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26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docx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

长春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1、基础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四个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策扶老以流憩(拄着)聊乘化以归尽(乘着)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B.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云销雨霁(消散)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C.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时矫首而遐观(举,抬)朝菌不知晦朔(北风)

D.或命巾车(有时)命途多舛(乖违,不顺)且适南冥也(适合)

2.下列四个选项中,划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一样的一项是()(3分)

A.极娱游于暇日窜梁鸿于海曲

B.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C.引壶觞以自酌既自以心为形役

D.悟已往之不谏善万物之得时

3.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德合一君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D.举匏樽以相属

4.下列四个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一样的一项是()(3分)

例句:

而今安在哉?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彼且奚适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1)刚刚参加体坛

风云人物颁奖的张继科在开赛当日赶到赛场,结果1比3爆冷输给了小将梁靖崑。

(2)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骑三轮车寻找走失儿子,历经千辛万苦的视频,让很多网友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3)民警找到对山况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龙,警民联手在深山中近7公里,耗时近6小时,终于找到了6名驴友。

A.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B.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C.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披荆斩棘D.风尘仆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将更新上线,新版手机客户端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换乘及票价查询、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功能。

B.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

C.师范学院一直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大爱奉献”。

D.日前,由长春市爱心联盟申报的“残疾人云之网络好人商城”公益项目成功进入全国“青年恒好”十强。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的色彩的。

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

①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现实中所匮乏的。

②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

③教师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

④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

⑤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

⑥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独立和自由当中。

A.①③②⑤⑥④B.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⑥①⑤④D.④⑥③②①⑤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

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

声容宏伟,善敷奏。

擢通政参议。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

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

进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

及卒,从子锡

请袭百户。

复言:

“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

”遂止。

  其经略宁夏,则言:

“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

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

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

“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

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

然亦宜因时损益。

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

”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

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

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

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

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

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

帝皆不许。

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

复执不可,曰:

“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

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

复言:

“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

今不宜创此制。

”乃止命建塔。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

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

不许。

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

久之,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通政参议擢:

被提升

B.从子锡请袭百户袭:

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属:

聚集

D.复好古嗜学,守廉约守:

遵守

9.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B.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C.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D.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

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

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

D.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

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

然亦宜因时损益。

(5分)

(2)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楚江怀古(其一)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此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作。

12.简析此诗颔联在写景上的特点。

(5分)

13.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4.

(1)王勃《滕王阁序》中与庾信的《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

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

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

此文

激起巨大波澜。

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

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

“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

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

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

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

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

这其实并非易事。

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

《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

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

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

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

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

“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

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

“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

范用的回应是:

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

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

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

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

”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

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

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

每次

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

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

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

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

他评价范用说:

“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

“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

“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

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

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⑵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⑶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

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6分)

 

⑷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

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五、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

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来,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

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上学期月考答案

1、BA乘:

顺随C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日D适:

2、DA介词,在介词到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C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让D、主谓间取独

3、D

4、C(C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省略句,B定语后置句,D状语后置句。

5.C“跋山涉水”,路途遥远,来之不易。

“风尘仆仆”,重在表现长途奔波劳累。

“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

“披荆斩棘”,指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也比喻在创业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

6.D(A项,搭配不当,“提供”与“功能”不能搭配,可将“功能”改为“服务”或“信息”。

B项,主宾搭配不当。

“汉服是。

风貌特色”C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精神”。

7.B

8.C(属,连接)(3分)

9.A(3分)

10.D王复自己要求致仕,汪直没有率领言官弹劾,而是指使言官弹劾。

(3分)

11.

(1)现在河套地区还未安定,难道能仓促恢复?

