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28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docx

学业考经济常识知识点

政治学业考考试范围(经济)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04年7月版)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

(一)我们的经济生活

1、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生产——基础;交换——流通过程;分配——中间环节;消费——目的

2、理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第一要义:

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4、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二)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4、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决定

生产力生产关系

反作用

6、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性)实体性要素

资本(货币、实物、商品形态)

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

科学技术(推动、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力)——渗透性要素

7、运用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和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特征: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9、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带动

信息化工业化

促进

10、运用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GDP: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意义:

1)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人均GDP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3)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所占比例的变化,反映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11、识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2、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最终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3、理解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物质前提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根本目的

14、理解社会积累基金的来源渠道

1)政府的财政渠道;

2)企业的利润留成;

3)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三)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15、根据特定情景,运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公式进行运算。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

16、运用适度消费含义和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含义: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2)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7、运用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决定

生产消费

反作用(拉动、引导、影响)

18、运用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1)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3)与闲暇时间的多少相关

4)与生活环境相关

19、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0、识记消费结构的分类。

生存、享受、发展消费;

物质和精神消费;

耐用、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自给性、商品性消费。

21、理解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反映一国或家庭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22、根据特定情景,运用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运算。

家庭食品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

家庭消费总支出

23、运用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表现:

1)生存消费享受、发展消费;

2)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3)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比重下降比重上升

5)恩格尔系数降低

24、运用人们在生活中常见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25、运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要性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因为: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2)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互动、实现“双赢”。

26、理解消费者的权利。

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27、运用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设计消费者维权的方案。

1)协商——经营者

2)调解——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保委)

3)申诉——行政管理部门

4)仲裁——仲裁机构

5)诉讼——人民法院

(四)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28、理解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第一产业——农业:

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

第二产业——工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三产业——除农业、工业、建筑业外的各行各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覆辙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9、识记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30、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谋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总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31、运用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1)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3)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32、理解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33、运用就业的相关知识设计促进就业的方案

就业的途径:

多种多样。

包括到企事业单位工作、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就业的方式:

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

34、运用正确对待择业问题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35、运用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基本素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

36、运用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

5)遵守职业道德

37、运用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劳动合同依法签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38、运用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的相关知识针对具体情境设计劳动者维权方案。

1)协商——选择程序,不是必经程序

2)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3)仲裁——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的必经程序。

4)诉讼——人民法院。

最终程序

(五)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39、识记国家财政的含义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40、理解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

决定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前提)创造条件(目的)

41、理解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一方面,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才能广辟财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国家如果不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政,国家职能的实现也将得不到保证。

42、理解国家安排每年度财政收入的原则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安排。

43、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有力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44、识记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主体——政府;征税对象——公民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

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相对固定性

45、理解我国税收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自然人、法人

2)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46、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7、运用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8、识记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申报义务

2)及时提供信息义务

3)按时纳税义务

49、运用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6)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50、运用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功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51、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52、识记货币借贷的含义

53、运用单利和复利的利率公式进行计算。

(不包括付息国债利率计算)

54、运用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55、识记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56、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57、识记我国银行常见银行转账结算工具

58、理解企业和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

59、运用保险及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60、识记债券和股票的含义

61、运用投资理财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62、运用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7)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63、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64、运用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5、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构成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66、运用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67、运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68、识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

69、运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0、运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1、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7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运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73、运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4、运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主要形式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5、理解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

76、运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下来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7、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78、运用我国当前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9、运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80、识记市场的含义

81、运用现代市场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2、识记市场交易的原则

83、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8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85、运用市场经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6、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7、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88、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

89、运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0、运用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和手段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9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标志和特征。

92、运用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3、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94、运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5、运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客观必然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6、识记贸易顺差、逆差的含义

97、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98、运用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9、运用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00、运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01、运用对外开放中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02、运用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2.高二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

(1)我们的政治生活

识记政治的含义和核心。

运用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理解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识记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识记国家政权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

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运用我国政权对内对外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理解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3)人大制度造福人民

理解国体、政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要性和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青少年学生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做法。

运用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人大代表主要职责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国家机关以民为本

识记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运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运用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职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运用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

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

识记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解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

运用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国家公务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运用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识记民主含义。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理解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的主要途径。

运用青少年学生参与民主建设,树立民主意识的意义和要求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

象。

识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运用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运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要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根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6)政治参与公民责任

理解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运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原则和现实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选举制度受国情制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和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和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设计公民政治参与的方案。

(7)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

运用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一国两制”方针科学内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实行“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识记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涵。

运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8)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

理解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及决定性因素。

运用当代国际关系合作和竞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组织机构。

运用联合国作用及中国对联合国事业重要贡献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运用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公民在对外交往中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运用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党派的性质。

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运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意义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理解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运用青年学生要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评价相关社会政治现象。

3.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

(1)生活与哲学

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理解意识的本质。

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识记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3)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运用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识记运动的基本形式。

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识记实践与认识的含义。

识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运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

现象。

运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理解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4)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识记联系的含义。

运用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识记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5)分析矛盾辩证思维

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