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66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能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

4.学习推理、归纳的方法;

学习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二、课前预习

1、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你所听过的各种声音。

思考:

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又是怎样被听

到的?

2、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学点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

乒乓球,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

1.实验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

1你用了哪些器材?

2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3怎样使它停止发声?

4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2.请你列举:

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

【学点二】声源

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

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

由液体发声的是

由气体发声的是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跟踪练习:

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

发声的物体都在。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

(小组内交流)

【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思考:

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靠传入同学耳中的?

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2.实验探究:

请用现有的器材和身边的东西做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选什么器材?

②怎么做?

③结论:

  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具有能量。

做一做:

(1)水波实验 

(2)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

(3)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跟踪练习:

1.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递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学点五】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关于声速的内容及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

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通过阅读小资料可以得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速是(填写“相同”或“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比传声快,比传声快。

通过小资料给出的空气的三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物理意义是。

2、阅读课本16页的“想想做做”,分组讨论,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提示: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声)。

四、小结

1.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⑵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中传播吗?

⑶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课后延伸: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4.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首先按甲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乙图方式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悬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

假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是否还会被弹起呢?

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

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难点:

双耳效应

二、课前预习

1、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影响。

3、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

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听觉作用B.只有平衡作用

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

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

⑵什么是骨传导?

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课后延伸: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

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振动→振动→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

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

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我的猜想:

实验探究:

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

2

(注意:

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

(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

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频率指的是,二者的关系是: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音调越,频率越,音调越。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到。

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

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乒乓球弹开幅度

音叉振动幅度

响度

1

2

 

结论: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幅度越小,响度越。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它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

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

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

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

 

五、课后延伸: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

3.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4.人们把高于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频率为60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B.1800次C.3600次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

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第一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3、能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辨别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重点: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难点: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课内探究:

思考: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学点一】噪声

举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

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

应如何界定噪声?

(阅读课本25页的相关内容。

应明确: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学点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阅读课本26页小资料,通过读表,了解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通过阅读表格,你是否能感受到感受到:

噪声是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另外,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因此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点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进行联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思考:

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哪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阅读课本26页有关控制噪声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

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三、课后延伸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街道上的汽车声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_________dB~_________dB.

5、王倩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那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A.安装空调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D.安装双层玻璃窗

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止鸣喇叭

 

第一章第五节《声的利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回声定位、“B超”等;

学习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学习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声音有哪些特性?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学点一】声与信息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能获得。

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位置,这种方法叫。

科学家运用这原理发明了。

3、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这就是平时说的。

4、你还能说出哪些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跟踪练习: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学点二】声与能量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之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组做得既快又好。

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喇叭前,会发现火焰摇曵,这是什么原因?

答:

说明声波能传递。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跟踪练习:

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

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

同时要了解声音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五、课后延伸:

1、在教室讲话会觉得比在旷野中讲话声音响得多,为什么?

2、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