但也应该依据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增减。

(2)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

【译文】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

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

授予刑科给事中。

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

提升为通政参议。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

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

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

王复说:

“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

”于是停止。

对于经营守御宁夏,则上书说:

“中路从灵州向南的地区,本来就没有烽火亭。

东西二路,则营堡之间距离非常遥远,互相情报不通,导致敌人每次入侵都得以深入内地。

也请皇帝在宁夏像延绥一样建置墩台,总计五十八座。

对于经营防御甘肃,上书说:

“洪武年间建立东胜卫,它的西面直达宁夏,一路上都设置了烽火台。

从永乐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强盗远远地逃走,于是边防军转而驻扎在延绥,放弃了黄河沿线不予不守。

假如能使这一地区兵强粮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规定,据守黄河,那将是万全之策。

可是现在连河套地区没有平定,怎么可能马上完全恢复到洪武年间的局面呢?

但也应该依据当前的局面,部分恢复洪武年间的旧制度。

延绥镇的军官和士兵比别的边镇少,不够征调差遣,请皇帝在延绥增加设置两名参将和九千名士兵,使他们驻扎在重要地区,互相援助接应。

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事务。

”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王复在边境建立的新堡垒,设置的新机构,大多都顺应实际情况。

等到他返回北京,言官们却上书皇帝说管理军队不是王复的强项。

皇帝于是专门命令白圭代替王复,改派王复到工部。

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

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

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

皇帝都不许可。

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

王复坚持不许可,说:

“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

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

”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

,中官请求建寺造塔。

王复说:

“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

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

”于是只是命令建塔。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

皇帝不许。

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

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

很久以后,去世。

12、: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2分)一句写物,一句写人(2分);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1分)。

13、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气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悲秋情怀。

结句“竟夕自悲秋”直接表达了悲秋情怀。

(2分)“广泽生明月”的阔大与静谧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1分)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

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这句诗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敬慕、缅怀之情(1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意思对即可)

14.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

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

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只”字。

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

D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

故选EA。

(2)①眼光独到,思想开放。

“文革”以后,范用敏锐感知时代需求,创办《读书》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一文;主动完整出版巴金《随想录》一书,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

②坚持真理,不惧权威。

范用曾经说过: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文革”后,有人企图阻挠《随想录》在港刊登,范用却立即联系巴金把书交予三联,并保证一字不改地出版;正因为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多年来常被批评做出版时没有“政治挂帅”。

③敢于担责。

《读书无禁区》一文刊登后激起波澜。

针对“给‘坏书’开绿灯”等质疑,上级部门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他没有退却,每期杂志清样都亲自过目签字。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刚强正直,不畏邪恶。

“文革”中“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尽管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

②心胸豁达,包容大度。

“文革”中,有个美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讽刺他,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这幅漫

画,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

③身处逆境,心怀梦想。

在下放时不忘“交谈读书感受”,构想将来出一本读书杂志。

④为人谦逊。

他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出过《叶雨书衣》一书,书籍装帧水准很高仍自谦“业余”。

⑤注重形象,风度翩翩。

退休后的范用风采依然,衣着讲究,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创办杂志,出版经典。

范用一生与书结缘,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等著名杂志,出版了《随想录》《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一列经典书籍。

②热衷于书籍装帧艺术。

撰写专著《叶雨书衣》,能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

书籍装帧水平很高,被张中行赞为“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③藏书丰富。

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

④读书方法独特。

范用读书极高效,当日书当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过夜。

决不把书放在一边待读。

(8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

(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3)心理问题

作文范文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暖闻》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

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老父亲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

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

温暖如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的同时,带来明亮,带来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对春天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

而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恰恰有着不仅限于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作用。

乍一看,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是何其冷冰冰啊。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是幸福感的发源地。

家庭中的亲情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父母子女之爱,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

可是,当别人与孩子在公园里嬉闹游戏的时候,当别人与孩子共享丰盛的晚餐的时候,老父亲就好久没见过自己的孩子了!

他只得亲自到医院去,可儿子太忙了,等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挂了号才能见到一面。

这一面,实在让人为老父亲感到心疼,感到心酸,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然而,这一面之难带来真的只是心酸吗?

这一面越难,折射出来的还有什么?

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