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0908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docx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年鉴》卷13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年鉴》2010卷

文山州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文山州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也是继续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夺取抗击特大旱灾胜利,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一年。

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全力以赴抗大旱,抢抓机遇保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千方百计保民生,有效化解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全力推进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文山建设,总体实现了年度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全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呈现出了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坚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把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防危抓机”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29.85亿元,增长13.3%,比计划目标高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4.59亿元,分别增长4.6%、17.5%和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8∶33.3∶41.9调整到22∶37∶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03亿元,增长25.2%,比计划目标高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3亿元,增长27.4%,比计划目标高17.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64亿元,增长21%,比计划目标高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9元,增长11.4%,比计划目标高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806元,增长17.9%,比计划目标高4.9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比计划目标低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7%,超出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

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州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十一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9%;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5.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受林浆纸产业发展和铝土矿开发未能按照既定目标完成等因素影响,未能完成规划目标外,其余任务均较好地完成。

农业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实现稳中有升。

坚持“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的思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扎实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克服特大灾害影响,实现平稳增长。

全州农业总产值123.8亿元,增长5.5%;农村经济总收入95.43亿元,增长11.1%。

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34万件,新增蓄水0.7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20.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解决了农村26.63万人安全的饮水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670.9公里,新建成农村客运站10个,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5%,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达98%;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37万户,基本解决了全州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粮食总产量127579.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2.8%。

完成烤烟种植40.8万亩,建成20.59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项目,收购烟叶51.32万担,烟农收入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三七种植8.42万亩,辣椒种植105.9万亩,木本油料种植50.24万亩。

粮经种植比例由去年的69.5∶30.5调整到68.3∶31.7。

全州生猪存栏315.89万头、出栏406.36万头,大牲畜存栏142.13万头、出栏47.71万头,肉类总产量41.2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8.1亿元,增长9.1%。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及时制定并落实稳定和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业经济运行指导,加强煤电油运调节,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州工业总产值25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是2005年的2.8倍;工业增加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是2005年的2.3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8亿元,增长23.8%,增加值80.4亿元,增长16.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20%;重工业增加值54.3亿元,增长14%。

冶金、三七制药、电力、烟草、建材、煤炭、化工等重点行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平稳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22.5%,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9.2%;乡镇企业总产值101.29亿元,增长2%,增加值24.99亿元,增长4.4%。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及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保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全年建成重点物流项目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250个,新增金融网点8个。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7.36亿元,贷款余额271.85亿元,分别年初增加28.1%和17.3%。

发放家电12.4万台(件)、汽车和摩托车6.3万辆“下乡”补贴8147.82万元。

建成政务信息服务网站55个,8县(市)政府、州属67个部门开通了门户网站,通讯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年接待游客486.06万人次,增长11.7%,旅游总收入34.84亿元,增长14.6%。

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比2005年增长16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08亿元的133%,年均增长21.9%,比规划目标增加6.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1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比2005年增长89.2%,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00亿元的134.59%,年均增长13.6%,比规划目标增加4.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积极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政策措施,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和扩大内需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月报制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因素分析,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并联并行审批”、“重大项目限时办结”、“重大建设项目情况通报”五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抓好省“三个一百”、州“三个五十”重大项目建设,认真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督查活动,确保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云桂铁路(文山段)、差黑海引蓄水、文山氯碱综合等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开工,三条四段二级公路、农村公路“两通”工程、德厚水库、布都河水库、农村校舍安全、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建设、州精神病院、州中医院、80万吨氧化铝和中低产田地改造、新烟区建设、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普炭一级公路、清华洞水库二期、丰收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

扎实做好与国家、省的汇报衔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认真抓好投资环境改善和建设,积极调动各种资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全州发改系统共争取国家、省投资项目446个,资金16.3亿元,累计争取扩大内需项目732个,资金35.8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金融部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年新增贷款40.05亿元。

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是2005的3.3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60亿元的169.3%,年均增长26.9%,比规划目标增加11.9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州属6所中等职业学校迁建、文山学院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民办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招生,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全州新建、改扩建校舍24.54万平方米,排除学校危房39.55万平方米,小学阶段毛入学率达110.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4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02%,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5年的6.46年提高到7年。

