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36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docx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产业是除农业(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以外其它行业的统称。

包括了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

  “十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更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五”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确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项政策,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一、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使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观念的转变,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1978年至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的速度。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9.3%上升到2000的35.61%,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幅,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广告、咨询、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各类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和乡村,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

  “九五”期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需求不足等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开拓消费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九五”前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增长率出现了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可喜局面。

“九五”计划确定的第三产业发展目标都可如期实现。

第三产业从总量和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

具体表现为:

  

(一)第三产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50.12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75%,高于“八五”期间11.3%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九五”计划确定的9.5%的增长目标。

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3%的速度相比,高出近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仍在三次产业中继续保持着最快的发展速度。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3.3%变化为35.6%,提升了2个百分点。

速度和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加快

  “九五”前4年,在商业、饮食、居民服务、运输、邮电等传统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服务、咨询、广告、技术服务、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金融、保险等行业正以新的面貌向前发展。

1999年,批发零售商贸业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4.17%,比1995年的36.5%下降2个多百分点,同期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由13.9%略降为13.5%,但其中的邮电业务总量增长了近两倍。

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也由1995年的16.7%和5.3%分别提高到17.1%和6.8%。

199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6%。

由于邮电运输、仓储业增长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拉动4.0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拉动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拉动1.2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拉动3.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在三产总量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但增长的速度相对变缓,对三产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相反,电信、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包括旅游、信息服务在内的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反映出甘肃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加快。

  (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明显加强

  1999年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2.7万人。

“九五”前4年全省从业人员新增5.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63.8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6.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53.2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1995年为17.5%,1999年上升为21.0%,从业人数已超过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显示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而且也为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九五”前4年,由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交通、电信、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住宅等方面的投入,我省也抓住这一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了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加之工业结构调整,需求不足,下岗分流人员多数也进入第三产业领域,社会资金投入第三产业的力度加大,使第三产业的投入迅速增加。

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995年为26%,1996年为43.4%,1997年为46.1%,1998年为56.6%,1999年上升为60.7%,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半,也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投入。

从第三产业投入的经济成分来看,1995年国有单位投入占50.6%,1998年下降为44.4%,说明非国有单位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加大。

从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投入比重最大。

总体来看,“九五”期间,第三产业投入总量迅速增加,结构也由过去以国有单位投入为主转向以非国有为主。

第三产业投入的增加,不仅加快了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增加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

  (五)第三产业领域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九五”前几年,随着国家在第三产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商业、物资、外贸、供销等体制改革有了大的进展,运输、邮电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化,竞争机制逐步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保险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第三产业企业运行机制加快转变,多种经济成份蓬勃兴起;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相对来讲,第三产业领域的改革力度明显大于一、二产业领域,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

第三产业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领域不断扩展,利用外资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六)加强了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导、管理和监督

  “九五”期间,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也为了发挥第三产业吸呐劳动力多的作用,为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领域,政府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鼓励兴办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密集、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中小企业;支持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和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落实国家有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全省各地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同时,制定和执行法规,加强市场监督,维护了第三产业市场秩序。

这一切,都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全面发展,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我省第三产业总量小,水平低。

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不低,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发达省区相比,速度和比重也不低,但总量和发展层次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这恰恰反映了经济发展落后。

一、二产业总量较小,加之第三产业基数较低,从而导致三产比重较高,速度较快,并非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高于全国水平。

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同一、二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协调。

特别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交通通信等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

三是地区间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大城市第三产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相对较高,中小城市明显相对落后,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第三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四是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中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传统体制和机制尚未破除,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市场秩序和规范亟待建立,市场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

这些都是“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五”期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

这一切都将为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产业将不断成长,围绕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各类服务会明显增多,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层次从吃、穿、用向住、行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发展到文娱、旅游、健身、保障、教育等领域。

商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对服务业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将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将显著提高,服务性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将日益增多,与居民消费和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将得到较快增长。

  第二,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准入条件将进一步放宽,对第三产业领域的冲击和影响将会很大。

首先,国外资本将进入电讯、金融、保险、证券和许多专业性服务业领域,必将加剧这些行业的竞争,若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将会变冲击为动力,成为我省加快开放,加大利用外资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其次,关税的降低和限制的减少,也将促进我省纺织等行业的出口贸易。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将是我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第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进度的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将持续发展。

21世纪初,国家将着力于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这势必会促进我省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同时,西部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必将带动邮电通信业、仓储业和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资金投入的增加,客观上要求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和各种生产性服务,这将促进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速发展。

我省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省科技与经济在市场求得结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需要科研应用和技术开发,这将促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内外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各种经纪代理业、保险业、社会保障及福利业、社会服务以及与社会管理有关的一些行业,将迅速向前发展。

  总体来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必将加快,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吸纳劳动力作用加强,是今后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第三产业作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必须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对待,按照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原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既要统筹规划,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考虑到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新兴产业可以适当超前,进行跳跃式发展,从规模和水平上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适度超前。

  ——深化第三产业领域的改革,发挥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放手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良好机遇,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优化第三产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改变第三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陈旧、缺乏竞争力的局面,形成适应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潮流的企业组织结构。

  ——以产业化为方向,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公共服务领域和适宜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社会事业的产业化。

  ——正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乡差别大,城镇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的现实,在发展重点和布局上,因地制宜,选择突破口,改变以往发展中追求平衡和面面俱到的思路,力争第三产业在总量和水平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根据“十五”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部结构和地区布局更趋合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多,从业人员比重有较大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力争建设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业务代理、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第三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增长的支柱。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2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34.1%提高到38%。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20万人,到2005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8%。

