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64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

(一) 古代史部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反映的是周朝建立之后实行的崭新统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的鲁国

B.②是周公长子的封地燕国

C.②③两个封国为同姓诸侯国

D.④是商朝旧贵族的封地齐国

解析:

选C ①为齐国,故A项错误;③为燕国,是召公奭的封地,故B项错误;②为鲁国、③为燕国,两国均为姬姓贵族,故C项表述正确;④是宋国,故D项表述错误。

2.“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材料中的“□□”中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仁爱”       B.“尚贤”

C.“无为”D.“集权”

解析:

选B 由材料中的“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墨家“尚贤”思想,故B项与材料符合。

“仁爱”是儒家思想,“无为”是道家思想,“集权”是法家思想,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C、D三项错误。

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

①凿灵渠,平定岭南 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选A 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不是秦始皇的措施,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4.(2017·杭州二中调研)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

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C.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现状

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解析:

选B 分封宗法制度彻底废除说法过于绝对,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军功爵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宝座”可知冲击宗法制度,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崩溃指的是僭越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平民的地位,故D项错误。

5.(2017·杭州七校期中)“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

选C 诸侯不与政事,表明权力集中于中央,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C项正确。

6.(2017·浙江师大附中月考)据《长编》载:

“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

‘下丞相一等者何官?

’对曰:

‘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

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解析:

选D 由材料可知参知政事仅为宰相的副手,权力不大,不能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说明宰相权力依然较大,故D项正确。

7.(2017·宁波九校9月联考)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

这反映出“内阁”(  )

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以其不是皇权的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的职能而没有涉及阁员是否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内廷的秘书班子,其有助于决策合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8.中国的制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关于中国制瓷业表述正确的是(  )

A.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风格独特的瓷器“唐三彩”曾风行一时

C.唐代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

D.长沙龙泉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来装饰瓷器

解析:

选A 根据所学知识,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A项正确。

“唐三彩”是陶器,越窑以青瓷闻名,釉下彩绘技术开始于唐代长沙铜官窑,故B、C、D三项错误。

9.以下是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图片,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④②①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解析:

选B ①是东汉发明的鼓风冶铁装置——水排;②是唐朝发明的可调节耕地深浅的曲辕犁;③是商朝的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④是西汉出现的二牛抬杠耕作技术。

10.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

选B 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

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

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项。

11.《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

选C “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的细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12.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汉朝B.宋朝

C.唐朝D.明朝

解析:

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故A项正确。

1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解析:

选A 对于市的建置制度,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A项正确。

14.(2017·绍兴期中)《阅世编》中记载:

“(晚明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据此可知当时(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解析:

选D 布商地位的提高不足以反映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影响,且明朝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棉布市场竞争激烈,不是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晚明)富商巨贾对优质棉布的需求,导致牙行争夺布商,说明棉布需求很大,已成为主要衣料,故D项正确。

15.(2017·湖州高三9月调研)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制。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B.理学提倡格正君心

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D.理学并未形成系统

解析:

选B 理学是儒学的发展,为封建统治服务,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统治者也不例外,因此受到朝廷的压制,故B项正确;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因此不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宋代经过二程和朱熹,理学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D项错误。

16.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

该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

C.韩非D.董仲舒

解析:

选D 董仲舒主张儒学独尊,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D项正确。

17.明朝的礼教统治比历代都严厉,但是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中却出现高龄老妇要再嫁,寺院尼姑在思春,深闺少女与情人私奔的流行歌谣。

下列对其成因分析合理的是(  )

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 ③西方人文主义的传入 ④爱情是人之本性,难以磨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做,明朝时期中国思想发展尚未受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项。

18.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

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得到了改变 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中国古代的平民阶层是相对于士大夫而言的农工商阶层。

活字印刷术是宋朝手工业者的创造,故①正确;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民生活需要,故②正确;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重农抑商政策有些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改善,故③正确;“士大夫画”出现于士大夫阶层中,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19.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发展顺序: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的过程,故①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诗赋取士,故②正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③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20.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

A.南戏B.元杂剧

C.昆曲D.京剧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文人,仕进路途堵塞”可推知朝代为元朝。

南戏为宋朝,故A项错误;元杂剧为元朝,故B项正确;昆曲为明清,故C项错误;京剧为清朝,故D项错误。

21.(2017·浙江丽水9月选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

“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力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知识,黄宗羲属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故并未提出建立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B、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意在说明“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体现了士人参政的特点,故C项正确。

22.(2017·浙江名校联盟9月联考)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

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

A.必须人人参政B.宣扬平等意识

C.政治自由有限D.强调依法治国

解析:

选C 古代雅典政治是公民政治,不是人人享有政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要求公民参与政治,不是宣扬平等意识,故B项错误;从材料“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可以看出,公民的政治自由有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

23.伯里克利说:

“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

”伯里克利时期如何防止人治的(  )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四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任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④发放津贴,保证所有公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D “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置的,伯里克利时为“五百人会议”,排除③,故D项为正确答案。

24.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于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选D 罗马法的起点为习惯法,成文法的起点为《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自然法,①错误;“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与“罗马法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没有因果联系,罗马法蕴含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观念才使得其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②错误;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而万民法简洁灵活、实用有效,可见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故③正确;自然法包含的平等思想“持久征服”了世界,故④正确。

2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

“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

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

”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解析:

选D 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窃贼反击的界定,与保护平民和贵族无关,故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罪轻罚,故C项错误;材料清晰的界定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故D项正确。

26.【加试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

选A 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D两项与题意无关。

27.【加试题】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解析:

选B 秦朝的“道”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县一级地方机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不是地方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用中央任命的流官取代世袭的土司,强化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三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8.【加试题】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实质,故A项错误;依据表格中两宋、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有半数是来自于平民、贫寒家庭,科举促使部分平民阶层进入统治阶层,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此结论,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29.【加试题】(2017·杭州地区七县市期中)从宋朝开始,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

这表明宋代科举旨在(  )

A.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文化发展

C.排除世家子弟D.提高选官标准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宋朝“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说明科举考试淡化了门第家世,扩大了统治基础,也降低了选官标准,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科举制推动文化发展,故B项错误;科举制“不问家世”并不是排除世家子弟,故C项错误。

30.【加试题】(2017·宁波九校联考)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且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B.城邦珍视独立自主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C.商业上自由平等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D.希腊公民素质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解析:

选C 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此观点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独立自主在材料中并未强调,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希腊民主产生的影响,故C项正确;希腊公民素质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10分)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4分)

(2)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6分)

解析:

(1)问,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关系总体上就是“农本商末”,农业为主,商品经济为辅。

(2)问,四则材料均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

答案:

(1)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2)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在夜间窃取耕地上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7分)

解析:

(1)问,注意不要单纯提取信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出其特点。

(2)问第一小问,从其对罗马当时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一方面可依据材料二归纳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从自然法的角度分析总结。

答案:

(1)条文内容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过去习惯法的痕迹。

(2)作用: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33.【加试题】(2017·金华十校期中)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

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

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的通行做法。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

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二 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

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

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三 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

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

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

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4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由“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可得出监察系统的特点。

(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概括;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可知封建制度是其根源。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可得出与中国的不同是监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