行,既不便于农民生产,又造成土地浪费,急需统一规划整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供电事业蒸蒸日上,供电设施不断壮大。

全县有大型变电站3座,中小型变电站8处,年供电量在3.5亿度以上,输电线路总长1666.3公里,其中35千伏以上线路193.3公里,10千伏线路1473公里,某某电网与某某电网在该县交汇,并与全国电网连接。

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虽然电力很充足,但由于项目区内的10个村经济困难,水利电力设施数量不足,设备老化,田间配套很不完善。

3万亩耕地虽有变压器80台,但装机容量较小,仅有3200千伏安,不能满足农田需求,特别是变压器以下几乎无配套,严重影响了当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及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国际市场粮资源、环境等不利因素增多,但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增加粮食产量是可以实现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是党中央、国家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某某县是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因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的外延开发能力有限,必须在现有耕地资源上挖潜改造,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新途径,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该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项目区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200.84万方,当前需水量为810.46万方,现有工程可供水量只有626.02万方,年缺水184.44万方。

目前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2,每亩次灌水个别达到80立方米。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城镇建设速度如快,用水量也将增加,而该县在短时间内可用水量是不会增加的,有限的资源逼迫我们必须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项目区林木覆盖率仅23%,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调节农田小气候、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利用率低,蒸发量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坑塘干涸、河道断流、鸟类减少,各种害虫数量增加,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危及人类健康。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农田林网1.8万亩,改善农田林网1.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3%提高到34.5%,改变了农田生态小气候,优化了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合理耕作、平衡施肥,秸杆还田等农业技术措施的实施,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5.8g/kg,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保水、保肥、通透性明显增强。

通过生物防控、农药化肥等合理使用,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作物品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及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4)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某某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发展高效、节水、低耗型农业已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对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的要求也十分迫切,现有的农业灌溉条件已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财政资金,大部分必须用于以田间水利工程、电力设施、田间道路等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灌溉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低耗型农业,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1.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并成立咨询专家组和项目技术指导组,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施工。

在项目区内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电力设施齐全,电力供应正常充足,能够充分满足该项目用电。

项目区与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衔接,项目实施后可与1万亩高标准农田形成4万亩规模的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综上分析,在该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2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2.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依据某某县人民政府批复的《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十二五”水利规划》,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300万m3,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为2800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9600万m3,引黄水资源量为6900万m3。

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3500万m3,其中:

地表水可利用量1680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7680万m3,引黄水可利用量4140万m3。

某某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某某县某某镇,建设规模3万亩。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有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等。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0.84万m3,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为97.24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653.6万m3,引黄水资源量为450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757.69万m3,其中:

地表水可利用量19.45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588.24万m3,引黄水可利用量150万m3。

2.1.1项目区水资源总量

(1)地表水资源量计算[2]

某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降雨特点是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

据某某县气象局1963~2008年降雨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571.1mm,平均径流深45.4mm,其中CV=0.46,CS=2CV,由此查表可得:

P=75%时,KP=0.66;计算可得P=75%设计水平年地表径流量为1870万m3。

某某县地处平原,全县地形地貌、年降水量基本一样,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8km2,项目区控制面积为32.68km2,为全县总面积的0.052,按照面积类比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7.24万m3。

(2)地下水资源量计算[3]

某某县地层主要有新近系和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而成,依据《某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十二五”水利规划》,根据地质分布和地下水埋深情况,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5~20万m3/km2,划分为富水区、中等区和弱区3个区域,其中富水区面积33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2%。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浅层地下水富水区,80m以内含水层2层,厚度30~35m,主要由中粗砂组成,地下水资源模数为20万m3/km2。

经计算,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W=32.68×20=653.6万m3。

(3)过境水、引水可利用量计算

项目区属于渠村大型引黄灌区范围,可通过第三濮清南干渠的一条支渠西西沟引水灌溉、补充地下水源。

根据《某某省渠村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年均分配渠村引黄补充灌溉用水指标为150m3/亩。

西西沟北侧包项目区灌溉规模3万亩.分配引黄用水量为450万m3,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见表2-1。

表2-1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单位:

万m3

类别

合计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过境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1200.84

97.24

653.6

450

2.1.2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由于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