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54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docx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

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

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

(1)春秋战国:

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

商运活跃。

(3)唐代:

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

2.“市”的发展

(1)秦代:

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

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

“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

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

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

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

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

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学法点睛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

巧记速记

史观史论

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又要看到它蕴含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实录

官府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如:

秦代制定法律以管理“市”,汉代有专门机构管理“市”,六朝时政府甚至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朝廷严禁官吏参与商业性经营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提出:

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4)表现

(5)影响

2.“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3)影响: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3.资产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

(2)表现: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

(3)特征:

雇佣关系的存在。

(4)缓慢原因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

巧记速记

实录一

  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其中最突出的商帮是晋商和徽商。

实录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中原商品市场和城市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抑商政策、坊市分区)→宋元(坊、市时空限制打破,纸币流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商业繁荣、商帮、闭关锁国)。

角度1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

提示:

(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4)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角度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曲折。

古代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朝贡贸易。

(4)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镇商业发展,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6)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角度古代产品的商品化

                   

(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解题思路 

答案 A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请回答:

(1)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

(2)“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答案 

(1)特点:

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2)“爆炸性影响”: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发达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是其典型的经济政策。

角度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提示: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角度重农抑商政策

(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自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题思路

答案 D

2.阅读下面材料:

《苏州府志》引文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

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请回答:

(1)说一说材料中“唤代”工人有何特点?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唤代”工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说一说材料在研究我国资本主义发展方面还有何价值?

(3)再联想开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夭折,从政策层面上看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唤代”工人技艺熟练;掌握了一技之长;以被雇为生,极其贫困。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2)可以证明我国明清时期,手工业部门分工较细,形成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雇佣剥削的生产关系,表明此时已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朝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其实质是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纯经济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角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提示:

(1)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①生产资金不足: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②国内市场狭小: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③国际市场缺乏:

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④自由劳动力不足:

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⑤国家政策不利: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⑥科学技术落后:

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

角度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07·山东文综,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去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点拨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60年。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176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18世纪末乾隆帝80寿诞徽班进京,才开始有京剧萌芽,故1760年北京不可能有京剧演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据此可知英王无权解散议会;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经济上表现为机户和机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因此A符合题意。

答案 A

                   

3.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答案 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年9考)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

考情感悟

古代商业的发展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区域

浙江、广东、北京、全国文综均在此处命题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现实角度:

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金融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晋商“合伙制”蕴涵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也不难看出其在高考命题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城市商业的研究资料

【示范1】

读图,关于下图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的发展 ②北宋商人重视品牌意识和广告效应 ③北宋商业比较发达 ④北宋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③④

答案 A

【示范2】

(保定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的青花瓷片

C.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答案 C

第一

考情感悟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核心,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措施、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形成以及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成为考查的重点

浙江、广东、北京、全国文综均在此处命题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基本经济思想之一,适应了自然经济的需要,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从现实角度:

吸收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精华,有利于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三者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示范3】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近乎是抢,这说明(  )。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科举制度庸俗化

解析 “榜下捉婿”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不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不能说明科举制度庸俗化。

答案 A

【示范4】

(龙岩月考)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5年9考)“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一

考情感悟

“海禁”与闭关锁国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海禁”与闭关锁国实施的原因、表现和历史影响,注意与近现代的两次对外开放相联系

浙江、广东、北京、全国文综均在此处命题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从现实角度:

没有交流无以发展,今天的中国更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紧跟世界潮流

明清“闭关禁海”政策

明清“闭关禁海”政策的影响

【示范5】

(乐山期中)据资料统计:

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解析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自然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该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造成中国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项表述不正确,农耕文明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是政治体制影响的结果,并非本身造成的。

C、D两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合,并且D项并非“内部因素”。

答案 A

【示范6】

(承德质检)清人有诗曰: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对此诗提到的“国初”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对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

B.该政策的实施是为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

C.该政策的实施断绝了中外贸易的往来

D.该政策的实施与统治者的心态有关

解析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一个易错的知识点。

一定要记住:

海禁政策并不是完全隔绝与外界的联系,而是严格限制。

答案 C

(5年9考)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

考情感悟

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封建经济内部诞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条件、标志、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影响

浙江、广东、北京、全国文综均在此处命题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新民本思想的诞生和发展。

由于小农经济体系本身缺乏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发展缓慢

从现实角度:

具有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稀疏且微弱的特点,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给当今社会留下许多思考和遗憾,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基础

【示范7】

有人认为:

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时出现,但是西欧很快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却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B.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重义轻利观念的束缚

解析 自然经济既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也是实行闭关政策的经济原因,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示范8】

(汉中模拟)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

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解析 材料中工场工人、工场主之间是雇佣关系,可知该地区是明代苏杭地区。

其他时间都不可能出现雇佣关系。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