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农村科技、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州精神病院新建、州中医院以及八县(市)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迁建、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新建农村卫生室34个,新建医疗业务用房9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8.63%,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基本形成。

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奖优免补政策,强化目标管理,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6.9‰,比2005年下降1.57个千分点。

文化、体育、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成功举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州民运会,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3.6%和94.7%。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3.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实现“双降”,“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状况保持稳定。

政府决策咨询、史志、残联、慈善、人防、地震、档案、新闻出版、气象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61万人。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长5%,新增农村低保人数4.9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参保率达90%以上。

实施地震民居安全工程拆除重建400户,加固改造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9680户;新建廉租房5242套26.21万平方米,解决了51473人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全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0.37平方米和50平方米。

全州电话普及率达47%,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全面加快,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平远、老山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山瑶”、“僰人”特殊困难群体扶持取得新进展。

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6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788个,易地转移安置9100人,培训转移劳动力3.42万人,新增解决了1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9元,比上年增长11.4%,比2005年增长67.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9%,比规划目标高3.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比上年增长17.9%,比2005年增长108.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4%,比规划目标高6.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州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州医院、州图书馆、州农科所等试点单位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力抓好农村一事一议政策的落实。

继续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水、电价格体制改革,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医药卫生体制、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紧抓全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建设。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5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增长46.7%;完成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29.96亿元,增长11.4%。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加倍追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把文山建设成为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努力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发展原则:

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二、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必须坚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

四、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目标:

加快追赶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努力实现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3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

45∶3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新增蓄水库容2.6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

——科教水平显著提升。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8.07%,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提高到0.03件。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7%以上,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万人和75万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超过4.8万套,净脱贫人数达到20万人。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效率明显提高。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2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5%。

展望到2020年: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比2010年翻2番,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比2010年翻2番,年均增长1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比2010年翻2番,年均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年均增长14%以上。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战略布局】

构建“1347”战略布局:

(一)建设一个城市群。

(二)构建三条经济带。

东西向经济带;南北向经济带;沿边经济带。

(三)做强四大基地。

一是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基地。

二是以铝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冶金化工基地。

三是以国家级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

四是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四)打造七个经济增长点。

一是马塘工业园区和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

二是丘北普者黑旅游度假区。

三是广南农特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园区。

四是富宁边境贸易加工区和保税港区。

五是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

六是马关边境贸易加工区。

七是西畴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

实现“五型文山”目标:

追赶型文山;开放型文山;创新型文山;生态型文山;和谐型文山。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坚持农业立州,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三是强化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工业强州,推进工业新型化。

一是优化工业发展结构。

二是加快重点工业集群发展。

三是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能源保障

坚持城镇富州,加快推进城镇化。

一是实施重点城镇带动发展。

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是打造特色旅游服务品牌。

五是建立城乡现代服务体系。

坚持开放活州,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是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三是构建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四是优化政策服务环境。

坚持科教兴州,强化社会建设。

一是抓好科技创新和推广。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人才保障。

四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五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六是推进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是完善社会管理制度。

坚持和谐稳州,促进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一是建设和谐文明环境。

二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四、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五是全力促进边疆繁荣发展。

众增收致富,提高边民的生活水平。

六是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

七是深入推进“和谐文山”建设。

【投资环境及招商引资】一是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文山州与越南的河江、老街两省山水相连,境内有国家级天保口岸1个,省级口岸3个,边民互市点24个,国境线长438公里。

平远至天保公路是我国通往越南的主要通道之一,今后边境贸易将更令人瞩目。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文山州现有水电装机155万千瓦,并与云南省电网相联;州府文山市城距昆明340公里,距广西南宁670公里,距越南河江市150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为云南省通往沿海的主要通道。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38万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43.8公里,衡昆高速公路、文山民用机场建成营运,邮电通信实现了交换数字化和传输光缆化,开通900兆赫全球通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和交通干线、重要旅游景区和口岸;城市化水平达28.5%,国家已批准全州八县对外国人开放。

三是文山地处边疆地区,通过以法治州和以德治州,社会秩序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

州委、州人民政府为提高对外商的服务水平,2003年已成立了文山州招商局以及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为外商提供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投资环境较为完善。