  ——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到2005年,使金融保险、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第三产业领域的产业化步伐,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比重,第三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使市场化经济运行机制在第三产业领域逐步建立起来。

  (三)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考虑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发展层次不齐等因素,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和次序上,首先要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

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其次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和科技教育;三是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四、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交通运输业

  以铁路复线、改造提速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以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铁路、公路网、机场和油气管线建设,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铁路为主骨架,公路为主脉络,包括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内的路网布局结构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相辅相成、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开放型、多层次综合立体运输网络体系。

  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增强运输服务功能。

重点发展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提速客运和重载货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建设兰州联运中心。

改进运输服务形式,发展客货代理,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

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培育运输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客运要坚持“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兰州为中心,以客运站点为依托,在国道主干线以快速客运为主导,在省道及连接省会城市与地市的公路以准快速客运为基础,建成遍布城乡,干支相连,辐射西北五省和其它主要省市的客运网络体系。

不断提高铁路运输速度,增加运营线路和通达站点,提高服务质量。

货运要加快公用型货运站建设,引导货运站朝着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物流业,使货运运输向专业化物流化方向发展。

  

(二)邮电通信业

  按照加快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速发展数据及多媒体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等骨干网络,发展各种新的通信业务,建成高效、安全、稳定的现代化通信网,形成规范、协调的通信市场,强化服务,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通信的需求。

以公用电信网为主体,推进以光纤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基础传输网建设,优化传输网结构,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加大本地网、接入网、支撑网的建设。

优化现有网络,提高现有网络的利用率,密切注视网络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建设统一、高效和技术先进的电信基础网络,逐步实现网络的融合,同时向着数字化、宽带化、光纤化、分组化方向发展。

立足本地网电话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之路。

精耕细作各类业务,满足用户需求,以先进的技术,合理的资费,优质的服务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传统电信服务和先进的信息通信服务。

调整邮政业务,加快发展新兴业务,初步形成以实物传递类、金融传递类、集邮类、电子邮政类业务为主体,各种业务互为补充,具有整体规模的邮政业务体系。

  到2005年,全省IP拨号端口达到10万个,可以支持70万拨号用户的接入,宽带城域网接入用户达到2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平均百人22部以上,全省行政村通电话水平达到100%,乡镇通光缆的水平达到98%;移动通信在主要城区、乡镇、干线公路沿线基本实现五缝隙覆盖,移动通信用户预计达到300万户,数据通信用户达到150万户。

全省电信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2.3%。

  (三)旅游业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优势,突出甘肃旅游特色,树立精品意识,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服务,形成行、游、食、住、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

  大力开发以兰州、敦煌、天水三座旅游城市为核心的中、西、东三大旅游区,重点建设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西线)、兰州—临夏—甘南(南线)、兰州—定西—天水(东线)、兰州—白银(北线)、兰州—平凉—庆阳(东北线)、兰州—陇南(东南线)等六条旅游线路,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西、中、东三点突出,六条旅游线路呈放射型网络格局、沿丝绸之路分布的旅游经济带。

  到2005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8万~32万人次,年均增长12%~1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700万~8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3%~16%;国内旅游者1400万~16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18%;国内旅游收入41亿元~50亿元,年均增长18%~23%。

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57亿元,从而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2010年,使旅游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

  (四)商贸流通业

  在继续发展传统商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发展旧货业、租赁业、拍卖业,推动流通业的结构调整。

加快兰州商贸中心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各功能区、专业批发市场、商业街区建设,到2005年基本建成兰州商贸中心。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县、乡商品流通体系,形成以兰州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中小城市的地方性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小型市场和商业零售网点为基础,布局合理、品种齐全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流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流通业科技含量,重点提高商务处理、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的技术水平,努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进出口结构,完善外贸方式,放开外贸经营权,促进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商品贸易共同发展,推动贸易主体由外贸企业向工贸、农贸、科贸、商贸联合体过渡。

积极开拓独联体、南美、非洲、中东等市场,重点开发欧美市场。

进一步调整贸易方式,继续发挥我省一般贸易出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开展境外带料加工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

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在继续抓好传统出口商品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名牌出口产品和优势出口企业,基本实现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体的出口结构,建成10大出口基地。

改善进口结构,扩大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

到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8.4亿美元,其中,出口6.5亿美元,进口1.9亿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0%左右,新型材料、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左右。

  (五)金融保险业

  要积极促进金融部门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照现代银行制度进行综合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真正办成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积极支持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将农村信用社改革为能够适应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合作金融组织。

以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大融资力度,扩大融资范围,改善金融服务,适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形成相对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结算和信息服务系统、金融统计体系,开发新型支付工具,发展电子货币、银行卡业务等多种支付结算工具,提高金融效率。

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和投资体系,把兰州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保险业以形成有序竞争的保险市场为目标,在现有市场主体加速规范的基础上,引进各类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开发、推广新险种。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树立风险意识,探索和规范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调整业务结构,发挥资金再利用的效益。

充分利用保险的转嫁和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及补充的功能,为经济运行的平稳有序提供保障。

  (六)信息咨询业

  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大力推进信息咨询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使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行业。

推动政府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继续完善“政府上网工程”,省、地党政机关和直属部门全部建立起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县基本实现互通互联。

鼓励公众上网查询政府信息,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和政务管理决策效率与水平。

支持计算机和网络进入家庭,并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发展网上媒体业,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

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科学、教育、文化、金融、保险、财税、贸易、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培育新的产业和服务。

加快发展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设备维修等以计算机应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信息市场发育,逐步建立社会经济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通过规范竞争规则和服务标准,积极发展会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统计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规范发展代理、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服务,稳步发展保险、房地产、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

  (七)教育及科技服务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