四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主要成效。

2010年,全州共完成国内合作项目189个(当年签约67个,往年结转122个),项目总投资121.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1.5亿元,同比增长10.4%。

其中:

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6.8亿元,同比增长10.4%。

全州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5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上报省新批外资企业1家,实际到位外资298.8万美元;已注册外资企业再投资260.3万美元。

当年引进资金81.89亿元(含外资),安置劳动就业51215人。

招商引资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更加显现出来。

【重点建设项目】文山州2010年计划重点推进150个项目,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占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26.7亿元的107.3%。

在建重点建设项目50项。

50项在建项目总投资206.4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79.4亿元。

1—12月完成投资9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3%。

具体为综合交通7项,总投资62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38亿元,1—12月完成投资4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7%。

能源3项,总投资5.9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5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6.7%。

水利6项,总投资4.1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6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

工业12项,总投资74.6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24.8亿元,1—12月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7.7%。

城市建设11项,总投资7.1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6亿元,1—12月完成投资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8.3%。

商贸流通及通讯3项,总投资4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4572万元,1—12月完成投资689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0.8%。

社会事业8项,总投资48.8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6.9亿元,1—12月完成投资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9%。

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50项。

2010年拟新开工的50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年底已开工45项,占计划的90%。

新开工项目总投资404.6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47.3亿元。

至12月底完成投资4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5%。

具体为综合交通3项,总投资337.6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25.4亿元,1—12月完成投资3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

能源9项,总投资3.9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2.6亿元,1—12月完成投资9286.8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5.7%。

水利4项,总投资2.3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7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

工业7项,总投资16.2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2.8亿元,1—12月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0%。

城市建设11项,总投资11.6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6.6亿元,1—12月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0%。

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3项,总投资1.6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3亿元,1—12月完成投资600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7.5%。

商贸流通及通讯5项,总投资17.4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2.5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6%。

社会事业8项,总投资14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4.3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

【经济技术协作和对口支援】2006年以来的5年间,沪文对口帮扶协作在上海文山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政府间协议援助力度逐年加大,帮扶效果明显。

2006年上海援助文山州政府间协议帮扶项目81个、帮扶资金3180万元,2010年政府间协议帮扶项目达到108个,帮扶资金达到5690万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5%和44%,帮扶资金年均增长9%。

5年间,上海市区共援助政府间协议帮扶8大类485个项目,援助协议内帮扶资金共计20100万元,在文山州8县实施了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138个;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172个;扶持各类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项目54个,累计扶持发展各种特色产业种植50843亩;社会发展方面建设希望小学51所15937.5平方米,建设卫生室(院)53间5500平方米;实施人力资源开发项目5个,累计培训各类人员6265人次;实施其他帮扶项目12个。

通过帮扶项目的实施,在有效改善项目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发展信心得到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两地政府间协议项目在全州80%以上乡镇的范围内实施,覆盖了全州所有少数民族,有90068户391839人直接和间接受益,帮扶效果十分明显。

2010年援助协议帮扶资金5690万元。

其中:

援助资金3720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87个(含“三个确保”重点村41个,僰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6个,华侨农林场整村推进3个);援助52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5个;援助350万元,实施社会事业发展项目3个;2010年10月上海市针对文山的山瑶、僰人特殊贫困群体,又新增政府间帮扶资金1000万元分别用于扶持富宁县山瑶发展500万元、用于扶持丘北县僰人发展500万元;通过省扶贫办安排上海扶持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80万元用于富宁县田蓬镇滚动扶持发展草果产业1500亩、20万元用于砚山县干河乡滚动扶持发展辣椒产业。

2010年上海援助协议资金已全部到位,所有援建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是政府间协议外(社会力量)帮扶发展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对口支援在安排项目、资金的同时,坚持每两年从对口区选调优秀干部到文山作为扶贫代表,分别在州政府、州发改委、州扶贫办、州招商局挂职,驻点开展帮扶协作工作。

历届联络组成员到文山后,把文山作为第二故乡,在全力做好政府间协议帮扶项目的同时,勇于当好文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